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时间:为什么说地震预报是世界科学难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2 18:47:02
我国的地震监测预报是1966年邢台地震后开展起来的,基本上与日本、美国、前苏联等国家同步。就世界范围来讲,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仍是当代世界一大科学难题。有谁能说说其中原因,谢谢!

日本已经放弃放弃地震预报幻想回到防灾现实,很重要的原因是地震预报很难做到。地震预报之难其实来源于人们对地震缺乏了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滕吉文称,地震预报存在三大困难:
一是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迄今最深的钻井是前苏联科拉半岛的超深钻井,达12公里,和地球平均半径6370公里相比还是“皮毛”,还是解决不了直接对震源进行观测的问题。
学界对地震的描述还停留在李四光给下的定性表述“当地下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爆发”,但是并没有量的表述。也就是说,并不知道能量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引发地震。地震的临界点是聚集多少能量,短时间内根本解决不了,也没有理论支撑,地震科学家们把这种现状形象地比喻为还处于对地球了解的婴儿时期。而在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陈学忠看来,地震发生机理到底是怎样的,我们无法钻入地底下一查究竟,正如上天易入地难。
二是大地震的非频发性。迄今对大地震之前的前兆现象的研究仍然处于对各个震例进行总结研究阶段,缺乏建立地震发生的理论所必需的切实可靠的经验规律。
三是地震物理过程的复杂性。地震过程是高度非线性的、极为复杂的物理过程。地震前兆出现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可能与地震震源区地质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地震过程的高度非线性、复杂性密切相关。

指通过研究地震规律、观测地震前兆,预测预报出地震将要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的工作。按照预报时效的长短,地震预报分长期预报(若干年内)、中期预报(几个月到一年)、短期预报(几天到几个月)和临震预报(几天内)四种。
地球内部物质不断运动,有巨大能量,地震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形式。随着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地壳或上地幔中地应力逐渐积累加强,最终导致岩石破裂或错动,引起一种强烈机械振动,即地震。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随着地应力积累加强,会产生许多与之相关的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前兆。已发现的地震前兆有,微小地震时到空分布变化;大小地震比例关系变化;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其他特征变化;地球的水平形变和垂直形变;地面倾斜变化;地下流体(特别是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如地下水位变化)和化学成分变化;地球磁场、电场和重力场的局部异常变化;出现地声、地光以及各种动物异常反应等。习惯上把那些人的感觉器官能直接察觉的地震前兆称为宏观前兆,那些只有用仪器才能观测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微观前兆。在对各种地震前兆进行观测时,难免要受到外界环境和人为的各种干扰。排除干扰,从干扰的背景中识别出真正的异常现象,是地震前兆研究和地震预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地震预报是人类同地震灾害作斗争的重要手段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日本、苏联、美国等国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地震预报研究工作,已可对一部分地震作用程度不同的预报。如对1975年2月4日中国辽宁省海城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但仍有许多地震无法准确预报并常出现虚报情况。地震预报是正在艰苦探索中的科学难题。

地震就是地动。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下岩石发生破裂并释放弹性波传到地表所引起的振动。

引起地球表面振动的原因很多,可以是人为的原因,比如核爆炸、开炮、机械振动等;同样也可以是自然界的原因,比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落地震等。

按照地震的不同成因,可以把地震划分为五类:

1. 构造地震:构造地震发生的原因,是地下岩层受地应力的作用,当所受的地应力太大,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快速破裂或错动,岩层破裂或错动时会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地地震波,当地震波传到地表时,就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世界上85%-90%的地震以及所有造成重大灾害的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

2.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

3. 水库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放水,破坏了地壳局部地区的压力平衡而引起库区发生地震。

4.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

5. 人工地震:由于核爆炸、开炮等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目前人类技术水平的有限,还没有有效而精确的仪器可以探测到地下数百公里处的地心活动(高温,高压)

地震预报虽然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但是总得有人解开.请
看地震预报农民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