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需要检查什么:各位,有没有一些文章是写关于松梅菊竹的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23:32:45

袁鹰写过《井冈翠竹》,陶铸写过《松树的风格》,龚自珍写过《病梅馆记》
  井 冈 翠 竹

  袁鹰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C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拗里的哀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1”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

  有道是: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

  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青青翠竹呢?大家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民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B魄散,鬼哭狼嚎;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忘怀呢?

  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表,一人提着一只竹筒。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要不,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来了吧?这两只小小的竹筒,能引起老战士们多少回忆!看见它,就想起了竹筒饭的清香,想起了老表们冲过白匪封锁线冒着生命危险送上山来的粮食,想起了山上缺粮的年月。那时,红军每天每顿只能吃南瓜充饥,但是同志们仍然意气风发地唱:

  “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

  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了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么?他们肩上排的,难道仅仅是粮食?不,他们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我们最敬爱的毛主席和其他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用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把这一副关系着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排到北京。

  毛主席下山去了,红军北上抗日去了,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人一样坚贞不屈。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C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理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青青翠竹!

  毛竹年年长,为的是向敌人示威:井冈山是压不倒、烧不光的。毛竹年年绿,为的是等待亲人,等待当年用竹筒盛水蒸饭、用竹钉竹枪打白匪的红军,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C朝也等,暮也等,等了漫长的二十年。二十年过去了,毛竹依旧那么青翠,那么稠密,井冈山终于换了人间2为了叫井冈山变得更快,党派来了两干好儿女;同井冈山人一起来开发这座万宝山。他们上得山来,头一件事就是来到竹林里,依靠这青青毛竹盖房落脚。他们踩着当年老红军的脚印,攀山过岭,用竹筒盛水蒸饭。可是,看着那一眼望不到边的毛竹,成年累月地藏在深拗里,不能赶快送到那些需要它们的地方去,怎不叫人心焦!一阵风过,毛竹呼啦啦地响,好象也在焦急地叫喊:“快些送我们下山去吧,莫要让我们等老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多么需要我们啊!”井冈山上的毛竹有一千多万根,轮流砍伐,是永远也砍不完的。可是,怎样叫这千万根毛竹顺顺当当地下山去,是井冈山建设者们曾经绞尽脑汁的大事。

  如今,你若是从井冈山许多山场走过,便能看到一条条修长的竹滑道。它们几乎是笔直地从山顶上穿过竹林控下山来的。这便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业绩。他们在竹林里送走了几百个白天和黑夜,用竹滑道,用水清道,送出一百多万根毛竹。这一百多万根毛竹,流去了井冈山人多少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为了搭起滑道,他们翻越了多少陡峭的悬崖绝壁;为了找寻水路,他们踏遍了多少曲折的幽谷荒滩。冒着大风雪,二百多青年男女来到离茨坪六十多里的深山,要在那周围二十多里没有人烟的林海深处,完成砍伐三十万根毛竹的任务。漫天风雪,封住山,阻住路,却摇撼不了人们的意志,扑灭不了人们心头的熊熊烈火。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毛竹一天比一天难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竹桥,也在一天比一天往上长。杜鹃花开遍山头的时节,英雄们终于唱着凯歌,欢送着亲手砍下的那三十万根毛竹,让它们沿着满山旋绕的滑道,一路欢唱着飞下山去了。

  你看,你看,还不是又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山来1吗?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地等待着你们!快快地去吧,带去井冈山人的心愿,带去井冈山人的干劲,也带去井冈山人的风格吧!

  井冈山的毛竹,你是革命的竹子!你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商且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继续献出一切。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松树的风格

  去年冬天,我从英德到连县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
  虽是坐在车子上,一棵棵松树一晃而过,但它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态,却使人油然
  而生敬意,久久不忘。当时很想把这种感觉写下来,但又不能写成。前两天在虎门
  和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师生们座谈时,又谈到这一点,希望青年同志们能和松树一样,
  成长为具有松树的风格,也就是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现在把当时的感觉写出来,
  与大家共勉。

  我对松树怀有敬畏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
  把它作为崇高的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
  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
  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
  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
  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
  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
  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
  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
  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

  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
  ;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
  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也正是松树风格的写照。

  自然,松树的风格中还包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你看它无论在严寒霜雪中和盛
  夏烈日中,总是精神奕奕,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做忧郁和畏惧。

  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但它
  们只是给人一种外表好看的印象,不能给人以力量。松树却不同,它可能不如杨柳
  与桃李那么好看,但它却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尤其是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
  格的时候,不由人不油然而生敬意。

  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

  我想,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要求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却甚多的风格;
  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事业不畏任何牺牲的风格。

  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
  都能茁壮地生长,顽强地工作,永不被困难吓倒,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每一个具
  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具有松树那样的崇高品质,人们需要我们做什么,我
  们就去做什么,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而且
  毫无怨言,永远浑身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的精神。

  具有这种共产主义风格的人是很多的。在革命艰苦的年代里,在白色恐怖的日
  子里,多少人不管环境的恶劣和情况的险恶,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忍受了多少的
  艰难困苦,做了多少有意义的工作呵!他们贡献出所有的精力,甚至最宝贵的生命。
  就是在他们临牺牲的一刹那间,他们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和祖国甚至全世界的
  将来。然而,他们要求于人的是什么呢?什么也没有。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
  崇高的风格!

  目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日子里,多少人不顾个人的得失,不
  顾个人的辛劳,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加速我们的革命和建设而不知疲倦地苦干
  着。在他们的意念中,一切都是为了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为了迅速改变我国
  “一穷二白”的面貌,为了使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好。这又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
  崇高的风格。

  具有这种风格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这样的人越多,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也就会越
  快。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像松树一样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品质;我希望每个人都
  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

  《病梅馆记》 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月下菊花

  作者:杨基广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60 更新时间:2005-11-20

  立冬已有好几天了,细雨依然连绵,气温直线下降,感觉就一个字----冷。

  今日总算见到了久违的太阳,时值十月十五,在我所居的小镇,把每年的这一天当做鬼的节令。黄昏时分,就传来一阵阵鞭炮声,空气中弥漫着硫磺和香纸燃烧后的气息。

  我厌烦这种喧哗,很想找个安静的处所,让自己独自享受那清静。可鞭炮声依旧断断续续地回荡在小镇的上空。

  直到明月在天际边升起,清冷的月华,如一泓清澈冰凉的水,漫过夜空,将整个世界浸透。于是,夜,静悄悄的。也许是乍冷的缘故,静得你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

  在这静冷的夜里,我的脑子更清醒,找不到一丝睡意。于是我信步走向院子的中央,那有一个大花坛,里面有几株盛开的菊花。菊花是重瓣的,朵儿很大。淡淡的月光下,分不清她的颜色,只记得有黄的、白的、紫的、粉红的……但花的香依旧如故。

  菊花的香,是淡淡的,清清爽爽,沁人心脾,如同我和我的文友,君子之交,淡淡若水。这香是菊的精髓,犹如人之血;这香是菊的神韵,犹如人之气;这香是菊的魂魄,犹如人之情……菊香迷醉了我,渐渐地,我融入菊中,似乎是菊人合一了。一种静美,温馨,愉悦,脱俗,油然而生。

  在这样的夜里,赏菊不是用眼睛来看菊,而是用嗅觉和心灵来赏菊。嗅觉,能欣赏菊的芳香,犹如静夜聆听远处飘来的悠扬的音乐声,用自己的大脑和心灵来感悟,体味。这样就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菊之神韵了。

  香淡若水,孤傲静冷,宛若文人,这是我所感悟的菊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