maquet广州:广东的特色文化有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08:18:36
大伙儿请帮我想想,谢谢

论建设广东特色的文化产业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谢名家

  http://www.gdass.gov.cn/CIC/llzt1063.htm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同时,对文化的外延和内涵作了新的概括,形成了大文化及其产业的概念。12月中旬,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钟阳胜同志率队赴浙江考察文化产业,在学习中,我们深深感受到,浙江这几年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是一项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抉择,不但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和响应,而且让我们看到文化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看到“文化经济”、“文化社会”的光辉前景。最近,省委九届二次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德江同志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必须做的两件大事之一,体现了改革,发展和建设的新思路、新视野,对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中叶以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发展当代文化的基本方式和必要途径。目前文化理论界与学术思想界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和评价非常丰富,差异很大。建设发展广东文化产业,首先必须从哲学上重新认识文化产业。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的理论,我认为,文化产业从本质上说,就是以人类的脑力劳动为基础的精神生产力发展的形态。在人类文化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对精神生产进行了科学研究,不仅使“精神生产”成了科学概念,而且相应地创立了一整套完整概念,揭示了社会现实中这一最重要领域的功能和发展的规律。其一,精神生产是人类全部社会生产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二,物质生产是第一性的和决定的、精神生产是第二性的和被决定的;精神生产还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它对物质生产第一性事物的积极的反作用。马克思还特别强调的是,原来意义上的精神生产,指的是在一定社会制度的活动范围里实现的思想、观念、科学知识、理想等精神文化生产的客观形式。他还研究了关于实现精神生产的社会集团问题,为此使用了“精神生产力”这个概念。

  精神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完整的系统,从其结构来看,大体可分为四大方面:第一,人和物的方面;第二,与社会劳动分工相联系的精神生产的各个领域;第三,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两种相互作用的两种基本的精神生产形式;第四,从广义上讲的精神生产的四个环节,即精神价值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文化产业只有在精神生产范畴之中才能显示其本质和作用,唯物史观关于精神生产的理论,是我们研究文化产业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有人以知识价值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将二者对立,这样简单地否定、对立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劳动区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二者都创造价值,而价值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没有脑力劳动或精神劳动,那么何来知识价值?知识价值是由脑力劳动创造的,知识价值也就是精神价值,文化产品价值根本上就是精神价值。可以说,研究文化产业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必须首先研究精神价值的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一般规律。

  随着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精神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人类的精神生产,经过各国各民族的智慧创造和薪火相传,不但累积为丰厚的文明财富,而且形成门类齐全的产业结构,不但发展人类共有的精神文化,而且创新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多元文化精品,从而推动人类的心灵交流、情感交流和思想交流,实现人类的繁荣进步。具体而言,文化产业的外延包括教育、科技、信息、文艺、新闻、出版、设计、策划、咨询、决策等等,涵盖了文化财产(书籍、音像制品、设计策划方案、软件等)、文化设备(各类硬件)和文化载体(报刊杂志、发射机、接收器等)三个方面。当然,随着文化产业的日益丰富和发展,其门类将与日俱增,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根据新态势进跟踪研究。

  基于上述认识,今天我重点讲两个问题,一是有广东特色的文化产业的战略性调整问题,二是广东必须加快建设发展文化产业的六大支柱产业。

  一、关于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三大战略性调整

  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结合我省具体情况,我认为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充分调动以党和人民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型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战略性调整,在全球文化产业运动变化中把握其发展趋势,积极借鉴和扬弃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力争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内,实现有广东文化产业的自主性、独创性和拓展性,开辟发展的新境界。

  战略性调整的第一个决策: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遵循一般发展规律,建设我省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

  必须确立精神产业战略新理念。文化产业是精神生产力的当代形态,有别于一、二、三次物质产业,在人类正在面临的“科技综合体革命”中,我们把它命名为“精神产业”,以凸显其“精神”特征和“当代生产”特征,体现经济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文化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迅猛发展,相应的,其理论研究也走在前面,但其根本缺陷是,只停留在“文化工业”层面上,没有从基础理论和精神生产的现代形态上作深入研究。然而,在西方,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性观念已成为社会观念并深入人心。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借鉴他们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和机制;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倡导精神产业的战略性理念,形成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精神产业理论与实践的崭新体系,赶超人类文明的新水平。

  必须发挥优势,建构门类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诚然,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科技发达,文明程度高而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占得先机,并保持其超强势头。然而中华民族却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和丰富资源,有通过改革开放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制度,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良传统;有世界上无以伦比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有经过长时期努力奋斗而立起来的成建制、成规模的精神生产技术设备和硬件设施。因此,按照上文构想的六大支柱产业建构门类齐全的精神产业体系正值其时。

  必须推进“两大创新”,做好制度创新这篇大文章。我们推进体制创新,目的是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我国的精神产业,总体上处于后发状态。但从辩证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后发未尝不是一种优势。比如我们的科技、教育比较落后,但因为后发,可以少走弯路、多走捷径,直接借鉴当代科技和教育的最新成果,不必走漫长之路。又比如,落后可以激发奋力拼搏、勇于超越的进取精神,而这正是促进落后向先进转化的重要动力。只要我们勇于突破阻碍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把办文化事业转变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学习和认真借鉴世界各国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经验,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那末,有中国特色的精神产业必定能在实现中国第三步战略目标中发挥中坚作用。

  必须跟踪当代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信息。我们不单要了解文化产业过去的历史和当今的现状,更要明了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走向,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提高主动性,避免盲目性,决心在未来竞争中先拔头筹。

  战略性调整的第二个决策:结合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进程,按照特殊规律,突出有特色的文化产业系统中支柱产业门类。

  首先,在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层面上,必须确立文化产业优先发展战略原则,从而实现宏观决策逐步由以物质生产为重心向以精神生产为重心的战略转移,迎接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大挑战。其次,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在战略上,清晰地规划对我国和我省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文化产业几大门类支柱,如教育产业、智力产业、技术产业。集中力量做强做大几个产业,实现大集团突破,抢占文化制高点,力争在国际上有更大的发言权。在战术上,集中全省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力资源,瞄准方向,力争在某些方面、某些领域、某个战略性项目、某项战略性技术、某项关键性产品和某个枢纽环节,实现重大突破,抢占新兴产业、边缘产业的桥头堡,兴名牌、推精品、出力作。

  战略性调整的第三个决策:根据科学性、先进性、预见性和发展性原则,合理规划广东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精神生产力布局。

  文化产业战略性调整的科学性,指的是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蕴含在文化产品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以及在产品、产业规划布局上的协调、合理、美观,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先进性,指的是生产技术的现代化,人的观念以及人自身的现代化和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预见性,指的是发展精神产品和精神产业要具未来眼光、宽广视野和历史的洞察力,能把握住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性,指的是要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精神产业和文化产品永葆繁荣兴旺和长盛不衰。据此,应当确定下列两大规划预期:

  预期之一,文化产业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和目标:提升国民经济增长素质,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提升精神产品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含量;提升社会和公民的文明程度。从而提升中华民族全面赶超先进文明的内蕴力和发展力,为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精神文化动力支撑。

  预期之二,文化产业战略性调整中的生产力布局。首先,根据我国、我省精神生产力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发展多层次性,按照“开展竞争和适度垄断”原则,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布局。在特区、在珠三角地区和沿海城市,可利用原有优势,集中人才资源开展大规模的经济、社会和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科研活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产业带,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发展优势明显的文化支柱产业,还可设立文化产业发展特区,生产高、精,尖和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顶级产品,参与国际文化产业竞争。在其他地区可凭借自己的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契机,集合力量,嫁接国内外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发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一批文化名牌产品、一批文化企业集团和一批文化支柱产业;形成特色鲜明、利用一切显现的和潜在的文化资源优势的精神产业门类。其次,实行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涵扩大再生产并重的方针,着力发展一批文化内涵丰富的产品。

  二、加速发展六大支柱产业

  按照人类精神生活领域的广泛性和精神生产发展的过程性,依据形成产业支柱基本要素划分的原则和对文化产业发展态势的把握,我们认为,现代文化产业系统有六大产业门类,这就是教育、智力、高新技术、媒体、文艺和休闲产业。从广东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改革以来得到发展的也主要是这几大门类。因此,广东实施文化产业强省的战略,也应当在这几个主要门类上下功夫。

  (一)文化产业系统的基础性产业:教育产业

  教育是培育人、教导人、塑造人为目标的精神生产,它以授业、传道、解惑的方式,提高受教育者的智力、思想、道德素质,对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社会活动。它包括家庭教育;业余教育、成人教育;普通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以及社会上各机构从事的各层次、各类型的教育,同时也包括各类竞技体育。

  教育的整个体系原本就是一个产业系统。整个教育系统的技术装备水平、科研教学所需工具和手段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投入,其产出,包括社会劳动者队伍、人才队伍、科研成果及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教育产业化,就是要凝聚和动员海内外一切办学积极性,科学合理地集中和配置一切教学资源,实行多元化投资,多元化经营,多元化受益,以满足社会和大众不断增长的学习与提高的需求。当然,有投入就有回报。这就需要按教育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以便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教育资源投入与人才产出的统一,人、财、物、知(识)投入与多种价值转换形态回报形式(如资本、技术回报,教育股份,知识股权,专利分红等多种形式)的统一。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作为生产性的产业化发展,日益显示出比教育作为消费性事业发展,对社会产生更大的作用和对未来更深刻的影响。教育通过产业化方式,能够大面积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知识、文化水平及专业技能,从而使之迅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就中国来讲,实现教育的产业化,显得意义更加重大。中国人口世界第一,正因为教育未成为产业并产业化,才使得不少有条件上学的人得不到上学的机会,从根本上限制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这是我们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的失误。教育产业化不单纯是买卖关系,更不只是收费上学,最重要的是根据社会和教育市场的需要,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建立教育体制和教学运作机制,通过增加教育增量,盘活教育存量,从而建立一个投入产出的最优的教育配置系统,让更多的人最大限度地接受教育。教育只有走产业化道路,才能实现规模生产和规模效益,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学校只有既是培养人才的事业单位又是生产人才的社会工厂时,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全面功能。

  (二)文化产业系统的动力性产业:智力产业

  智力产业的本质特征,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及人自身并获得思想理论成果的精神生产,又是人类知识的总汇和智慧的结晶,是形成知识经济时代的基础,是现代社会的第一生产力。这一门类包括一切科研机构的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思维科学和管理科学,以及各种提供智囊、决策、软科学、信息咨询、学术观点等等服务机构。

  首先,从主客体关系来看,智力文化产业要解决的,是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实践与认识的问题,是人如何认识与改造社会、自然及人自身,获得知识和力量的互动过程,智力产业的内涵,其最高抽象是哲学,并通过其他各门学科共同构成。它为人的成功的实践提供了正确的观点与方法,形成人类智慧的源。

  其次,从观念导向作用看智力产业的巨大推动力。观念变革是创新的摇篮,是催生新事物的助产婆。观念的更新与历史的进步是成正比的。观念更新得越快,新思想传播越快,科学的昌明和繁荣就越强,人类社会面貌的改变也越大。

  再次,从当代科技革命看智力文化产业的任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但要求大规模技术的发明、创造,而且要求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不但要求自然科学理论的强力攻关,而且要求社会理论的超越攀登,不但要求思维科学和人类思维方式的质变飞跃,而且要求哲学的超常概括,以及在其指导下多学科的综合突破,从而形成蔚为壮观的空前的知识革命。伟大的思想可以变成巨大的财富,在实现人类这一惊天动地的变革中,智力产业担负着最为神圣崇高的使命。

  最后,从人类知识增长和科学进步的路向看智力文化产业的保证作用。近几十年来,人类知识是以几何级数膨胀,但知识和科学掌握在不同的阶级和集团手中,可以是一种既能伤人又能害己的武器,它使好人更好,使歹人更歹。为了引导知识和科学始终有益于人类,服务于人类,保证沿着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正确方向航行,使个人的价值实现调整到自觉地代表民族精神参与创造,就必须依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智力产业的保证、引导和推动。

  (三)文化产业系统的中介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与当代智力产业不可分割,统称为现代科学技术,但它具有相对独立性。这一门类包括一切自然科学的应用、科技实验、技术开发、技术发明、技术传播等等。为集中研究问题起见,这里研究的技术产业内涵,仅限于自然科学的技术应用。高新技术产业的本质特征,是以现代科学和先进理论为基础并应用于改造自然的技巧、方法、手段并与工具相结合所形成的系统,属于科学与生产之间的中介性形态;是人类改造自然并获得精神成果的精神生产力,是形成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生产力。

  20世纪中叶以来掀起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风暴,形成了当代的“科技综合体革命”。其涵盖的“高、精、尖、新”的科学内容的应用,最集中地体现在高新技术的异军突起和迅速地产业化扩散上。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个层面:高新技术的定位和作用。在当代“科技综合体革命”潮流的推动下,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新的发展特点:一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融合的趋势。这种趋势可以从机电一体化、光电一体化到多媒体技术系统和互联网革命浪潮中体现出来。二是高新技术发展的方向是集约化,包括标准化、大型化、组合化和高速化。正在朝着节约劳动力、节约成本、节约资源,又能够相对集成产出的方向发展。三是高新技术正在掀起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它正在提供最有效的管理方法、技术性能、工艺保证、质量要求和生产工艺方式。

  第二个层面:当代迅猛崛起的高新技术领域。它可分为两极。一极是其前导技术:(1)微电子技术。(2)互联网革命。(3)现代生物技术。(4)新材料技术。(5)激光技术。它是20世纪四项重大发明之一,在经济、医药和国防领域起着巨大的作用。(6)空间技术。它开辟人类的第四环境。(7)海洋技术。这是人类赖于生存与发展最现实的潜在空间。海洋技术必将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另一极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推进其现代化。主要包括自动化技术与制造新技术:能源新技术;交通运输新技术;农业新技术;医药新技术:环保和防灾减灾新技术等。

  第三个层面,高新技术在科学——技术——生产互动中的中介作用和强烈的超前性。在当代,生产——技术——科学的发展顺序已经完全被逆转过来,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的作用机制。现代科学为高新技术的发展开辟道路。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一系列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都是建立在新兴科学基础之上。

  (四)文化产业系统的导向性产业:媒体产业

  这一门类包括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和音像制品业等,以纸质传媒和电子传媒为主要形式,以宣传或传播为主要特征。这一产业在整个文化产业系统中起中枢作用。它既是基础,又是中介,还是传导和联接的主体,其产业化的程度和水平直接制约和影响其他们门类的发展状况。媒体文化产业主要有四大系统:第一系统:报业、图书业、出版业;第二个系统:广播、电影、电视业;第三个系统:音像制品业;第四个系统:互联网业。

  (五)文化产业系统的感染性产业:艺术产业

  对艺术仅以媒介手段为分类原则的话,这一门包括造型艺术,如书法、绘画、雕塑等;音响艺术,如音乐;动作艺术,如舞蹈、杂技、魔术等:语言艺术,如文学、相声、评书等;综合艺术,如戏剧、影视等。其主要特征是形象的反映和再现社会生活,其所表达的意识形态是被典型化和感情化了的。

  首先,从产业化方向上看,应当达到精品与普及品的统一。这就是说,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多层次的需要,提高民族整体的艺术素质和审美水平,达到感染人、鼓舞人的目的;另一方面,能够通过产业导向,规范文化市场,促进高雅文艺和精粹作品的生产;通过集约化生产,普及通俗作品。

  其次,从政策导向上看,必须区别艺术作品的正负面效应,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我认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是对立的两极,没有读者和观众产品既不可能有经济效益也不可能有社会效益。也许,当作品半是商品半是艺术的时候,就会昌盛起来。

  最后,从艺术产业的使命看,应当达到艺术与政治、艺术与娱乐的统一。在今天,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最主要表现为艺术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艺术与娱乐的关系,最主要是把握好说教和愉悦这对关系。艺术作品不是以说教来取悦于人的,而是因为能取悦于人才具有说教意义的。这方面大家都比较熟悉,我就不再展开详细论证。

  (六)文化产业系统的怡情性产业:休闲产业

  这一门类包括旅游休闲业、娱乐休闲业、参观休闲业和健身休闲业。其主要特征是蕴文化内涵于景物与观光中,体现业余文化和业余体育直接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需求,集观赏、娱乐、休闲、雅兴和学习为一体,在旅游观光休闲活动中发思古之幽情,启智慧之灵感,增强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自我多方面发展的信心。

  与全国各地相比,与广东其他产业门类相比,休闲业在广东发展很快。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提升其品格,使之真正往健康、健全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们省社科院正在组织对广东文化产业的研究,上述内容只是我们进行这一课题的理论准备,究竟如何评估我省的文化产业、如何加快发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希望在坐的诸位能够参与、支持广东文化产业的研究和发展。我相信,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导下,广东文化产业一定能够顺利实现上述三个战略调整,在六大支柱产业方面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小康时代的广东人民一定拥有越来越丰富的文化生活。

文化特色就是粤语、粤剧和饮食文化;
自然现象就是亚热带气候。

文化特色就是粤语、粤剧和饮食文化;
自然现象就是亚热带气候。

岭南文化的特色就是内蕴,含蓄,热情,不排外。粤语流行,以饮食文化闻名天下,以粤剧老倌闻名港澳。自然现象当然是台风,台风,又见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