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的项目:文人无行典出何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11:15:23
最好给出详细的出处和事例

文人无行
  wén rén wú xíng
  〖解释〗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出处〗
  〖示例〗决不能让文人无行的现象继续存在。

  文人无行
  文人无行,是说当文人的德行或是品性不好。语出何典已不得而知,估计此言还是出自文人内部的智者,否则不会如此大彻大悟。细细玩味,此言其实大有来历,风尘之中别有苦衷。

  人的欲望是从食五谷而来,六根未断在于欲望的不干净,文人的欲望似乎比常更多一些。比如对于花前月下花鸟虫鱼或是忧国忧民的心情。“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恐多情累美人”,郁达夫说的不是实话,他自己追得那位叫王映霞的大美人“鸡飞狗跳”,另一句倒是实在,“著书只为稻梁谋”。文人们的生计原本还是维持在书本上的。追佳人应是副业,像白居易晚年时买了两个歌女,据说冰雪聪明,很让白乐天舒心了一阵子。苏东坡虽仕途不得意,情却却极潇洒。唐伯虎点秋香,自然是无聊文人编出的艳史。“佳人配才子”是人们眼中的一个定式,到了唐宋几站就成了美人陪才子的天下,到了元明清已是不堪入目,但也有几个例外。比如关汉卿与朱氏,侯方域与李香君,冒辟疆与董小菀,还有那位大名鼎鼎执文坛牛耳的钱牧斋,在花甲之年居然赢得了品貌双全的一代才女柳如是的青睐。关汉卿因流放与朱氏分了手,侯方域投降了清,李香君血溅桃花扇,柳如是见清兵破了南京便投河殉国,而她的钱大师一不殉国二不殉情,倒也像侯方域那样降了清,这位柳如是若泉下有知,是当悲还是当喜呢?

  司马相如和赵孟 兆页 都是大才子,司马相如一贫如洗以一首《凤求凰》而深深打动卓文君的心,文君不顾名节与之私奔,及至色衰,相如便起了喜新厌旧之心,赵孟 兆页 亦然。大约是古人笔记中的失误,相如和孟 兆页 虽然隔了几朝却写了一首一模一样的男人致女人的函:“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桃根,李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几个美姬、越女无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孟 兆页 的太太姓官,甚有才气,看后填了一首词,词照千古“捏出一个你,捏出一个我,把你我都打碎,揉成一个团儿,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聪明的卓文君则没写一个字,只是在纸上画了很多的圆圈,大的大,小的小,有的是套圈,有的是双圈,有的是破圈,有的是连绵不断的密圈,竟是一封无字的天书。才高的司马相如来回遛达了两圈便破译此“书”,原来是个小令:“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了圈儿替。小圈儿是我,大圈儿是你,大圈儿在外,小圈儿在里,双圈儿盼团圆,破圈儿难重圆,还有那说不尽的情意,一路儿圆圈到底。”两位才女子的函让两位朝三暮四的大文人既臊又愧,随即回心转意,重修旧好。然而,有一种文人例外,他们为理想奔走呼号,抛家离舍,忍冻受馁,摩顶放踵。孔子、墨子都具备这一种坚韧的精神。

  从儒家的典范屈原说起,他的跳河自尽其实就是对自身信念和理想的奠基,当他的信念与赤裸裸的专横、权谋、欺诈、阴毒相碰撞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只有痛苦、哀鸣,最终不忍看国破家亡愤而自戕,成为儒家的完美人格的代表。

  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直至清代的“文字狱”,以身殉道的文人不知有多少,而他们的浩然正气与精神却存在于世间并且默默注视着我们。屈原、商鞅、稽康、阮籍、王国维、谭嗣同,这便是中国文人永远的骄傲。楚人为怀念屈原写有一篇文章叫《渔父》,其中表现出的精神之执着让人感动。文章说:“渔父见了屈原说:‘先生不正是三闾大夫吗?’神色憔悴走在河泽旁的屈子望着夕阳满眼是泪:‘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渔父摇头叹息说:‘何必那么执著呢?同大家一样随波逐波管它黑夜还是白天呢?’‘不!’屈子大叫道:‘那样我宁愿投身在奔腾的湘江中,葬身于鱼的肚里,我也不愿玷污我的信念与理想。’渔父大笑道:‘先生真是太死心眼了,你没听说过沧浪的水清呵可以洗头,沧浪的水浊呵可以洗脚。’”屈原最终没听,还是投了河。

  这一投,投出了中国文人最完美的人格。而那位渔父肯定也是一位怀才不遇的隐士,黑暗的现实使他不得不采菊南山下,成为以湖水当药,以青山健脾,逍遥村莽,欹枕岩壑的隐世者。

  还有一类文人大概可以称之为脚底文人!他们一半儿忧国忧民,一半儿愁花病酒,无法独自生存,只有寄人篱下混口饭吃,大名鼎鼎的东方朔是汉武帝的徘优,他的一肚子才学只能插浑打科成为武帝师范心的童儿;毛遂是孟尝君三千食客中的一个,天天吃着粗茶淡饭甚为不满,弹剑而歌要鱼要肉,好在是大款的孟尝君不和他计较,而毛遂却在孟尝君不得志时为他夺回相位,不过最终小毛也还是一个高级食客而已。前朝的人们称衙门口的师爷、幕僚、清客,私塾里的先生均为“寒士”,均属下三流角色。清朝时人们把这些人所要具备的本领编成“十字令”:“一笔好字不错,二等才情不露,三斤酒量不醉,四季衣服不少,五子围棋不悔,六出昆曲不错,七字歪诗不迟,八张马约不查,九品官衔不选,十分和气要得。”

  自古讲:武人比腿,文人比嘴。穷愁而著书的文人也只得在书中“呵风云,憾山岳,夺魂魄,泣鬼神”,抑或“态虫鱼,评月露,写幽恨,寄缠绵”。比如四大名著皆是作者在此心情下的产物,那些自命为愤世嫉俗的,骨子里还是一个大愚夫,终究不能如另一位真文人陶渊明可以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更多的还是应了那句老话: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因而,一个陶渊明真可以笑杀不知多少的白面书生了。

  今天说来,文人是当然的知识分子,他们那种与生俱来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天生气质造就了一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孺子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正是这一种精神构成了古今优秀知识分子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求真理报国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真正的知识分子从屈原开始,就已树立了一颗拳拳报国之心,无数敢于舍身取义的优秀知识分子成为中国一道永久矗立的风景,这也便是中国的脊梁。从这道脊梁上看过去,那便是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极美之处的至美,一种无言而坚实的美,一种洁净而认真的美,而这美是宁静的,庄重的,悠远的,无声的……

出于明朝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文人无行,信乎?”

那得去 图书馆 麻烦 这种学术类的东西 不要网上找拉
即使有你 也不能亲信。。。

看看对不对 http://www.hanaga.com/ershiwu/song/0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