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基础单词800:古诗解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10 12:04:13
示儿 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两首诗 (一定要解释)

《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1. 示儿:给儿子们看。
2. 但:只。
3. 九州同:祖国统一。
4.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5.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 乃翁:你的父亲。

[简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晕。其中有个是陆游的。我记得这在5 6年级学的啊。?楼主难道是小学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 ( jì )北,
初闻涕(tì)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wū)峡,
便下襄 (xiānɡ)阳向洛(luò)阳.
剑外忽然间传扬着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的忧愁
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还要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
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故乡洛阳.

我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只悲叹看不到九州统一。大宋军队收复中原之日,家祭时别忘了告我亡灵。

名句赏析——“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10)除夕前夜,作者临终前留下来的最后一首绝笔诗。从他两岁时北宋灭亡,到他85岁即将去世,北方大好山河始终没能收复。他原本知道死去之后,万事皆空,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惟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念念不忘的仍是国家统一。80多年来,驱除敌虏、统一河山的强烈愿望,在他心里始终没有动摇过。所以在他临终前,仍然叮嘱孩子们,将来这一天到来时,一定不要忘记祭祀他的亡灵,把这胜利的喜讯告诉他。全诗文字质朴自然,情感沉痛真挚,催人泪下,表现了作者相信恢复中原大好河山的壮志一定能够实现。

《示儿》原诗: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叹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翻译:我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只觉得悲叹的是(有生之年)看不到国家的统一。大宋军队向北收复了中原之后,(儿孙们在)家祭的时别忘了(把这个喜讯)告诉你们的老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原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翻译:剑外忽然间传扬着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的忧愁 。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还要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 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故乡洛阳。

剑外忽然间传扬着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的忧愁 。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还要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 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故乡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