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制度:窦娥冤到底咋回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18:38:07

此作乃关汉卿(约1210-1300,元代戏曲家。号斋叟)的名作,大致内容是:
窦娥因其父窦天章无力偿还高利贷而被典押给蔡婆做童养媳,不幸成婚不久,又成了寡妇。恶棍张驴儿为霸占她,企图药死蔡婆,不料土毒自己的父亲。州官受了张的贿赂,竟诬窦娥以杀人之罪,判处决刑。在刑场上,窦娥悲愤的控诉了封建吏治的黑暗,对不合理的社会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并说,若她被冤而死,一则行刑时,她的血不会掉在地上;而马上天降大雪(当时是六月);三年内,此地受旱灾。果然,此三点一一应验。三年后窦天章考取功名,查核此案,为窦娥伸了冤,惩办了真凶,案情才得昭雪。
此作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政治的腐败,热情的歌颂了被压迫人民英勇坚强的反抗精神。是中华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

①张驴儿自己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窦娥临死前发出的三桩誓愿:血不溅地,六月飞雪和大旱三年。……

对于窦娥的三桩誓愿,常有用艺术上的浪漫主义手法来作解释的,这当然是对的。但又可视为我国传统中“天人感应”观的一种反映。《元史》中的《王恽传》和《邓文原传》都有民间有冤狱,就出现久旱不雨的记载,元人文集、奏章和笔记中有关天变与人事相应的记载不可胜数,说明这是一种传统的观念。在这以前,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颐有一种说法:“匠夫至诚感天地,固有此理,如邹衍之说太甚。只是盛夏感而寒粟则有之,理外之事则无。如变夏为冬,降霜雪,则无此理。”(《遗书》卷十五)窦娥所唱“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锦”,恰像是对程颐上述那番话的回答。窦娥还用了“东海孝妇”的故事说明并非“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传说汉东海郡有孝妇被郡守枉判死刑,该郡大旱三年。后冤狱昭雪,天立降大雨。(见《汉书.于定国传》)窦娥这一愿望也得到了回答。这回答不是属于事理逻辑,而是深化了的感情逻辑。关汉卿的这些描写在深层意义上也已突破了“天人感应”的观点,它们为作家对黑暗势力的愤懑、抗议所充实,成为强烈的对正义呼唤的感情依托,化为一种复仇愿望的象征,一种揭露和谴责的深深力量。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窦娥誓愿六月飞雪,不仅要求证明她的冤屈,还要求“免着我尸骸现”,白雪葬身,胜过埋在古陌荒阡,这同不要血洒红尘一样,表明了对那个污浊社会的最后决裂,也表现了她的品格的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