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钢窗加钢衬示意图:榛辟莽奠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15:47:48

“君自故乡来,魄力何雄,竟辟莽榛蕃族姓;山随平野尽,海门不远,会看风雨起蛟龙。”

  艰难的拓荒
  胡大新

  早期出国谋生的永定乡侨历尽千辛万苦,飘洋过海到达南洋落脚点后,展现在他们眼前的并非天堂,而是深山密林、坟岗毒嶂。在这种险恶的环境里,他们憋足了劲,顶着热带酷热的天气,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侨居国人民一道挥洒汗水,开始了艰难的拓荒。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永定乡侨以自己不畏艰险、吃苦耐劳的精神,开垦了一片片耕地,播下了种子,并且住进了自己搭盖的茅草屋,终于在异国他乡站稳了脚跟。随着岁月的推移,他们的后裔以及后来陆续到达的永定乡侨,有的继续拓展种植业,有的开矿,有的打铁,有的经商,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永定乡侨背井离乡来到异国土地上时,面对的往往是尚未开发的蛮荒之地,为了生存,垦植业便自然成为他们所从事的第一个行业。清光绪年间,清朝驻南洋槟城领事张煜南在槟榔屿大伯公庙内题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君自故乡来,魄力何雄,竟辟莽榛蕃族姓;山随平野尽,海门不远,会看风雨起蛟龙。”
  这副对联生动地反映了第一位登上槟榔屿华侨、永定籍的马福春登岛初期的垦荒生涯。至今,前往大伯公庙凭吊、祭祀的华侨、华人每每读罢这副对联,莫不吁嘘感叹,乃至潸然泪下。
  槟榔屿开发初期的情景,英国历史学家卜望克在其《槟榔屿开辟史》一书中有详细记载,其中讲到:“一七八六年英人莱特上校商得吉打奠长同意初到槟榔屿时,全岛仅有中国及马来渔人五十八名。”
  “捕鱼闲暇,黄石矶边理桂棹;逐鹿归来,桃源湾里话桑麻”。这是清代旅居槟榔屿的著名侨领张鸿南为大伯公庙石柱题写的另一副对联,被后人认为是反映当年华侨垦荒生涯的记实文字。我们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永定人马福春以及他的伙伴们在“竟辟莽榛”、种植“桑麻”之余还从事渔猎——过着中国距今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相似的原始生活。
  到了清代晚期,在南洋诸国的永定乡侨的种植业已经相当发达,其中一些人以种植业为基础,成了富商和著名侨领。正如中国古代航海家谢清高(梅县金盘堡人)所著的《海录》三卷中,对清乾隆末年槟榔屿的自然环境及闽粤华侨从事种植业的记述:“一山独,周围约百余里,土番甚稀,本无马来由类,英吉利招集商贾,逐渐富庶。”“闽、粤人到此种胡椒者万余人。”永定县下洋镇思贤村人吴湘其早年南渡槟榔屿,从事胡椒种植,成了殷实富户。家业传到其儿子吴德志手上时,更是突飞猛进,成了当地首屈一指的“百货巨子”。

真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