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的刑罚错误:开办老年公寓前景如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9 17:09:18
前期手续/费用\人员配置及优惠政策

老龄化社会已然来临

“那时候,可能公交车上都是白头发的,谁也不用给谁让座。那时候,所有的房子可能要带电梯,很多篮球场改成沙球场。那时候,开车租的是老人,当服务员的也是老人……”,当这样一幕幕的场景展现在你面前时,你会不会嘴巴惊愕得张成“O”型?想想吧,眼前晃动的是老年人的背影,每天与老年人为伴,未来这样的生活是不是让年轻的你感到恐怖?

也许上面描述的场面有些夸张,但是下面的几组数据的确会让你感到压力和紧张:根据联合国在第二届老年大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0%,到2050年,甚至可能达到40%。到2004年底,我市离退休人员达263335人。这样庞大的老年人口已成世界之最,同时也在预示着中国正日益进入老龄化社会。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短短的二十几年,中国少生了3亿多人,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出生人口远远抵不上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青壮年劳动力的减少、老年抚养比重的上升、退休金制度陷入困境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产生都在向我们预示着一个问题:几十年后,谁来照顾响应计划生育只有一个子女的这批老年人?他们又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养老方式?

老年公寓缓慢升温

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接近1.2亿,老年人患各种疾病的比例高达60%-80%,独生子女夫妇子女少的状况也会使这些人更多地依赖社区服务和选择一种新的养老方式,而近几年老年公寓的出现给老年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养老方式。

老年公寓是指既体现老年人居家养老,又能享受到社会提供的各种服务的老年住宅,属于机构养老的范畴。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老年公寓已经很普遍,并且出现低、中、高档分级。中国老龄科研中心政策室 曾对北京1600余名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大调查,希望入住老年公寓的人数达1000余人,一些老年公寓还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老年公寓正日益获得老年人的欢迎。

我市最早的老年公寓是1996年社会福利院开办的,有自理、半护、全护服务,且收费不一。近几年各个县的福利院也正积极扩建为综合福利服务性的老年居住场所,像条件比较好的隆化、宽城、承德县、营子的老年公寓已经有一些老年人入住,但数量并不多。

除了国家投资兴建的带有公益性质的老年公寓外,近几年我市也有不少个人投资开办老年公寓,但由于条件差、资金投入大等原因很多都宣布失败,目前市区个人投资兴建的老年公寓只剩下位于石洞子沟村的乾寿圆老年公寓,里面大约入住20几位老人。

老年公寓为何受冷落?

老年公寓在我市从1996年兴建到现在近10年的时间发展得速度并不快,除了受地域经济条件限制的原因外,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也影响着老年公寓的扩大发展。记者曾问过10位5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否愿意去老年公寓居住?只有2位表示愿意,其他的8位老人均表示只有等动不了那天才去,只要行动方便就不愿去老年公寓。

记者在市社会福利院和乾寿圆老年公寓采访时,发现入住的老人年龄基本上在70岁以上,且生活不能自理。很多人都需要半护或全护服务,且这些老人大多性情古怪,经常互相发生争吵,对护理员百般挑剔,彼此之间很难相融。当问到他们来老年公寓的感受时,很多老人都对儿女把他们送来这一举动表现得愤愤然,一个劲儿地埋怨儿女不孝顺。也有的老人面对记者的提问不愿表态,也不愿透露家庭住址和儿女姓名和工作单位,怕给儿女丢脸。在福利院,记者恰好碰到了送老父亲来老年公寓的一对儿女,但这对儿女一听说有记者采访时,立刻躲藏起来,且坚决表示不愿接受采访。福利院随行人员告诉记者,这对儿女都有不错的工作,可能是怕这件事对他们影响不好。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养老院是解决“三无”人员(无子女、无依靠、无经济实力)的养老问题,如果家中的老人被送到老年公寓定会遭到亲戚、朋友的耻笑,也会背上不孝的罪名,而老年人习惯于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宁愿与儿女住在一起受些委屈也不愿选择去老年公寓居住。

采访中,记者发现我市老年公寓条件较差、设施不齐全、硬件跟不上也是造成老年公寓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市社会福利院1996年建立起市区最早的老年公寓,到现在近10年的时间,房屋已经显得陈旧,屋子里味道难闻,看起来是又脏又乱,由于收费标准还是最初建立老年公寓时制订的,随着近几年物价上涨,每月收来的费用已经抵不上一个老人的花销,因此许多老人对一日三餐和提供的服务并不满意。老年公寓的负责人也是满腹委屈,“一个能自理的老人一个月我们才收他300多元钱,除了一日三餐和住宿费用外,这点钱根本不够一个老人一个月的花销,而且我们市的收费标准是全省最低的。”私人开办的老年公寓受经济条件制约,大多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提供的饮食和服务,也不能尽如人意。老人的业余娱乐活动很单调,只能在狭小的房间看看电视或打打麻将,这就造成了入住老年公寓的老人精神生活贫乏,很多老人在此以泪洗面,想念亲人和朋友,在心里对老年公寓很排斥。

老年公寓出路何在?

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一些大城市,老年公寓正快速发展并且日益完善。老年公寓已不是传统意义上专门为老人提供的养老场所,而是集休闲、居住、娱乐、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的场所。针对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收入,一些开发商建立一些中高档老年公寓。老人交的费用不同,享受的服务也会大大不同,像那些拥有高收入且子女在外地、收入稳定的退休老人,大多会选择高档的老年公寓,享受居住、医疗、配套设施等各种周到的服务。

老年公寓70年代始建于北欧,现在在发达国家已经盛行。如新加坡专门建有为老年人提供居住的小区,屋内专门为老人设计,有方便轮椅,特制屋门等等,社会福利团体在公寓内经营社区服务站,有专门人员上门提供服务。日本也有“银发住宅”,60岁以上的老年夫妇或单身老人可入住,有护士、保安等服务人员,提供细致完善的服务。我国一些开发商和经营者这几年也愈发重视“银发市场”,在一些城市建立了专门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且前景看好,这也为我市的一些经营者开拓“老年市场”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不可避免,老年人这一庞大的群体日益得到政府的关注,如何让“老者不再忧其屋”,让更多的老年人安享晚年是我们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老年公寓的出现无异为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只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让人们在短时间内接受和认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我们相信时间不会太久,且人们不能拒绝这种趋势,因为谁都无法拒绝老去!本报记者 王海霞

以下是一个案,可供参考。

项目类别:一般招商项目
咸嘉老年公寓位于全国文明小区示范点、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小区——咸嘉新村内,距市委、市政府约2公里,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区内及周边公共配套设施齐全,是老年人修身养性、颐养天年的好处所。

市场前景:全球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得,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摆在政府及社会面前的一大课题。开办老年公寓是破解这一课题的良策,为大势所趋,能替政府分忧,为社会解释,使老百姓得益,让经营者获利,前景广阔。

公寓地点及条件:
咸嘉老年公寓位于绿色环保、风景优雅的住宅小区——咸嘉新村内,东邻中南大学河南医学院及湘雅附三医院,西傍湖南商学院,北望市委、市政府,南接桐梓坡路,公交109、118、301、603均路经此地。区内有占地60亩的大型绿化休闲广场,游泳馆、网球馆、全民健身设施、社区卫生服务站、邮电、银行、学校、酒店及其它商业网点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建设规模:
公寓总建筑面积3270平方米,绿化率38%,户型有一室一厅一卫一厨,一室一卫一厨两种,共59套。其中,第一栋建筑面积1533平方米,容32套;第二栋建筑面积1737平方米,容27套。公寓内设有餐厅、活动室、屋顶花园等生活、娱乐活动场所。

项目进展情况:项目已建

合作方式:租赁、合资、合作经营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随之而来的养老成为摆在我国面前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而居住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出发点。我国养老公寓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兴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改变,养老公寓的市场需求正不断加大。
福利性事业、市场化经营
养老公寓是一种专供老人居住的专用住宅,是一种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住宅类型。养老公寓属于商业房地产范畴,具有“福利性事业、市场化经营”的特点,其需求主要来源于老龄化人口的需要。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1.9亿,我国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养老公寓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显示,2011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8499万人,占总人口的13.7%,比上年末增加0.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2288万人,占总人口的9.1%,增加0.2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由于生育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和老龄化速度加快,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2011年为74.4%,比上年微降0.10个百分点。
长期以来,虽然我国形成的“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养儿防老”、“四世同堂”等传统观念深入人心,但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家庭养老”的局限性日渐突出。
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致使家庭养老的人力成本剧增,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再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等问题的出现,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已经开始改变。
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材料显示,北京市50岁以上的常住人口中,希望现在住进养老公寓和将来愿意入住的分别为10.4万和30.8万。武汉市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以与子女同住为主的占65.2%。有47%的老人希望与子女共同生活,52.4%的老人希望与子女分开居住;现与子女同住的老人中,有64.8%认为这种方式很理想,而有35.2%的老人则希望能分开住;现与子女分开住的老人中,有84.6%仍愿与子女分开住,有15.4%的则希望与子女同住。
可见,随着观念的变化,养老公寓已经成为文化程度较高、中级以上职称、月收入中等或以上、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者的首选,推动了养老公寓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我国第一个养老公寓于1986年6月诞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是由社会集资兴办并向全国开放的民营福利企业。发展至今,与目前超过1.3亿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相比较,我国42000多所养老机构数量远远不够,所拥有的床位还不到100万张,只能为1%(1.32亿)的老年人解决住房问题。
据估计,目前全国老年人的退休金、再就业收入和赡养费大约有4000亿元,按照发达国家入住养老公寓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4%-5%的数据,全国要为560万到700万的老人修建养老公寓,投资总额在160亿到200亿元。
2011年,国务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将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根据该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新增各类养老床位342万张。
目前,各地政府已经加大了对老龄事业的财政投入,同时应当制定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兴办老年福利机构,养老公寓前景不可小觑。
拒绝短期套利
养老公寓不同于一般房地产项目,它不仅包括住宅本身,还包括许多服务配套项目,并且在设施、设备规划设计、安装方面都要结合老年人的特点,所以其总体造价要比普通房地产项目高上五成至一倍。因此,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运营模式才能保证其正常经营。
前瞻产业研究院养老公寓行业研究员柳存远表示,我国养老公寓通用的有以下三种经营模式:
其一,“销售”模式。该模式基本上类似普通的住宅地产,只是在项目建设上针对老年人有部分特殊化设计,该模式优点在于资金回笼迅速,模式复制成本低,后续服务牵涉较少。这种模式如果专业定位于“大型综合类养老社区”,则往往采取住宅建设与社区管理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或者住宅建设与社区管理相分离的经营模式。
前者的资金投入比单一的普通住宅产品开发要大,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除了面对投资风险,开发商还要面对一定的经营管理风险。开发商必须能够协调各种资源为老年人服务,例如医疗护理中心、人才交流中心、老年大学、老年协会等服务机构。此种模式适合有物业管理服务优势,且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强的开发商。
而后者开发商的工作相对单一,只要完成产品的销售,开发商就可以收回投资获取利润,转而进入下一阶段的投资或项目开发工作,投资回收周期相对较短,投资风险亦会相对较小。
其二,会员制的“综合地产型”模式。这种模式赢利主要依靠会员制收益以及综合服务收益。这种模式赢利主要依靠会员制收益以及综合服务收益。以缴纳租金的形式入住老年公寓是指先期缴纳一定的定金(定金的数额一般较大),然后每月支付租金,定金最后返还的入住方式。对开发商而言,这类入住方式虽然资金回收期较长,但运营得当的话,可以获得良好口碑,从而在后期获得持续的稳定的回报。
其三,“持有+销售”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除了销售的部分外,持有部分的养老社区是只租不售的,就类似发行一个长期“债券”,而社会保险资金目前正缺少10年或更长时间的投资产品。养老社区的期望的投资回报率是长期的。投资者表达其长期持有运营的观点。但是,在出租模式下,房地产企业除了需要一个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更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持。
柳存远强调,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并不像传统住宅那样可以一售了之,传统住宅项目开发资金快速回笼滚动的思路显然要调整,短期套利开发行为在养老地产领域是行不通的,提供更具人性化的设计、管理和服务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