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恢复训练仪:苗族祖先是谁(听说是炎帝,但没得到证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6 00:06:29

我在大概几年前听到的关于民族迁移说的一种假说
是这样的:苗族原本生活在黄河流域(下游)后经炎黄部族的征讨向南迁移到长江流域,后来在商周的时候,商朝、周朝的征讨以及百越的侵犯使得他们进入四川,并且他们击败了巴蜀文明(三星堆那个文明),在汉朝的时候,历代对少数民族实行高压政策,尤其是诸葛亮南征,将苗族赶往云南一带
而传说至今苗族的歌谣还是有歌颂蚩尤的,也就是说,他们就是历史上与炎黄大战的那个蚩尤部族的后人
尤其是“盘古开天”这一产生、流传于中原地区(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为中原)的古老传说,竟与苗族的不谋而合便是佐证

苗族始祖——盘古考
苗族是中华民族极其古老的成员之一,苗族的族源,亦即苗族先祖有蚩尤、伏羲之说(据闻一多先生考证:《汉书·郊祀志》所载的太一天神,即东皇太一实际就是伏羲。伏羲是苗族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也是最尊贵的天神)等,并无最后定论。在此,笔者拟从历史文化角度出发,多视角、全方位探讨苗族始祖——盘古。
一、苗族古老话中的盘古始祖
1、据苗族古老话记载:
古时天上灰蒙蒙,地下黑沉沉,
天地相连,乾坤接近;
水里无通船通筏的道,
地上无走马走驴的路;
天空无飞鸟,水里无游鱼。
盘古开天,南火立地;
地上有土有岩,天上有日有月。……①
2、苗族《古老话》还记录了苗族生成哲学——《事物生成共源根》。
先出现天,
后出现地。
从那时起,
盘古就分开了天和地。
……
最后才育原始人。
……
千万事物同一理,
事物生成共源根。
头号重要搜媚诺,
第二是各薄港搜,
第三是玛汝务翠,
三样缺一不得生。
生成相资双有利,
相制牵掣得平衡。
相征我求彼有应,
相夺我好彼有损,
优劣相斗有胜负,
生成难全古到今。……②
苗族生成哲学是苗族先民创作并代代相传下来的哲学体系,其基本思想是“三位一体论”和“一分为三论”。“三位一体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各薄港搜”(苗语,指事物生成的物质基础)、“搜媚诺”(苗语,指事物生成的能量)和“玛汝务翠”(苗语,指事物的良好结构)三大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分为三论”认为事物主于能量,基于物质,宣于良好结构,即一切事物都必须通过“三大要素”的相资、相制、相征或相夺的关系而生成变化,变化的结果是“生成难全”、“生成胜负”与“生成增多变好”。关于苗族生成哲学的论述详见《苗族生成哲学研究》(雷安平主编,湖南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
3、从现存的苗族巫教、鬼教祭辞中,也可以找到有关盘古的记载:
子丑二年正开天,
先安天来后安地;
先安高坡栽大树,
后立平地烂泥田。
先立朝宗后立人,
后立法师救犯人。
先立老君管天下,
后立法师救病人。
先立铜锣后定鼓,
人类从此得安宁。
——《盘古开天地》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关于盘古的记述,均用苗语朗诵,再经后人整理,而非神话传说。
二、历史文献中的盘古
汉籍历史文献中,将盘古开天地作为创世纪神话始记于公元3世纪三国时代。吴国徐整《三五历纪》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因此传说天地是盘古开创的,有了盘古才有人类,故盘古被人们尊称为开天辟地的英雄。对此处记载,人们历来有三种疑义:一是徐整记录的盘古神话的神秘哲学气味太浓,与原始神话的本来面目相去甚远;二是三国时期佛教已在中国流行200年,盘古神话受印度佛教之影响;三是盘古神话创世纪在上古时代没有出现,见诸于历史文献的时间,比禹治洪水神话的记载晚1300年之久。故有鲁讯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就此写道:“天地开辟之说,在中国所遗留者,已设想较高,而初民之本色不可见。”
上节中提及的苗族生成哲学因多种原因“出土”较晚,且不见经传,世人无多理解也是情理之中。从生成哲学的发展史中,我们可以看到,苗族生成哲学的早期理论最早见于《鬻子》中所载的“三生万物论”,而且“三生万物论”在楚国一度占领上风,推动楚国成为七国之雄的巨首。在春秋时期,楚国哲学先师李耳把苗族生成哲学早期理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载于《老子千字文》一书中,一举揭开了事物是由三种因素(物质及其能量、结构)所组成的奥秘,标志苗族生成哲学的唯物观。到了战国时期楚人屈原又把“三生万物”记入《天问篇》,所谓的“阴阳三合”一语道破了标、本、化三位一体组成事物的玄机;并在《离骚》等篇中强调了事物由“化”到“成”就之不可违背的绳墨、法度,否则,就会遭到“反成乃之”的恶果。《淮南子·原道训》载:“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将“一分为三,三位一体”的道理阐明很清楚。到了三国时代,吴国徐整关于苗族生成哲学“生、成、转、化”之说用数加以阐明记载。至此,徐整记录的“盘古神话”已面目清晰,还盘古人话之本来面目。
据陈久金、卢莲蓉二人考证,有关盘古“传说”可能从印度的佛教故事中移植,是以盘古与印度的阿达摩费的形象相似为依据。宋朝黄休复《益州石画录》引《益州学馆记》云:“献帝兴平元年,陈留高联为益州太守,更葺成都玉堂石室,东别创一石室,自为周公礼殿,其壁上图画上古盘古、李老等神,及历代帝王之像。”由此推知,早在东汉时,盘古就是人们崇敬的“神”,他出自于汉儒学之传统,与佛教故事不可混为一谈,而且有关盘古的传说决非产生于东汉。倘若盘古源自佛教故事,则不应受到地域限制,但未见北方人过盘王节的记载,也未听说有以盘古命名的地方,可见盘古传自佛教故事的推测纯出于附会。(详见《中国传统节庆及其源流》,陈久金、卢莲蓉编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89年5月第1版)。
如何正确解释有关盘古的文献出现较晚的这一事实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上古民族史和语言、文字产生的文化人类学角度得到解释和印证。苗族《古老话》按古苗语直译应为《话古话老》,苗语直呼就是“古根”。我们知道,文字出现远比语言出现甚晚,而且《古老话》一直是苗族中集智者、史者、文化人为一身的巫教、鬼教法师(苗语称巴歹)历代口授秘传和再创造传承,从不示外人所知。同时,汉儒有关上古史的著作,大都与先秦古籍为依据,而先秦古籍,大都出现在文化较为发达的中原地区。盘古则是南方苗、瑶等民族所崇敬的“神”,不为历代统治者和文人所重视,所以,在其著作中没有得到反映。
又据南北朝梁人任方《述异记》说:“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南海中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又见《路史·前纪》注云:“兮赣之会昌有盘古山,湘乡南盘古保,都有盘古祠。”可见长江中下游以南皆有以盘古命名的地方和姓氏。
三、苗历及南方少数民族年节中的盘古
苗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远古时期,文化科技相当发达。如王桐龄、任丘在《中国民族史》中说:“当时苗族文化(指上古时代)相当发达。第一发明刑法,第二发明武器,第三发明宗教。后来汉族所用之五刑,兵器及甲胄,而信奉之鬼神教,大抵苗族所创,而汉族因袭者。”而且《尚书·尧典》载:“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成熙。’”苗族是中国最早定居的南方稻作民族,古代的苗族先民,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发明了苗民古历——猫(苗)历,也称鸟历。它是以猫头鹰转变叫声时间,分出了两个年节夏至和冬至,是古代中国南方的太阳历,在汉籍表明称之为颛顼历,说明苗民已认识到物质、结构、能量的不断变化消涨,而形成寒、热二季,进而成为寒、温、热三季,这是苗族生成哲学的具体运用。在汉籍记载中,苗历为“子正人统”,后误认为“寅正天统”的夏历十月底为苗族年节,故有苗族上古十月底(“冬至”前一天)过年之说。
苗族历法总的来说属于阴阳历,以太阳历为主,而且历史悠久,较之公历、农历简便易于掌握。阳历以12生肖纪岁、月、日、时,一岁365.25日,平岁365日;闰岁366日,4岁1闰,一岁12个月,天狗周期1460年,比古埃及太阳历早,且与太阳回归年一致。阳历平岁358日,闰岁387日,4岁1闰1个月,为29日。每岁12个月,以冬至为历元,且为岁首、年首、节首、气首,冬至为大年,夏至为小年。古时,历法为帝王所颁布,为国而用,国亡则废。因此熟苗历运用广泛,生苗历民间用于择吉等。由苗历可知,苗岁有大、小两个年节。因此,现在苗族的吃新节、瑶族、布依族的盘王节等均是苗民的古代新年节日,它由上古冬至新年演变而来。关于盘王节,宋代《路史·前纪》有记载:荆湖南北,以十月十六日为盘古生日。而且,天地自浑沌中产生,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天体演化理论。且有宋“冬至吃汤园”的年俗、明清“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源于苗族年节的两种两收之说:即夏收秋收之说。至今,南方各地还保留过“冬至”节和“冬至”以后才腌制腊肉的习俗。
据《述异记》所谓盘古国就是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刘锡著《岭表纪蛮》也说:“盘古为一般瑶族所崇祀,称之为盘王。瑶人以为人之生死寿夭贵贱,皆盘王主之,故家家供其像。”常任侠《沙坪坝出土之石棺画像研究引载》苗族《盘王书》中提到盘古教民使用犁耙种田,教民种麻纺织,又发明商机教民织布等。可见苗民心目中的盘古,就如汉人心目中的黄帝。
综上种种表明,盘古是苗族的始祖,而不是始祖神;盘古是人,不是神。苗族与南方其他少数民族同根同源。而且,苗汉同源论,苗人石启贵在《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中已有著述,在此不再赘记。
注:①、②《古老话》龙炳文、龙秀祥等整理译著,岳麓书社1990年出版。

蚩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