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封号图片180天图片:白虎历节是什么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5 05:03:33

痛风”病名中医文献早有记载,该病属痹证范畴,又称白虎历节,亦有认为属痛痹或风痹。
西医“痛风”是指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尿酸过高并沉积于关节,软组织、骨骼、肾脏等处所致
的疾病。

“痛风”--病名。
中医文献早有记载,该病属痹证范畴,又称白虎历节,亦有认为属痛痹或风痹。西医“痛风”是指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尿酸过高并沉积于关节,软组织、骨骼、肾脏等处所致的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2000年—2010年定为骨和关节的10年,足以证明风湿病已被全世界关注。”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的主任委员王承德教授接受采访时说到,“类风湿关节炎是最常见的风湿病之一,病情顽固难愈,中医药防治该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疗效好、副作用小、方法简便易行,挽救了不少病人。”
过去被称为“白虎历节”
王教授告诉记者,古代的中医师把类风湿关节炎(简称类风关)称为“白虎历节”,历节,就是“遍历全身关节”的意思。当风湿发作时,疼痛剧烈,累及全身关节,就像被老虎咬住一样,疼得难以忍受。很多患者都有亲身的体验。
王教授还谈到,疼痛仅仅是类风关造成的危害之一,国际上有人描述类风关等风湿性疾病的危害时,称之为五“D”,即死亡(death)、残废(disability)、痛苦(discomfort)、经济损失(dollcost)、药物中毒(drugtoxicity)。“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很多人的关节出现变形、强直和畸形,甚至落下残疾,失去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这个代价相当巨大。”王教授不无惋惜地说道。

分为四种证候
利用望闻问切四诊,一般将类风湿分为如下4种证候:
湿热阻络证候,常见于疾病的早期和活动期,以关节发红、发热、肿胀、疼痛,体温升高,舌红苔黄为特点。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化湿通络”,代表方剂有宣痹汤和木防己汤。
寒湿阻络证候,常见于疾病的缓解期和中晚期,这时关节发凉,患者怕冷,舌淡苔白,病情在阴天和下雨天加重。治疗原则以“散寒温经,化湿通络”为主。可以选择温经散寒的中药,代表方剂有乌头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
淤血阻络证候,以关节的疼痛变形为主,舌质发暗,脉涩,女性还表现为月经血结块、颜色发黑等。治疗原则是“活血化淤、散风通络”。代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身痛逐淤汤等。
肝肾不足和气血亏虚证候,关节疼痛,伴有腰膝酸软、疲乏无力、面色萎黄等,治疗原则是“补益气血、养肝益肾、祛风通络”,代表方剂有独活寄生汤、蠲(读juan,意为“去除”)痹汤。
一般来说,病人或者表现为单纯的一种证候,或者表现出多种证候,而以某个证候为主。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称为?痹,其病邪多深入经髓骨骱,疼痛较剧,缠绵不愈,以至关节畸形废用,治疗颇为棘手,其病因病机有待于商榷完善,笔者试作以下浅析。

1 祖国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

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有记载,如在《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云:“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诸肢节疼痛、自体?羸,脚肿如脱”。《千金要方·诸风》中说:“夫历节风著人,久不治者,令人骨节差跌”。宋代严用和在《济生方》中云:“白虎历节,由体虚之人,将理失宜、受风寒湿者之气、命名筋脉凝滞、血气不疏,蕴于骨节之间,在病名上常称为“历节风”、“白虎历节”、“顽痹”、“肾痹”等,近代北京焦树德教授把痹证表现为久久不愈,发生关节肿大、僵直畸形、骨质改变、筋缩肉卷,肢体不能屈伸等症患者称为?尪痹。目前按《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 确定其病名统一称为?尪痹。

2 病因病机

自“内经”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以及“五体痹”、“五脏痹”等学说以来,被历代医家奉为认识与治疗各类痹证的基本理论。因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各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大多数起病缓慢,由于病程的不同,累及的关节和严重程度不同,临床上多数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隐匿,缺乏特异症状和体征,与许多其他痹证相类似,一些急性起病者,又往往表现形式多样,在中医直观范围内以证候为主要依据的诊断学,很难确定?痹在中早期阶段与其他痹证的区别。若不能在临床上对?痹证候有正确的识别,则难以确定其?痹的病因病机,其结果只能将?痹与其他痹证混为一体,用同一病因来解说各种痹证的不同转归,显然不符合中医审证求因的原则。

目前?痹的辨证基本上仍按一般痹证的方法,从外感六淫和正气不足(正虚邪实)等方面来进行。例如1983年在全国痹证会议上确定的痹证分为 〔1〕 :湿热阻络、寒湿阻络、寒热错杂、瘀血阻络、肝肾两虚、风邪偏胜、湿邪偏胜、热邪偏胜、痰湿阻络、营卫不和、气阴(血)两虚,共11个类型。卫生部药政局于1987年根据痹病临床表现的主症,舌脉、次症的不同分为8类证候,近年来各医家对?痹的辨证分 型,虽各有差异,但共同点是这些辨证分型既适用于?痹,也适用于其他痹证。对此中医的病因病机学是否实际上就是症状学,即对临床证侯群辨析后的结论,如对?痹选择祛风、散寒和化湿等方药就是针对“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病因结论而定的。近年来对于?痹所特有的关节僵直、肿大畸形、久久不愈的新认识,各医家又从痰瘀互结 〔2〕 、血分热毒 〔3〕 、湿热留恋 〔3〕 、肝肾阴虚〔4〕 、阳虚寒凝 〔5〕 等方面进行了临床治疗探讨,其中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则肯定了?痹病因病机的所在。

由于?痹临床症状复杂,其鉴别诊断只能靠微观辨证来完成,近年来宏观与微观辨证的结合,使中医辨证更深刻,准确、规范的认识了?痹,通过中医辨证所提供的中药复方,从多因素,多靶点的药效作用中寻找出与?痹的某些相关病因病机。如通过某些药物对免疫的调节,如免疫的促进类:党参、黄芪、仙灵脾;免疫抑制类:雷公藤、秦艽、苍术等;包括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药对类风湿治疗的有效性 〔6〕 ,间接地为宏观辨证提示了热毒、瘀血、正气虚损是?痹的部分重要病因。

另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是一项十分困难而艰巨的工作,一个成功的治疗除要准确的诊断外,还需要正确的划分患者所处的不同病期,因此对不同阶段病期的病机演变分析探讨,亦尤为重要。

总之,?痹的发病原因究竟是以外邪为主,还是以内因或内邪为主?按微观辨证的观点,在同样感受外邪条件下,仅0.3%~0.4%的人群患有RA,说明外邪只是?痹的一个诱发因素。而内因则是?痹的主要原因,其中以往的正气虚损,引发的外邪袭感仅是?痹的一个方面,应重视内因中实邪,如血分热毒、痰、瘀血等。目前中医对免疫性、遗传性疾病缺乏系统的辨证施治体系,因为这类疾病已超出了中医证候诊断学的认识范围,继以原有的外感六淫,和内因学说来套用治疗该类疾病,似乎已不适用于现代的中医治疗。回顾自古以来中医学识病的方法是以表知里,比类取象,根据证候去探讨病因,反复从证候与药物的对应关系中寻找出辨证施治的规律。微观辨证的出现,虽然在?痹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上为宏观辨证提供了新思路、新启示,但完全用微观辨证研究?痹,脱离了中医最根本的证候学轨道,不再进行从证候中寻找病因,不进行反复的证候与药效对应的临床实践,意味着必将放弃原有的中医学理论,即使从微观辨证中启示出新思路的病因学,若不符合于原有的中医病因学说,也难于融合现有的辨证施治与方药治疗体系。但将?痹病因病机简单的等同于症状学,则又不能深入其研究,如何从中医宏观辨证角度寻找出?痹的发病病因和辨证施治的规律,创造出既保留中医传统理论又符合于现代医学的病因学说,仍是中医界面临的难题。

中医对?痹的全新认识是借助于现代医学(微观辨证) 〔6〕 ,因此对于微观辨证的研究,如同单方验方的发掘一样,对于虽不符合原有中医病因学的理论,只要临床有新发现、新疗效,就值得吸取与结合,并融汇于中医自身的理论中。而现有的中医?痹病因学说基本上就是证候分型学,即现有的证候群就是它现有病因病机的所在,只要中医是以证侯群做为诊断学的基本方法,那么,这种方式就会长期存在。在现代医学尚未攻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今天,中医学应根据自身特点,发挥中医学对?痹的治疗优势,在确定 出治疗?痹的最佳治疗前,首先权威性地确定出?痹主要病因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