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报刊阅读教程翻译:谁给我关于“普京”的档案,他如何登上总统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2 21:45:41
关于他的经历说明,越详细越好,因为我比较欣赏他.
最好能写上他在未入政界时的资料

普京其人其事

弗拉基米尔·普京 (Vladimir Putin)1952年10月7日生于列宁格勒市(现圣彼得堡市),1975年从国立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外情报局工作。1985年至1990年他被派往前民主德国工作。1990年回国后,普京先后担任列宁格勒大学校长外事助理、圣彼得堡市市长顾问、圣彼得堡市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1994年任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1996年8月,普京开始担任俄联邦总统事务管理局副局长,1997年3月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兼监察局局长,1998年5月任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同年7月起任俄联邦安全局局长。1999年3月任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同年8月被任命为俄联邦总理。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总统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普京出任代总统。2000年3月26日普京当选为俄联邦总统,并于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职。2004年3月,普京赢得大选胜利,连任总统,同年5月宣誓就任 。

布衣出身 平民风格

普京出身于列宁格勒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的祖父是个出色的厨师,曾为列宁的夫人和妹妹服务,后在莫斯科市委高级疗养院工作。他虽是一个高级厨师,为许多头面人物做过饭,但从未利用职务之便为己谋私。普京的父母是苏联普通的工人。在战后艰难的岁月里,这个普通工人家庭的生活非常拮据,但相互之间的爱使这个家庭充满温暖。普京的父亲是个严肃正派、善良智慧、富有远见的人,他经常告诫普京要积极向上,要学会依靠自身的力量去谋生、自卫、寻求发展机遇,使普京从小就培养出一种朴实无华、坚韧进取的性格。普京从小就住在列宁格勒一套只有27平米的工人公寓里,这里没有电梯,厨房也是合用的,楼里老鼠经常出没。结婚后,普京和妻子仍然与父母一起住在这套公寓里,直到1993年调去莫斯科。

长期的平民生活使普京对俄罗斯民众的艰辛有着切身体验,对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有着深刻的了解。对俄罗斯民众生活的体察使普京成为一种平民色彩很浓的“领袖”,他把了解民众的呼声与疾苦作为正确决策的关键。他到各地视察,经常打乱地方接待计划,随意走进未做事先安排的百姓家了解情况。普京今年考察远东时,路过一个村子。有个男子正穿着裤衩在劈木柴。老婆对他嚷道:“当家的,总统来了!”“什么总统,见鬼了!”男子不相信,可是抬头一看,愣了:“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真的是您!”“不,不是我。”普京开玩笑说。男子不知深浅地请普京跟他儿子一起游泳。当时水温只有21摄氏度,普京二话没说就下了水。这段故事快变成了传奇。此前不论是叶利钦还是苏共中央总书记,都喜欢事先精心策划的视察,听听当地领导汇报,看看名胜古迹。普京讲究“眼见为实”。即使在群众场合,普京也善于躲开当地领导安插的“工农代表”,专挑未经“训练”的普通人,跟他们聊家常。一次在外地,有个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太太对他抱怨,说自己的退休金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没有享受任何优惠。普京回莫斯科后立即向退休基金会会长问明情况。原来,根据规定,想享受优惠就要自己办齐证件去申请,不申请就没有优惠。在普京的过问下,这种规定很快进行了修改,基金会工作人员应该为退休老人上门服务。正是这种平民主义的理念与做法,使普京的内外政策反映了多数俄罗斯人的愿望,他本人也成为普通百姓心目中的“自己人”。

注重传统 着眼未来

普京能够赢得广大俄罗斯民众的信赖,不仅是由于其朴实无华的平民风格,更是由于他的治国思想符合俄罗斯的现实需求与发展趋势,符合俄罗斯民众的物质与心理需求。普京执政以来,将俄罗斯的历史传统、当今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巧妙地糅和在一起,提出了能够为大多数俄罗斯精英与民众所接受的“新俄罗斯思想”。

“新俄罗斯思想”的第一面旗帜就是弘扬俄罗斯历史传统。普京上台后,一改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对俄罗斯历史特别是苏联历史妄自菲薄的态度,明确表示“毫无意义地否定历史将使整个民族数典忘祖”,苏联时期有某些领域值得骄傲,“看不见,甚至否定这一时期不容置疑的成就是错误的。”普京还强调,只有“把全人类的普遍价值观与俄罗斯的传统价值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俄罗斯的未来才有希望。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普京决定在联邦安全局总部内重新树立安德罗波夫的雕像,使安全部门的工作人员重又获得久违了的光荣感与自豪感;在胜利节的庆典上,他让5000名来自前苏联15个共和国的老战士走在阅兵式的最前列,使经历十年生活磨难的俄罗斯人重温昔日战胜法西斯的无限荣光;他最终拍板将苏联国歌的曲调定为俄罗斯国歌,使那激昂的旋律重新振奋了俄罗斯人的精神。同时,普京充分肯定东正教在培养人的道德与精神方面所起的作用,不仅自己经常去教堂,还经常就重大决策征求大牧首阿列克西二世的意见。

“新俄罗斯思想”的第二面旗帜是爱国主义。普京自幼就受到了爱国主义启蒙教育,从小就立志要报效国家。当他发现,“一个情报员往往能够做到整个军队都做不到的事情”时,便义无反顾地加入克格勃。在一次访谈中普京坦言,“俄国的训练只有一项,就是爱你的国家。”普京强调,爱国主义“是人民英勇和力量的源泉”,“丧失爱国主义精神,就丧失了民族自豪感和尊严,也就将失去能够创造伟大成就的人民”。爱国主义在普京的内外政策中体现为“国家利益至上”。正是由此出发,在车臣问题上,普京宁愿冒着与西方决裂的危险也不允许俄国经受屈辱,宁愿背负暴君的恶名也不愿看到分离主义分子存在。在国际交往中无论是进还是退,普京首先考虑的也是国家利益。尽管美国对伊拉克早已磨刀霍霍,但考虑到俄罗斯在伊拉克的巨大经济利益,普京始终坚持反对美对伊动武的立场。普京的这种品质赢得了外国同行的尊重,不仅布莱尔、施罗德对普京十分敬重,连布什也承认,一看到普京的眼睛,就可以感觉到他的坦诚。

“新俄罗斯思想”的第三面旗帜是抛弃帝国思想,全面融入世界。普京曾在东德工作五年,经常走访西德、瑞士等发达国家,对西德的社会和经济运作有着切身的体验,对德式社会市场体制有着特别的好感。这种海外经历使普京具备了宽广的国际视野,也使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以往俄罗斯自我封闭、与世界发展脱轨的后果。普京认识到,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帝国观念不符合俄罗斯的真正国家利益与当今世界的现实,“俄罗斯只要务实地考虑问题就无往而不胜,而在帝国思想占上风或自誉为救世主的时候就必然失败。”普京曾公开表示,帝国思想和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化给俄罗斯带来的是“国困民穷”,他对扭转俄帝国衰落不抱幻想,而是要将“国强民富”作为国家政策的根本目标。在放弃帝国野心的同时,普京将俄罗斯定位于“不属于当代世界最高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国家”,承认俄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认为俄罗斯面临沦为“二、三流国家的危险”。同时,普京明确强调,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富贵与国家的强大必须与世界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俄罗斯必须全面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并在不同文明的对话与合作中实现俄罗斯的利益。

韬光养晦 以柔克刚

在人们的印象中,俄罗斯始终是一个对外征伐、不断扩张的国家。但事实上,俄罗斯在历史上也多次经受过内外交困的艰难时刻。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人往往能韬光养晦、卧薪尝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金帐汗国统治罗斯二百年,俄罗斯人对蒙古人明里送金嫁女,暗中分化腐蚀,最终莫斯科公国击败蒙古王公,收复俄罗斯失地;克里米亚战争后,沙皇俄国内忧外患,处境艰难,外交大臣哥尔恰科夫一面让出战争红利,一面利用欧洲列强矛盾合纵连横,最终使俄重新赢得欧洲大国地位;十月革命后,新生苏维埃政权十分虚弱,外有德国大兵压境,内有白匪挑战政权,列宁力排众议,与德签署《布列斯特和约》,虽付出了沉重代价,但为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作为在国家衰落时刻登上权力巅峰的领导人,普京继承并发扬了历史传统。他清楚地认识到,俄罗斯“正处于数百年来最困难的历史时期”,“未必能够大大改变国际关系的现有结构,未必能够动摇美国的霸权”,因而必须继承哥尔恰科夫的外交传统。俄外交智囊也明确建议普京,学习中国近20年来“韬光养晦”的外交经验,“放弃同外部世界对抗,着重国内经济建设,同时极其强硬地在小范围内坚持原则性的对外政策立场”。

根据当前的国际环境,普京将其“韬光养晦”外交的基调定为“以融促变”: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与“对手”合作,融入其中,并借此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普京执政两年来,特别是在“9·11”后,加大了与西方的合作力度。俄主动与美开展反恐合作促使双边关系实现重大突破;俄与北约建立了新的合作机制,并借此促使北约由单纯的军事集团向军事政治组织转变;俄欧就建立共同经济空间、能源合作等问题积极磋商。普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所期望的变化:布什在公开场合把俄称作“伙伴”而不再是“对手”;美欧都承认俄是市场经济国家,加快了俄加入WTO的谈判进程;对车臣问题的态度也有所转变,俄外部环境明显改善。

普京曾经说过,“柔道不是简单的体育运动,而是哲学”。他从柔道中体会出的哲理说是:不管对手有多强大,只要你掌握技巧、抓住对手的破绽,就能借势击倒对手。“柔”是为了“克刚”,退让是为了取胜。因而在外交上“韬光养晦”的同时,普京深知俄“并未失去成为伟大国家的潜力”,他隐忍退让是为了俄罗斯的重新崛起。在实践上,普京的“韬光养晦”并非一味的妥协退让,而是以国家利益为转移,量力而行,不再关心和介入与己无关的国际事务,集中力量增强国力:放弃与美全球对峙,转而构建周边“稳定弧”;坚持多极化目标但少说多做,反对美国单极企图但不挑头“扛旗”;处理国际事务强调“有选择参与”,集中资源投入关系俄罗斯切身利益的方向和领域;减少虚张声势,从逞强好胜转向量力而行,从注重大国面子转向更注重实际利益;在战略上坚持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性,在策略上讲求实现国家利益的灵活性。

普京执掌俄罗斯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俄罗斯这条几乎倾斜的航船重又找回了自己的方向。普京还可能成为这艘巨轮下一任的舵手,在他的统帅下,愈挫愈奋的俄罗斯还可能扬帆远航。

弗拉基米尔·普京 (Vladimir Putin)1952年10月7日生于列宁格勒市(现圣彼得堡市),1975年从国立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外情报局工作。1985年至1990年他被派往前民主德国工作。1990年回国后,普京先后担任列宁格勒大学校长外事助理、圣彼得堡市市长顾问、圣彼得堡市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1994年任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1996年8月,普京开始担任俄联邦总统事务管理局副局长,1997年3月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兼监察局局长,1998年5月任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同年7月起任俄联邦安全局局长。1999年3月任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同年8月被任命为俄联邦总理。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总统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普京出任代总统。2000年3月26日普京当选为俄联邦总统,并于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职。2004年3月,普京赢得大选胜利,连任总统,同年5月宣誓就任 。

布衣出身 平民风格

普京出身于列宁格勒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的祖父是个出色的厨师,曾为列宁的夫人和妹妹服务,后在莫斯科市委高级疗养院工作。他虽是一个高级厨师,为许多头面人物做过饭,但从未利用职务之便为己谋私。普京的父母是苏联普通的工人。在战后艰难的岁月里,这个普通工人家庭的生活非常拮据,但相互之间的爱使这个家庭充满温暖。普京的父亲是个严肃正派、善良智慧、富有远见的人,他经常告诫普京要积极向上,要学会依靠自身的力量去谋生、自卫、寻求发展机遇,使普京从小就培养出一种朴实无华、坚韧进取的性格。普京从小就住在列宁格勒一套只有27平米的工人公寓里,这里没有电梯,厨房也是合用的,楼里老鼠经常出没。结婚后,普京和妻子仍然与父母一起住在这套公寓里,直到1993年调去莫斯科。

长期的平民生活使普京对俄罗斯民众的艰辛有着切身体验,对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有着深刻的了解。对俄罗斯民众生活的体察使普京成为一种平民色彩很浓的“领袖”,他把了解民众的呼声与疾苦作为正确决策的关键。他到各地视察,经常打乱地方接待计划,随意走进未做事先安排的百姓家了解情况。普京今年考察远东时,路过一个村子。有个男子正穿着裤衩在劈木柴。老婆对他嚷道:“当家的,总统来了!”“什么总统,见鬼了!”男子不相信,可是抬头一看,愣了:“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真的是您!”“不,不是我。”普京开玩笑说。男子不知深浅地请普京跟他儿子一起游泳。当时水温只有21摄氏度,普京二话没说就下了水。这段故事快变成了传奇。此前不论是叶利钦还是苏共中央总书记,都喜欢事先精心策划的视察,听听当地领导汇报,看看名胜古迹。普京讲究“眼见为实”。即使在群众场合,普京也善于躲开当地领导安插的“工农代表”,专挑未经“训练”的普通人,跟他们聊家常。一次在外地,有个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太太对他抱怨,说自己的退休金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没有享受任何优惠。普京回莫斯科后立即向退休基金会会长问明情况。原来,根据规定,想享受优惠就要自己办齐证件去申请,不申请就没有优惠。在普京的过问下,这种规定很快进行了修改,基金会工作人员应该为退休老人上门服务。正是这种平民主义的理念与做法,使普京的内外政策反映了多数俄罗斯人的愿望,他本人也成为普通百姓心目中的“自己人”。

注重传统 着眼未来

普京能够赢得广大俄罗斯民众的信赖,不仅是由于其朴实无华的平民风格,更是由于他的治国思想符合俄罗斯的现实需求与发展趋势,符合俄罗斯民众的物质与心理需求。普京执政以来,将俄罗斯的历史传统、当今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巧妙地糅和在一起,提出了能够为大多数俄罗斯精英与民众所接受的“新俄罗斯思想”。

“新俄罗斯思想”的第一面旗帜就是弘扬俄罗斯历史传统。普京上台后,一改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对俄罗斯历史特别是苏联历史妄自菲薄的态度,明确表示“毫无意义地否定历史将使整个民族数典忘祖”,苏联时期有某些领域值得骄傲,“看不见,甚至否定这一时期不容置疑的成就是错误的。”普京还强调,只有“把全人类的普遍价值观与俄罗斯的传统价值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俄罗斯的未来才有希望。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普京决定在联邦安全局总部内重新树立安德罗波夫的雕像,使安全部门的工作人员重又获得久违了的光荣感与自豪感;在胜利节的庆典上,他让5000名来自前苏联15个共和国的老战士走在阅兵式的最前列,使经历十年生活磨难的俄罗斯人重温昔日战胜法西斯的无限荣光;他最终拍板将苏联国歌的曲调定为俄罗斯国歌,使那激昂的旋律重新振奋了俄罗斯人的精神。同时,普京充分肯定东正教在培养人的道德与精神方面所起的作用,不仅自己经常去教堂,还经常就重大决策征求大牧首阿列克西二世的意见。

“新俄罗斯思想”的第二面旗帜是爱国主义。普京自幼就受到了爱国主义启蒙教育,从小就立志要报效国家。当他发现,“一个情报员往往能够做到整个军队都做不到的事情”时,便义无反顾地加入克格勃。在一次访谈中普京坦言,“俄国的训练只有一项,就是爱你的国家。”普京强调,爱国主义“是人民英勇和力量的源泉”,“丧失爱国主义精神,就丧失了民族自豪感和尊严,也就将失去能够创造伟大成就的人民”。爱国主义在普京的内外政策中体现为“国家利益至上”。正是由此出发,在车臣问题上,普京宁愿冒着与西方决裂的危险也不允许俄国经受屈辱,宁愿背负暴君的恶名也不愿看到分离主义分子存在。在国际交往中无论是进还是退,普京首先考虑的也是国家利益。尽管美国对伊拉克早已磨刀霍霍,但考虑到俄罗斯在伊拉克的巨大经济利益,普京始终坚持反对美对伊动武的立场。普京的这种品质赢得了外国同行的尊重,不仅布莱尔、施罗德对普京十分敬重,连布什也承认,一看到普京的眼睛,就可以感觉到他的坦诚。

“新俄罗斯思想”的第三面旗帜是抛弃帝国思想,全面融入世界。普京曾在东德工作五年,经常走访西德、瑞士等发达国家,对西德的社会和经济运作有着切身的体验,对德式社会市场体制有着特别的好感。这种海外经历使普京具备了宽广的国际视野,也使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以往俄罗斯自我封闭、与世界发展脱轨的后果。普京认识到,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帝国观念不符合俄罗斯的真正国家利益与当今世界的现实,“俄罗斯只要务实地考虑问题就无往而不胜,而在帝国思想占上风或自誉为救世主的时候就必然失败。”普京曾公开表示,帝国思想和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化给俄罗斯带来的是“国困民穷”,他对扭转俄帝国衰落不抱幻想,而是要将“国强民富”作为国家政策的根本目标。在放弃帝国野心的同时,普京将俄罗斯定位于“不属于当代世界最高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国家”,承认俄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认为俄罗斯面临沦为“二、三流国家的危险”。同时,普京明确强调,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富贵与国家的强大必须与世界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俄罗斯必须全面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并在不同文明的对话与合作中实现俄罗斯的利益。

韬光养晦 以柔克刚

在人们的印象中,俄罗斯始终是一个对外征伐、不断扩张的国家。但事实上,俄罗斯在历史上也多次经受过内外交困的艰难时刻。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人往往能韬光养晦、卧薪尝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金帐汗国统治罗斯二百年,俄罗斯人对蒙古人明里送金嫁女,暗中分化腐蚀,最终莫斯科公国击败蒙古王公,收复俄罗斯失地;克里米亚战争后,沙皇俄国内忧外患,处境艰难,外交大臣哥尔恰科夫一面让出战争红利,一面利用欧洲列强矛盾合纵连横,最终使俄重新赢得欧洲大国地位;十月革命后,新生苏维埃政权十分虚弱,外有德国大兵压境,内有白匪挑战政权,列宁力排众议,与德签署《布列斯特和约》,虽付出了沉重代价,但为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作为在国家衰落时刻登上权力巅峰的领导人,普京继承并发扬了历史传统。他清楚地认识到,俄罗斯“正处于数百年来最困难的历史时期”,“未必能够大大改变国际关系的现有结构,未必能够动摇美国的霸权”,因而必须继承哥尔恰科夫的外交传统。俄外交智囊也明确建议普京,学习中国近20年来“韬光养晦”的外交经验,“放弃同外部世界对抗,着重国内经济建设,同时极其强硬地在小范围内坚持原则性的对外政策立场”。

根据当前的国际环境,普京将其“韬光养晦”外交的基调定为“以融促变”: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与“对手”合作,融入其中,并借此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普京执政两年来,特别是在“9·11”后,加大了与西方的合作力度。俄主动与美开展反恐合作促使双边关系实现重大突破;俄与北约建立了新的合作机制,并借此促使北约由单纯的军事集团向军事政治组织转变;俄欧就建立共同经济空间、能源合作等问题积极磋商。普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所期望的变化:布什在公开场合把俄称作“伙伴”而不再是“对手”;美欧都承认俄是市场经济国家,加快了俄加入WTO的谈判进程;对车臣问题的态度也有所转变,俄外部环境明显改善。

普京曾经说过,“柔道不是简单的体育运动,而是哲学”。他从柔道中体会出的哲理说是:不管对手有多强大,只要你掌握技巧、抓住对手的破绽,就能借势击倒对手。“柔”是为了“克刚”,退让是为了取胜。因而在外交上“韬光养晦”的同时,普京深知俄“并未失去成为伟大国家的潜力”,他隐忍退让是为了俄罗斯的重新崛起。在实践上,普京的“韬光养晦”并非一味的妥协退让,而是以国家利益为转移,量力而行,不再关心和介入与己无关的国际事务,集中力量增强国力:放弃与美全球对峙,转而构建周边“稳定弧”;坚持多极化目标但少说多做,反对美国单极企图但不挑头“扛旗”;处理国际事务强调“有选择参与”,集中资源投入关系俄罗斯切身利益的方向和领域;减少虚张声势,从逞强好胜转向量力而行,从注重大国面子转向更注重实际利益;在战略上坚持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性,在策略上讲求实现国家利益的灵活性。

普京执掌俄罗斯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俄罗斯这条几乎倾斜的航船重又找回了自己的方向。普京还可能成为这艘巨轮下一任的舵手,在他的统帅下,愈挫愈奋的俄罗斯还可能扬帆远航

复制下面的链接就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了!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6/01/content_419512.htm

京总统上台执政已经近4年,但大多数俄罗斯人只知道他是土生土长的列宁格勒(即今圣彼得堡)人,自打孩提时代就是个体育迷———柔道、摔跤、游泳、滑雪、马术等多项体育运动样样在行。除此以外,他们对自己的这位现任总统迄今仍知之甚少。目前随着普京的人气不断上升、威望日益提高,特别是新一届总统大选日益临近,人们迫切地希望对普京总统有更多了解,尤其是希望知道“过去的普京”。即普京在出任总统之前,他在其熟人的心目中究竟是怎样一个人?青年时代的普京有何非凡的经历?

为满足人们的上述愿望,《莫斯科共青团员报》记者叶利索夫专程前往圣彼得堡等地做了深入调查。调查中,这位记者就普京在克格勃早期的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和生活对其当年的几位战友分别进行了专访……

投身克格勃

1975年夏,刚过21岁的普京以优异成绩在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毕业,遂被分配到克格勃第401保密学校。

普京在401学校只学习了一年。因成绩卓著,他被分配到克格勃某部侦察分队,每天在其特工科上班。特工科担负着特种任务:对外国人和外国使馆外交官进行跟踪。众所周知,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世界所有国家都毫无例外地对外国使馆实施严密监控。

当时一般特工人员没有独用的办公室和电话。因此,他们好几个人不得不挤在一个房子里,每个房间只有一部电话,这给他们带来诸多不便。大家常常因为打电话而发生争执。年轻的普京当时已是中尉军衔。由于争强好胜,他常常处于争执的中心。普京总是毫不客气地抢过这惟一的一部电话和“局外”的朋友聊起来没完。为此,同事们戏称他是“煲电话粥能手”。

“普京尽可以这么做,因为领导很器重他,常常对他另眼看待。”普京当年的同事维克托·弗罗利科夫说,“他还有分队刑侦科工作证。这可是一种特殊待遇。在我们侦察分队,持有这种证件的人充其量也就那么几个。谁也不知道普京在执行什么任务。我们也不便过问。当时我们有明确规定:不该知道的不问,对同事的工作不准随意打听。”

不久,普京进了特工科开办的德语进修班。谁能获此机会,完全由科领导决定。据弗罗利科夫说,只有最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能被送到该进修班学习。进修班每周上三次课,每次两个小时。最初每班为8至10个人,每届四年,进修班严格实行优胜劣汰原则。所以,结业时即便只剩下一半也就算是很不错了。该德语班不发毕业证,只发结业证书,外语成绩存入个人档案。12

“沃洛佳(普京的小名)是我们的一位上级领导向我推荐的。”时任特工科科长的谢尔盖·彼得罗夫上校深情地回忆道,“第一次和普京谈话,我就立刻感到他头脑机敏、气度不凡,有出色的分析能力。情报工作最需要智商高、视野宽的人。我眼前的这位青年军官正是这样的人。因此,我们没谈几句,我就深深地喜欢上普京了。

不久,普京被保送到了红旗学院。对克格勃许多青年军官来说,这可是梦寐以求的事。

“既然普京在你们这里表现如此出众,那您为何要放他走呢?”记者大惑不解地问彼得罗夫。

“的确是我亲自把普京保荐到红旗学院的。”彼得罗夫沉思片刻,满怀深情地说,“说句老实话,像普京这样出类拔萃、风华正茂的军官,我确实不愿意轻易放走。但我知道普京在业务上须进一步提高,虽然那时他已经升任少校。沃洛佳前途无量,日后必成大器、担大任。俗话说,庭院跑不出千里马。我不愿把普京窝在我们这儿,眼睁睁地耽误他的锦绣前程。”

练就过硬本领

红旗学院是现在的巴拉什哈对外情报学院,而不久前,附近村民和外界还误以为这是国防部下属一个保密的科研所。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普京当年的校友们早已由红旗学院各奔东西,分散到全国各地。所幸的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的这位记者仍在这里找到两位熟知普京当时情况的人:一个是普京所在系的原系主任亚历山大·科贝洛夫上校;另一个是普京的同班同学、现为俄联邦安全局少将的格列布·诺维科夫。一听说记者要了解普京总统当年在红旗学院的学习和生活,这两位都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于是,普京当年许多鲜为人知的事便被他们从记忆深处一一地打捞了出来……

“要想进入红旗学院,就得去莫斯科进行严格考试。只有成绩合格,你才能踏入这学校的门槛儿,”特地从圣彼得堡远郊赶来的诺维科夫少将首先开口,“录取时,主要看学员的外语知识水平。外语好坏决定整个学习期限。完全不懂外语者学制为三年,粗通者为两年,精通者为一年。普京和我说外语就跟说俄语一样流利,所以我们都在一年制学习。”

“正式开学后,普京等新学员被安置在我们学院一幢灰色四层楼里。”坐在一旁的科贝洛夫接过话头说,“楼四周围起一道通有高压电的带刺的铁丝网。便衣警卫荷枪实弹,带着警犬日夜在楼四周巡逻。”

乍到一个新地方,这批新学员还未来得及互相好好认识一下,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他们便被派到乌克兰西南波尔格勒的一个空降兵师接受特种训练。说到这次训练,诺维科夫少将至今还心有余悸。

“您知道,我们在那里都是接受什么样的训练吗?”诺维科夫自问自答,“首先是所谓的‘钻坦克’。训练开始,一下子就有好几辆坦克同时对你进行围追堵截。训练场一马平川,甚至连一个壕沟也没有。你站在平展的场地上,眼瞅着这庞然大物直冲你隆隆地迎面驶来。千钧一发之际,你得迅捷、准确地往这坦克下面钻。这里最主要的是要钻得恰到好处,而后紧贴地面纹丝不动、敛气屏息地趴着,以免撞到隆隆行驶的坦克的履带上。稍有不慎或差池,便会丧命。就为这种训练,此前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惨祸。”

据记者了解,在新学员训练大纲中,钻坦克其实还远算不上是最极限的训练科目。这些未来的情报官们真正感到可怕的还是接受高地跳伞的考验。

“第二项训练是高地跳伞。我们得穿着带有背带、像是降落伞伞衣一样的训练服,然后从高地上跳下。唉,这太可怕了!”诺维科夫继续沉浸在深深的回忆之中,“就是在这高地上,我第一次见到了普京,我们俩一前一后地纵身从高地上跳下。快要着陆时,我们开始减缓下降速度。我死死地拽着普京。突然间……伞绳断了。我们将要着陆的地面很坚硬,玉米刚收割完,满地都是随便丢弃的玉米秆。普京紧紧地抓着我,我开始坠落。但我在空中居然还来得及翻了个跟头。最后我们歪倒在地,之后才站稳了脚跟。我不明白,怎么会这样有惊无险呢?普京不好意思地说,是他使出了柔道运动中的一招,趁势帮了我一把。我们俩就是这样认识的。我也爱练柔道,像普京一样,我也得过我们市里的柔道冠军。顺便说一下,直到毕业的前一天,我们许多人彼此还不知道真名实姓。”

当班长的带头买酒

在红旗学院,所有学员统统都用化名。起先不少学员因为不习惯,一不小心就走嘴,暴露了真名。但普京从来不失误。当时普京化名普拉托夫。有趣的是,这名字还是系主任科贝洛夫亲自给他起的。

每天清早,学员们都得早早起床去跑步,但普京从一开始就想方设法地躲避,而一个人去校游泳池游泳。

“你们学校都教学员们学些什么?”记者冲科贝洛夫问道。

“我们的教学原则是学以致用,所教的东西全是这些未来的情报官日后在工作中实用的技能。”科贝洛夫解释说,“这里可没有半点掺假,也没有一丝温情主义,我们的老师教得很具体,目的很明确,要求极严格。在校期间,学员们须学会徒手格斗、空手对付手持刀枪的敌人等全套自卫技能。高级专家还给学员们讲授各国文化、风土人情、民族特征和历史。”

“上面说学员们在校要接受特种训练。请问这种训练特在哪里?”记者又忍不住地问。

“特在各个方面,也可以说这种训练是包罗万象的。”诺维科夫肯定地说,“就拿驾车术来说吧,身怀绝技的教官既教我们开车,又教我们边驾车边观察,即每个学员既要学会熟练驾车,更要学会眼观六路,准确无误。行驶中,教官可能会冷不丁地问跟在我们后面行驶的汽车的牌号。可在倒车镜里看到的汽车牌号的顺序是反的!教官的话音刚落,你就得一丝不差地读出来!我们都打趣地说,这才叫真正的‘倒背如流’哇。但这不过是小菜儿一碟,更难的还在后头。比如教官还令我们在林间曲折的小道上快速倒车。即使这时天空突然间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这种训练也不能停下片刻。起初,你保不住会把车开到路边的壕沟里,但最终换来的却是得心应手的驾车技术。”

教官教新学员们掌握开车的过硬本领之后,他们还教他们练习射击,并要求他们每个人都必须成为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年轻的普京是这批新学员中的佼佼者。他会熟练地驾驶任何汽车,能出色地使用任何枪械。

“噢,还有,我们每周都一定要踢两次足球。”诺维科夫忽然想起来说,“那球踢得很凶、很野。我和普京踢后卫。我们俩在场上拿脚钩,用肘撞,左冲右突,很少让对手接近我方球门。普京踢球动作协调、方向感强、配合默契。”

“您和普京很要好吗?”

“是的。我们俩很对脾气。就连我们的生日也是同一天。”诺维科夫又兴致勃勃地说,“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我们俩在学院一起过生日的情景:我们在宿舍摆上桌子,邀同学们齐聚一堂。我们在一起讲笑话,侃大山,吃果酱,喝茶,下象棋。宿舍里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大家久久不愿离去……”

“你们这样干喝茶,就不喝点酒吗?”

“宿舍里严禁喝酒。一旦发现谁喝酒,校方就要把他的名字捅到墙报上,算做通报批评。不过,我们也有对付的办法。我们是这样做的:上完课跟老师请假,假说是去野地跑步,锻炼身体。准假后,我们在班长普京的带领下悄悄地跑到附近的村子,向村民购买私酿烈酒。下酒的鲱鱼是当地老乡白送的。我们躲进茂密的树林里,坐在树桩上,一边品尝烈酒,一边欣赏四周的美景。不过大家还能掌握分寸,尽力克制自己。因此,我们从来没有一个人喝醉过。”

“你们这么干,就没被发现过吗?”记者以好奇的口吻问道。

“其实,我们这一招儿学校谁都知道,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诺维科夫莞尔而笑,“在学校这么干实际上是代代相传。老师和我们学生一样。当初做学生时,他们过的也是这种严酷的、苦行僧式的生活。他们向领导请假,谎称是‘去林子里跑跑步,在白桦林的怀抱中活动活动’。可回校时,他们却个个鼻子通红,酒气熏天。我们做的事,老师们都心知肚明,他们只不过是体谅我们的处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弗拉基米尔·普京 (Vladimir Putin)1952年10月7日生于列宁格勒市(现圣彼得堡市),1975年从国立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外情报局工作。1985年至1990年他被派往前民主德国工作。1990年回国后,普京先后担任列宁格勒大学校长外事助理、圣彼得堡市市长顾问、圣彼得堡市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1994年任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1996年8月,普京开始担任俄联邦总统事务管理局副局长,1997年3月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兼监察局局长,1998年5月任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同年7月起任俄联邦安全局局长。1999年3月任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同年8月被任命为俄联邦总理。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总统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普京出任代总统。2000年3月26日普京当选为俄联邦总统,并于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职。2004年3月,普京赢得大选胜利,连任总统,同年5月宣誓就任 。

布衣出身 平民风格

普京出身于列宁格勒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的祖父是个出色的厨师,曾为列宁的夫人和妹妹服务,后在莫斯科市委高级疗养院工作。他虽是一个高级厨师,为许多头面人物做过饭,但从未利用职务之便为己谋私。普京的父母是苏联普通的工人。在战后艰难的岁月里,这个普通工人家庭的生活非常拮据,但相互之间的爱使这个家庭充满温暖。普京的父亲是个严肃正派、善良智慧、富有远见的人,他经常告诫普京要积极向上,要学会依靠自身的力量去谋生、自卫、寻求发展机遇,使普京从小就培养出一种朴实无华、坚韧进取的性格。普京从小就住在列宁格勒一套只有27平米的工人公寓里,这里没有电梯,厨房也是合用的,楼里老鼠经常出没。结婚后,普京和妻子仍然与父母一起住在这套公寓里,直到1993年调去莫斯科。

长期的平民生活使普京对俄罗斯民众的艰辛有着切身体验,对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有着深刻的了解。对俄罗斯民众生活的体察使普京成为一种平民色彩很浓的“领袖”,他把了解民众的呼声与疾苦作为正确决策的关键。他到各地视察,经常打乱地方接待计划,随意走进未做事先安排的百姓家了解情况。普京今年考察远东时,路过一个村子。有个男子正穿着裤衩在劈木柴。老婆对他嚷道:“当家的,总统来了!”“什么总统,见鬼了!”男子不相信,可是抬头一看,愣了:“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真的是您!”“不,不是我。”普京开玩笑说。男子不知深浅地请普京跟他儿子一起游泳。当时水温只有21摄氏度,普京二话没说就下了水。这段故事快变成了传奇。此前不论是叶利钦还是苏共中央总书记,都喜欢事先精心策划的视察,听听当地领导汇报,看看名胜古迹。普京讲究“眼见为实”。即使在群众场合,普京也善于躲开当地领导安插的“工农代表”,专挑未经“训练”的普通人,跟他们聊家常。一次在外地,有个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太太对他抱怨,说自己的退休金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没有享受任何优惠。普京回莫斯科后立即向退休基金会会长问明情况。原来,根据规定,想享受优惠就要自己办齐证件去申请,不申请就没有优惠。在普京的过问下,这种规定很快进行了修改,基金会工作人员应该为退休老人上门服务。正是这种平民主义的理念与做法,使普京的内外政策反映了多数俄罗斯人的愿望,他本人也成为普通百姓心目中的“自己人”。

注重传统 着眼未来

普京能够赢得广大俄罗斯民众的信赖,不仅是由于其朴实无华的平民风格,更是由于他的治国思想符合俄罗斯的现实需求与发展趋势,符合俄罗斯民众的物质与心理需求。普京执政以来,将俄罗斯的历史传统、当今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巧妙地糅和在一起,提出了能够为大多数俄罗斯精英与民众所接受的“新俄罗斯思想”。

“新俄罗斯思想”的第一面旗帜就是弘扬俄罗斯历史传统。普京上台后,一改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对俄罗斯历史特别是苏联历史妄自菲薄的态度,明确表示“毫无意义地否定历史将使整个民族数典忘祖”,苏联时期有某些领域值得骄傲,“看不见,甚至否定这一时期不容置疑的成就是错误的。”普京还强调,只有“把全人类的普遍价值观与俄罗斯的传统价值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俄罗斯的未来才有希望。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普京决定在联邦安全局总部内重新树立安德罗波夫的雕像,使安全部门的工作人员重又获得久违了的光荣感与自豪感;在胜利节的庆典上,他让5000名来自前苏联15个共和国的老战士走在阅兵式的最前列,使经历十年生活磨难的俄罗斯人重温昔日战胜法西斯的无限荣光;他最终拍板将苏联国歌的曲调定为俄罗斯国歌,使那激昂的旋律重新振奋了俄罗斯人的精神。同时,普京充分肯定东正教在培养人的道德与精神方面所起的作用,不仅自己经常去教堂,还经常就重大决策征求大牧首阿列克西二世的意见。

“新俄罗斯思想”的第二面旗帜是爱国主义。普京自幼就受到了爱国主义启蒙教育,从小就立志要报效国家。当他发现,“一个情报员往往能够做到整个军队都做不到的事情”时,便义无反顾地加入克格勃。在一次访谈中普京坦言,“俄国的训练只有一项,就是爱你的国家。”普京强调,爱国主义“是人民英勇和力量的源泉”,“丧失爱国主义精神,就丧失了民族自豪感和尊严,也就将失去能够创造伟大成就的人民”。爱国主义在普京的内外政策中体现为“国家利益至上”。正是由此出发,在车臣问题上,普京宁愿冒着与西方决裂的危险也不允许俄国经受屈辱,宁愿背负暴君的恶名也不愿看到分离主义分子存在。在国际交往中无论是进还是退,普京首先考虑的也是国家利益。尽管美国对伊拉克早已磨刀霍霍,但考虑到俄罗斯在伊拉克的巨大经济利益,普京始终坚持反对美对伊动武的立场。普京的这种品质赢得了外国同行的尊重,不仅布莱尔、施罗德对普京十分敬重,连布什也承认,一看到普京的眼睛,就可以感觉到他的坦诚。

“新俄罗斯思想”的第三面旗帜是抛弃帝国思想,全面融入世界。普京曾在东德工作五年,经常走访西德、瑞士等发达国家,对西德的社会和经济运作有着切身的体验,对德式社会市场体制有着特别的好感。这种海外经历使普京具备了宽广的国际视野,也使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以往俄罗斯自我封闭、与世界发展脱轨的后果。普京认识到,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帝国观念不符合俄罗斯的真正国家利益与当今世界的现实,“俄罗斯只要务实地考虑问题就无往而不胜,而在帝国思想占上风或自誉为救世主的时候就必然失败。”普京曾公开表示,帝国思想和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化给俄罗斯带来的是“国困民穷”,他对扭转俄帝国衰落不抱幻想,而是要将“国强民富”作为国家政策的根本目标。在放弃帝国野心的同时,普京将俄罗斯定位于“不属于当代世界最高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国家”,承认俄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认为俄罗斯面临沦为“二、三流国家的危险”。同时,普京明确强调,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富贵与国家的强大必须与世界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俄罗斯必须全面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并在不同文明的对话与合作中实现俄罗斯的利益。

韬光养晦 以柔克刚

在人们的印象中,俄罗斯始终是一个对外征伐、不断扩张的国家。但事实上,俄罗斯在历史上也多次经受过内外交困的艰难时刻。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人往往能韬光养晦、卧薪尝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金帐汗国统治罗斯二百年,俄罗斯人对蒙古人明里送金嫁女,暗中分化腐蚀,最终莫斯科公国击败蒙古王公,收复俄罗斯失地;克里米亚战争后,沙皇俄国内忧外患,处境艰难,外交大臣哥尔恰科夫一面让出战争红利,一面利用欧洲列强矛盾合纵连横,最终使俄重新赢得欧洲大国地位;十月革命后,新生苏维埃政权十分虚弱,外有德国大兵压境,内有白匪挑战政权,列宁力排众议,与德签署《布列斯特和约》,虽付出了沉重代价,但为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作为在国家衰落时刻登上权力巅峰的领导人,普京继承并发扬了历史传统。他清楚地认识到,俄罗斯“正处于数百年来最困难的历史时期”,“未必能够大大改变国际关系的现有结构,未必能够动摇美国的霸权”,因而必须继承哥尔恰科夫的外交传统。俄外交智囊也明确建议普京,学习中国近20年来“韬光养晦”的外交经验,“放弃同外部世界对抗,着重国内经济建设,同时极其强硬地在小范围内坚持原则性的对外政策立场”。

根据当前的国际环境,普京将其“韬光养晦”外交的基调定为“以融促变”: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与“对手”合作,融入其中,并借此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普京执政两年来,特别是在“9·11”后,加大了与西方的合作力度。俄主动与美开展反恐合作促使双边关系实现重大突破;俄与北约建立了新的合作机制,并借此促使北约由单纯的军事集团向军事政治组织转变;俄欧就建立共同经济空间、能源合作等问题积极磋商。普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所期望的变化:布什在公开场合把俄称作“伙伴”而不再是“对手”;美欧都承认俄是市场经济国家,加快了俄加入WTO的谈判进程;对车臣问题的态度也有所转变,俄外部环境明显改善。

普京曾经说过,“柔道不是简单的体育运动,而是哲学”。他从柔道中体会出的哲理说是:不管对手有多强大,只要你掌握技巧、抓住对手的破绽,就能借势击倒对手。“柔”是为了“克刚”,退让是为了取胜。因而在外交上“韬光养晦”的同时,普京深知俄“并未失去成为伟大国家的潜力”,他隐忍退让是为了俄罗斯的重新崛起。在实践上,普京的“韬光养晦”并非一味的妥协退让,而是以国家利益为转移,量力而行,不再关心和介入与己无关的国际事务,集中力量增强国力:放弃与美全球对峙,转而构建周边“稳定弧”;坚持多极化目标但少说多做,反对美国单极企图但不挑头“扛旗”;处理国际事务强调“有选择参与”,集中资源投入关系俄罗斯切身利益的方向和领域;减少虚张声势,从逞强好胜转向量力而行,从注重大国面子转向更注重实际利益;在战略上坚持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性,在策略上讲求实现国家利益的灵活性。

普京执掌俄罗斯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俄罗斯这条几乎倾斜的航船重又找回了自己的方向。普京还可能成为这艘巨轮下一任的舵手,在他的统帅下,愈挫愈奋的俄罗斯还可能扬帆远航。

去看看,这里可能有你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