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runner测试:乐不思蜀.避退三舍.不求甚解的主角各是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21:50:32
急!急!急!

乐不思蜀:公元263年,蜀汉为魏所灭,后主刘禅投降受封“安乐公”。别日,晋公宴请故蜀君臣,席间晋公故意用蜀国的舞蹈和音乐娱乐,众人皆掩面而泣,独后主嬉笑如常;晋公问其故,答曰:此间乐,乐不思蜀矣!
此言一出,立刻招来世人口诛笔伐,真不知后主何罪?有人乐山、有人乐水,“子非鱼焉知鱼非乐”!乐与否只在乎后主个人感受;外人何必说三道四。让后主卧薪尝胆、煮谷为种,以至天下颗粒无收、饿死遍野才遂你心愿?都说中华民族温良俭让。以愚之见实大谬也!骨子里是那么的暴虐、贪婪和自私;是惟恐天下不乱而自己坐收渔翁之利。三国纷争还短吗?起兵造反,再将百姓拖入无尽的战争?最不济也要炸毁都江堰,让天府之国变成汪洋大海来个玉石俱焚?汉刘皇朝并不强于司马氏天下啊!大家争来争去还不是一己私利?倒是后主显出其仁慈宽厚的人性:为天下黎民百姓计,舍弃我一姓江山俯首称臣又有何妨?
后主能够“乐不思蜀”确实十分难得!既有自知自明,就应有礼让圣贤的气度。尧让舜、舜让禹,尧、舜、禹、汤、周文王;天下让有德者据之,早已成为道德的楷模。即使唐太宗的“玄武门之变”、明成祖的“清君侧”也不失是场“及时雨”。再说你高祖皇帝也是从人家虎口中夺食而来。天下本是天下人共有,失去何憾!亡国之君忏悔最多的是“愧对列祖列宗”好像他家死人比天下活着的更重要。既然是他一家之事,干卿何事?世人好无聊!相对而言,“年轻”的华盛顿先生好轻松:功成名就后退隐江湖,开今日民主、自由、平等之先河,改世袭为选举;抛却政坛风云,置身农场悠闲。谁敢微词他?
那么让后主重回蜀地。故国山河破,赌物思旧人!徒增伤心而已!离开这是非之地,岂非一切了之?当然也非人人作如是想!武庚反周、北元抗明、南明抗清,即便你冠以狭獈的民族意识又能逃脱其劳民又伤财的本质?还有最想问的是:既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避退三舍:成语“退避三舍”是比喻退让、忍让和回避,以求避免冲突。注意,它不是说退到三间茅舍后面去,别将“三舍”这样理解就是了。在古代,一“舍”即合三十里,三舍是九十里,“退避三舍”大约是退了近百华里呢!

现在说,“见到那个家伙呀,谁也会退避三舍。”当然,这是指远远躲开(那家伙)的意思。

此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句“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为什么晋楚两军相遇,晋军不战而退避三舍呢?这其中有个故事:春秋时候,晋国国君献公宏爱妃子骊姬。骊姬借机让晋献公封自己为夫人,还要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但献公原来的夫人生有申生和重耳二子,申生早被封为太子了,骊姬便害死了申生,追杀重耳。重耳在楚国国君帮助下,在外躲避十二年,幸保不死。楚王问重耳说:“你将来若能回国当了国君,怎样报答我呢?”重耳说:“你什么贵重东西、奴隶、美好都有了,我能给你什么稀罕物呢?我若做了晋国君王,万一日后同你在战场上遭遇,就退避三舍作为回报吧。”后来重耳果然做了晋国国君,而且真同楚王在战场相遇了,重耳没食言,确实退避三会以报楚王!

人间世事,往往是十分复杂的,若全是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未必有好结果。

不求甚解:来自晋朝的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原文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初中语文某课文中有.

不求甚解是五柳先生转里

三国中刘备的儿子刘禅,绰号刘阿斗
春秋战国时期的晋文公重耳
晋朝的陶渊明

刘禅、
重耳
陶渊明

刘禅、
重耳
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