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玩的车:李瑞清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30 05:33:36
了解他的生平

李瑞清(1867-1920)字仲麟,号梅庵,入民国署清道人。江西抚州临川人。1893年恩科举人,1895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任江宁提学使,1905-1911年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并一度被委任为江苏布政使、学部侍郎,官居二品。晚年寓沪。去世后,南高师校长江谦为褒扬李瑞清的功绩,在校园西北角六朝松旁,建茅屋三间,取名梅庵,并悬柳贻徵手书李瑞清所定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提学使办学
1905年,李瑞清被委充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的办学宗旨是:视教育若性命、学校若家庭、学生若子弟。为办好教育,亲赴日本考察,延聘师资,大兴土木,广建校舍,增设科目,添置设备,使学校面貌大变,声誉日隆,真正成为东南第一学府。

学校教育的首要之举,在于教师的教。举贤招能,他惮靖尽虑。当时舆地教习中有一二“冬烘先生”,常被学生提问难到,要求调换教师的呼声日高。李瑞清焦急万分,多方寻觅,久无所得。一日,偶然听到新任江苏提学使樊恭煦称道嘉定姚明辉专治舆地学,且国学、新知皆有根基,只是自视甚高,不轻诺于人。李求贤心切,即清樊出函引存,自己写了恳切的劝驾书,派专人前往嘉定礼聘。到校后,亲备宴席接风,竭尽礼遇之仪。为提高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他又聘请有真才实学的国外教习。

重视生产劳动教育,是李瑞清办学的又一特色。他将传统沿用的博物科改为农博科,规定全校学生必须兼习农科,参加农业生产的实践活动。为此,学校特地购置农田百余亩,耕牛数十头,供学生实地实验之用,以知农事的艰辛,改变“五谷不分”的窘迫。

为了改变师范学堂只有数、理、文史的分科学制,李瑞清在两江师范学堂首创图画手工科,设置了画室和手工工场,以利学生实际操作,提高技能。并亲自主授图画课,为我国造就了第一代美术师资。通过生产劳动实践,促进学生德、慧、术,智的全面发展。

半张监督“手谕”
宣统元年(1909),江苏咨议局成立。诸多议员经常在集会上发表高论,纵论时事。两江师范学堂的学生也可凭票旁听,但粥少僧多,不敷分配。于是,李瑞清遂聘请议员到学校讲演,以满足学生的要求。一次,校中特请马良(字相伯)先生来校讲演,题目是《阐明民主的意义》,这在皇权时代,是极具轰动性的大题目。全校学生争先恐后地去听讲,地点设在东饭厅。会场太小,听众过多,前拥后挤,人声嘈杂,凌乱无序,李瑞清非常不满。事后特下手谕,痛加训戒。

此手谕不是校务人员代笔,而是监督亲笔行草,长达一丈多长,文辞谆谆,书法朴茂,张贴在东饭厅的墙壁上,学生都上前去观看。第二天,该手谕的后半段却不见了。事后得知,并非对手谕的内容有所不满,而是书法优美,被学生攫而珍藏了。

事隔30多年,抗战期间,这半张手谕流落到上海文物市场。一天,刘海粟路过市场购得,又经李瑞清学生姜丹书鉴识,敬加题记归之。

一代书法宗师
李瑞清的书法素负盛名,与同时的曾农髯(熙)号称“南北二宗”。

1894年,李瑞清17岁,入京会试,中为贡士,因不善院体书,以留殿试,勤加练习。每天早晨起来,兴之所至,则朝颜(真卿)而暮褚(遂良),左欧(阳询)而右虞(世南),可谓各体擅长。特别是钱南园的书法,得其形似,更追摹神韵,如饿鹰饥犬,狼藉满纸,被称为螃蟹书。由于他喜欢持鳌,且食量惊人,沪上友人戏呼为“李百蟹”,他也乐意应承,并以此自号。

李瑞清的书法,自负在大篆,亦为知交所推许,而其得名在北碑。善以篆籀之气行于北碑,穷源揽胜,开前人未有之境界,启后人无尽之法门,而成为一代宗师。

由于书法知名,求者踵至,且有求必应。在校期间,学生常环侍其书案,手捧浓墨碗,挨次求书。李瑞清有时直立悬腕,挥毫而就,同时还讲解用笔用墨之法,学生大获教益。有时积纸太多,亦叫学生为之代笔,后为中央大学教授的胡小石常被选任,颇可乱真,但落款李瑞清必自书之,钤以真印。

视学生若子弟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9月,江苏独立,一些达官贵人见大势已去,纷纷弃职逃遁。李瑞清却坚守学校,照常敲钟上课。总督张人骏敬其尽职,遂请其代理布政使一职。

在城池被围期间,李瑞清利用职务之便,保全学校,维护学生。提督张勋下令:“剪辫者杀无赦!”学生中剪辫者较多,闻讯后外逃,然而城门紧闭,李瑞清设法取得提督符令,将剪辫子的学生送出城外。有一天,他出外办事,车行途中,突见几个辫子军扭打一青年人,便立即下车,得知是一位江南陆师学堂的学生,因剪辫子被抓获,立即斥退辫子军,将青年载入自己车内,说:“回衙门去法办!”然后潜送其出城。因李瑞清掩护学生无数,连隐伏城内的革命党人也互相传告:“江宁即下,勿伤李公”。

江宁(即南京)城破前夕,总督张人骏、提督张勋弃城而去。美国、日本的领事以及一些传教士纷纷邀请李瑞清到外国兵舰上暂避,李瑞清断然谢绝:“托庇外人,吾所羞。”南京光复的那一天,李瑞清端坐堂上,新军敬其为人,任他从容离去。

1912年,李瑞清辞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职务。离校时,他看见有些学生衣衫褴褛,生活贫困,心中十分痛苦,便卖去属于自己的车马,将钱散发给贫穷的学生。随后,两袖清风,飘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