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无人机图传原理:知人论世解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1 22:26:56

词目 知人论世
发音 zhī rén lùn shì
释义 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出处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示例 不过倘要研究文学或某一作家,所谓“~”,那么,足以应用的选本就很难得。(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

知:识别通晓也;论:知解而后有论.知人论世:识别人性,论知世事.

作品的创作是文学活动的起点,“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所以文学作品是一定社会现实和生活经历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作品反映的生活,一般都是作家感受、体验、理解、认识了的社会生活,有些内容甚至是作家的亲身经历。作品写什么,怎样写,表现什么主题,怎样表现,都是由作家的思想、感情、世界观决定的。在鉴赏文学作品主题的时候,了解作家的经历、思想、创作意图,对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是非常重要的。鲁迅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这也就是孟子所谓的“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知人论世,应当是“论世”第一,“知人”第二,进行文学批评,也必须知人论世,才能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
判断一个人的历史功过,主要看他在社会所处的地位和他所发挥的作用。

每一个社会成员,根据他所处的社会地位来尽他的职责(或称义务),传统谓之尽伦尽职。伦是秩序、次序。人在社会中生存,必须站在一定的社会位置上。有时同一件事(一种行为),由于行为者的社会位置不同,人们对他的行为可以做不同的评价。

梁武帝信佛教,有极深厚的宗教修养,写过不少佛教经典注释流传。由于坚持素食,营养不良,操劳过度,使他面黄肌瘦。有人奉劝他,作为一个皇帝,职责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得富足,不在于“辍半日之餐,全一禽之命”。梁武帝如果不在皇帝的位置上,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他的行为值得称赞;作为一个皇帝,他是个亡国之君,不及格。与梁武帝情况类似的还有宋徽宗赵佶,他绘画、书法都是第一流,可以传世,踢球的技术也不错;就是把国家弄得一团糟,成了亡国之君,是个不及格的皇帝。

刘邦与项羽争天下,两军对阵,项羽用刘邦的父亲为人质,胁迫刘邦屈服;如不屈服,就油锅烹死刘邦的父亲。刘邦说,我们曾经结为兄弟,“我父即尔父,若烹太公,幸分我一杯羹。”刘邦为了争天下,可以不管父亲的死活。刘邦成了汉朝开国之君,他的政绩比秦朝好。后人没有深责刘邦的不孝。俄国的彼得大帝是个有为之君,对俄国的发展起过推动作用,他也喜欢乱搞男女关系。但历史学家对他这点采取宽容的态度,未加苛求。

人们对已经过去的历史人物,可以看主流,对古人的主要贡献、历史作用给以通盘考虑是通常采用的方法。因为时隔多年,古人的小失误已不再发生影响,留存下来的是他们发生社会影响的那一部分。如董其昌为人很不好,横行乡里,民愤极大。几百年后,人们还是承认他的书画的成就。我们评论当前的人物和言行,都不可以硬套评论历史人物功过的粗略方法。因为目前的小事,关系到社会风气的良窳,特别是负有领导责任的各级官员,更应起着榜样的作用。如果追求享受,脱离群众的监督,胡作妄为,也许自己以为是小节无碍,实际上亏了大节。不必等到百年之后,当前就难逃公论的指责。小节失误,也是失误,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如果对当前社会不负责任,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当时不及格,妄图从后来的评论家笔下得到宽恕,这是不现实的,对社会、对自己有害无益。

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