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p39f笔记本:如果不考虑中国电信的ADSL,那么铁通、网通、珠江宽频和有线宽频这几种宽带选择哪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04:27:12
如果不考虑中国电信的ADSL,那么铁通、网通、珠江宽频和有线宽频这几种宽带

(1)从性能方面考虑应该选择哪种?

(2)从价钱方面选择选哪种?

(3)从综合性价比考虑应选择哪种?

应该多问问你们家附近的用户,因为各个地方的网络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不过 如果电信可以,最好按电信的!感觉业务比较多,网速也快.我们这电信 1M 1年660在给点东西,不过不给猫.

从性能方面考虑 铁通
从价钱方面 网通
从综合性价比 珠江宽频 和铁桶你可以咨询一下这两个

网通1年720元
铁通1年600元
电信1年600元
你喜欢哪个 随便啊~~~~~~~~

速度快的喽

珠江概况
珠江是我国南方的一条大河,横贯华南大地,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珠江包括珠江流域、韩江流域、海南省,广东、广西沿海诸河及云南、广西国际河流,跨越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福建、海南等8省(自治区)及越南的东北部,总面积为79.63万平方公里,其中珠江流域我国境内面积44.21万平方公里,另有1.1 万余平方公里。

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四大水系组成。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流,全长2214公里。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境内的马雄山,依次经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西江,在广东省三水市的思贤窖与北江相汇后进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西江、北江、东江汇入复合型的珠江三角洲网河后,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八大口门入注南海,构成珠江独特的“三江汇集,八口分流”的水系特征。

珠江

粤东韩江

西江羚羊峡

珠江水资源量相对比较丰富,径流总量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6倍,单位面积产水量居全国之冠。珠江片总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3%,总人口约占14%,多年平均径流量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3%。

新中国成立以来,珠江片各级水利部门积极开展水利建设。已建成各类型水库13988座,总库容达706亿立方米;修筑加固堤围20500多公里,水闸8500多座;已建水电站总装机容量 950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34.3%;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2万平方公里;水利工程现有年供水能力835亿立方米;现有灌溉面积6392万亩,其中建成万亩以上灌区780处;水利化程度达67%。各项水利工程发挥了防洪、发电、灌溉、供水、航运等综合效益,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流域概况
(一)自然地理
1、位置、地理特征

珠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珠江流域片位于东经97°39′~117°18′,北纬3°41′~29°15′之间,包括珠江流域、韩江流域、粤东、粤西沿海诸河、桂南沿海诸河、海南诸河以及云南、广西境内国际河流。

珠江流域片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本片除横断山脉南北走向外,其他大多是东西走向。

本片珠江流域是一个复合的流域,由西江、东江、北江、三角洲诸河四大水系组成。流域面积45.369 km2,其中我国境内面积为44.210万km2。

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境内的马雄山,在广东省珠海市的磨刀门企人石入注南海,全长2214公里。西江由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及西江等河段所组成,主要支流有北盘江、柳江、郁江、桂江及贺江等。思贤滘以上河长2075公里,流域面积353120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面积的77.8%。
北江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大茅塬,思贤滘以上河长468公里,流域面积46710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面积的10.3%。主要支流有武水、连江、绥江等。
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石龙以上河长520公里,流域面积27040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面积的5.96%。主要支流有新丰江、西枝江等。
珠江三角洲包括西江、北江三角洲和东江三角洲,是一个复合型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面积26820平方公里。珠江三角洲水系包括西江、北江思贤滘以下和东江石龙以下网河水系和入注三角洲的流溪河、潭江、增江、深圳河等十多条河流,集水面积26820 km2,包括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其中平原面积约14400 km2,占53.7%。区域内河网密布,水道纵横,互相贯通。

西江自西北向东南流依次经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西江,在广东省三水市的思贤滘与北江相汇后流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西江、北江、东江共同汇集三角洲网河区后,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八大口门入注南海,构成珠江独特的“三江汇集,八口分流”的水系特征。

珠江流域北靠五岭,南临南海,西部为云贵高原,中部丘陵、盆地相间,东南部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流域土地资源共66300万亩,其中耕地7200万亩,林地18900万亩,耕地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流域人均拥有土地仅有9.31亩,约为全国人均拥有土地的3/5。

2、气候特点

珠江流域片是我国最南方的一个流域片,属于湿热多雨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四季气候特点是:春季阴雨连绵,雨天较多;夏季高温湿热,暴雨集中;秋季台风入侵频繁;冬季很少严寒,雨量稀少;四季气候变化明显。

每年4~9月为汛期,降水量约占全年总水量的72~88%。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差异大,丰水年和枯水年水量之比最大可达6~7倍,容易引起严重的洪灾和旱灾。

3、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隶属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湖南、江西八省(自治区)及港澳地区(港澳地区另作专题研究)。

珠江流域片总面积79.6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3%。2000年年末珠江流域片总人口17961万人,约占全国的16.6%;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6人。人口结构中农村人口约占69%,城市人口占31%。

流域片内民族众多,共有50多个民族。主要民族有汉、壮、苗、布依、毛难等,其中以汉人为最多,其次是壮族。

(二)社会经济
1、自然资源条件基本特征

珠江河川迳流丰沛,水力资源丰富,全流域可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约为2512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168亿度。其中西江的红水河落差集中,流量大,开发条件优越,素称水力资源的"富矿"。目前已开发利用的尚少,极待加快开发。

珠江流域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探明矿种计有58种,储量亿吨以上的有25种,主要有煤、锡、锰、钨、铝、磷等。另珠江口外南海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现正在进行勘探开发。

流域内各河流水量充沛,河道稳定,具有良好的航运条件,现有通航河道1088条,通航总里程14156KM,约占全国通航里程的13%,年货运量仅次于长江而居第二位。

珠江流域片范围广阔,北起南岭,南至曾母暗沙,东起福建省玳瑁山、博平山山脉,西至云贵、青藏高原,西南部与越南、缅甸毗邻,有5000多公里的陆地国界线,东南和南部海岸线长达5670公里,沿海岛屿众多,具有大小岛屿、暗沙1134个,水域面积约210万km2,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亚洲大陆与澳洲大陆之间航运要道。珠江流域片海陆地域的优越条件和独特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自然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2、经济发展特征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珠江流域片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努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实现了发展和改革的各项预期目标。

1)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增强。

据2000年统计资料显示,珠江流域片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5069.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增速加快0.9个百分点。按现行汇率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下同)突破1500亿美元。

2)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边远山区经济发展较慢,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

经过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珠江流域片各省(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农业作为第一产业与工业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发生了变化,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兴起,但总体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珠江流域片所属地区贫富差距较大,而欠发达地区所占面积达90%以上。

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0年珠江流域片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五省(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1999年增长3%、5.4%、3.7%、5.6%、2.46%。2000年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科教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整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伟大跨越。

3、2000年社会经济主要指标

2000年珠江流域片年末总人口17961万人,耕地面积1194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219.88千公顷,粮食产量5160.245万吨,粮食平均亩产432公斤,人均粮食产量289公斤。国内生产总值15069.99亿元,比“八五”期末的1995年的8881亿元增加 6189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022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391元。

二、水资源
(一)气象水文与河流湖泊
气象水文

珠江流域片地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横贯流域的中部,气候温和多雨,多年平均温度在14—22℃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1200~2200mm,多年平均蒸发量约1000~1800毫米。降雨量分布明显呈由东向西逐步减少,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地区分布差异和年际变化大。
珠江年均河川径流总量为3360亿立方米,其中西江2380亿立方米,北江394亿立方米,东江238亿立方米,三角洲348亿立方米。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4~9月约占年径流总量的80%,6、7、8三个月则占年径流量的50%以上。

珠江流域水资源丰富,全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为470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7倍,但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匀,致使流域洪、涝、旱、咸等自然灾害频繁。
珠江流域洪水特征是峰高、量大、历时长。造成流域洪水的天气系统主要是锋面或静止锋、西南槽,其次是热带低压和台风,每年的暴雨洪水多出现在6、7、8月。
珠江流域枯水期一般为10月至下年3月,枯水径流多年平均值为803亿立方米,仅占全流域年径流量的24%左右。西江梧州站枯水期出现的最小流量为720立方米/秒,北江石角站为130立方米/秒,东江博罗站为31.4立方米/秒。
珠江属少沙河流,多年平均合沙量为0.249公斤/立方米,年平均合沙量8872万吨。据统计分析,每年约有20%的泥沙淤积于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其余80%的泥沙分别由八大口门输出到南海。
珠江口门的潮汐属不规则的半日周潮。珠江口为弱潮河口,潮差较小,平均潮差为0.86——1.6米,最大潮差为2.29—3.36米。八大口门涨潮总量多年平均为3762亿立方米,落潮多年平均值为7022亿立方米,净泄量为3260亿立方米。

河流湖泊

珠江流域片划分为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右江、左郁江、桂贺江、西江中下游、北江、东江、珠江三角洲、韩江、粤东沿海诸河、粤西沿海诸河、桂南沿海诸河、海南岛及南海诸岛、红河、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等20个流域分区。

珠江流域(片)水土流失严重,仅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5.71万km2,并以低山、中山水土流失最为严重。

(二)水资源及其分布特点
珠江流域片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6230亿m3。就我国七大江河的年径流总量而言,仅次于长江流域;每平方km产水量仅次于浙闽台诸河片,是我国天然的富水区之一。

水资源分布特点是:

(1)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

水资源的地域分布、垂直分布、时间分布不均特点明显,雨季易洪涝,干季易旱灾。

(2)水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布局不一致,影响经济发展

干流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地高水低;支流水资源贫乏,特别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需水量大,缺水情况严重,以云南省中部大理、昆明、玉溪、红河,贵州等主要经济区和主要农业区地尤为明显,水资源紧缺。

(3) 水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条件差,开发难度大

贵州省因地形地貌等条件限制,境内无大江大河,无平原灌区,且岩溶地貌蓄水性差,具备大型骨干开发项目少,开发利用条件差。云南一些地区山高水急、田高水低,开发利用难度大。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现有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是:

水库:大中型水库697座,总库容643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67座,中型水库630座。

灌溉:以巩固改造现有灌区和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为重点,持之以恒地开展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灌溉面积逐年增长。流域片灌溉面积总计达到了7219万亩。万亩以上灌区有780处。

供水:各级水利部门对城镇供水水源工程建设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城镇供水基本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各流域分区供水量,以社会经济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区为最大,供水量183.4亿立方米;以怒江区为最小,供水量11.2亿立方米。

人畜饮水:通过因地制宜的工程措施,经过多年的努力,中西部地区人畜饮水的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已解决1717万人和776万头的人畜饮水困难。

(四)水旱灾害、典型年直接经济损失、防洪抗旱经济效益
1、洪水特点

珠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造成较大洪水的暴雨成因多为锋面、西南槽、热带低压及台风等。由于流域面积广,暴雨强度大,上中游高山丘陵地区洪水汇流快,中游又无湖泊调蓄,因此遇上大面积的连续暴雨,往往形成峰高、量大、历时长的洪水,危及中下游沿江地势低洼、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城镇和广大农田,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

珠江洪水主要来自西江。西江流域幅地辽阔,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干支流的气候条件、洪水特性差异较大,洪水的时空分布比较复杂。桂江汛期较早,洪水主要出现在4-6月;郁江洪水发生较晚,主汛期为7-9月;红水河和柳江的洪水多在6-8月出现。红水河的洪水汇流速度较慢,峰形比较平缓,实测最大洪峰模数仅0.15立方米/秒/平方公里;柳江是暴雨中心区,流域呈扇状,洪水汇流迅猛,陡涨陡落,实测洪峰模数可达0.60立方米/秒/平方公里。因此柳江的集雨面积虽不到红水河的一半,但其洪峰均值却比红水河要大,且与红水河洪水遭遇的机会较多。干支流洪水汇合到梧州,较大洪水主要出现在6-8月,与柳江和红水河的洪水发生时间相应。据梧州站实测资料分析,西江一次较大的洪水过程历时30-40天,且多为多峰形,多年平均30天洪量为556亿立方米,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52900立方米/秒(1998年),调查历史最大洪峰流量为54500立方米/秒(1915年)。根据洪水组成分析,西江梧州较大洪水主要来自黔江,其洪量占梧州站的比重达65%,而黔江武宣的洪水主要来自天峨至武宣区间,约占武宣站洪量的70%。控制黔江武宣以上洪水,是西江防洪之关键。

北江洪水多出现在5、6月份,每次洪水历时7-15天,多年平均15天洪量为62.3亿立方米。横石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8000立方米/秒(1982年)。调查历史最大洪峰流量21000立方米/秒(1915年)。一般来说,西、北江两江洪水的发生时间并不一致,北江先于西江,但由于两江洪水频繁,且在思贤滘相互贯通,一旦洪水遭遇一起,就会酿成珠江三角洲的特大或较大洪水,如1915年、1968年、1994年洪水。

东江位于珠江流域东侧,洪水多出现在6-8月,一般历时10-20天,多年平均30天洪量为74亿立方米。东江洪水经东江三角洲汇入狮子洋后由虎门直接出海,对西北江洪水仅起顶托作用。

2、历史上的洪涝灾害

珠江流域洪水灾害频繁,尤以中下游和三角洲为甚。近百年发生的较大洪水灾害就有1915年、1968年、1988年、1996年、1998年的西江洪水和1959年东江大洪水、1982年北江大洪水、1991年南、北盘江大水等。洪水出现的机率日渐增大,洪灾造成的损失也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加重。据广东、广西两省(自治区)1988-1998年近十年统计,直接经济损失达1873亿元,平均每年损失184亿元。

珠江片发生过流域性大洪水,且局部地区受多方面气象因素影响,经常出现暴雨和特大暴雨,造成较大洪涝灾害。

1915年7月,西、北江下游同时发生200年一遇特大洪水,西江梧州站洪峰流量54500立方米每秒,遭遇北江横石站洪峰流量21000立方米/每秒,且东江大水,适值盛潮,致使珠江三角洲堤围几乎全部溃决。两广合计受灾农田93.3万公顷,受灾人口约600万人,其中珠江三角洲被淹农田43.2万公顷,受灾人口378万人,死伤逾10万人,广州市被淹7天。若1915年洪水近年重现,估计洪灾损失将超过1000亿元。

1947年6月,西江中下游发大水,梧州站洪峰流量39700立方米每秒,接近10年一遇,与北江石角站洪峰流量10300立方每秒的常遇洪水基本相遇,致使珠江下游三角洲25.1万公顷的农田受灾。

1949年7月,西江发生50年一遇的大洪水,梧州站洪峰流量48900立方米每秒,西江中下游干支流沿岸及西北江三角洲遭受严重水灾,柳州、桂林、南宁、梧州等市被淹,两广受灾农田39.3万公顷,灾民达370万人。
1959年6月,东江中下游发生100年一遇特大洪水,博罗站还原洪峰流量14100立方每秒,沿岸堤围普遍溃决,受淹农田15.9万公顷。
1982年5月,北江出现20年一遇洪水,受灾农田13.2万公顷,受灾人口22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4.4亿元。

1988年8月,西江中下游发生20年一遇洪水,受灾农田22.5万公顷,受灾人口46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9.8亿元。
1991年6、7月,西江上游南、北盘江发生大水,云贵两省直接经济损失5.5亿元。
1994年6、7月,西、北江同时并发50年一遇大洪水,适值大潮期,致使两广受灾农田近125万公顷,受灾人口达131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632亿元。

1998年6月,西江发生大水,广东、广西两省(自治区)受灾人口达1555万人,耕地81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60.6亿元。

每年5至10月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季节,在强台风袭击下,时而导致暴潮,使珠江三角洲滨海潮区的海堤溃决致灾。如1964年第2号和第15号2次台风暴潮,造成125条海堤溃决,近20万平方公里农田受灾;1983年第9号台风,溃决海堤70多条,受灾耕地6.7万公顷。
3、防洪工程效益

已建防洪工程,虽然标准低,隐患多,但在抗击近年连续发生的大洪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在抗击“98.6”西江流域超1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过程中,西江干堤保护了堤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成果,共减少损失达2594亿元.如沿西江干流广西梧州、平南,广东郁南、云安、德庆等市县,从“98.6”特大洪水和“94.6”大洪水损失的比较中,深切地看到水利工程产生的巨大效益。“98.6”洪水中也发挥了拦洪和错峰的作用,西江支流上共有212座大中型水库,共拦蓄洪量26.64亿m3,减少或避免农田受灾面积22.50万hm2,避免38座城镇进水,减少直接经济损失153.75亿元。与西江沿岸频繁受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江有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三座大型水库控制44%的洪水,再加上下游堤防,所以多年来,东江安然无恙。可见,堤库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缺一不可,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