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饭店灵异事件:关于初二物理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5 22:06:25
拜托诸位给一些关于“平衡”的资料。
1.什么样的物体相对平衡?
2.重力与平衡。
在下先谢谢了!

静止物体;
重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并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由于地球本身的自转,除了两极以外,地面上其他地点的物体,都随着地球一起,围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这就需要有垂直指向地轴的向心力,这个向心力只能由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来提供,我们可以把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一个分力F1,方向指向地轴,大小等于物体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另一个分力G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图示)其中F1=mw2r(w为地球自转角速度,r为物体旋转半径),可见F1的大小在两极为零,随纬度减少而增加,在赤道地区为最大F1max。因物体的向心力是很小的,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就是万有引力的大小,即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略去地球转动的效果。

重力大小呆以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或压力的大小就是重力的大小。

重力的大小除可用万有引力大小计算以外,还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F=ma计算,这时重力可以写成:G=mg。重力是矢量,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此外,有密度较大的矿石附近地区,物体的重力要比周围地区稍大些,利用重力的差异可以探矿,这种方法叫重力探矿。

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到地球对它们的作用力,这些力的合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些合力的作用点就叫物体的重心。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就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处,如均匀球体的重心在它的球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物体的重心位置除了跟它的形状有关外,还与它的质量分布情况有关,例如起重机的重心随着提升重物质量和高度而变化。

一个物体的重心是个固定点,与物体的放置位置和运动状态无关;重心的位置也不一定在物体上,例如质量分布均匀圆环的重心位于圆环的圆心处。

用实验——悬挂法可以找出质量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将物体悬挂,并使其平衡,这时重力的作用点一定在悬线方向上,再换一个悬挂点,新的悬线也一定通过重心,前后两线的交点就是重心的位置。

重心位置还可以利用转动平衡条件通过计算来求得。
2.2.2 平衡力
1) 定义: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也即这两个力为一对平衡力。

2) 数学表达:

特征: 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其合力为0;互为平衡力的二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3) 举例:

例:如图6,斜块在F作用下仍保持静止,则斜块受到两对平衡力:

重力G与地面对斜块的弹力N

推力F与地面对斜块的摩擦力f

必须强调,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策略设计
3.1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从力的产生原因说起
自然界的物体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物体间的力具有相互性。为了形象直观地说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验来表现力的相互性。通过大量的常见现象和实验启发学生思考,从中发现它们的联系和共性。

1) 举例:

例1:

a. 文字描述:地球对人有吸引作用,人对地球也有吸引作用。

b. 研究对象:人,地球

c. 原因:重力

d. 图示:如图7 图7

e. 结论:人与地球的作用是相互的。(提升: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例2:

a. 文字描述:重物放在海绵垫上,海绵被压。

b. 研究对象:重物,海绵

c. 原因:弹力

d. 图示:如图8

e. 结论:重物与海绵的作用是相互的。(提升: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例3:

a. 文字描述:玩具汽车在板上的运动。

b. 研究对象:玩具汽车,木版

c. 原因:摩擦力

d. 图示:如图 9

e. 实验:先使玩具汽车的轮(驱动轮)上紧发条,使它作逆时针转动,然后抓住汽车顶部把它按在垫着试管的薄木版,在起点处转动的后轮给木板向右的作用力f,于是木板向右运动;再把汽车拿起,使木板制动,然后使后轮再转动,把玩具汽车放在木板上,可以看到木板向右运动,玩具汽车向左运动。

f. 结论:后轮对木板施加向右的作用力的同时,木板对后轮施加向左的反作用力,即玩具汽车与木板的作用是相互的。(提升:摩擦力是相互的,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例4:

a. 文字描述:同名磁极相吸,异名磁极相斥。

b. 研究对象:小磁铁1,小磁铁2

c. 原因:磁场力

d. 图示:如图10

e. 实验:在水面上放两个软木塞,一个软木塞上放小磁铁1,另一个软木塞上放小磁铁2,当同名磁极相对时,互相排斥,两木塞向相反方向运动;当异名磁极相对时,互相吸引,作相向运动。

f. 结论:两磁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提升:磁场力是相互的。)

例5:

a. 文字描述:带电的通草球之间的作用。

b. 研究对象:带电体1,带电体2

c. 原因:静电力

d. 图示:如图11

e. 实验:两个通草球1、2,使通草球1带正电,通草球2带负电,当两通草球靠近时,互相吸引;然后使通草球2带正电,再将两通草球靠近,互相排斥。

f. 结论:两通草球的作用是相互的。(提升:电场力是相互的。)

由这些例子然后归纳出结论,根据认识建构理论,启发学生从具体实例归纳它们共同的特征和性质,从而上升到理论。

2) 概括结论: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3) 指出: 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把其中一个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

4) 进一步概括结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与平衡力不同点之一);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与平衡力不同点之二);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变化)。

3.2 探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从力的三要素谈起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存在,同时消失,那么它们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从哪些方面去比较?又怎样寻找和得到它们的联系呢?根据认知建构理论,学生探询新的知识和科学理论时,会依据原有认识试探性的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方面去比较。因此教师只要适当的提示引导即可。

演示实验:把两个弹簧秤A和B联结在一起(如图12),用手拉弹簧秤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反作用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拉弹簧秤的力,弹簧秤的示数也同时随着改变(同时增大,同时减少,同时为零),但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总相等,方向总相反。

结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3.3 牛顿第三定律
1) 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 数学表达:F=--F′

3) 物理意义: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情况,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既是同时存在,又是同时消失的,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地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能相互抵消。

4) 应用:

例1:人走路时,人与地球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对数有几对?

(3对,如图13, 人与地球相互作用的引力、弹力和摩擦力,即G与G ′、N与N′、f与f′)

例2:既然锤子和木楔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为什么钉子还能钉进木头里去?(如图14)

例3:拖车拉卡车的作用力和卡车拉拖车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为什么拖车还能拉着卡车前进?(如图15)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3.4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相互比较
对于初学者,总是很容易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混淆,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之间的区别。

以上3.3中的例2、例3实际为一个问题,即错误的认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为一对平衡力。

实例1. 物体A静放在水平面上,如图16,分析它的受力情况,并找出每个力的反作用力。

(先由学生做,后由教师讲评)

物体受重力G(施力物体为地球),弹力(支持力)N(施力物体为地面),G与N是一对平衡力。G的反作用力是物体A对地球的引力G′;N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地面的弹力(压力)N′,G与N作用在同一物体A上,G与N不同性质。G与G′、N与N′作用在不同物体上,G与G′、N与N′为同性质力。

图16 图17

实例2. A、B两物体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如图17,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运动。分析A、B的受力,并指出这些力哪些是平衡力,哪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分析:A物体受4个力的作用:重力G 、支持力N 、B物体对其弹力N ,水平推力F;B物体受3个力的作用:重力G 、支持力N 、A物体对其弹力N 。NA和GA是作用在A物体上的一对平衡力,NB和GB是作用在B物体上的一对平衡力,NBA和NAB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A、B物体上。

归纳总结并列表比较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一对平衡力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共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1)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两个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3)一个力的产生、变化和消失并不一定影响另一个力

(4)两个力共同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平衡
(1)两个力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物体上

(2)两个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3)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4)两个力各有各的作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