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ted演讲观后感英文:中国人的风俗和习惯与美国人有什么不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00:26:13
我希望有更细致答案,
例如,饮食,等等,
最好可以将,美国人,英国人,澳大利亚人,南非人等等有一个具体的描述,
谢谢

中国人和欧美人的饮食有很多的不同 主要原因是原始的生活习惯造成的 古代欧洲的农业生活习惯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所食的多一些牛羊肉和附带的奶制品 而且由于迁徙不定 所以种植业发展缓慢 欧洲直到中世界才出现大片的种植农场 由于古代的欧洲比现在的欧洲要冷的多 而且欧洲大陆没有大江大河 水稻种植量不高 所以一般欧洲人不吃稻米 以小麦磨制的面包为多 因为面包这种作物可随身携带 干化了也可使用 更适宜他们时常迁徙的生活习惯,所有在欧洲很受欢迎 成为主食 下面我分段说说各国的不同饮食习惯

略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这里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我想,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吧。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份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

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以至中国人到海外谋生,都以开餐馆为业,成了我们在全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就是这种对美味的追求,倒使我们忽略了吃饭的真正意义。

中国人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一下什么叫“好吃”,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恐怕就不容易说清楚了。这说明,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恐怕仍然是很难涵盖得了的。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著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鼎鼐,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这一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谐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菜系的特点乃至每位厨师的特点。

二、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三、饮食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的模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以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更注重它的卫生与营养了。尤其是在经历了非典以后。还有,人们因为越来越繁忙的工作,觉得中餐做起来太麻烦,不如来个汉堡方便等。这样一来在饮食上差异也就不太分明了。

美国
文化差异,首先表现在风俗习惯上。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往往也因风俗习惯不同而成。因此,赴美留学的文化适应,首要要了解和适应美国的风俗习惯。这也是中国人常讲的“入乡随俗”。因此,“入乡随俗”,既是适应美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也可使自己在各种场合免得作出不合宜的举动,使自己或对方难堪。以下就美国的社交风俗习惯作简单介绍。

问候礼貌:礼貌代表一个人的教养程度,但各种文化表达礼貌的方式有所不同。比较而言,美国人很注重问候礼貌,也就是嘴很“甜”。无论认识不认识,美国人见面一定会问好,道早安、午安、晚安,口口声声说谢谢、对不起等。即使丈夫给太太拿件东西,太太也会说谢谢。不过,美国人与陌生人打招呼,说谢谢,不见得是想交朋友;一场愉快的交谈,也不见得会成知心之交。中国人性格较保守,很难与陌生人打招呼,但一打招呼之后,又以为与对方已有交情。殊不知,美国人的问候与交情之间毫无关系,如无私人关系或共事机会,见面的礼貌招呼只是表示文明的程度,并不需有交情的存在。明白美国人这一风俗,一方面要学会他们的问候文化,早安、午安、晚安、谢谢、对不起等等不离口;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在美国是问候归问候、交情归交情,不要自做多情。

社交礼仪:在美国学习与生活,自然要了解美国人的社交礼仪。见人要面带微笑,碰到认识的人时,一定要主动问候对方,别人问候你时,也要反问对方,表示关心;见面介绍时,一般是将卑介绍尊,男介绍女,幼介绍长;介绍后握手要简短有力,美国人认为有力的握手代表诚恳坦率;对方如是女性时,可等女方先伸手,以免失礼;与人说话时,语气要诚恳,态度要大方,当别人问候你时,回答尽量简洁;要尽量多赞美对方,有好的地方一定要赞美,不好的则要用婉转地回答;到别人家作客,更要赞不绝口,如说饭很好吃,点心做得好;外出要注意仪容整洁,千万不要邋遢,身体或口腔有异味将令人很不愉快;有美国人在场的公共场合,切忌老与中国人聚一起,或当着美国人面用中国话交谈,这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朋友约会:美国男女之间交往比较开放,与异性热络交往并不算失礼,与异性朋友外出看电影、吃饭非常普遍。男女约会有时也不具其他含义,不表示必将成为特殊伴侣。所以,如你想和某人见面谈谈或看电影、吃饭,以增进双方友谊,共度愉快时光,尽可能主动大方提出,男女双方均可主动邀约。当然,在美国男女约会还是有些规则的,尤其在开始阶段。邀请时,通常还是男性较为主动。如想单独邀请一个美国女孩吃饭,一定要分请午饭和晚饭的不同含义。一般而言,午饭比较随便,易被接受;晚饭比较认真,饭后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发展。所以第一次邀请,最好以吃午饭为易。中国女学生如被美国男同学邀请,同样要注意午饭与晚饭的不同。如你不想赴对方的约会或对方有令你不舒服的举动,可以客气但肯定地谢绝。在美国,彼此尊重是基本的交往原则,也是权利。

用钱习惯:美国人用钱,与中国人有很大不同。美国人给自己花钱,非常大手大脚,有时简直就是浪费。但给别人花钱,美国人是出奇的仔细,分得非常清,连一分钱都不想多花。相反,中国人以节约著名,对自己的开销往往精打细算,但也许出于要面子的关系,对朋友却比较大方。同美国人一起到外吃饭,付费一般各付各账,即使对方是女性亦如此。即使美国人提议出去吃饭,也千万不要以为他或她要请客,通常仍是各自付费。这与中国人“谁提议谁付钱”的习惯非常不同。在美国,最好不要向开口向人借钱,即使你不得已张口,往往也被拒绝。当然,一点小钱还是可以借的。不过,美国人确有捐款的习惯,不少美国人每年捐出大笔大笔的钱。这与中国人又是非常不同。

b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