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晗9月20日:求写一篇评价鲁迅的文章 他的文章和本人都可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1 17:11:00
一篇对鲁迅的所写的文章的感想或对鲁迅这个人的看法观点的文章

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25周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推出由钱理群、林贤治、王得后、李庆西四位学者合编的《鲁迅作品全编》。“全编”分为散文、小说、杂文三卷,每卷均附有专家导言和注释,并收集了赵延年、丁聪、汪国风等知名画家为鲁迅作品绘制的60余幅插图。四位专家昨日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畅谈了他们心中的鲁迅,并就各自所编纂内容的价值和特色做了介绍。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钱理群整合鲁迅“精神自传”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北大教授、知名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称,售价为127.80元的“全编”最适合“想要进一步了解鲁迅、却还未臻研究的普通读者”。他此次编注了鲁迅文集的散文部分。据钱理群透露,这次编注的《鲁迅散文全编》,相对于以前书市上的同类书籍增加了散文集《夜记》和鲁迅在公众场合下的讲演录两部分。这两部分内容以前均散见于鲁迅的杂文集中,遴选和定义哪一篇文章是“鲁迅散文”就成了他此次工作的重头戏。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将讲演录划归散文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钱理群说,他是带着一种学术上的追求来编注这本《鲁迅散文全编》的。“过去的鲁迅杂文集中还包括散文,我现在就要把散文从杂文中剥离出来。”钱理群将鲁迅的讲演录也编入了《散文全编》中,“虽然演讲词有涉及议论的部分,但是按照通常的观点而言,也应该归入散文文体”。钱理群认为,由于小说杂文具有一定的社会性,难免使作者个性受到束缚,而散文则是个人的,是最具个性的文体,可以显现出作者最本真的个性。“说起讲演录,很多人都认为一定是夸夸其谈,”钱理群说,“其实鲁迅在公众面前,常常会不自然,这决定了鲁迅的演讲风格不是别人所想的‘夸夸其谈’。”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完成鲁迅未竟的《夜记》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我们过去所认识的鲁迅散文只有《朝花夕拾》和《野草》。但钱理群却告诉记者,鲁迅散文还应该包括《夜记》,“鲁迅在写完《朝花夕拾》后,曾想再编写一本散文集《夜记》,还和巴金的文化生活出版社达成了出版意向,但最终却没有编出来。虽然鲁迅去世后,许广平编辑出版了一本鲁迅作品《夜记》,但那本书中还包括鲁迅同期写作的杂文。”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钱理群也向记者透露了关于《夜记》文章的遴选情况。“我们以前在翻看鲁迅杂文集的时候,会发现有些文章边上注明了‘夜记之一’、‘夜记之二’,这表明鲁迅是有心要把这些文章编入《夜记》。鲁迅晚年所写的《死》等几篇散文,经许广平事后回忆,当时是被鲁迅单独存放起来的,可见也是想要编入散文集中,后来却收入了《且介亭杂文末编》。”至于其它没有“夜记”标注却收入散文集的文章,钱理群透露,有广为人知的《纪念刘和珍君》。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4种语境显出4种形象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钱理群为《鲁迅散文全编》写下了近万字的导言,并称导读带有研究性成果,反映了他最近几年学术研究的新动向。他告诉记者,《散文全编》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它呈现出处于4种不同语境中的鲁迅形象。“《野草》是脱离人群的鲁迅在面对自我时自言自语的孤独者形象;《夜记》是鲁迅‘自在暗中看一切暗,用一双看夜的眼睛,一对听夜的耳朵来面对世界的冷静的社会观察者和批判者的形象;讲演录是鲁迅在公众场合下的个人形象;而《朝花夕拾》则是鲁迅在民间话语空间中的闲聊者的形象。《散文全编》可以被看作是鲁迅的一部‘精神自传’。”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林贤治呈现一位启蒙家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近年来以《人间鲁迅》和《鲁迅的最后十年》闻名学术界的林贤治教授,这次负责编注《鲁迅小说全编》。他向记者透露,“小说全编”基本上按照鲁迅原有的三个小说集各自的编目进行编排。“注释比较平实,仅仅解释鲁迅小说中所涉及的典故、交待鲁迅写小说时的时代背景和对文章中过于艰涩的文字进行解释。”林贤治告诉记者,他把小说家鲁迅定位于一个启蒙思想家,认为哪怕是鲁迅最具艺术性的小说作品《故事新编》,也深具启蒙色彩。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在文学艺术中启蒙大众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林贤治在导言中称,他把鲁迅小说看作是一个启蒙主义者的小说。“启蒙思想家的小说和别的小说家的小说必定有所不同,它意在启蒙、疗救社会。但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并未因此而主题先行,而是充分地保留了小说文体本身的艺术性。”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鲁迅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作家,他生命中的那份激情是一般作家所没有的。而他又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具有神秘幽深的独特生命气质。在幽默和讽刺方面,他更是一个天才。这些在鲁迅小说当中均有反映。”林贤治说,“鲁迅曾在留日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俄国小说,与许多俄罗斯作家心灵相通。所以他与俄国作家一样,擅长于描写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受侮辱和受损害的形象。而鲁迅的个人经历也是惨痛的,早年家道中落,中年行至异乡,清末民初、辛亥革命前后的凄风苦雨他都经历了,因而对中国社会的变动情况和对人生都有深刻认知,这使他的笔触更为生动,能贴近当时的读者,起到启蒙的作用。”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故事新编》意味深长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在林贤治看来,就连鲁迅最具艺术性的小说作品《故事新编》也深具启蒙色彩。“虽然《故事新编》有很高超的艺术性,但读者只要了解了鲁迅当时写作的社会背景,就能够领会到他的深意。”以《故事新编》中的《奔月》一则为例,林贤治认为,这个故事有着调侃鲁迅的论敌高长虹的意思,而其中的后羿则是一个众叛亲离的孤独者的形象,“这是鲁迅对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做出的思考”。至于另一则《出关》所写到的老子的境遇,则更像是影射鲁迅当时在左联的经历,“小说中负责关卡的人,对老子是非常恭敬的,但这种恭敬却出于一种利用的目的,这使人感觉非常悲愤。”林贤治指出,《故事新编》中包含了鲁迅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切之情,“知识分子对权力的运用、暴力复仇和和平的主题,永远都是社会的大问题。”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王得后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分类更为清晰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著名鲁迅研究专家王得后和李庆西这次负责《鲁迅杂文全编》的编注工作。王得后主要进行编纂工作,并为“杂文卷”写作专家导言,李庆西先生则负责该书的注释工作。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鲁迅文集》的传统编辑思路,是把除小说、散文之外的鲁迅作品都归入杂文。而根据王得后提供给记者的他为《杂文全编》所写的导言透露,王得后所编的《杂文全编》在传统分类的基础上,除却钱理群选入《散文全编》的那部分文章后,也剔除了少量的所谓“杂文”。在该书《导言》中,王得后指出,鲁迅杂文的分类完全应该更为清晰,“就文体来说,鲁迅认为杂文就是短评。短评固然在短,但短是相对的,而要点在批评,杂文一定有所批评。这就是杂文的性质,也是我们尝试认定杂文的标准。”按照上述学术观点,这个集子才是真正的《鲁迅杂文全编》。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李庆西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注释详尽扫除障碍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鲁迅研究专家李庆西认为,《鲁迅作品全编》是一套中型规模的鲁迅典藏读本,更适合普通读者,人文社的新版《鲁迅全集》资料相对比较全,但更适合专家和研究人士阅读,虽然对研究人员而言它仍存有“没有鲁迅译文的缺憾”。“如果把译文都收入,做成30多卷的大全集来满足比较高端的学者是可以考虑的一种出版方式。至于普通的读者群,我们也应该提供一套鲁迅文学作品的小全集。因为书信、日记,如果不用于研究,对一般的读者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李庆西认为,他们此次编注的“全编”,专家导言的部分能对普通读者做出阅读指引,而详尽细致的注释则可以为他们扫除阅读障碍,“适合并非初次接触鲁迅作品且对此感兴趣的大学生、中学语文教师、公务员和普通白领来阅读。”

鲁迅的一生是很苦的,没有多少知心的朋友,却有很多敌人。明明心中充满爱,却不知道奉献给谁。想当战士,却成了文学家。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http://news.163.com/history/

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25周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推出由钱理群、林贤治、王得后、李庆西四位学者合编的《鲁迅作品全编》。“全编”分为散文、小说、杂文三卷,每卷均附有专家导言和注释,并收集了赵延年、丁聪、汪国风等知名画家为鲁迅作品绘制的60余幅插图。四位专家昨日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畅谈了他们心中的鲁迅,并就各自所编纂内容的价值和特色做了介绍。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钱理群整合鲁迅“精神自传”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北大教授、知名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称,售价为127.80元的“全编”最适合“想要进一步了解鲁迅、却还未臻研究的普通读者”。他此次编注了鲁迅文集的散文部分。据钱理群透露,这次编注的《鲁迅散文全编》,相对于以前书市上的同类书籍增加了散文集《夜记》和鲁迅在公众场合下的讲演录两部分。这两部分内容以前均散见于鲁迅的杂文集中,遴选和定义哪一篇文章是“鲁迅散文”就成了他此次工作的重头戏。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将讲演录划归散文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钱理群说,他是带着一种学术上的追求来编注这本《鲁迅散文全编》的。“过去的鲁迅杂文集中还包括散文,我现在就要把散文从杂文中剥离出来。”钱理群将鲁迅的讲演录也编入了《散文全编》中,“虽然演讲词有涉及议论的部分,但是按照通常的观点而言,也应该归入散文文体”。钱理群认为,由于小说杂文具有一定的社会性,难免使作者个性受到束缚,而散文则是个人的,是最具个性的文体,可以显现出作者最本真的个性。“说起讲演录,很多人都认为一定是夸夸其谈,”钱理群说,“其实鲁迅在公众面前,常常会不自然,这决定了鲁迅的演讲风格不是别人所想的‘夸夸其谈’。”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完成鲁迅未竟的《夜记》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我们过去所认识的鲁迅散文只有《朝花夕拾》和《野草》。但钱理群却告诉记者,鲁迅散文还应该包括《夜记》,“鲁迅在写完《朝花夕拾》后,曾想再编写一本散文集《夜记》,还和巴金的文化生活出版社达成了出版意向,但最终却没有编出来。虽然鲁迅去世后,许广平编辑出版了一本鲁迅作品《夜记》,但那本书中还包括鲁迅同期写作的杂文。”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钱理群也向记者透露了关于《夜记》文章的遴选情况。“我们以前在翻看鲁迅杂文集的时候,会发现有些文章边上注明了‘夜记之一’、‘夜记之二’,这表明鲁迅是有心要把这些文章编入《夜记》。鲁迅晚年所写的《死》等几篇散文,经许广平事后回忆,当时是被鲁迅单独存放起来的,可见也是想要编入散文集中,后来却收入了《且介亭杂文末编》。”至于其它没有“夜记”标注却收入散文集的文章,钱理群透露,有广为人知的《纪念刘和珍君》。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4种语境显出4种形象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钱理群为《鲁迅散文全编》写下了近万字的导言,并称导读带有研究性成果,反映了他最近几年学术研究的新动向。他告诉记者,《散文全编》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它呈现出处于4种不同语境中的鲁迅形象。“《野草》是脱离人群的鲁迅在面对自我时自言自语的孤独者形象;《夜记》是鲁迅‘自在暗中看一切暗,用一双看夜的眼睛,一对听夜的耳朵来面对世界的冷静的社会观察者和批判者的形象;讲演录是鲁迅在公众场合下的个人形象;而《朝花夕拾》则是鲁迅在民间话语空间中的闲聊者的形象。《散文全编》可以被看作是鲁迅的一部‘精神自传’。”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林贤治呈现一位启蒙家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近年来以《人间鲁迅》和《鲁迅的最后十年》闻名学术界的林贤治教授,这次负责编注《鲁迅小说全编》。他向记者透露,“小说全编”基本上按照鲁迅原有的三个小说集各自的编目进行编排。“注释比较平实,仅仅解释鲁迅小说中所涉及的典故、交待鲁迅写小说时的时代背景和对文章中过于艰涩的文字进行解释。”林贤治告诉记者,他把小说家鲁迅定位于一个启蒙思想家,认为哪怕是鲁迅最具艺术性的小说作品《故事新编》,也深具启蒙色彩。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在文学艺术中启蒙大众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林贤治在导言中称,他把鲁迅小说看作是一个启蒙主义者的小说。“启蒙思想家的小说和别的小说家的小说必定有所不同,它意在启蒙、疗救社会。但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并未因此而主题先行,而是充分地保留了小说文体本身的艺术性。”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鲁迅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作家,他生命中的那份激情是一般作家所没有的。而他又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具有神秘幽深的独特生命气质。在幽默和讽刺方面,他更是一个天才。这些在鲁迅小说当中均有反映。”林贤治说,“鲁迅曾在留日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俄国小说,与许多俄罗斯作家心灵相通。所以他与俄国作家一样,擅长于描写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受侮辱和受损害的形象。而鲁迅的个人经历也是惨痛的,早年家道中落,中年行至异乡,清末民初、辛亥革命前后的凄风苦雨他都经历了,因而对中国社会的变动情况和对人生都有深刻认知,这使他的笔触更为生动,能贴近当时的读者,起到启蒙的作用。”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故事新编》意味深长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在林贤治看来,就连鲁迅最具艺术性的小说作品《故事新编》也深具启蒙色彩。“虽然《故事新编》有很高超的艺术性,但读者只要了解了鲁迅当时写作的社会背景,就能够领会到他的深意。”以《故事新编》中的《奔月》一则为例,林贤治认为,这个故事有着调侃鲁迅的论敌高长虹的意思,而其中的后羿则是一个众叛亲离的孤独者的形象,“这是鲁迅对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做出的思考”。至于另一则《出关》所写到的老子的境遇,则更像是影射鲁迅当时在左联的经历,“小说中负责关卡的人,对老子是非常恭敬的,但这种恭敬却出于一种利用的目的,这使人感觉非常悲愤。”林贤治指出,《故事新编》中包含了鲁迅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切之情,“知识分子对权力的运用、暴力复仇和和平的主题,永远都是社会的大问题。”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王得后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分类更为清晰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著名鲁迅研究专家王得后和李庆西这次负责《鲁迅杂文全编》的编注工作。王得后主要进行编纂工作,并为“杂文卷”写作专家导言,李庆西先生则负责该书的注释工作。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鲁迅文集》的传统编辑思路,是把除小说、散文之外的鲁迅作品都归入杂文。而根据王得后提供给记者的他为《杂文全编》所写的导言透露,王得后所编的《杂文全编》在传统分类的基础上,除却钱理群选入《散文全编》的那部分文章后,也剔除了少量的所谓“杂文”。在该书《导言》中,王得后指出,鲁迅杂文的分类完全应该更为清晰,“就文体来说,鲁迅认为杂文就是短评。短评固然在短,但短是相对的,而要点在批评,杂文一定有所批评。这就是杂文的性质,也是我们尝试认定杂文的标准。”按照上述学术观点,这个集子才是真正的《鲁迅杂文全编》。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李庆西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注释详尽扫除障碍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鲁迅研究专家李庆西认为,《鲁迅作品全编》是一套中型规模的鲁迅典藏读本,更适合普通读者,人文社的新版《鲁迅全集》资料相对比较全,但更适合专家和研究人士阅读,虽然对研究人员而言它仍存有“没有鲁迅译文的缺憾”。“如果把译文都收入,做成30多卷的大全集来满足比较高端的学者是可以考虑的一种出版方式。至于普通的读者群,我们也应该提供一套鲁迅文学作品的小全集。因为书信、日记,如果不用于研究,对一般的读者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李庆西认为,他们此次编注的“全编”,专家导言的部分能对普通读者做出阅读指引,而详尽细致的注释则可以为他们扫除阅读障碍,“适合并非初次接触鲁迅作品且对此感兴趣的大学生、中学语文教师、公务员和普通白领来阅读。”

至于多疑,对于我们这些比当时的人拥有更多苦难记忆的现代人来说,应该更容易理解。虽然没有经历20世纪人类两大劫难——"二战"和"文革",但鲁迅过人的洞察力使他清楚地看到人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形式和速度堕落着,对人类的绝望导致了他在生活中多疑得让人有时难以接受,他自己也多次检讨(如杨树达事件),但他在少年时代即确立的对人的不信任却始终无法改变。然而,即使在对身处的世界如此的悲观中,鲁迅却从未放弃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

鲁迅年轻时就主张"任个人而排众数",甚或称"民国以后,我们是做了奴隶的奴隶",然而穷其一生,鲁迅所做的仍然是"肩着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光明的地方去";鲁迅"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但当增田涉问及"是否后悔做一个中国人"时,他"眼里含有泪花,低沉着声音答:'不,我爱中国!'"鲁迅对中国的爱和沈从文那种"不可言说的温爱"是不同的。沈从文是个浪漫主义者,终生都葆有儿童般的天真;而鲁迅是眼前连路也见不到的"过客",是"于绝望中看见希望",要"于无希望处得救"。拥有希望而竭力追求其实现,固属可贵,却非难能,唯在完全绝望之际仍能摸索前行者,允称大智大勇。这才是鲁迅,不朽的鲁迅,虽然身为"现代中国最苦痛的灵魂",却依然能在弥天的黑暗与遍地的污浊中,昂起头,"一步一步慢慢向前走去"。

这就像艾略特那句不朽的诗行:"我们全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我为什么热爱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