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警察体系:黔东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在什么地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8 11:42:03

1934年5月至1936年1月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同黔东各族人民共同开辟了黔东革命根据地,在云贵高原上竖起了第一面红旗。

  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处于不利的形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完全丧失,红军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红三军转战湘鄂川边地区,数次准备建立根据地未果而进入黔东地区的背景下建立的。从黔东的地理环境和群众基础来看,黔东地处湘、黔、川边境山区,国民党政府对边际地区的统治相对混乱;黔东地区有梵净山、乌江等高山峡谷,道路崎岖,沟壑纵横,复杂的地理环境有利于红军开展游击战,战能进、退能守,是建立根据地的理想之地;黔东世代杂居着土家、苗、汉等各族人民,长期饱受国民党反动派和军阀劣绅的压迫和剥削,黔东人民为摆脱压迫进行过多次反抗。鉴于此,红三军领导人贺龙等经过认真分析后,决定在黔东建立革命根据地。

  1934年6月19日,湘鄂西分局在沿河枫香溪召开会议,决定在黔东发展苏维埃运动。7月21日至22日,黔东特区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沿河铅厂坝张家祠堂召开,成立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在此后的两个多月中,黔东地区相继创建了17个区革命委员会,近百个乡苏维埃政府。同时,还成立了雇农工会、贫农团、妇女会、少共青年团等革命群众组 织。在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中,黔东参加人数达数十万,打土豪数百家,分田地数十万挑,众多无地、少地的穷人第一次获得土地。红三军将当地的“神兵”进行改编,选派红军骨干担任部分领导,组建成黔东、川黔边等五个独立团,工农武装战士多达1500多人,加上分散在根据地各处的游击队员4000余人,黔东当时的工农武装多达5500余人。黔东工农革命武装的建立,不仅捍卫了苏维埃革命政权,保卫了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而且多次配合红三军主力开展武装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地方反动武装和进犯根据地的国民党军队,支援了根据地的建设。

  黔东革命根据地虽然在范围、规模及坚持时间上难以同一些大根据地相比,但它在中国革命处于最困难的关键时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1.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在红三军自1932年10月退出湘鄂西苏区以后,长期处于游击状态,伤病员无法安置,人员得不到补充,部队得不到休整,给养十分困难。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后,红三军才有了休养生息之地,在黔东吸收了1000多名新战士补充红军队伍,改变了部队中枪多人少的现象。2.为红二、红六军团胜利会师创造了条件。两军的胜利会师,形成一个战斗整体,走上了新的革命里程。3.为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黔东革命根据地为红二、红六军团东进作了军事和物质上的准备,使湘鄂西中央分局创建湘鄂川黔新苏区的计划得以实现。4.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工农地方武装,在红二、红六军团离开黔东后仍坚持斗争,拖住了湘、桂、黔部分国民党军队,有力支持了红二、红六军团主力的东征和湘西攻势,牵制敌人,延缓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红军的进攻,使中央红军顺利转移。5.在贵州高原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红三军在黔东革命根据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使黔东人民的思想觉悟和革命热情得到提高,这在后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红军离开黔东后,黔东人民为保卫革命成果继续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作出了重大的牺牲。

沿河土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