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进口总额:邮票周围的锯齿有什么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6 16:56:43
邮政方面

邮票边缘的齿其实是邮票打孔的摩登样式。开始的时候邮票的边缘不会怎么被加工。没有齿,使用者需要用剪刀方能从邮票方格分离出来。而英国人亨利·亚瑟尔(Henry·Archer)则打算改善这种情况。他首先应用了一种穿孔机,里面有着细小的刀排,人们能用它在两张邮票之间作出等距切口。世界上第一张以这种方法制出的邮票出现于1848年。
  亨利·阿舍并没止步于此,他不断改进该机器,后来利用钻芯代替小刀。这种方法非常受欢迎。当第一枚边缘带齿的邮票在 英国出现后,世界各国也紧随其后应用该做法。
  在打孔机发明之后,大部分邮票都是有齿孔的,但有时因不具备打孔条件(如战争时期等),小部分邮票也没有齿孔。这种邮票收藏价值普遍高于有齿孔邮票,有时邮政部门为了满足集邮者的需求而故意发行无齿孔邮票,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62年8月8日发行的纪94号邮票“梅兰芳舞台艺术”和1963年8月5日发行的特59号邮票“熊猫”。

还不是为了把一大张分开边点,就想撕纸一样,

方便将邮票分开使用

最早的邮票是像一联一寸照片一样连在一起的,人们要用剪刀剪开才能使用。一次,一个英国人吧,如果没记错的话,他想用邮票,却没有剪刀,急中生智,他用自己的别针沿邮票四周刺了一串小孔,这样就轻而易举地把邮票撕了下来。从那以后,邮票周围就用小孔隔开了,方便人们的使用。也许他申请专利了吧。

指邮票边沿上的孔洞。单枚邮票边沿突出部分称齿,凹进的部分称孔,合称齿孔。

邮票齿孔的作用大致有三个。第一,在出售邮票时,便于将整张邮票撕开成单枚,而不致撕裂邮票本身。第二,便于整张邮票枚数的统计。第三,齿孔在邮票画面周围形成一个装饰性的“边框”,增加了邮票的美感。

世界上第一种邮票--“黑便士”邮票问世时,是没有齿孔的,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必须用剪刀一枚一枚剪开。直到1854年英国才出现打齿孔的邮票。

邮票齿孔的密度用齿孔度数计量,以20毫米内的齿孔个数表示。齿孔度数是鉴别邮票真伪和区分不同版别、印次的重要依据之一。

齿孔,顾名思义就是“齿”和“孔”,两者形影不离。齿来源于孔,无齿也就无所谓孔。有了齿
孔,邮票就无需用剪刀剪开出售了。邮票上的齿孔,常见为:圆孔齿、菱形孔、三角孔。
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是没有齿孔的,出售时需要用剪刀一张一张地剪开。一天伦敦一位记者在市中心的一家酒店里,把当天的新闻写成稿件后,分装在几个信封里,准备寄往外埠的几家报馆。他取出从邮局买来的一大张邮票,却找不到剪刀。这时他机灵一动,从衣襟上取下一只小别针,在邮票空隙间刺了一连串均匀的小孔,然后轻轻一撕就开了。一位名叫亚瑟·亨利的青年目睹这一情景后,受到启示,研制出一台邮票打孔机,被英国邮政局所采用。以后,世界各国的邮票 都用机器打出齿孔。
一个国家发行邮票时使用的齿孔度数基本是固定的。如美国邮票按11度×10.5度的标准打孔,而中国邮票的齿孔则以11.5度为多。外国集邮家很重视齿孔,因为有的国家同一图案齿孔不同。如二十世纪初,美国雕刻印刷局为了试验各种打孔办法,曾在同样纸张、同样图案上,打上不同孔距的齿孔。为了区分这类邮票,齿孔度数即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标准。在鉴别珍贵邮票时,不仅要看齿孔度数,还要看齿孔是否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