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人民网商家:历史研究性学习(最好是初一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9 15:34:14
必须是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速度要快啊!!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性博物馆。自 1979年10月1日开馆以来,沐浴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经过艰苦创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型遗址性博物馆。兵马俑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建立和发展,曾历经坎坷和艰辛,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和汗水。兵马俑是 1974年3月发现的,当地农民在一片砂石堆积、墓冢累累的荒野上挖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残片。后经考古工作者一年多的精心勘探和试掘,发现是座规模宏伟的大型兵马俑坑(即一号俑坑),里面埋藏着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约6000件。这一巨大的发现,在中国和世界上引起了轰动与震惊。
兵马俑坑由于规模宏伟,陶俑、陶马的数量巨大,发掘工作要延续数年乃至几十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如何保护好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使它免遭风雨霜雪的侵害,成了令人忧心的重大问题。当时我们考古工作者曾计划用竹竿、芦席搭盖一个临时性的保护大棚,以解决燃眉之急。正当我们为此焦急之时,1975年8月26日,当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王冶秋飞抵西安,传达了国务院要在此建立兵马俑博物馆的决定,并把它作为国家的专项工程。

秦始皇陵

在线收听

听众朋友,位于中国西部西安市的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为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马俑坑与古埃及金字塔齐名,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这次节目,我就为您介绍世界遗产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然后介绍明清皇家的陵寝。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秦始皇是第一个将中国统一起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措施,比如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与此同时,为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侵犯,他还修建了专门防御敌人的长城,这些措施使得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但另一方面,秦始皇又非常残暴、奢糜。他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曾采取了“焚书坑儒”的野蛮行径,焚毁了那些不符合他统治意志的书籍,甚至把一些在思想上和他有不同看法的读书人活埋掉,以维护秦朝的统治。另外,在秦始皇当政期间,他还劳民伤财,大肆修建自己的陵墓以及阿房宫等豪华宫殿,供他自己享乐。

秦始皇在统一全国不久,便开始修建他的陵墓。他动用全国70万人为他修墓,前后花费近40年的时间,直到他死,陵墓也没有修完。秦始皇陵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郊的骊山,陵园面积56平方公里,陵墓底座近似方形,底部南北长350米、东西宽345米、高76米,陵墓从整体上看呈金字塔型。中国考古工作者通过勘探发现,在陵墓四周分布着陪葬坑、陪葬墓和修陵人员的墓葬500余座。在陪葬坑中,有象征秦始皇乘车的铜车马坑,有象征宫廷养马的马厩坑,以及象征秦朝百万雄师的兵马俑坑等。

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它的发现非常偶然。1974年,当地村民准备打井,结果挖出大量陶片,村民们并没有在意,准备将陶片处理掉,一名文物保护工作者当时正在现场,他看到陶片后,意识到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并把情况立即上报给县文物局官员,就这样,震惊世界的秦兵马俑才得以出土。目前,已发掘的兵马俑坑共出土武士陶俑500件、木质战车18辆、陶马100多匹。这些陶俑身材高大,平均身高1.8米左右,形态逼真、表情各异,体现了秦朝高超的雕塑技艺水平。

秦兵马俑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外国游客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观秦兵马俑。一些国家政要在访问中国时也会提出去参观秦兵马俑,美国前总统里根就曾称赞秦兵马俑是人类的伟大奇迹。

由于文物保护技术,以及中国政府为了更好地保护秦始皇陵等原因,目前,中国还不打算发掘秦始皇陵主墓。近年来,在陵墓的陪葬坑内出土了50000余件重要历史文物,其中包括许多稀世珍宝如铜车马等。铜车马是在1980年被中国考古工作者发现的,铜车马主体为青铜筑成,一些零部件为金、银饰品,各种部件用机械连接工艺组装为一体。铜车马设计精巧,它的大小是实物的二分之一,并且完全仿制实物精心制作,真实地再现了秦始皇车驾的风采。

从这些陪葬坑的内涵和中国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秦始皇陵就是当年秦王朝的再现,秦始皇想在他死后,继续他的统治。但没想到在他死后仅三年,秦朝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不过,这座中国帝王陵中规模最大、埋藏宝物最多的陵墓却延续了2000多年,成为中国历史的“见证者”。鉴于秦始皇陵的巨大历史价值,1987年,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听众朋友,以上向您介绍的是秦始皇陵和兵马俑。

听众朋友,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提倡厚葬, 皇帝一登极,就不惜用大量的财力、人力为自己及家人建造巨大的陵墓。列入世 界文化遗产的明清皇家陵寝就是其中的代表。 列入世界遗产的明清皇家陵寝包括明显陵、清东陵和清西陵。

明显陵位于湖北钟祥市,建于16世纪中叶,是明代第12个皇帝的陵墓。 显陵占地约4平方公里,在这广阔的区域内,所有的山体、水系、林木植被 都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陵区后部的自然山丘为祖山,作为陵 寝的依托,两侧的山体作为环护,中间台地安排建筑、九曲河婉蜒其间,前面山 丘为屏山, 明显陵是按前朝后寝的制式而布局。所谓前朝后寝,就是模仿生前皇宫的建 筑布局,前半部分是办公区,后半部分是生活区。明显陵的前朝由棱恩门、棱恩 殿和左右配殿等组成;后寝由方城、明楼、圣号碑、宝城、宝顶及地下玄宫等组 成。前一部分是举行日常祭祀的活动中心,后一部分即墓主人棺椁安寝之所。 显陵中独具特色的,是它的排水系统九曲河。这条河将陵区周围山上流下的 水,巧妙地从陵区排除。九曲河上按地势高低设有聚水泄洪的堤坝,分区段保留 了明净的水面,净化了陵区的环境。虽然明代各陵都非常重视陵区的排水、泄洪 ,开挖或利用天然河流形成御河,但显陵御河以其排水体系之完善、体系之完美 而别具特色。

清东陵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皇家陵园之一,位于河北省遵化 市。 清东陵从1661年首建,到1908年最后建成慈禧皇太后的定东陵为止 ,营建活动延续了247年。清东陵的选址和规划设计,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的 风水理论,着力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将人的精神融铸于大自然之中,造 成一种崇高、伟大、永恒不朽的意象。在建筑规模和建筑质量上,则力求做到恢 宏、壮观、精美,以体现皇权至上的思想,炫耀皇家的气派和威严,从而成为皇 权物化的表征。 这里共建有15座陵寝,埋葬帝、后、皇子、公主等共161人,其中有许 多对清代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像清初的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开创“康乾盛 世”的圣祖康熙大帝和乾隆皇帝;清末两次垂帘听政,统治中国达48年之久的 慈禧皇太后等。这些人物在清代历史舞台上都扮演过重要角色,主宰国家命运, 叱咤风云,在国内外有极高的知名度。他们的陵寝内涵丰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 信息。

清东陵的15座陵寝是按照“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 传统观念设计排列的。凡皇后陵的神道都与本朝皇帝陵的神道相接,而各皇帝陵 的神道又都与陵区中心轴线上的孝陵神道相接,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枝状系, 其嗣承关系十分明显,表达了统治者生生息息、江山万代的愿望。 清东陵中最早的建筑物距今已近400年,最晚的建筑物距今也近百年,不 仅反映了从清初到清末陵寝规制演变的全部过程,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清王 朝盛衰兴亡的历史。 清西陵坐落在河北省易县境内,离北京只有一百多公里,是清朝第二大皇家 陵区。清西陵始建于1730年,完工于1915年,时间长达185年,陵区 内共有16处古建筑群,402座古建筑。这些建筑基本上是依据清皇宫,即北 京紫禁城的作法,在严格遵守森严等级制度的同时,又不拘泥于典制,具有很强 的创造性。以清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泰陵为例,其布局与形制最符合中 国的“风水”观,泰陵前3座精美的石牌坊和大红门构成西陵的总门户。同时, 大红门前石牌坊一改历代皇家陵寝只设1架的规制而增加至3架,在用料、工艺 上更加细腻和精美;陵殿内的楠木雕刻突破了其他清陵油饰彩绘的作法,采用在 原木上以蜡涂烫的新工艺,壮美绝伦。其它的,像石像生、方城等建筑也都显示 了高超的艺术水平。

明清皇家园陵于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专家评价说,明 清皇家陵寝不仅是研究明清代陵寝规制、丧葬制度、祭祀礼仪、建筑技术与工艺 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而且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 、艺术的典型例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和 全人类的珍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