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复星艺术中心门票:说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背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30 01:57:3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编制一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大事年表
  年代 大事
  1640年 国王和议会斗争开始 革命爆发(导火线是苏格兰起义)
  1642年 查理一世失真挑起内战
  1645年6月 纳西比战役,王军主力被歼
  1649年 处死查理一世,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50年代初 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1660年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 宫廷政变,迎立威兼三世
  1689年 《权利法案》,标志着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

  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次革命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任务就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典型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夺取了政权,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转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反映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夕议会与国王的关系为何十分紧张?议会在革命中起了社么作用?

  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已有较大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当权,要发展资本主义,这是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而17世纪英国国王却在鼓吹“君权神授”,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剧了英国的阶级矛盾,导致了革命的爆发。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论文更新时间:2005-12-8 4:25:34 点击率:5

  1638年,苏格兰的贵族和资产阶级为了保卫自己的政治独立,发动了全面的反英战争。1839年,苏格兰军侵入英境,查理一世事出无奈,只好同苏格兰军议和,同意不干涉苏格兰的内部事务,并给予军事赔款。1640年,英国经济发生恐慌,查理一世一筹莫展。而苏格兰军得不到赔款就不肯离开英格兰。在这种危机情况下,查理一世只得向议会求援,于1640年4月13日重新召开议会①。
  新选出的议会议员,多半是新贵族,而且过去反对派中的那些著名领导人如约翰·皮姆、约翰·汉普顿等又都当选。议会开幕后,他们立即向国王提出惩处他的宠臣和停止没有经过议会同意的非法税收等要求。查理一世拒绝接受,在同年5月5日又解散议会。这次议会由于存在的时间只有三个星期,史称"短期议会"。
  查理一世解散议会以后,5月6日,伦敦市民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参加这次游行示威的主要有帮工、学徒、水手、搬运工、码头工人和日佣工人;还有不在行会以内最贫苦的手工工人。除了伦敦市民外,在农村中也发生了农民的骚动。从1640年春到夏季,农民运动不断扩大。此外,苏格兰对英吉利展开了攻势,并占领了英吉利北部的诺森伯兰和德拉姆两郡。英国国内的政治气氛异常紧张,革命形势已经成熟……
  这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的社会状况,它所反映的是革命前英国资产阶级给能够气氛的热烈,仿佛资产阶级革命一触即发,势不可当,志在必得。而历史没有因为气氛的热烈而使得革命从一开始就取得成功。随着历史的发展,"暴力革命"在英国封建专制制度向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过程中却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相反资产阶级改革却成了决定因素。就整个英国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而言,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自1640年议会以后,经历了两次内战、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克伦威尔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光荣革命",直到1688年才完全确定。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次的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交替,而在这些交替过程中,暴力革命并没有进行到底;资产阶级改革却在其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1688年的"光荣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完全在英国确立下来。这便使得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变成了一场没有流血和牺牲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或者说,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改革中的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也好,改良也罢,总之在英国是成功了。英国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建立起来了。资产阶级改革之所以在英国能够成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是由英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基础决定的。本文就将对此进行一番浅显的分析。
  (一)英国资产阶级改革成功的经济根源。
  十七世纪初,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中已经产生,并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特别是它之深入农业,为英国资产阶级改革的成功创造了条件。英国的呢绒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曾被誉为"民族工业"。不列颠的群岛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水草丰盛适于畜牧和养羊。因而英国农民自古以来多半都以养羊为副业,出卖羊毛,为英国和周边国家的呢绒工业提供原料。早在十五世纪以前,英国便向西欧大陆输出羊毛,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羊毛产量的不断增加和新航路的开辟、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英国更是加大了羊毛和呢绒的输出。此外,英国的采矿业、冶金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就是因为这样,从十六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国内已经有了许多分散的毛织品手工工场。十六世纪英国的农村不仅出现了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经营的农场和牧场,还出现了许多摆脱了封建行会制度的束缚而在离城市较远的农村中建立起来的采矿、冶金、纺织等工业。英国农村已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的发祥地。
  新航路开辟以后,荷兰佛兰得的毛织工业得到了飞跃发展,羊毛价格昂贵,养羊成了有利可图的事业。另外由于海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大量黄金白银流入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这使得贪婪的英国贵族地主改变了土地的经营方法,用强制手段驱除佃农,圈占土地从事养羊,掀起了一场"圈地运动"。后来,由于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圈地大多数又以经营农场为主,出现了许多大的农场。圈地运动虽然给农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却加剧破坏了风金土地所有制的自然经济基础,为英国资本主义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大批的雇佣劳动力,促进了资本主义农场的建立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之,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以前,英国社会已经注入了很多的资本主义因素。也就是说,在革命以前,英国的社会已经资本主义化了,只不过政治制度和形式还是封建君主专制。所以说,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只不过是一种政治制度和形式上的变化,而不是经济上的变化,因此不必进行太多的"革命",只需要"改革",就可以达到资产阶级所要求的状态。英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为这种改革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坚实基础。所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到底还只是一种改革。
  (二)新阶级的产生和宗教斗争。
  从十六世纪中叶到时十七世纪初,由于圈地运动的不断扩大以及资本主义日益深入农村。英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农村中,封建贵族日益落没,新贵族日益兴起。所谓新贵族,就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其中有大地主、骑士、乡绅、出身并不高贵的大农场主,握有土地的商人和部分富裕的自耕农。这些人都是主要的圈地者。那时,英国没有严格的阶层界限,有些新贵族是从封建贵族行列中分化出来的。这一点说明,英国的封建阶级已经被资产阶级化了。这些新贵族虽然也是土地贵族,但他们不是用土地来榨取封建地租,而是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牧场或农场,获得企业利润。形式上他们还有贵族头衔和特权,实质上已经成为"财富的骑士"。因此,新贵族"不但不反对工业生产的发展,反而力图见解地从中取得利益"。②由此可见,这些新贵族在经济上和资产阶级具有共同的利益,在政治上是资产阶级的代理人。
  封建贵族和新贵族的经济利益不同,阶级性质不同,因此在世界观上也有较大的差别。在当时的历史机条件下,这种不同的世界观是通过宗教信仰反映出来的。在封建的欧洲,天主教是封建专制的精神堡垒。因此,要反对封建专制就必须反对天主教。早在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英国继宗教改革后又出现了清教运动。清教徒大多数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他们反对繁琐的天主教仪式和豪华的生活,要求按加尔文教的教义进行改革。他们长期与国教(天主教)进行斗争,打破了天主教的教阶制,贯彻一般信徒与教牧人员平等的原则,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精神。
  由此可见,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在人们的思想领域已经有了资产阶级思想。封建专制思想已经遭到了否定和抨击。这为以后资产阶级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条件。因为,革命是需要长期的舆论宣传和思想动员,最后为这种思想和舆论正名,建立一个以这种思想和舆论为主的新社会意识形态。革命的最终结果是要推翻以前旧的思想潮流,建立一个新的思想潮流。在英国这种新的思想潮流已经存在很久了,它不需要革命来重新建立,只需要改革来维系。另一方面,改革是对现有思想和制度的调整,需要有一定的思想支持。封建社会的模式变成资本主义的,需要有资本主义思想做支持和保证。在英国,这种思想已经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
  (三)英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殊性。
  早在十三世纪,英国就有了议会(原文称为Parliaent,音译叫作巴力门)。英国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又称为贵族议院(House of lords)是由国王任命封建大贵族和高级僧侣的代表组织而成;下议院又有称为众议院(House of lommons)是由城市市民和各群体中的中、小骑士代表组织而成。这些代表依据1429年的选举法③选举出来。他们多半是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代表。英国议会在革命前就有限制国王的权力,主要是征税权。国王在财政上依赖议会。另外,议会还有权力反对商业专卖政策,捍卫合法的政治权利等。英国国王没有常备军,所以不能够对议会采取紧急行动,迫使议会唯其马首是瞻。英国社会的阶层界限不严密。经商在英国并不受到歧视,所以在英国多半是贵族资产阶级化。
  由此可见,议会在英国具有很高的权力,它完全有能力对国王所决定的政策进行否决和修改,而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并不需要暴力革命,因为这一切在英国都是合法的。况且,革命前的英国的社会政治体系与结构与革命后的社会政治体系和结构并没有大的差别,要对原有的社会政治体系和结构进行调整根本不需要暴力革命,资本主义的改良就可以办到。革命往往是革命者要为自己追求一个可为自身的利益而说话的场所,在英国这种场所已经有了,所以不需要革命来重新争取。另一方面,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已经有了说话和实现利益的场所,他们不需要暴力革命,毕竟暴力给能够是需要代价的。而封建统治者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改革的要求,毕竟在这以前英国的封建专制体制中已经有了相当一部分资本主义的东西,并且还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四)革命的领导者具有软弱性。
  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是英国的新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他们都具有其特定的阶级局限性。新贵族是由封建贵族转化而来的,多少具有继续享受封建特权的思想,所以并不想将革命进行得很彻底。在革命形势继续高涨和发展的情况之下,新贵族会惧怕革命的继续发展竟威胁到自身仍旧享受的封建特权和自身利益,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会和封建贵族结盟,组成保皇派,阻止革命的继续进行。资产阶级是靠阶级压迫和榨取剩余价值起家和生存的,他们也不希望革命太彻底。只要资产阶级能够登上历史的舞台并能够左右舞台的发展方向,资产阶级就达到其革命的目的了。因此,在革命形势继续高涨的情况之下,新兴资产阶级会出来接管革命的果实而组织革命继续进行。革命的领导者也有分歧,为了能够继续合作和实现自身的政治目的,他们找到了一种比革命更能实现起目标的方式和基础,这便是资产阶级改革。所以,到后来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变成了资产阶级改良。
  综上所述,英国的资产阶级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历史的必然。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前就已经将革命后要建立制度和思想建立起来了。这是英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资产阶级革命前的英国社会是一个具有相当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被资本主义化了的封建君主专制社会。它早已具备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条件和基础,并且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不断的发展壮大,这种革命和改革的条件和基础变成了一种需要。正是这样,资产阶级革命在轰轰烈烈地爆发以后不久便停顿下来,接着发生了没有流血和牺牲的资产阶级改良。这种改良完成了各民古诶有完成的任务--建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可以这样说,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改革中的革命,革命是改良的先锋的前兆,而改良则是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英国特有的国情和决定了英国所走的这一条有革命向改良过度的道路,并且决定了它的成功。
  [注释]
  ①1629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要求征收吨税和磅税(吨税就是指进口酒按吨征税;磅税指羊毛货物按磅征税。这两种税都是进口货物税)。这一要求遭到议会的拒绝。查理一世震怒并解散议会,此后一直没有召开议会,长达11年之久。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93页。
  ③《1429年选举法》规定:"只有居住在本郡的自由领有农(Freeholder)每年租金价值40先令,才有选举权。
  [参考书目]
  (1)王荣堂 著《英国近代史纲》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王祖绳 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一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3)[法]F·基佐 著《一六四○年英国革命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4)沈汉 刘新成 著《英国议会政治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范存忠 编著《英国史提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000年11月

  一背景:
  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变成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海上强国。市场扩大了,财富也随之增加了,同时国内工场手工业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当时英国的封建经济基础瓦解了,但是保护它的上层阶级却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这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阻碍。也是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之一。
  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特继承了英国王位,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詹姆士一世登台便鼓吹"君权神授'的说法,声称国王是上帝派到人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他根本不把议会放在眼里,曾三次解散议会;他不关心英国的海上贸易,不重视建设海军;这些政策大大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强烈不满。查理一世继位后,大肆搜刮钱财,仍然独断专行,由于议会不同意他随意收税,他竟多次解散议会,结果形成多年无议会统治的局面。此时的英国,一方面王室生活极度腐化,挥霍无度,国家处在无序之中;另一方面国王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压榨劳动人民,大量工人失业,反对压迫的农民要求取消地租,获得土地,革命运动随之逐渐蓬勃兴起,越演越烈。城市平民和失业的手工业者为生活所迫时常暴动,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使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
  二、原因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成长,使他们要求政治上当权,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
  2、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利益,激化了一些新生的社会矛盾。
  客观原因
  1、专制统治阻碍发展。
  2、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
  3、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动摇了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
  三、特点:
  1、打着宗教的旗号,革命前期掀起了清教运动。
  2、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共同反对英国君主专制。
  3、革命曲折反复,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和艰巨性。
  4、开辟了革命的新时代。
  导火索: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四、意义
  1、英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民主制度对专制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2、英国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3、英国革命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为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和成为工业强国创造了前提。
  4、英国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起来。
  5、从世界史的观点看,英国革命的主要意义在于确定并贯彻了自由主义的原则。
  6、英国革命没有根本解决政治经济制度落后性,反而与旧贵族联合镇压英国人民起义。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SXNShC4Ek7wGQUFVxgoL--1NLnC4IM-7VVldaxeCGsm05GwAhejiKqW4eAnYpD5ay2Z92qNMWX_UZblUKcnWNq

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是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经济原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阶级基础)。都铎王朝的改革,不仅增强了英国的实力,而且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起了促进作用。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是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