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访友作文:逆境成材的故事. 急需~` 有重赏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15 07:37:52
急需一篇逆境成材的故事,短小一点,300字左右,谢谢

痴心一片为“三农”
  ——记靖江市政协委员、高级农艺师吴汉荣

  吴逸南

  初见吴汉荣,从那红润质朴的脸上,从那礼貌周到的言行中,更从他稳重无华的气质里,感觉到一股真诚的暖流在涌动。当初或许是凭直觉,但在以后与他的多次接触中,直觉便渐渐地清晰成事实。追溯他已走过的人生历程,从他的真诚中,我们可以读到他对农民、对农业的“痴心”一片。

  痴 迷

  农技人员工作苦,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吴汉荣无怨无悔,一如既往连续三十年奋斗在农技战线上,忙碌于田埂间,促农业发展,让农民受益。推广出去的是新品种、新技术,留给自己的是泥和汗、苦和烦。而他也从一名农村青年,渐渐历炼成为我市为数不多的高级农艺师。他的历程是艰辛的,而成绩是令人瞩目的。
  农业是露天工厂,农技人员的身上也常常是一身汗裹着一身泥。每天除了到田头去指导农民,就是在试验田摸索经验。吴汉荣常跟周边的同事说,农业生产种子是大头,在搞良种试验的时候,更是不得马虎。观察的系统性,数据的连续性,犹须严谨。有时为了一个数据,他在田间一蹲就是十天半个月。为确保数据准确,常常不等雨停,就冲进雨里。他一手撑伞,一手翻动着秧苗,笔记本都没法拿……
  从踏入农门的那天起,吴汉荣就决心成为农业的行家。为此,他坚持自学,找来理论书籍,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慢慢啃。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春夏秋冬、稻麦播收时节,他总是与枯燥的试验项目、单调的试验数据为伴。细心为笔,汗水作墨,全身心的投入,让他收获颇丰。1980年,江苏省在全省考录千名农技人员,他以从未进过农业院校学习的身份,出人意料地考出了高分成绩,成为一名正式的国家农业技术人员。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如鱼得水的他,从此更加努力用心于绿色的田野里,沐风浴雨,披霜晒日,用自己的青春热情,燃烧起农业科研的火炬。繁重复杂的田间试验,体现成果的分析数据,独具见解的新颖观点,催生了一篇篇令人折服的科研论文。《用乙烯利、七0二催熟水稻效果好》、《用乙烯利矮化后茬稻身苗能增产》、《水稻适度使用烷醇效果好》等文章相继被《农业科技通讯》等杂志录用刊登,开启了靖江农技人员在全国性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的先河。《免耕麦穗肥需早施》、《三熟制吨粮田的双季稻施肥》两篇文章相继被省《科技报》和《当代农业》刊登,其技术的推广应用也获得了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奖。《麦茬水直播中稻密肥优化技术及其应用的初步研究》等有关论文被江苏省《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理论》一书收录。至今为止,他已经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技论文23篇,其中11篇获市、县两级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同时,由他参与的“靖江麦茬粳稻综合增产技术”获国家农牧渔业部丰收二等奖,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县、市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多次获得部、省、市、县22项科技进步奖或成果奖(其中农业部二等奖1项,省、厅级奖2项)。

  痴 心

  1991年3月,刚刚走马上任农试站站长的他,在经过充分调研且得到局领导认可和支持后,外引技术人才,内用现有房屋设施,引进在当时堪称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火灾电子自动报警系统产品的生产技术,创建电子仪表产品生产企业。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农技单位要上马电子产品,其难度可想而知。产品强好,但产品技术含量高、精密程度高。在取得主管局及科委等领导的同意后,他牵头厂方人员,跑相关部门,请专业人才,借启动经费,攻道道难关,耗去大部分的休息时间,吃尽“求人办事总低头”的苦楚。爱人常埋怨他,哪有你这样搞工作连家都不要的呆子。是的,对孩子,对家庭,他心怀愧疚。然而工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近两年的努力,他们的产品获得国家公安部的生产许可,在靖江开创了该行业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先例。批量生产后,企业给国家创造了利税,缓解了科研经费拮据的局面,增加了职工收入,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同时,站内其他工作也相继有了新的发展。农业新品种的引进、新技术的研究等有条不紊;仓库、晒场、办公用房修缮得焕然一新……
  吴汉荣的同事们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这样一件事。1995年5月的一天,他告别了伯母的遗体后,从老家侯河准备赶到单位召开“四夏”大忙的会议。途中,老天陡降暴雨,赶路心切的他意外摔倒并导致颈骨骨折。对于一直操劳工作、专注于科研的他,怎奈得住这漫长的“禁锢”。骨缝刚结痂,腿稍能着地后,他便拄着拐杖,来到了单位,走到了田间,继续以前的工作。在旁人的眼里,他比以前更痴迷。周围的人这样劝他说,“在家休息不是一样拿工资,何必多吃这份苦呢!”。可他不这样想:“我骨折不能动已经浪费了很多时间,我要将时间补回来。”
  2003年,吴汉荣成为市农技战线唯一的市政协委员。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他走访农民,调查民意,积极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尽快重建种子贮备制度》的提案由政协主席亲自督办,并被评为靖江市政协首批“十佳”提案。同时以社情民意专报全国政协并被录用。《建议市政府应加强对农业应用技术宣传普及的力度》、《政府应加强对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的扶持力度》两条社情民意,更是得到了泰州市市长毛伟明的批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社会经济效益。2003年底,他作为泰州市政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和市政协“双先进”委员、“十佳”提案获得者受到表彰。吴汉荣在人民政协这块沃土上又收获了累累硕果。

  痴 情

  吴汉荣的痴心,不仅表现在对本职工作和农业科研上,在对待同事和亲人上,也表现出痴心般的仁厚。
  从与吴汉荣的交谈中,我惊讶地发现,他竟是被养父母从镇江抱养来靖江的。养父母家很困难,且有在那个年代很难说清的所谓历史问题,而这些给上进心很强的吴汉荣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和巨大的阴影。在后来的岁月中,尽管他成绩优秀,出类拔萃,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没有象其他同学一样受推荐进工厂、换工作、上大学的机会,并且还遭遇了被点名批斗的磨难。然而,他还是在困境中挺过来了,并且收获了累累硕果。
  他的孝心,在熟悉他的人中有口皆碑。十七岁时,在广州铁路局任职的大哥为他前途考虑,为他联系好转读广州市铁路中学读书,希望他尽快赴穗。而生母也一再要求他能回到身边,养父母也均同意。这对一个正值花季,对前途充满幻想的少年来说,不啻为一个改写人生的良机。起初,他确为这个想法欢欣鼓舞,甚至夜不成眠。然而,看着养父母日渐苍老的面容和渐渐染白的鬓角,良知告诉他,他不能这么就走了:养父母当初抱养他的初衷就是为了老有所靠,假如他为了自己的前途离开,这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创伤,再加上当时的批斗折磨,他们甚至会失去活下去的信心。在生母的伤心痛苦中,在大哥的失望里,在乡亲不解而又佩服的目光下,这个小小少年毅然解开养母为他准备的行囊留了下来,就这样把根扎在了靖江。由于他的孝心与尽心,直到前年,养母才以90岁的高龄安然离世。
  对待家人如是,对待同事吴汉荣也不例外。他奉行的做人原则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本着这样的原则,他总是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在他的人生历程中,曾遭遇种种挫折和委屈,遭遇过一些居心叵测的人的中伤。但他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后来还是摒弃了最初的恼怒和愤恨,以宽容之心原谅了他们。“宁可人负我,不让我负人”,这正是他坦诚对待同事的准则。正是这样坦荡的胸襟,才有他逆境成材的故事,才有他一心搞科研的劲头。至今,年过半百的他,仍然保持着年轻人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痴心一片为“三农”,造福桑子志千里。在希望的田野上,吴汉荣仍然象孺子牛一般,埋头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