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女角色三字名:涅盘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5 09:35:13

修学佛法最后的归趣在求证涅盘,那么学佛修行的人,当要彻底明白它,不可轻易忽略它。然而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让我来略说一下:

一、涅盘的意义

涅盘是梵语,正音为波利匿缚男,旧云涅盘,今顺古亦云涅盘。又名泥洹,或云涅盘那,皆音之讹略,或楚夏不同。旧译为灭度,或云寂灭、无为、解脱、安乐、不生不灭等,名虽异其义则同。今单举灭度和寂灭二义释之:灭度,即‘灭’除烦恼,‘度’脱生死的意思。寂灭,寂谓理性‘寂’静,灭谓烦恼‘灭’除。亦可说,证得‘寂’静之体性,自然烦恼‘灭’除;烦恼灭除,自然证得寂静体性。“智论”云:涅名为出,盘名为趣,谓永出诸趣生死,则亦可译为出趣也。

若据新译——玄奘法师则译为‘圆寂’,此义比较来得完善,因为寂灭、灭度、解脱等译,不过仅约断德方面,言断灭生死烦恼。圆寂则统明智断二德。今略释之:

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圆’;永离一切烦恼生死叫做‘寂’。简单的说:即德无不‘圆’,患无不‘寂’。详细的说:即福慧二严做到圆满无缺(圆),三惑烦恼彻底清除,二种生死完全度脱(寂),永远不再被烦恼生死所困扰,回复‘圆’明‘寂’照的本有心体,而获到一种纯善纯美的庄严解脱。这就是涅盘的境界——圆寂。圆约进善方面言(成就一切福德);寂约灭恶方面言(断惑灭苦)。据此研究起来,圆寂似乎大乘无为的涅盘,寂静、灭度等为小乘涅盘。

要之,圆寂也就是指得‘圆明寂照之真心’。因为它——真心——本具一切功德(圆),永离一切烦恼(寂)故。成佛即证此真心,故涅盘并非诸佛的专有品,不过凡夫一向为梦想所蒙昧,因此不能证得。所谓迷则颠倒梦想,悟则究竟涅盘。

当知梦想,根本是由本觉真心而起的,我人如能灭一分梦想,即证一分真觉(如镜子去一分尘埃,即现一分光明),乃至全灭全证。至此则一切功德无不复归‘圆’满,一切烦恼生死无不毕竟空‘寂’,是证到大乘究竟涅盘的境界。

二、涅盘的种类

现在再来把它的种类介绍一下:涅盘有二种,一、有余,二、无余,要详细明白它当分三段来讲:

(一)就小乘方面:证得阿罗汉果,对于招感生死业因的见思惑,虽已断尽而更不生起,但尚有前业所招的生死果报身未灭(生命体犹存),叫做有余涅盘(尚有余此有漏依身的生死苦果可灭故)。若连以前烦恼业所受之身亦灭,更不随业受生死,叫做无余涅盘(无余外生死苦果可灭故)。换言之:不但招感生死之本的心理上之烦恼业惑已经解脱,即众苦所聚的生理上之现实生命体亦同称解脱,此为无余涅盘。以上为小乘的有余、无余涅盘(此有余、无余同为一体,因同断见思,同证真理。其不同处,唯在有漏依身上灭,未灭上分)。

(二)就大乘方面:若变易生死因尽为有余涅盘,变易的果尽为无余涅盘。此为大乘的有余、无余涅盘。

(三)就大小相对言;小乘所证涅盘为‘有余’,因为它仅断见思烦恼,灭分段生死而已,尚‘有’其‘余’的尘沙、无明烦恼未断,变易生死未了,故曰有余。至于大乘所证的涅盘,则为‘无余’,因为它是三惑全断,二种生死永灭,再‘无’其‘余’的烦恼可断,生死可了,故曰无余。此为大小相对的有余、无余涅盘。

又近代的学者说:果报身未灭为有余(虽惑断而身尚在)待果报身灭时,始称为无余的涅盘。

更对于小乘和大乘涅盘的分解,详细可再分为三点说明:

1、小乘灭生死而涅盘,大乘达生死即涅盘,这叫做本性寂灭非寂灭异,此其一也。

2、小乘唯断界内见思,大乘并断界外(三界外)尘沙、无明,这叫做界内界外断惑异,此其二也。

3、小乘无身无智,未彻证法身般若之德;大乘则身知具足,众德圆备,这叫做众德具不具异,此其三也。我来引一段经文补释这众德具不具的道理,使读者易懂。

“法华玄赞”二云:‘一、真如之体灵明妙觉,名为般若’;彼为觉性故也。小乘之涅盘体非觉性,故不名般若。二、真如之体出所知障,名为‘法身’;彼为一切功德法所依故。小乘之涅盘非为功德法所依,故不名法身。三、真如之体众苦都尽,名为‘解脱’;彼离分段变易故。小乘之涅盘唯离分段,未脱变易,故非圆满解脱。

据上所说,小乘涅盘所断的是见思烦恼,所灭的是分段生死,所证的是偏空真理,所以它的生死因便是见思烦恼,它的生死果即指有漏依身(为有漏烦恼感受生死所依之身)。大乘涅盘,所断的是尘沙、无明烦恼,所灭的是变易生死,所证的是中道实相理。此则以尘沙、无明为变易生死因,空及二边之法相为变易生死果。

二乘人灭分段生死,不受后有而入涅盘。大乘菩萨及佛虽变易生死,息妄归真,而证无余涅盘。或云:‘佛息应身之化,归于真身之本’谓之无余涅盘。

总之,二乘所证涅盘,它的本体是见思烦恼永寂,偏空真谛理显现。菩萨所证涅盘,它的本体是尘沙烦恼永寂,但中俗谛理显现。佛所证的涅盘,它的本体是无明烦恼永寂,实相中谛理显现。

小乘虽然不算圆满解脱,可是它已能了脱分段生死,因此,亦得称为涅盘——小涅盘;三德中仅具解脱一分。至于大乘所证的涅盘,可就不同了,它是圆断烦恼、圆满解脱、圆证三身、圆获三智;那法身、般若、解脱三德具备,常乐我净的四德不缺。

此外还有性净涅盘、无住涅盘,合前有余、无余为四种涅盘。有余、无余是三乘共证,凡夫无分;性净涅盘是凡圣同具;无住涅盘是佛果独证。今略说明之:‘性净涅盘’谓诸法自体,性本空寂,不假他修,法法平等,圣凡不二的理性。‘无住涅盘’是说不住生死,不住涅盘,因为它是福慧圆满,更无所求。体虽如如而能不变随缘;用虽生灭而能随缘不变。又以大悲故不住涅盘(不忍坐视沉溺生死的众生而不救);以大智故不住生死(不被无明所迷,业力所转),故云无住。

结语

如上所明,涅盘是学佛修行最后的归趣,不消说它当然是个无法估价的圣果。嗟嗟!世有一班不懂教义的人,竟以涅盘认为是死的别名,这是根本错误的!要知道,它——涅盘,乃诸佛圣者所同证的圣果,是由历劫辛苦,积行一切功德所换来的代价。就以小乘涅盘来说:并不是个个死了就能即证涅盘。请大家认识清楚为幸!

涅盘

1圆寂:
(术语)涅盘旧译灭度。新译圆寂。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之义也。即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极之果德也。就此中所谓离生死之苦而言之,贤圣命终,为圆寂,即入于涅盘。宝积经五十六曰:‘我求圆寂而除欲染。’宗轮论述记曰:‘无上法王,久入圆寂。’唯识述记一本曰:‘西域梵音云波利匿缚。波利者,圆也。匿缚喃,言寂。即是圆满体寂灭义。旧云涅盘,音讹略也。’贤首心经略疏曰:‘涅盘。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
FROM:【佛学大辞典】

词典解释:

2.【涅盘】

此云大圆寂,刊定《准(准疑唯)识论》说有四种涅盘:一、自性清净涅盘,凡圣同有;二、有余依,即出烦恼障,有苦依身故;三、无余依身,出生死苦无依故。然小乘以灰身灭智为无余。无余有三:一‘烦恼余;二、业余;三、果报余。大乘则以究竟宝所为无余,故《智论》说四住地烦恼尽,名有余依;四、无住处悲智相兼,不住生死涅盘故,即大乘之无余。四种之中,无住处涅盘也,谓不住菩萨变易生死,不住二乘灰断涅盘,即真无住,名为无余。

FROM:【祖庭事苑】

3.【涅盘】
(术语)Nirva%na,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盘那等。旧译诸师,译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曰波利匿缚喃Parinirva%n!a。译为圆寂。灭者,灭生死因果之义也。灭度者,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有无为空寂安稳之义,灭者生死之大患灭也。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再生也。无为者,无惑业因缘之造作也。安乐者,安稳快乐也。解脱者,离众果也。此中单译灭为正翻。他皆为义翻。肇师之涅盘无明论曰:‘泥曰,泥洹,涅盘,此三名前后异出。盖是楚夏不同耳。云涅盘,音正也,(中略)秦言无为,亦名度。无为者,取于虚无寂寞妙灭绝于有为。灭度者,言其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涅盘玄义上曰:‘既可得翻,且举十家:一竺道生,时人呼为涅盘圣,翻为灭。二庄严大斌,翻为寂灭。三白马爱,翻为秘藏。四长干影,翻为安乐。五定林柔,翻为无累解脱。六大宗昌,翻为解脱。七梁武,翻为不生。八肇论,云无为亦云灭度。九会稽基,偏用无为一义。十开善光宅,同用灭度。’大乘义章十八曰:‘外国涅盘,此翻为灭。灭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名之为灭。’涅盘经四曰:‘灭诸烦恼,名为涅盘。离诸有者,乃为涅盘。’圆觉经曰:‘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盘。’贤首心经略疏曰:‘涅盘,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俱舍论二十四曰:‘通达言唯自见道,是证圆寂初加行故。’唯识述记一本曰:‘西域梵音云波利匿缚喃。波利者,圆也。匿缚喃,言寂。即是圆满体寂灭义。旧云涅盘,音讹略也。今或顺古亦云涅盘。’华严大疏五十二曰:‘译名涅盘,正名为灭。取其义类,乃有多方。总以义翻称为圆寂。以义充法界,德备尘沙曰圆。体穷真性,妙绝相累为寂。

4.【涅盘】
涅盘,梵语nirvana的音译,意为“灭度”、“寂灭”等。或从梵语Parinivana意译为“圆寂”。“涅盘”是佛家修证的最高境界。简单地说,“涅盘”就是经过修道,能够彻底地断除烦恼,具备一切功德,超脱生死轮回,入于“不生不灭”。如《涅盘经》卷四所说:“灭诸烦恼,名为涅盘;离诸有(指生死)者,乃为涅盘。”又如《魏书·释老志》所说:“涅盘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净,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后称僧人逝世为涅盘、圆寂。在文学中运用如郭沫若赋有长诗《凤凰涅盘》,借用佛语“涅盘”,谓凤凰经过烈火的锻炼而获得新生。又如徐迟《火中的凤凰》谓:“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盘,却又从灰烬里新生。”(李明权)

修学佛法最后的归趣在求证涅盘,那么学佛修行的人,当要彻底明白它,不可轻易忽略它。然而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让我来略说一下:
一、涅盘的意义
涅盘是梵语,正音为波利匿缚男,旧云涅盘,今顺古亦云涅盘。又名泥洹,或云涅盘那,皆音之讹略,或楚夏不同。旧译为灭度,或云寂灭、无为、解脱、安乐、不生不灭等,名虽异其义则同。今单举灭度和寂灭二义释之:灭度,即‘灭’除烦恼,‘度’脱生死的意思。寂灭,寂谓理性‘寂’静,灭谓烦恼‘灭’除。亦可说,证得‘寂’静之体性,自然烦恼‘灭’除;烦恼灭除,自然证得寂静体性。“智论”云:涅名为出,盘名为趣,谓永出诸趣生死,则亦可译为出趣也。
若据新译——玄奘法师则译为‘圆寂’,此义比较来得完善,因为寂灭、灭度、解脱等译,不过仅约断德方面,言断灭生死烦恼。圆寂则统明智断二德。今略释之:
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圆’;永离一切烦恼生死叫做‘寂’。简单的说:即德无不‘圆’,患无不‘寂’。详细的说:即福慧二严做到圆满无缺(圆),三惑烦恼彻底清除,二种生死完全度脱(寂),永远不再被烦恼生死所困扰,回复‘圆’明‘寂’照的本有心体,而获到一种纯善纯美的庄严解脱。这就是涅盘的境界——圆寂。圆约进善方面言(成就一切福德);寂约灭恶方面言(断惑灭苦)。据此研究起来,圆寂似乎大乘无为的涅盘,寂静、灭度等为小乘涅盘。
要之,圆寂也就是指得‘圆明寂照之真心’。因为它——真心——本具一切功德(圆),永离一切烦恼(寂)故。成佛即证此真心,故涅盘并非诸佛的专有品,不过凡夫一向为梦想所蒙昧,因此不能证得。所谓迷则颠倒梦想,悟则究竟涅盘。
当知梦想,根本是由本觉真心而起的,我人如能灭一分梦想,即证一分真觉(如镜子去一分尘埃,即现一分光明),乃至全灭全证。至此则一切功德无不复归‘圆’满,一切烦恼生死无不毕竟空‘寂’,是证到大乘究竟涅盘的境界。
二、涅盘的种类
现在再来把它的种类介绍一下:涅盘有二种,一、有余,二、无余,要详细明白它当分三段来讲:
(一)就小乘方面:证得阿罗汉果,对于招感生死业因的见思惑,虽已断尽而更不生起,但尚有前业所招的生死果报身未灭(生命体犹存),叫做有余涅盘(尚有余此有漏依身的生死苦果可灭故)。若连以前烦恼业所受之身亦灭,更不随业受生死,叫做无余涅盘(无余外生死苦果可灭故)。换言之:不但招感生死之本的心理上之烦恼业惑已经解脱,即众苦所聚的生理上之现实生命体亦同称解脱,此为无余涅盘。以上为小乘的有余、无余涅盘(此有余、无余同为一体,因同断见思,同证真理。其不同处,唯在有漏依身上灭,未灭上分)。
(二)就大乘方面:若变易生死因尽为有余涅盘,变易的果尽为无余涅盘。此为大乘的有余、无余涅盘。
(三)就大小相对言;小乘所证涅盘为‘有余’,因为它仅断见思烦恼,灭分段生死而已,尚‘有’其‘余’的尘沙、无明烦恼未断,变易生死未了,故曰有余。至于大乘所证的涅盘,则为‘无余’,因为它是三惑全断,二种生死永灭,再‘无’其‘余’的烦恼可断,生死可了,故曰无余。此为大小相对的有余、无余涅盘。
又近代的学者说:果报身未灭为有余(虽惑断而身尚在)待果报身灭时,始称为无余的涅盘。
更对于小乘和大乘涅盘的分解,详细可再分为三点说明:
1、小乘灭生死而涅盘,大乘达生死即涅盘,这叫做本性寂灭非寂灭异,此其一也。
2、小乘唯断界内见思,大乘并断界外(三界外)尘沙、无明,这叫做界内界外断惑异,此其二也。
3、小乘无身无智,未彻证法身般若之德;大乘则身知具足,众德圆备,这叫做众德具不具异,此其三也。我来引一段经文补释这众德具不具的道理,使读者易懂。
“法华玄赞”二云:‘一、真如之体灵明妙觉,名为般若’;彼为觉性故也。小乘之涅盘体非觉性,故不名般若。二、真如之体出所知障,名为‘法身’;彼为一切功德法所依故。小乘之涅盘非为功德法所依,故不名法身。三、真如之体众苦都尽,名为‘解脱’;彼离分段变易故。小乘之涅盘唯离分段,未脱变易,故非圆满解脱。
据上所说,小乘涅盘所断的是见思烦恼,所灭的是分段生死,所证的是偏空真理,所以它的生死因便是见思烦恼,它的生死果即指有漏依身(为有漏烦恼感受生死所依之身)。大乘涅盘,所断的是尘沙、无明烦恼,所灭的是变易生死,所证的是中道实相理。此则以尘沙、无明为变易生死因,空及二边之法相为变易生死果。
二乘人灭分段生死,不受后有而入涅盘。大乘菩萨及佛虽变易生死,息妄归真,而证无余涅盘。或云:‘佛息应身之化,归于真身之本’谓之无余涅盘。
总之,二乘所证涅盘,它的本体是见思烦恼永寂,偏空真谛理显现。菩萨所证涅盘,它的本体是尘沙烦恼永寂,但中俗谛理显现。佛所证的涅盘,它的本体是无明烦恼永寂,实相中谛理显现。
小乘虽然不算圆满解脱,可是它已能了脱分段生死,因此,亦得称为涅盘——小涅盘;三德中仅具解脱一分。至于大乘所证的涅盘,可就不同了,它是圆断烦恼、圆满解脱、圆证三身、圆获三智;那法身、般若、解脱三德具备,常乐我净的四德不缺。
此外还有性净涅盘、无住涅盘,合前有余、无余为四种涅盘。有余、无余是三乘共证,凡夫无分;性净涅盘是凡圣同具;无住涅盘是佛果独证。今略说明之:‘性净涅盘’谓诸法自体,性本空寂,不假他修,法法平等,圣凡不二的理性。‘无住涅盘’是说不住生死,不住涅盘,因为它是福慧圆满,更无所求。体虽如如而能不变随缘;用虽生灭而能随缘不变。又以大悲故不住涅盘(不忍坐视沉溺生死的众生而不救);以大智故不住生死(不被无明所迷,业力所转),故云无住。
结语
如上所明,涅盘是学佛修行最后的归趣,不消说它当然是个无法估价的圣果。嗟嗟!世有一班不懂教义的人,竟以涅盘认为是死的别名,这是根本错误的!要知道,它——涅盘,乃诸佛圣者所同证的圣果,是由历劫辛苦,积行一切功德所换来的代价。就以小乘涅盘来说:并不是个个死了就能即证涅盘。请大家认识清楚为幸!

涅盘(Nirvana)

佛教教义。又译作泥日、泥洹、涅盘那。意译为灭、灭度、寂灭、安乐、无为、不生、解脱、圆寂。涅盘原意是火的息灭或风的吹散状态。佛教产生以前就有这个概念;佛教用以作为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含义多种:息除烦恼业因,灭掉生死苦果,生死因果都灭,而人得度,故称灭或灭度;众生流转生死,皆由烦恼业因,若息灭了烦恼业因,则生死苦果自息,名为寂灭或解脱;永不再受三界生死轮回,故名不生;惑无不尽,德无不圆,故又称圆寂;达到安乐无为,解脱自在的境界,称为涅盘。《大乘起信论》称:“以无明灭故,心无有起;以无起故,境界随灭;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盘。”佛教大小乘对涅盘有不同的说法。一般分有余涅盘和无余涅盘两种。一个修行者证得阿罗汉果,这时业报之因已尽,但还有业报身心的存在,故称有余涅盘;及至身心果报也不存在,称无余涅盘。据《肇论》介绍:小乘以“灰身灭智,捐形绝虑”为涅盘,是为无余涅盘。大乘还分性净涅盘和方便净涅盘两种。本有的法身,名性净涅盘,即真如法性,亦称性德涅盘;假六度缘修,本有法身显现,名方便净涅盘,亦称修得涅盘。法相宗综合了大小乘涅盘学说立四种涅盘:①自性清净涅盘。虽有客尘烦恼,而自性清净,湛如虚空;②有余依涅盘。断尽烦恼障所显之真如;③无余依涅盘。出生死苦之真如;④无住处涅盘。断所知障所显之真如,此依佛的三身而说,有法身故不住生死,有应化身故不住涅盘,名为无住涅盘。大乘佛教认为涅盘具有常乐我净四种德性或常、恒、安、清凉、不老、不死、无垢、快乐八种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