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湾:谁知道"倪"这个姓氏的来历啊?它和这个"黎"有什么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2 08:41:24

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吧,在这里给您列出“倪”姓的来历等内容,“黎”姓的来历请参见:http://bbs.lnd.com.cn/dispbbs.asp?BoardID=112&ID=74184&replyID=&skin=1

  ■姓氏源流

  倪(Ní)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为黄帝后裔邾武公次子之后,以国名为氏(由郳氏改为倪氏)。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辞源》所载,春秋时期,邾武公将次子封于郳(故城在今山东省滕州境),建立了郳国,为邾国附庸。子孙以国名为姓,称为郳氏。战国时郳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为避仇,改为儿姓,再后又以原姓郳去“阝”加“亻”旁成倪姓。汉初有御史倪宽,其先即为公子肥的后裔。
  2、出自春秋时邾国后人郳黎来之后,避仇改为倪氏。据《尚友录》所载,春秋时邾国有郳黎来之后,别族为倪姓。
  3、出自他族改姓而来: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下同),后魏代北复姓贺郳氏改郳姓,后又改为倪姓。
  ② 清满洲八旗人有倪姓,世居宁古塔。
  ③ 今满、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倪姓。
  得姓始祖:倪宽。千乘郡(相当今山东省高青县一带)人,西汉大臣,水利家。治尚书,历侍御史、中大夫、左内史等职,后拜御史大夫。在任期间,重视水利建设,调发民工,于郑国渠上流南岸,开辟六辅渠,使周围高地得以灌溉。他政绩卓著,得到人民拥护。宽乃颛顼后裔。周武王时,封颛顼后裔于邾,传到夷父颜时,由于有功于周天子,就将其次子友(一说肥)别封为附庸,居于郳,因郳为邾之附庸,所以又称小邾国。其曾屡次从齐桓公尊王攘夷,所以荣耀一时。战国时郳国被楚国所灭,子孙便以国为氏,后由于避仇,去掉“阝”旁成儿姓,后又加“亻”旁成倪姓。因郳国始封于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其后裔倪宽见诸史册,名声显赫,故后世倪姓尊倪宽为倪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现在,在山东省的滕州和枣庄两地,俱有叫做郳城的地方,根据考证,这两处地方正是春秋时郳国的所在地,当然,也正是后世倪姓和 姓的最初发源地。郳国被楚灭国后,逐渐北移,大多在千乘之地落足,后繁衍昌盛,逐渐成为倪姓千乘郡望。战国时,有宋国人郳说,说明此期已有倪姓人在河南落籍。两汉时,见诸史册之倪(郳)姓渐多,除郳宽外多为史书散见之人物,如皇妃郳姁、兵家郳良、扬州刺史郳谚、九真太守郳式、羌主郳库、临淮(今属安徽省)人郳长卿、齐国临淄人郳萌等。可见此际之倪(郳)姓仍主要繁衍于山东境内,并有入安徽北部一带者。至稍后的南朝,有江阴太守倪启、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倪曙,说明在汉魏之际,郳姓已改成倪姓,并说明此际因社会动荡已有倪姓播迁江南。两晋南北朝时,倪姓于史书鲜见。隋唐之际,倪姓在北方的分布渐广,今河北、河南、山西等境均有倪姓人活动的身影。唐末时,由于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致使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始有倪姓大批迁往江南。两宋时,倪姓入载史册之人甚多,从其籍贯来分析,说明此期倪姓已分布今江苏、安徽、江西、福建等地。宋末,由于元世祖大肆围剿南宋之残留势力,江南之江、浙、闽一带,烽火四起,元兵所到之处,烧杀掳掠,百姓闻风而逃,故倪姓渐分衍于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元末,百姓再次遭受劫难,兵火过处,玉石俱焚,华东、中原、中南之地人口锐减。明初,明政府为恢复当地经济,从山西大量移民,倪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河北等地。倪姓迁台,时在清代,有倪姓从福建渡海而去。此期亦有倪姓人由山东闯关东去东北三省者。如今,倪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湖北、上海等省市为多,上述三地之倪姓约占全国汉族倪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倪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一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四。

  ■历史名人

  倪 说:即郳说,战国时期宋国人,一说宋国大夫,著名哲学家,游学稷下,以善辩著称,较早提出“白马非马”的问题。
  倪 萌:字子明,汉代临淄(今山东省淄博)人。仁孝敦笃,遇荒年,民相食,与兄出城采蔬,被捉,欲食兄。萌言兄瘦,不如萌肥健,愿代之。感其义不杀。
  倪 宽:西汉武帝时威海(今山东省)人,自幼勤奋好学,但因家境贫寒,无力供读,靠给学生做饭和为人佣工维持耕读生活。每下地劳动,总将《五经》挂于锄钩,休息即读。“带经而读”的故事广为流传。倪宽关心百姓疾苦,主张缓收租税,减轻农民负担。时逢武帝对外用兵征收钱粮。倪宽所辖京师,租收拖欠甚多,倪宽应有免职之罪。百姓听说后,恐倪宽免官,互相传告,争交粮租,不几天就交齐了。武帝深为惊奇。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倪宽奉诏与司马迁等共定《太初历》,纠正了当时所行历法的错误,为发展中国历法做出了贡献。倪宽不仅精通经学,而且善文辞。倪宽曾做过9年御史大夫,于汉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病逝,归葬原籍。著有《倪宽》九篇、《倪宽赋》两篇、《封禅颂》等。
  倪 思:湖州归安(今浙江省吴兴)人,宋代学者、官吏。乾道二年进士,中博学宏词科。累迁秘书郎,除著作郎兼翰林权直。历任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以直谏著称。其博学多才,著有《经锄堂杂志》、《齐山甲乙稿》、《兼山集》等。
  倪 闪:字奏天,宋代沙县的人,聪慧好学,喜好施舍。每逢外出,总随身带着钱财,遇见贫穷的人,就将钱放在他家里,不管人家知道不知道,倪闪被地方举荐,但多次考试都未考中,于是有人讥笑他说:“先生每天周济穷人,为什么却多次落榜呢?莫非老天爷不长眼吗?”倪闪更加奋发布施,绝无悔心。有一年闹饥荒,路旁饿死的人一个紧挨一个,倪闪设了个粥棚周济灾民,救活了上万人。第二年,倪闪又去赴试,乡里人很多都梦见倪家门外锦旗高竖,上写着“施粥阴功”四个大字。当年,倪闪果然中了状元,后来官做到尚书。
  倪 涛:字巨济,宋代永嘉人。其父徙居广徳军。大观三年(己丑)进士,官历左司员外郎,贬监朝城县酒税。著有《玉溪集》。
  倪 朴:字文卿,宋代浦江(今属浙江省)人,居石陵村,因号石陵。尝应进士举,绍兴末,草万言书陈征讨大计,复考山川险阻,成《舆地会元志》四十卷,又著《鉴辙录》五卷,指陈御侮用策之失。淳熙中,为人所构,徙家筠州。以赦归,寒窭终身。业古文三十年,有杂著六十篇,今仅存《倪石陵书》一卷。事迹见明宋濂《倪石陵传》。
  倪 瓒:字元镇(1301-1374),号云林,江苏省无锡人,元末著名画家。擅长山水,多以水墨为之,风格简淡幽雅,多写平远山林、枯木竹石,画面上有很长的题跋,主张写胸中逸气,不求形似。其画简中寓繁,似嫩实苍,于水墨山水画有新的发展。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元末四大家”。亦善诗文,作有《清闷阁集》。
  倪 灿: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书法家、诗人。才学淹雅,博学鸿词,参与修纂《明史》,所撰《艺术志序》,穷流溯源,人称杰作。书法诗格,秀绝一时,有《雁园集》。
  倪若水:字子示,藁城(今属河北省)人,唐代名臣。进士出身,开元初官至中书舍人、尚书右丞。后调其出京,任汴州刺史。出任汴州刺史时,修孔庙,倡教育,兴办州学、县学政尚清静,风化大行,州百姓称颂不已。唐玄宗派人捕珍禽异兽于南方,倪若水上奏章谏止。玄宗看过奏章,亲自写诏肯定若水的意见,遂停止捕鸟,尽放所捕珍禽。并赐物40段,嘉奖他直言劝谏的精神,召其入朝,提升为户部侍郎。开元七年,复授官尚书右丞。是年,卒子位。
  倪文一:福安(今属福建省)人,南宋代官吏。咸淳年间进士,官安仁县尉,清流知县。元兵南下,归隐,元世祖征召不赴。
  倪文俊:沔阳(今属湖北省)人,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号蛮子,从徐寿辉起义,任元帅,曾屡克元军,1356年,迎徐寿辉于汉阳,重建天完政权,自任丞相。后谋杀徐寿辉未果,遂奔黄州,被其部将陈友谅所杀。
  倪元璐:浙江上虞人,明末官吏、学者。万历进士,累官至户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诗文为世所重,书画俱工,落墨超逸,善行草书,工画山水竹石。李自成破北京时,自缢而死。有《倪文贞集》。
  倪稻孙: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书画家、词家。少工填词,游吴公之门,名播吴越。性嗜金石,精篆隶。善画兰,笔疏墨淡,饶有逸情。
  倪映典:字炳章。安徽合肥人。岳王会会员。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安徽任炮兵管带,与熊成基计划在安庆运动新军起义。事被清吏侦知,后南下广州,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宣统元年(1909年)同盟会南方支部成立,任运动新军总主任。宣统二年率新军在广州起义,壮烈牺牲。年仅25岁。
  倪嗣冲:安徽省阜阳人,北洋军阀皖系首领。早年投淮军,后附袁世凯,二次革命时,奉袁之命攻占安庆,任安徽都督。袁死后,附段祺瑞。1920年直皖战争,皖系战败,被解职。
  倪志亮:北京人,中共高级将领。黄埔军校毕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兼红军大学校长、八路军129师参谋长、西满军区副司令员等职。解放后,任驻朝大使、解放军监察部副部长等职。并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将军衔。1965年逝世。

  ■郡望堂号

  1、郡望
  据《姓氏考略》记载:即郳氏,儿氏,避仇改为倪。望出千乘。
  千乘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千乘,故城在今山东省高青县高苑镇北。辖境在今山东省北部博兴、高青、滨县等地。
  2、堂号
  倪姓的堂号主要有:“教化堂”、“千乘堂”、“经锄堂”等。

  五、宗族特征
  1、倪姓是由郳、儿姓改姓而来,原因是避仇,但始于何时,现无从考证,待有识之士去解开这千古之谜吧!
  2、宋代以后,倪姓之杰出人物始多见于史。仅在宋朝,就出现了倪思、倪闪、倪文一、倪涛、倪祖常、倪朴、倪天隐等名垂青史的人物。

  ■【倪姓宗祠通用对联】

  〖倪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姬姓;
  望出千乘。
  ——佚名撰倪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倪的起源和郡望。

  世承鲁绪;
  系衍邾封。
  ——佚名撰倪姓宗祠通用联
  联典指倪姓出于姬姓。周武王时,封颛顼后人于邾,邾侯又封子于娄。娄地处今山东省滕县东。子孙以国为姓,得郳氏。为避仇,改为儿姓,后又加“亻”旁改为倪姓。

  书呈八策;
  画列四家。
  ——佚名撰倪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末浙江省上虞人倪云璐,字玉汝,号鸿宝,天启年间进士,历任编修、国子祭酒,官至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曾上书《制实八策及制虚八策》,抗击魏忠贤余党杨维垣压制东林党的行为。能诗文,善行草,工画山水竹石,有《倪文贞集》、《倪易内外仪》。下联典指元代画家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幻霞子等,无锡人。家中极富,筑云林堂清閟阁收藏图书文玩,并作为吟诗作画的场所。初奉禅宗佛教,后入“全真教”。元末战乱中,卖出田宅,疏散家财,浪迹太湖一带,寄居田庄佛寺。擅长画山水,创造了“折带皴”写山石法,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疏林坡岸、浅水遥岑,意境清远,自称“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作品中简中寓繁、似嫩实苍的风格,对明、清文人山水画很有影响,后人把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家”。又工书法。诗文有《倪云林先生诗集》、《清閟阁集》等。

  宋朝遗逸;
  汉吏循良。
  ——佚名撰倪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福安人倪文一,字元芳,咸淳年间进士,任安仁县尉,曾妥善安抚邻境的少数民族。后官清流知县。元兵南下,归隐而不再做官,曾拒绝元世祖的征召。下联典指西汉千乘人倪宽,少年时家贫而爱读书,为人家耕种时,常把经书带到田头。武帝时,射策补廷尉文学卒史,曾代掾史写奏章,受到武帝称赞,后历官左内史、御史大夫。为官受到吏民信任和敬爱,事迹被写入《史记·循吏传》。

  衣冠全节;
  饘粥阴功。
  ——佚名撰倪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倪元璐,致仕还乡,闻京师陷,衣冠拜阙,自缢死。下联典指宋倪闪好施与,岁大饥,煮粥济人。

  〖倪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词名播吴越;
  诗风传江浙。
  ——佚名撰倪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书画家、词家倪稻孙,字米楼,仁和人。少工填词,游吴谷之门,名播吴越。性嗜金石,精篆隶。善画兰,笔疏墨淡,饶有逸情。下联典指清康熙举人、书法家、诗人倪灿,字总音公,钱塘人暗公,钱塘人。才学淹雅,博学鸿词,参与修篡《明史》,所撰《艺文志序》,穷流溯源,人称杰作。书法诗格,秀绝一时,有《雁园集》。

  〖倪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威震鄂湘三千里;
  名列元末四大家。
  ——佚名撰倪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倪文俊(?-1357),号蛮子,沔阳(今湖北沔阳西北)人,迁居黄陂(今湖北省黄陂)。出身渔民。从徐寿辉起义,任元帅。治平五年(1355年),大破元威顺王宽彻普化水军于汉川(今湖北省汉川),连克湖北许多州县。太平元年(1356年),迎徐寿辉于汉阳,重建天完政权。自任丞相。后率军入湘,大胜。太平二年被其部将陈友谅所杀。下联典出元末画家倪瓒,原名廷,字元镇,号云林,无锡人。世为豪富。擅长山水,多以水墨为之。其画简中寓繁,似嫩实苍,于水墨山水有新的发展。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元末四大家”。

  〖倪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品学兼优,闻名遐迩;
  书画俱妙,落墨超逸。
  ——佚名撰倪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进士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号鸿室,上虞(今浙江省上虞东南)人。天启进士,授编修。后擢户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诗文为世所重,书画俱工。落墨超逸。风节文章,与现科进士黄石斋绝似。

  劝农缓刑,政令孚于黎庶;
  修学训士,教化洽乎儒林。
  ——佚名撰倪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名人倪宽的事典。下联典指唐代右丞倪若水字子泉,蒿城人。出任汴州刺史时,政尚清静,风化大行。后拜右丞卒。

  称耆宿能文,与高鹗吴麟媲美;
  有贤郎踵武,继荀尤薛凤成名。
  ——由云龙撰倪姓宗祠通用联
  本联为由云龙挽近代名人倪宣三挽联。

  ■附录:【倪姓典故、趣事】

  〖倪瓒煎茶显洁癖〗
  元末至正年间(1341年-1368年),江南灾荒连年,义军揭竿四起,元廷强征暴敛,局势动荡不安。家产殷实的画家倪瓒为逃避官租和义军,遂散其资财,循迹于五湖三泖之间,往来于宜兴、常州、湖州一带,栖居村舍和寺观达二十年之久,寄情山水诗画。直到朱元璋扫灭群雄,北逐元廷后,江南秩序恢复安定,倪瓒才于洪武初年返回无锡故里。
  当时世人称倪瓒为“倪迁”,这是因为他爱洁成癖又性情孤僻。倪瓒结束浪迹生涯,返回故里后,生活安逸,其性格得到充分张扬。顾元庆《云林遗事》中还记有这样一则故事:
  朱元璋最赏识的一统天下的功臣徐达,在无锡邓尉山构筑了一座养贤楼,专以“雅集”天下的文人墨客,一时间,名士趋之如鹜,麋集于此。
  在如许人中,倪瓒算是名声最响亮的人物,而且所作所为常常使人不解,人叹为怪癖。譬如,有一次倪瓒来了茶瘾,他不取近在眼前的湖水,而是派随从去挑远在山里的七宝泉泉水。那随从辛辛苦苦挑来两桶泉水,准备倪瓒煎茶。谁知他上去只取了前桶水来煎茶,却哗地一下倒了后桶水来洗脚。这不是太浪费了吗?众人大惑不解,于是有人忍不住问他这是何意?
  倪瓒的回答似乎很有道理,他说:“前桶水不会碰上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所以我用来煎茶。但后桶水说不定就会被挑担人的屁所污秽,所以我只用来洗脚。”
  这种洁癖最为无理!不说挑担人路途中换肩会使两桶水前后位置颠倒,就说用已秽之水来洗脚,又有何洁可言?一边在煎茶品茗,一边脑子里已秽之水还沥沥淅淅,其茶更有何洁、何香可以称道?甚至还不如后来江南富贵之家的取水之道:前桶水贮用,后桶水干脆倒光。

  ■【中国人民解放军倪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倪志亮中将
  倪志亮(1900-1965),北京市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广州起义时被起义部队开释,遂参加了起义作战。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东北红军游击队队长,游击支队支队长,红1军第1师3团团长,红四方面军第11师师长,第4军军长,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兼红军大学校长,右路纵队司令员,红四方面军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步兵学校校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参谋长,晋冀豫军区司令员,晋冀豫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军委四局副局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北军区、嫩江军区、嫩南军区司令员,西满军区副司令员,东北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南军政大学副校长兼武汉警备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教育长、教育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12月1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5岁。

  倪南山少将
  倪南山(1911-1989),安徽省至德(今东至)县高山乡人。193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高山乡、至德县区苏维埃主席,江南特委肃反委员会主席,皖浙赣江南红军独立营特派员,中共休(宁)婺(源)中心区委书记。坚持了南方游击战争,随部队转战皖南、江西、浙江等地,在敌人严密封锁和残酷“清剿”的艰苦环境中浴血奋战。
  抗日战争时期,任江西抗日义勇军第2支队政治宣传队队长,新四军军部军法处典狱长,第2支队司令部执法科科长,江南指挥部军法处科长,苏中军区第二分区政治部保卫科长,苏浙军区政治部保卫科长,新四军1师2旅6团特派员。参加过江苏句容盆山湖主攻战,江苏金坛西太山反攻战、黄桥决战等著名战役,作战勇敢,指挥果断,战绩卓著,为全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解放战争时期,任苏浙军区留守处参谋长,皖浙赣边区游击支队队长,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福建省区第一副司令员,福建省军区政治委员,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政协福建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76年12月以副兵团职离休。始终保持战争年代优良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忘我学习和工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部队、民兵和预备役建设殚精竭虑,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1955年9月被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1月11日因病逝世,终年78岁。


(百家姓典故)
倪郳同出一源 宋后名人辈出
倪,是由“人”字和“郳”字组成的,如果“倪”、“郳”这两个字用以表示姓氏,意义却是相通的,两个姓氏根本就是同出一源。

倪氏和郳氏的这段渊源,历来的史书都记载得十分清楚。譬如,“姓纂”上记载说:“邾武公封次子于郳,是为小邾,后失国,子孙为郳氏,避仇改为倪,郳城在中海”;“姓氏考略”上则指出:“倪氏即郳氏、郳氏,避仇改为倪,望出千乘”;另外,“通志氏族略”上也有同样的记载,指出“倪氏即郳氏也;省文作郳。郳良,六国时人,见吕氏春秋。”

从这些记载可以清楚地看出,倪氏和郳氏,都是源出于郳氏,那么,郳氏又是怎样来的呢?关于郳氏的来源,历来也已经有了十分详尽的考证,原来,郳氏的上世是出于邾,是邾郏的后代,传到夷父颜的时候,由于有功于周天子,就将其次子友别封为附庸,居于郳,屡次从齐桓公尊王攘夷,所以曾被周天子命为“小邾子”,荣耀一时。后来,郳国被楚国所灭,友的子孙就“以国为氏”,开始以郳为氏。传了若干代,由于避仇,再改为倪,或省文为郳氏。这就是倪姓和郳姓的由来,也说明了这两个姓氏在2500多年以前的同出一源。

倪氏与郳氏,是出自春秋的郳氏,郳氏又分自当时邾国,而邾国则是周武王封给上古颛顼帝的后裔的,则推算起来,后世姓倪与姓郳的人,自然也是最光荣的黄帝子孙了。

现在,在山东省的滕县和峄县,同时都有叫作郳城的地方,根据考证,这两处地方正是春秋时郳国的所在地,当然,也正是后世倪姓和郳姓人家的最初发源地。

郳氏究竟是什么时候才为了避仇而改姓为郳氏,然后再加上个“人”字变成为倪的?由于文献缺详,所以迄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按照历史上倪姓名人的出现年代看来,倪氏的得姓,至迟也应该在2000多年以前的汉代,因为,在当时就有过一位叫作倪宽(或作郳宽)的人在史书上出现。此稍后的南朝时期,又有一位江阴太守名为倪启,由此当可推知郳氏的改姓为倪,大致是在汉代之际。

到了灿烂辉煌的唐代,历史虽久而得姓较迟的倪氏,开始出人头地,曾经出过一位官拜尚书左丞的大臣倪若水,以治绩的优异而名登史册。

到了宋代以后,倪姓的杰出人物就多了,仅仅有宋一代,就出了倪思、倪闪、倪文一、倪涛、倪祖常等青史传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