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波多米酒店:中国的艺术电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8 18:09:17
与欧洲艺术电影相比,中国第六代电影人也标榜艺术,但是却在大众接受上有着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什么,第六代电影人应当从中借鉴些什么为我所用。

中国艺术电影悲哀吗?悲哀!
中国观众悲哀吗?悲哀!
有许多优秀的中国艺术电影完成了制作以后,被主流院线“抵档”在票房门外,个别有良心的影城每天充其量排上三、五场,作为“试验性”的放映,也不敢把“黄金时段”投放在这部影片上。于是,这部影片当然地、自然而然地“牺牲”在市场之中了……由此,投资人怕怕,发行人也怕怕,干脆改走“数字电影”路线,《求求你表扬我》、《向日葵》等等,弃胶而逃,都一命呜吁了。那厢里,正版影碟成了正式的出版(放映)的天堂,以碟片的名义捍卫起这些影片与观众见面的神圣使命。善哉,我的爱好电影的朋友们,你们持着币,除了去卖碟片外,就只有去上网下截BT版来看了。他们信誓旦旦地要保卫地方电影院的行动落空了,你说这能不悲哀吗?

这个看似正常的、又无法非议的市场“游戏”渐渐地杜绝了中国艺术电影的本来原色,中国电影市场想越做越大,路子却越走越窄。当一切有价值的、能承载中国电影内涵和外延的艺术力作被院线排挤在外面,因受拷贝限制被杜绝在放映市场之外时,中国电影放映市场在失魂落魄,我们把一些代表明天希望的电影国粹撵上了街头、沦落为乞丐,你说说,这难道不是中国电影的悲哀么。从《小城之春》(重拍)到《可可西里》,再由《红颜》到《向日葵》,这之中有叫得叮当响的大导演,也有大批当红影星,他们共同铸造的作品难道就没有了追求的价值?他们就那样没有市场?他们就只会玩属于个人的“阳春白雪”了吗?这真正是创作者的错误?或是观众的失误?或者干脆说,这类作品天生不逢时,他们在这个时代不受群众欢迎。

但是现实情况是,从专家到观众,他们一些看过这批影片的人都一致说好。还有大量的大学生为之喝采,有的片子在国际上是拿了奖回来的,这些片子质量没有问题,不在市场上放映责仼应该不在影片制作的本身。之所以出现这种尴尬现象,可能是由于我们现阶段处于市场开拓的蛮荒阶段。票房第一,成了雷都打不脱的规矩,按照这个规矩一年毙掉几十部、上百部不上座的影片是很轻松,这其中也当然包括要误杀掉数十部优秀的国产的有品味的电影。这真是一对矛盾啦,一方面铁杆影迷希望一年看上几部能烙上记忆的优秀国产影片,另一方面发行方拿到这些优秀影片真不知道如何投放发行,人为的发行瓶颈就此产生了。

其实想来这社会现在也有些浮躁,观众大多也不例外。如若真正要做大这种影片,恐怕也有很多困难。搞电影的人想赚钱,当然不会理会赔本的卖买。中国电影时下的金山银矿还没有显露出来,制片人还在想着怎样去挖开这个金矿,做市场者却在中国幼稚园式的院线制下,拼命地圈着土地,到处都在烧荒、又到处都在打造新的院线连锁,一时间中国电影的经营策划的精英们顾不过来,那里会有功夫理会风险颇大、又费力不讨好的中国艺术电影的这块“包谷巴巴”。除非,有一天当这个电影卖买做得都找不到那里下手的时候,也许这国粹才有发现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