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 癌症:有"植物节有感"方面的文章吗,请帮忙解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23:12:51
请各位学友及老师帮忙,提供一篇"植物节有感"方面的文章,越快越好

植树节有感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又到了,全国又掀起了植树的热潮。我校也不甘落后,每天中午,都有几位绿色志愿者的成员在校园中招募志愿者,他们静静地等候在春寒料峭中,那份对绿色的痴情,的确令人感动。由此,也引发了一些关于植树的感想。

其实,从历史上看,我国历来就重视植树。奖励农桑从来就是地方官员的德政之一。在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时代,种桑养蚕,从来就是农家的主要财源;而丝绸又是我国外贸商品中的大宗。植树与经济发展有这样密切的关系,奖励农桑也就不足为奇了。

秦朝立国之初,以专制著称的秦始皇就下令焚书坑儒,从而酿成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但偏偏有几种书不在被焚之列,有关种树的书就是其中之一。它为什么会幸免于难?史籍上没有说,但秦始皇多半会懂得植树于政治无碍,却于经济有利的道理吧。

晚清重臣左宗棠进军新疆时,曾在沿途种柳三百里,这就是著名的“左公柳”。一百多年过去了,嘉峪关前留下来的柳树已长得粗可数围,躯干苍老,但仍有稀疏的枝条在摇曳着,使人想起它们当年的风姿,从而想起左公当年收复伊犁的壮举。

就是在三十年代,山西省政府也提出过“无山不树林,无田不水稻”的发展规划,并曾付诸实施,但不久之后就爆发了抗战,这个规划自然也付诸东流了。虽说如此,山西人却从此喜欢上了种树,并且蔚成风气,半个多世纪以来种树不止,为一座座荒山披上了绿装。车行山道中,满眼皆是树影婆娑、浓荫匝地的景色,使人觉得,这是政府提倡、民众响应的结果。

尽管如此,几千年来,我们的森林资源还是令人痛心地被破坏,森林面积还是无可挽回地缩小了。它毁于天灾、毁于战火、更毁于历代统治者的贪婪和人们无穷尽的索取。

“蜀山兀,阿房出”一方面是绵延数百里的阿房宫,另一方面却是绵延数百里的森林变成了秃山。还是那个秦始皇,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竟制造了空前的生态灾难。但这不过是历代统治者制造的毁林事件的一例,一代代帝王在经过了穷奢极欲的生活后,相继逝去,但留给我们的却是满目凄凉的荒山、大漠。

新中国成立伊始,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但与此相矛盾的却是更大规模的毁林。大跃进时期,大面积的森林化为一堆堆无用的废铁,就是最令人痛惜的一例。这固然是出于无知,但也的确是急欲发展经济的无奈之举。

真正的植树造林、改造环境的工程,始于改革开放的年代。小平同志率先垂范,每逢植树节,他都带着孙子、孙女参加植树活动,一个古稀老人挥锹铲土,提水浇树的身影,至今仍历历在目,使人不禁想起《愚公移山》这个古老的寓言。也许,这真的是一个象征,一个代代相继,植树不已的坚定决心的象征。它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正是广大人民群众。

继“三北”防护林之后,我们又开始了更大规模的造林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已取得了初步成效。长江大河、戈壁荒漠,处处有植树健儿的身影,绿化祖国,保护环境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锁住水土流失,“河清有日”这一历代人民企盼的胜景,终有一天会出现在神州大地上。它不但象征着我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胜利,更象征着我们的国家兴旺发达、政治清明。实践终将证明,只有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才会有这样的力量来完成这一历史重任。

学校里面弄了很多大树

不知道是从哪里弄来的

但可以听到他们在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