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的考研:谁知道名人的有关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30 03:45:50

书法秘诀寓水中
  ——王羲之父子学书记事
  幼时,为学书法,外祖父曾在灯下给我讲了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谆谆告诫我学习要持之以恒,莫只有三分钟热度。后来在乡下,父亲又给我讲述了王献之和七缸水的故事,警示我凡事莫贪图捷径,只有苦学苦练苦干,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后来,我当了教师,又把上述两个故事不止一次地讲给各届学生们,激励他们好学上进,均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一位已当了工程师的当年学生,来信告诉我,他把“二王”的故事讲给了自己的女儿,这女孩发誓在“二王”为榜样,刻苦学习,竟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如此看来,老祖宗们肯定的模范行为,将是用之不尽的宝贵源泉。
  大家都会知道,王羲之(321—379)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因当过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官,故又称其为王右军。作为中国艺术史中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书界赞美他“贵越群品,古今莫二,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其刻苦磨练,精研体势,独壁蹊径,坚韧而行的精神,一直是后人的楷模。比如:传说他曾在浙江绍兴兰亭池畔“临池学书”,日复一日,废寝忘食地苦学各家书法之长,为节省时间,身边的池水竟成了他顺手涮笔的方便之处,日久天长,一池清品被染得墨黑墨黑,便留下了个心无旁骛、专心从学的感人故事。
  若干年后,王羲之最小的儿子王献之随其练字,几载之后,书法居然可观。王献之年小志大,决心要赶上父亲的名望,便有些急于求成。一日,他趁父亲表扬他的机会,向父亲讨求练字的秘诀,王羲之听罢微微一笑,招招手把献之领到庭院中,指着院中18口大水缸说:“练字的秘诀就在这18口缸的水里,从明天起,你就用这缸里的水磨墨,直到18口缸中的水全用完了秘诀也就知道了。”王献之非常聪明,知道父亲话里的深刻涵意,就毫不贪懒、日以继夜地舀水研墨,越发苦练起来,终于练得一手好字,直到后来的成就竟与父亲齐名,在书法史上并称“二王”。
  当然,学习书法是有规律可循的,只凭苦练也不行。但老祖先们所以一代代地把“二王”学书法的苦练故事传下来,其目的是在强调勤学苦练的重要,是在借助池中之水、缸里之水来鞭策人们恒定心志,学而不辍,这样才可成大事。

贝多芬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他不但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也是19世纪浪漫乐派的开山之父。1770年12月16日他出生于德国的波恩(bonn),父亲是波恩科隆选侯宫廷的歌手,他为了使贝多芬成为莫扎特似的神童,从4岁起就严格地训练小提琴和钢琴。12岁的贝多芬就以极精悍的技艺作为宫廷剧场首席小提琴师而出现,同时并担任教堂助理风琴师。贝多芬的童年时期的启蒙老师除了父亲,应首推聂耶菲,聂耶菲精通作曲,富有很深的音乐造旨。为贝多芬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基础。1787年贝多芬在聂耶菲的帮助下到维也纳从师莫扎特。从此贝多芬交结了许多音乐名家,艺术上产生了很大的飞跃。 贝多芬早年曾受到“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他向往“自由、平等、博爱”,憎恨封建压迫,这些思想都倾注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同时也奠定了他在音乐历史上的大师地位。这期间贝多芬完成了著名的“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第二钢琴协奏曲”,“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从1803年至1812年这11年中,是贝多芬创作的全盛时期,这一阶段的作品量大,而且构思更广阔,思想更深邃,在形式方面也更加宏大,如最著名的“英雄交响曲”(第三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歌剧“菲德里奥”,序曲“爱格蒙特”,“f小调热情奏鸣曲”等都产生于这一时期。 1815年,梅特涅的反动统治更加黑暗,使贝多芬对前途产生了动摇,这时期贝多芬失去了兄弟和自己的听觉,他由此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经常独自遨游在乡村的大自然中。1819年他又重新燃起了创作的欲望,写下了”合唱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庄严的弥撒”等大作。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与世长辞。 贝多芬使资产阶级兴盛时期的作曲家。他继承了德国古典音乐的优秀传统,以其充满了热情和英雄气概的创作,代表了当时进步阶层的反抗精神和变革的的愿望。贝多芬对同时代及以后的欧洲艺术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恩格斯对贝多芬的评价很高,曾写到“这个最屈辱的仰仗外人鼻息的时期,正好是文学和哲学的光辉灿烂的发展时期,是以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的繁荣的时期。”

具体一些吧

什么名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