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激战奇轮:急求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演讲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7 10:29:53

长征 英雄的史诗
  [宁可抗日死121]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伟大的长征早就以其英雄的史诗永远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册。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央视四套前不久重播了以长征为题材的电视剧《长征》。这是一部感天撼地的剧作。这部电视剧几年前就已经看过,这次重播,相信许多人会一集不拉地再看,会再一次地被震撼,被感动。

  长征的艰难是远远超出一般人想象的,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长征途中,我们英雄的红军,每天要面临几十架敌机的侦察轰炸,面对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途中又没有根据地可作为依托,红军所经过的地方,又多数是贫穷落后的地区,部队要想筹集到自己所需的给养该是何其艰难。可以想象,红军是在怎样缺衣少食,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每天还要行军打仗,但是,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挥下,英雄红军二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不仅巧妙地调动了敌人,迷惑了敌人,拖垮了敌人,而且达到了消灭敌人,使战局始终朝着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而长征途中最精彩,最惊心动魄的一仗,要数飞夺卢定桥了,为了粉碎国民党妄想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我们的英雄居然在下雨路滑的山路上,在一天的时间里奔袭240里!要知道,他们是在长途行军,连续作战,是在吃不饱,睡不好的极端疲惫的情况下完成这一壮举的。这该是怎样的壮举啊!如果没有这一天240里,如果国民党增援部队抢先到达卢定桥,红军的命运会如何,是人们不敢想象的。由于缺衣少食,饥寒交迫,有多少英雄倒在了雪山,长眠在了草地!整个长征,我们英雄的红军,由离开江西苏区时的9万多人,到长征结束时仅剩一万多人!可以说,烈士的鲜血洒满了漫漫长征路!巨大的牺牲,也从一个侧面宣示着长征的艰难。

  说到长征,还不能不说到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前,由于王明左倾路线把持了中央的领导大权,不仅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致使红军损失惨重,使无数英雄的红军牺牲了生命,最终导致根据地的丢失,红军被迫长征,而且,在长征途中,又执行了一条错误的逃跑路线,搬着各种装备辎重,坛坛罐罐长征,最终导致湘江一役,红军牺牲大半!如果不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红军长征会是什么结局是不可想象的。

  说到长征,也不能不说到张国涛分裂红军,另立中央的罪行。用主席的话说,同张国涛的斗争是长征中最大的危险。在同张国涛的斗争中,如果不是叶剑英机敏果敢地把张国涛欲加害中央的电报给了主席,中国革命恐怕只会是悲惨的结局。由于张国涛的错误,不仅使我英雄的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五、九军团三过草地,而且在其后的近一年的时间里,使红四方面军八万多红军损失过半!历史的事件似乎反复说明,中国革命的危险不在党外,而在党内。

  电视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贯穿全剧的如泣如诉的红军歌曲《十送红军》,那是一首歌吗?那是一首歌,那是一首摄人心魄,撼人心灵的歌,那是一首用鲜血写成的怀念亲人,歌颂英雄的歌,那是一首激励后人勿忘历史,奋发向上的歌。史诗般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七十年了,但是,我们英雄的红军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慨,藐视一切敌人和困难的勇气,坚韧顽强的品质,不屈不挠的精神,将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有时,人们会想,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什么呢?难道不是为了绝大多数人民的幸福,难道只是为了少数人的富有?当然不是。因为旧中国本身就是少数人的天堂!如果只是为了少数人,而不是为了大多数人的翻身解放,中国革命还有必要进行吗?中国革命还能够进行吗?还能够取得成功吗?显然不能。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谋幸福,才是中国革命的初衷,才是中国革命不变的选择。如果这些革命前辈能够活到今天,看到中国只是少数人富有,甚至在逐步成为少数人的天堂,会不会象有的人说的那样,会被气死,有可能的,因为事物已经走向了革命初衷的反面。

  伟大的英雄的红军万岁!伟大的英雄的红军不朽!
  ------------
  2006’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xinsanminzhuyi]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长征,举世无双、石破天惊。长征刚刚结束,毛泽东同志就对长征有了这样一段精彩的总结:“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那高唱“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的肝胆豪情,化作一种不朽的精神,光照千秋流芳万古!
  长征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
  红军长征非“二万五千里”? 专家据史力争驳传言

  2006年03月27日 11:17 来源《北京日报——理论周刊》

  2002年10月16日,英国的两位青年李爱德、马普安开始从江西于都出发,沿着当年
  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重走长征路,经过384天的步行,于2003年11月终于到达陕
  北。他们在到达红军长征的终点———陕北吴旗镇的前几天对记者说:“长征并
  不是25000里,而是12000到13000里,所以长征没有那么长。”

  这一说法迅速传遍世界并产生了意料不到的影响。据此,有人怀疑红军长征没有
  “二万五千里”,甚至有人认为长征的里数是虚构的。为了澄清人们的误识,有
  必要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里程问题作进一步的考察。

  □ 怎样看待两个外国人李爱德、马普安重走长征路的里程

  李爱德、马普安重走长征路走了12000至13000里,为什么与当年红军长征相差甚
  远呢?答案可以从以下分析中来找。

  (1)两个外国青年所走的长征路线与当年红军走的路线有相当大的出入。我看过大
  量的有关长征的档案,包括红军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的第二年(1936年春)开始征稿
  于1937年2月编好以内部资料出版的《二万五千里》一书。这是关于长征最早、最
  可靠的回忆。这本书是以红一军团直属队为标准,长征中经过地名及里程一览表
  ,依据命令、报告、各种日记、报纸汇集而成。书中附录部分有《红军第一军团
  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这个一览表是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最详细的、最可
  靠的资料。此表是根据红一方面军一军团直属队为标准的,各师另有行动,均未
  列入其中。因为直属队并不担任作战任务,在直属队驻扎、休息时,各师仍然在
  作战,或者侦察、或者阻击、或者进攻、或者佯攻,各个作战部队任务均不一样
  ,无法一一列出。所以直属队是参加长征的红军各部队中长征走路最少的。在表
  的最后说明中指出直属队的行程共为18088里,如根据此表每日行程表统计应为18095里
  ,两者相差仅7里。

  就是按红军长征中走路最少的部队计算,比李爱德、马普安所说的12000里,也要
  多6000里。我将这个《红军第一军团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和李爱德、马普安
  所写的《两个人的长征》一书中有关内容核对过后发现,两个外国青年所走的长
  征路线与当年红军走的路线有相当大的出入,他们起码少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
  这里仅以出发后的最初12天的行程为例作以比较。(见表1)

  (2)“用脚还不好走的路”路程不但比公路远,而且难走。对比两个里程表,不难
  发现,表中只有几个地名是一致的,同样两地之间两个外国人所走的里程比红军
  长征时的里程要少得多。例如,从唐村到双芫(即今双元乡),红军经过新谢,走
  了超过60里,而两个青年人从唐村直到双芫只走了30里。两个青年人没有记录从
  唐村到双芫的经过,从书中记载的内容推测,他们可能走的是大路。他们在没有
  向导的情况下不敢贸然走乡间小路,他们刚出发不久就在山上迷路了,为了不再
  迷路,节省时间,他们经常走大路。他们认为的大路是柏油马路。小路是指步行
  的路。

  其实,在红军长征时,江西中央苏区没有柏油马路,能通汽车的路都很少。通汽
  车的路也是沙石路或者是下雨后路面为烂泥路的土路。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
  在1935年12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讲话,分析中国经济政治各方面发展不平
  衡时,很形象地形容中国交通现况,说:“若干的铁路航路汽车路和普遍的独轮
  车路、只能用脚走的路和用脚还不好走的路同时存在。”那时江西苏区的路是“
  普遍的独轮车路、只能用脚走的路和用脚还不好走的路”,远没有像现在这样交
  通方便,公路四通八达。

  这就是为什么1934年红军从唐村到双芫,必须绕道新谢,要用两天走一百多里路
  ,而60多年后两个人生地不熟的外国青年只用一天走30里路就可以到达的原因。

  这两位年轻人很少走“独轮车路、只能用脚走的路和用脚还不好走的路”,他们
  却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认为“新建的大路远比红军当年走的山道捷径蜿蜒得多
  ”。其实从这两个不同路程表对比就可以看出新建的大路比当年的小路近得多,
  快捷得多。

  (2)李爱德、马普安在走长征路中经过的三个县城,当年红军都是绕城而过。李爱
  德、马普安所写的《两个人的长征》一书中还收入了他们的手绘地图,从中可以
  看出,他们经常住在县城里,仅出发的最初二十天,他们就住过三个县城:信丰
  、大余、南雄。而这三个,当年红军为了尽快行军,避免伤亡,没有打开县城,
  更没有在县城内停留。红军不仅没有在这三个县城里停留,在长征路上,红军基
  本没有进过县城。

  红一方面军长征已过去70多年了,现在一般说法是经过十一个省,近百个县。但
  是红军在这个县里经过哪些乡,再具体的路线,因年代久远,如不是在研究当地
  历史的专业工作者带领,一般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搞清楚。当年红一方面军长征25000里
  ,今天人们重走长征路并不要求每个人都能再走25000里。这个工程太浩大了,一
  两个人难以完成的,何况对中国历史、人文情况了解不多的两个外国青年呢?

  (3)李爱德、马普安所走的路线是按照上世纪80年代罗开富走的路线,不是真正的
  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李爱德、马普安走的路线是1984年10月经济日报记者罗开
  富走的路线。罗开富独自一人重走长征路,不仅是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更主要是
  宣传红军精神,报道长征路上50年来发生的变化。这个长征路是广义的,包括红
  军长征所经过的地区,所以一路上他除走红军长征经过的一些地方外,也要到矿
  山、桥梁、圩场,到有新闻的地方。他不能完全按照当年红军的路线走,更不能
  走最远的路线。就是按照罗开富的路线走,李爱德、马普安只能比罗开富走得少
  ,走得容易。因为这2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20年,这些地方交通发展很快,
  修了很多很好的公路,大大缩短了路程。

  正因为他们经过的地方大大少于红军,所以他们所走的路程也大大少于红军。红
  军从遵义四渡赤水到过乌江共走3945里。李爱德、马普安从遵义在贵州、四川、
  云南转了一圈到两河口(两河口在乌江北一二百里)共走1866里。他们比红军少走
  了近2100里路。

  他们不仅走的路比红军少,他们也没有走红军走过的那么艰难险阻的路。贵州原
  来是地无三尺平,新中国成立后修了公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拍《四渡赤水》
  电影时,在娄山关也无法避开公路,无法再现红军长征当年的原貌。在贵州,马
  普安连连生病,只能休息,休息10天也无济于事。李爱德无奈地说:“新长征就
  这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进行着。”这是一个客观原因。另外,有许多地方没有
  开发,或是没有公路的穷乡僻壤,或是军事区域,或是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
  一般人都难以进去,更何况像李爱德、马普安这样两个外国人。

  □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的里程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我们知道,红军先后曾有4支队伍从不同地点参加了长征。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
  方面军)是其中的一支,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
  到达陕西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那么,“二万五千里”这
  个说法是从哪来的呢?

  1935年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
  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
  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
  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毛泽东根据什么说红一方面军长征有二万
  余里?他是怎么算出来的?

  老红军李中权将军回忆,1937年他在抗大学习时,亲自听毛泽东在大会上讲的。
  毛泽东的算法是从1934年10月出发到1935年10月结束,以每天走70里,共25550里
  ,略为二万五千里。

  1937年2月编好的《二万五千里》一书有5个附录,前面提到的《红军第一军团经
  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后专门有说明,说明指出一军团直属队:“除休息外,行
  军作战时间,1934年10月12天,11月24天,12月24天,1935年1月22天,2月26天
  ,3月24天,4月30天,5月27天,6月23天,7月10天,8月14天,9月16天,10月19天
  。”作战的时间加起来共271天。如果以每天红军行军70里,271天应走18900里,
  可是编者却将书名定为《二万五千里》。这是为什么?

  毛泽东在长征中并不是天天行军。如红军1935年1月7日占领遵义,中央在此停了
  12天。红军7月底到达四川松潘,到8月底才离开北上过草地,停留了近1个月的时
  间。这是两次大的停留,仅这两次有一个月的时间。毛泽东对此是很清楚的,他
  为什么计算里程时没有将此天数扣除?

  毛泽东在计算里数时,为什么不扣除休息的天数呢?因为他知道中央机关是红军
  中走路最少的单位。作战部队除行军外还要打仗,打仗要占领有利的地形,更多
  地消灭敌人,就要不断奔袭、迂回。作战部队走的路常常是机关、后勤部队的几
  倍。

  这里仅举一例:红军为突破第一道封锁线,三军团四师和先头部队十一团占领古
  陂圩后,敌人撤退逃跑,十一团和十二团乘胜追击,张爱萍回忆:“敌人不顾命
  地逃跑着,我们也不顾一切地猛勇跟着追。”“一口气追了七十余里,终于追到
  安息圩。”敌人缴械后,他们再返回追红军大部队,一去一回起码140里。

  长征的艰苦程度是旷世未有,而野战部队走的路程和艰苦更是“前无古人,后无
  来者”。斯诺和索尔兹伯里都有类似的论述。

  部队的这些行动都是奉军委之令,毛泽东对此一清二楚。他知道在中央停留时,
  作战部队一直在运动,作战部队行军的里数路线远远超过中央直属队。所以他在
  计算红军长征里数时,没有扣除中央机关停留的时间。

  最早进入陕北的斯诺,于1936年秋采访了许多长征干部,看到《红军第一军团经
  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他说:“红军自己普遍总说是‘二万五千里长征’,其
  实连所有的转折和走回头路都算起来,从福建最远的一点到陕西的西北隅,长征
  军中的某一些部队所走的路程无疑地要超过上述的数字。照第一军团所记的一个
  准确的,一段一段的旅程计,显示了全部路程两倍于美国大陆的宽度———而且
  这还是主力行军中的最小的里程。我们必须记着,在全部旅程中,都是步行的,
  他们这样地跨过了世界最难走的通道,爬越了几个最高的山岭,横渡了亚洲最大
  的河流,而且从头到底就是一个长久的战争。”

  □ 2005年张小艾和武大卫走长征路走了46000多里

  从2005年3月到8月1日,张爱萍之女张小艾和以色列老战士、世界著名的摄影家武
  大卫(DavidBenUziel)重走长征路。他们按照张爱萍所在的三军团所走的路线。临
  行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请军事科学院的研究员从大量电报中查到三军团的路线,
  精确到县。他们坐汽车到各县后,在当地的党史研究室同志的帮助下,找到对红
  军长征颇有研究的同志,并在这些同志的帮助下再循着当年的路线走。一路下来
  ,汽车的里程表是23000公里,相当46000里,远远超过二万五千里,即使扣除为
  找路,重复走的里数,也在二万五千里之上。

  而且这个路程还不算他们步行的里数,他们步行的里数近2000里。他们所经过的
  村子,仅是十一团所走村子的三分之二。站在高山上,向导常常指着远远的山村
  说:红军从那里走过。太远了,今天不能走那条路了。

  □ 现在人们重走长征路,很难沿着当年红军的脚印走

  李爱德、马普安所走的路线远比当年红军走得少,走得近,走得容易,除经济发
  展,修了大量的公路,自然条件发生变化,环境大为改善外,还有一个原因,他
  们是在和平环境,得到众人帮助,平安走完长征路的。而当年红军在几十万敌人
  的围追堵截之中,为了求得生存,必须杀出一条血路。他们要与敌人作战,他们
  要寻找敌人的薄弱环节,什么地方敌人的力量薄弱呢?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
  高山险阻,在没有路的地方开出一条路来。而且现在重走长征路,是为学习、体
  会、宣传长征精神。任何一个组织者首先要保证参加者的安全,不能死人,不能
  伤人。组织者为了保证安全万无一失,绝对不能让参加者冒险。这是两个长征的
  最大的不同。

  7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人们受时间、体力、交通、经费种种
  条件的限制,一般只能走最著名的地方,走大的村镇、县城,走容易到的地方。
  在众多的红军长征路线中,只能选一条路线走。每一个人很难严格按照长征路走
  完,更不能真正沿着红军的脚印走。

  □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历史事实,是不容置疑的

  综上所述,两个外国年轻人走的长征路,只是当年红军长征走过路线一部分,并
  不是全部,他们所说的红军长征12000至13000里是很不准确的。但是,可爱的李
  爱德、马普安没有想到他们随便说的一句话竟然在世界各地的报道有100篇之多,
  产生的影响如此之大,由此可见红军长征在世界影响之大,关于红军长征的任何
  一个不同的说法就会引起轩然大波。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历史上、情感上重要的路线,红军长征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情
  感上最重要的路线,也是世界上最长、最著名的路线。红军长征的里数对两个外
  国青年来讲是无足轻重的,而对中国人则不然。红军长征25000里这是历史事实,
  是不容置疑的。红军长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是空前绝后的,即便是科技发达的
  今天任何人也不可能完全重走当年长征的里数,不可能再现当年长征的艰难险阻
  。

  (作者系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编辑:张磊】

说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