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大事:歼8M与歼8D有什么不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05:33:27

歼8M,全称是歼8II-M是歼8II的改进型,原先用于打开国际市场,但是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外加世界上一些新战机的相继问世,外销任务完成不是很好,所以我们自己的空军消化了一部分,歼8M在歼8II的基础上,改进了电航设备,增加了机体油箱载量,增加了载弹量,机身结构更加坚固,可以承受8G+的过载。
歼8D,也是由歼8II改进而来,D代表的是空中加油型。增加了空中受油口,提高了航程,但是由于歼8II设计的先天不足,导致我国的歼8D的受油口都是固定式的,无法收进机体内。

歼8M:1996年11月於珠海举行的「96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歼8-IIM终於露面。歼8-IIM是沈阳飞机工业公司(SAC)与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CATIC)以自筹资金形式开发的,也是沈飞集团(两公司合组)寄予厚望的外销机种。沈飞集团声称,歼8-IIM采用了现代化的射控系统和推力增强的Wp-13B涡轮喷射发动机,使该机的综合作战能力较歼8Ⅱ明显的提高。沈飞集团希望能够在今后的10年内,向国际市场销售150架歼8-IIM及其改良型飞机。

早在歼8Ⅱ於1988年定型量产后,CATIC就考虑将该机投入国际市场以换取所需的资金。歼8Ⅱ是为了取代老旧的歼6、歼7战机,於1980年代初以歼8Ⅰ为基础所研制,其主要作战对象是前苏联的MiG-23战机和Su-24战斗轰炸机。而歼8-IIM则是最新发展的外销改良型,考虑到第三世界国家广泛仰仗的歼6/MIG-19、歼7/MiG-2l、F-5E以及幻象Ⅲ等战机己进入退役期,所以SAC和CATIC对於歼8-IIM的外销前景抱持乐观态度。
先天不足的歼8 说到歼8-IIM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大哥歼8,歼8是中国军方为拦截在两万公尺以上高空飞行的U-2高空战略侦察机,而於1960年代初研制的。当时中国空军没有任何一种战斗机能对「U2」作出反应,於是当时的沈阳飞机制造厂在1964年奉命研制一种能爬升至两万公尺高空作战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时逢沈阳飞机制造厂仿制MiG-21成功,於是该厂就在MiG-2l设计结构的基础上,放大机身几何面积并加装一具发动机制成歼8。所以单从气动外形来看,歼8除了在机身长度、高度和重量上比MiG-2l大出一倍外,简直就是MiG-2l的双倍放大版。

与歼7/MiG-21相比,歼8在最大平飞速率和实用升限上都有一定的提高,这主要是因为该机在设计之初,就是用於拦截U-2一类的高空飞行物所致。由於工业基础薄弱以及文革等原因,歼8从1965年正式发展到1979年进入部队服役,其发展周期长达14年,可谓世界之最。

进入1980年代世界空战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经过70年代未和80年代初的几次中东战争以及英阿福克兰战争的结果证明,诸如MiG-2l/23、MiG-25与幻象Ⅲ这类片面追求高速度的战机,往往不是机动灵活的F-15、F-16以及海猎鹰战机的对手。同时大功率射控雷达和中程空对空飞弹的使用,使飞行员能在视距外发动攻击。而像F-16这种集中「战斗、轰炸、攻击」多种功能於一体的高性能战斗轰炸机,亦改变了传统空战模式以及空中武力的运用与组成。

因为上述原因,作为单纯高空高速拦截机的歼8,进入部队服役后就一直无法获得军方的好评。尤其由成都飞机制造公司(CAC)生产的歼7战机在不断改良后,其总体作战性能与歼8相差无几,中低空机动性能反而更胜一筹,以至於在几次「大比武」中歼8常常被歼7打的落花流水。针对歼8的中低空机动性能差,机头进气局限制机载雷达性能等缺点,中国空军於1980年提出在歼8的基础上,发展一种采用两侧进气布局的改良型方案。同年9月总参谋部和国防科工办公室正式批准中国空军提出的战术技术要求,并命名为歼8-Ⅱ。性能不佳的「空中美男子」

为了突出现代战机的中、低空音速机动性,拥有完善电子设备以及先进射控系统等特点,使之能够在中低空、跨音速条件下作战,并能进行视距外攻击,歼8Ⅱ曾进行了以下改良:(1)采用机身两侧进气布局,以留出加装大功率射控雷达的空间;(2)配备两具WP-13AII发动机,占位能力获得增强;(3)换装直径达700公厘的208式雷达,增长侦测距离;(4)加装拦截用射控电脑和23C式瞄准具;(5)加装自动驾驶仪;(6)装备雷达导引中程飞弹和空对地火箭。与歼8相比,飞机的总改率达70%,488项成品中有157项是新的,并采用7项新材料。

在新机的研发过程中采用了系统工程管理,原航空工业部副部长何文治任型号研制总指挥、顾诵芬任总设计师。在设计上采取了型号总设计师、系统总设计师、主任设计师、主管设计师四级责任制,以保证飞机研制的顺利进行。歼8Ⅱ的两侧进气 局一反中国歼击机的传统结构,为了摸清进气道设计参数和调节规律,还进行大量全机高低速风洞实验、进气道高速风洞实验。实验证明歼8Ⅱ的设计是可行的,进气效率在高速时与歼8水准相当,低速时则提高了6%。根据研制歼8稳定增益系统的经验,采用电路控制的差动水平尾翼,使歼8Ⅱ的亚音速滚转率比歼8提高45%。

首架歼8Ⅱ於1984年3月总装完毕,同年6月12日首飞成功。沈阳飞机公司先后制造了4架原型机投入试飞工作,由於只有4架原型机,所以包括地面静力测试、电子设备测试、检验发动机、飞控系统验证以及针对气动外形的试飞都挤在一起,自然拖长了研制进度。比起同时期苏联米格设计局为研制MiG-29而制造的13架原型机,简直没法比。

导致原型机数量不足的主要原因,可归咎於中国航空工业缺乏研制新机的经验以及经费不足。当然这与1960年代研发歼8时只制造1架原型机的情况相比,可算是不小的进步了。由於原型机数量不足,致使该机直到1988年10月才通过设计定型。但透过歼8Ⅱ的研发过程,为日后军用机发展提供了不少宝贵经验, CAC为发展歼10战机制造15架预生产型的结果,就是拜歼8发展经验所赐。

歼8Ⅱ最人起飞重量18850公斤,最大外挂能力2,200公斤,最大速度2.2马赫,实用升限22.000公尺,爬升率(H=1公里,M=0.9)200公尺/秒,最大盘旋负荷(H=1公里,M=0.9)8G,水平加速时间(H=1公里,M=0.7杪)24杪,起飞滑行距离(加力状态)700公尺,著陆滑行距离1000公尺,航程2200公里。从以上数据来看,歼8Ⅱ的总体性能的确优於歼6/7或是F-5E,特别在航程和升限方面达到了原先所要求的水准。

SAC认为,经过现代化改装后的歼8Ⅱ之中低空性能已大幅提升,可以与包括MiG-23、F一16、幻象2000等级的战机匹敌,并自豪地宣称歼8Ⅱ为「空中美男子」。但从笔者个人观点来看,拿歼8Ⅱ与MiG-23相比还有些道理,但若硬耍和属於第三代战斗机的F-16或幻象2000比高下,就显得有些言过其实了。

首先,歼8Ⅱ的WP-13AII发动机在以色列专家帮助下,虽然对涡轮叶片的加工技术进行提升,但与F100、M5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