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布朗化妆品怎么样:谁有《皮子文薮》中的《读司马法》的翻译和评论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30 19:32:44
急需啊,哪位比较厉害啊,找了好多资料没找到,这文章太偏了!!!

读司马法翻译:
  古代君主攻取天下,靠的是民心,而现在君主攻取天下,靠的是百姓的生命.
  唐尧,虞舜崇尚仁爱,天下的百姓,跟从他们而让他们成为帝王.这岂不是攻取天下,靠的是民心吗 汉朝,魏朝崇尚权势,让老百姓上战场,为了夺取一点点的土地而打多次战争.从武士到诸候,从诸候到天子,没有兵则不能称之为威严,没有战争则不能让别人臣服,这岂不是攻取天下,靠的是百姓的生命吗
  由这些写成的军事著作,战术愈精则杀人愈多,战法越切合实用,则百姓受害越重.唉,这也是不仁义的事啊!
  忠厚老实的老百姓,不敢害怕死亡,首先害怕刑法,其次又贪图赏赐.百姓对于君主而言,好比儿子.这与你父亲想杀死儿子,先以威严欺骗,再用利益引诱有什么区别呢
  孟子说:"'我擅长布阵,我擅长打仗'这句话是大的罪过啊!"如果后来的君主对百姓有这样的态度,虽然百姓没有土地,我认为他们就好象得到了土地一样.
  《读〈司马法〉》鉴赏

  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作品原文的结构中留有许多空白,这些空白可以允许读者发挥想象力来填充。换句话说,阅读是一种创造和审美的过程,读者可以按自己的某些想象和需求去解释并完善作品所没有明确表达的意义。作品与读者,读者更具有能动性,对作品的理解完全从自己的需求出发,而与作者无关。皮日休的《读〈司马法〉》正是这样一篇读后感,他对《司马法》一书的体会和感受与众不同,就在于阅读者审视作品的角度和一般的军事家不同。《司马法》是一部研究兵法的专著,作为政治家,也可以从战略战术思想上吸取营养。但皮日休却由此联想到统治者的施政方针,以犀利的笔触抨击了晚唐的社会现实,使这篇 短文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想力。

  孟子曾经说过:“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孟子·尽心下》)《读〈司马法〉》阐发了孟子有关的非战思想,主张以民心取天下,以仁政、德政治国,而把“善战”、“善阵”视为“大罪”。《司马法》一类的军事研究专著,教人“以民命”取天下,“术愈精而杀人愈多,法益切而害物益甚”,违背了儒学传统,自然不应当提倡。但细细品味,便可发现,皮日休的侧重点并不在于反战或否定《司马法》一书本身,而在于谴责统治者为了争权夺利去杀害百姓的罪行。文章的现实意义大大超出了对儒家思想的阐述。作者在宣扬“以民心取天下”的同时,对于那些驱使老百姓到战场上去送命的帝王君主表示了极大的愤慨。他尖锐地指出,帝王的领土实际上是以百姓的生命换取的,争夺寸土之地,往往要经过数百次的激战。由土大夫升为诸侯,再由诸侯变成天子,每一个回合的胜利,都必须经历无数次的战争,都要牺牲无数条无辜的生命,难道这不是最残忍的事吗?文中所举的例证虽属史事,但作者的愤慨则是针对现实有感而发的。中晚唐以后,藩镇割据日益严重,干戈频繁,民不聊生。连年的战乱已经成为唐末时期百姓生存的最大威胁。渴望早日结束这些争夺政权而引起的战争,是当时人民的共同心愿。《读〈司马法〉》中所说的“驱赤子于利刃之下”的行为,恰好是晚唐政治现实的写照,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痛恨和抗议。

  《读〈司马法〉》一文虽很短小,但写作手法上却典型地体现了皮日休的散文特色。文中没有唠叨的说理和论证,而是以带有判断的语气单刀直人,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层次都给人留下简洁、干练的印象。全文以古今对比的方式,前后呼应,一气呵成。作者在文中涉及《司马法》一书的仅仅两句,但他却能把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儒家思想传统都融入其内,紧扣题目,引出文章的主旨,尽情发挥。文势的抑扬起伏,也处理得令人赞叹,如他把以百姓的生命换取土地比作父欲杀子,将矛头直指最高封建统治者,使读者的情绪达到最高潮,然后,又通过引用孟子的话道出自己的理想和向往仁政的心绪,使全文在平稳的充满信心的状态中结束,给人一种舒畅的感觉。

没,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