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问题短文答案:谁有刘禹锡,杜牧,文天祥,苏轼,张养浩的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03:41:13
快!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张养浩简介:
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
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平学正。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是年,积劳成疾,逝世于任上。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追赠张养浩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谥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尊称为张文忠公。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的文集》,《陋室铭》选在《全唐文》。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善用绝句形式讽咏时事,著有《樊川文集》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卢陵(江西)人,南宋大臣,爱国政治家、文学家,著有《文先生全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官至礼部尚书,追缢文忠,其文明白畅达,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次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影响。著有《东坡文集》、《东坡乐府》
  张养浩, 元代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山东济南人。幼 有义行,好读书,初被荐为东平学正。后拜监察御史,历 官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职。因父老辞 官,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特拜 陕西行台中丞,前往救灾,到任四月,劳瘁去世。
  张养浩为官方正,敢于直言犯谏。武宗时,曾因议 立尚书省事,大违当政者意,被构罪罢官,他恐遭祸,变姓 名逃去。英宗时又曾为内廷张灯为鳌山事上谏而险遭不 测。他的散曲多是在辞官归里后所写,由于对宦海风波、 世态炎凉有切身体察,因此能作比较真切的描写。如“才 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 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 威风不见了”(〔朱履曲〕《警世》),作者感触至深, 因此能写出这样沉痛的句子。而当他写到归田之后,则 轻松自如的心情跃然纸上,“中年才过便休官,合共神 仙一样看”(〔双调·水仙子〕),“挂冠,弃官,偷 走下连云栈,湖山佳处屋两间,掩映垂杨岸。”(〔中 吕·朝天曲〕)他的一些散曲中常写与鸥鹭为伍,与云 山为友,使他心旷神怡。他的咏吟山水的优秀篇章也不 少。但是,他的“警世”、“退隐”题材的作品,调子仍 然是比较低沉的。他的理想只是远离嚣尘去过田园生活, 以远祸全身。
  张养浩对人民疾苦也比较同情。最著名的作品是□山 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 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 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他在怀古兴叹 之际能联想到百姓的疾苦,比同类题材的散曲作品要高 出一筹。又如小令〔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套曲 〔一枝花〕《咏喜雨》,是他在陕西救灾时所作,比较真 实地反映了灾区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在元代散曲 中这些作品是难能可贵的。
  《太和正音谱》评张养浩的散曲如“玉树临风”, 指出他的作品格调高远。他的作品文字显白流畅,感情 真朴醇厚,无论抒情或是写景,都能出自真情而较少雕 镂。《潼关怀古》小令,以及一些写退隐生活的作品,可 以代表他的艺术风格。然而他的写景的散曲中,也有一 些工丽清逸的作品,如“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 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水仙子〕《咏江南》), “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庆东原〕)等句,表 明他的作品在总的艺术格调中还有所变化,散曲色调比 较丰富。
  张养浩著有散曲集《云□休居自适小乐府》传世。 据《全元散曲》所辑,今存小令161首,套数2首。

刘禹锡简介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他是匈奴族后裔,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刘禹锡出生在嘉兴。
杜牧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京兆杜氏自魏晋以来就是名门世族,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所撰《通典》一书,开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杜牧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在江西、宣歙、淮南等地军府任幕僚多年。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比部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治所在现在湖北黄冈)、池州(治所在现在安徽贵池)、睦州(治所在现在浙江建德)刺史。在地方任职时,改革弊政,成绩卓著。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回长安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后曾一度出任湖州(今属浙江)刺史,又回长安任考功郎中、知制诰,官至中书舍人。他所生活的晚唐,藩镇拥兵,宦官专权,民不聊生,《阿房宫赋》就是他二十三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杜牧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比,因而称他为“小杜”;他的诗作和李商隐齐名,他俩又被称为“小李杜”。李商隐比他小约十岁,很欣赏杜牧的为人和诗篇,在给他的一首诗中写到:“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李商隐《杜司勋》)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一生经历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他初入仕途,正是北宋政治与社会危机开始暴露,士大夫改革呼声日益高涨的时候。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新法,希望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苏轼虽主张改革,反对因循守旧,抑制豪强,但也不同意王安石的变法理论,苏轼认为"欲速则不达",建议神宗特殊政策皇帝不要"求治太速,进人太税,进言太广"。
张养浩简介
张养浩简介
(1270~1329)

元代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山东济南人。幼 有义行,好读书,初被荐为东平学正。后拜监察御史,历 官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职。因父老辞 官,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特拜 陕西行台中丞,前往救灾,到任四月,劳瘁去世。
张养浩为官方正,敢于直言犯谏。武宗时,曾因议 立尚书省事,大违当政者意,被构罪罢官,他恐遭祸,变姓 名逃去。英宗时又曾为内廷张灯为鳌山事上谏而险遭不 测。他的散曲多是在辞官归里后所写,由于对宦海风波、 世态炎凉有切身体察,因此能作比较真切的描写。如“才 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 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 威风不见了”(〔朱履曲〕《警世》),作者感触至深, 因此能写出这样沉痛的句子。而当他写到归田之后,则 轻松自如的心情跃然纸上,“中年才过便休官,合共神 仙一样看”(〔双调·水仙子〕),“挂冠,弃官,偷 走下连云栈,湖山佳处屋两间,掩映垂杨岸。”(〔中 吕·朝天曲〕)他的一些散曲中常写与鸥鹭为伍,与云 山为友,使他心旷神怡。他的咏吟山水的优秀篇章也不 少。但是,他的“警世”、“退隐”题材的作品,调子仍 然是比较低沉的。他的理想只是远离嚣尘去过田园生活, 以远祸全身。
张养浩对人民疾苦也比较同情。最著名的作品是□山 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 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 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他在怀古兴叹 之际能联想到百姓的疾苦,比同类题材的散曲作品要高 出一筹。又如小令〔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套曲 〔一枝花〕《咏喜雨》,是他在陕西救灾时所作,比较真 实地反映了灾区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在元代散曲 中这些作品是难能可贵的。
《太和正音谱》评张养浩的散曲如“玉树临风”, 指出他的作品格调高远。他的作品文字显白流畅,感情 真朴醇厚,无论抒情或是写景,都能出自真情而较少雕 镂。《潼关怀古》小令,以及一些写退隐生活的作品,可 以代表他的艺术风格。然而他的写景的散曲中,也有一 些工丽清逸的作品,如“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 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水仙子〕《咏江南》), “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庆东原〕)等句,表 明他的作品在总的艺术格调中还有所变化,散曲色调比 较丰富。
张养浩著有散曲集《云□休居自适小乐府》传世。 据《全元散曲》所辑,今存小令161首,套数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