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北角海逸酒店闹鬼:维吾尔族在新年有什么习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1 11:33:33
如果不止一条的,可以列举~~~
习俗最好是与地理有关系的

维吾尔族的春节是诺鲁孜节。

诺鲁孜节是一个十分古老的传统节日。在新疆,维吾尔,哈萨克,克尔克孜,乌兹别克等突厥民族都庆祝这个传统的节日。 “诺鲁孜”一词来自古伊朗语,意为“春雨日”。相当于伊朗古太阳历的每年三月二十二日,也即公历3月22日。

维吾尔族把一天的时间分为日出更、午时更、日落更、星现更、午夜更和黎明更等六更。诺鲁孜节仪式在节日的黎明更开始。那一天,男女老少都要着民族盛装举行各种节日活动。各家的家长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烧起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预祝他们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快乐。然后,家长把冒烟的松枝带到牲畜圈门口,让畜群在烟上通过,祈求新的一年里,牲畜膘肥体壮,迅速繁殖。

维吾尔族年节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萄干等做成的“普罗”,用面粉、羊肉、洋葱等做成的“匹提尔芒达”(包子),用带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团抻成的“兰曼”(抻面),以及与汉族馄饨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尔”等。此外还备有多种民族传统糕点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圆盘馓子)、“亚依玛扎”(花边馓子)、“波呼萨克”(炸吉皮)、“沙木波萨”(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拓展资料:

维吾尔族(维吾尔语:ئۇيغۇر,英语:Uygur),民族语言为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分为中心、和田、罗布三个方言,普遍信仰伊斯兰教。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是维吾尔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尔绿洲、和田绿洲以及阿克苏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为集中。天山东端的吐鲁番盆地,也是维吾尔族较为集中的区域。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萨尔、奇台一带,有为数不多的维吾尔族定居。此外,在湖南省桃源县和河南省渑池县,也有少量维吾尔族分布。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维吾尔族总人口数为10069346人。

维吾尔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我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的“丁零”(“丁灵”、“丁令”)。也有人认为,维吾尔族的先世与匈奴有血缘关系。

公元前3世纪,“丁零”生活在山地森林和蒙古草原的北部边缘,以狩猎和畜牧为生,相继受草原上的匈奴、鲜卑和柔然汗国的奴役。 4世纪以后,“丁零”又被称为“铁勒”、“铁历”、“赤勒”或“敕勒”,分布于西起伏尔加河,东至兴安岭的东西万余里的欧亚北方大草原上。由于他们使用的车轮高大,又被称为“高车”。活动于贝加尔湖一带的被称为东部铁勒,其中的“袁纥”部,在5世纪时成为“高车”诸部之首,也就是7世纪时“铁勒”诸部中的“韦纥”。

5世纪中叶,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出现了一个以阿史那氏为核心的铁勒部落,被称为“突厥”。552年,阿史那氏建立了包括整个蒙古草原和准噶尔盆地的突厥汗国,使其他一些铁勒部落成为它的属部。突厥贵族残酷的统治激起了各铁勒部落的反抗。为了与突厥贵族相抗衡,“韦纥”、“仆固”、“同罗”、“拔野古”等东部铁勒中较大的九个部落结成地域性的“回纥”部落联盟,被称为“九姓铁勒”,简称“九姓”。

统一九姓铁勒各部的第一代可汗是骨力裴罗。744年(天宝三年),以骨力裴罗为领袖的回纥联盟在唐朝大军的配合下,推翻了突厥汗国,并建立起漠北回纥汗国。回纥汗国的疆域包括贝加尔湖以南,阴山以北,兴安岭以西和阿尔泰山以东的蒙古草原地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的新年是“诺鲁孜节”,也译纳吾肉孜节。“诺鲁孜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相传至今的节日习俗主要包括:

1、每年昼夜时差相等时分即3月20日——22日夜晚零点击打诺鲁孜节鼓,普告天下节日来临。

2、听到鼓声的人们自发地汇集到击鼓地点唱歌跳舞,直至天明,这是诺鲁孜节麦西莱甫开幕的标志,第二天从日落开始至次日太阳冉冉升空为止,这里也是琴师、歌手、舞手显示才能的最好舞台。

3、次日,人们冼浴净身,换下冬装,吃诺鲁孜节饭,邻里间相互赠送诺鲁孜节饭以示祝贺新年。原先有恩怨纠纷的人们相互间拜年谅解和好,甚至离异夫妻间协商破镜重圆。

4、早餐后,邻里中的男人汇聚到德高望重者家中,就帮助居住区内贫困残疾者进行讨论,自愿捐助贫困者。

5、家家户户全部动员,对家里户外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拆洗衣物被褥。

6、为鸟雀筑巢,为它们繁殖打基础。

7、上坟,在亲人坟头上施洒谷物。

8、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维修或重建桥梁,清理池塘,做好引进春水的准备,并全面动员,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9、该节也称之为踏青节,家家户户连续几天都要拾苜蓿,吃苜蓿,也送给街坊邻居尝鲜。

10、给困难家庭资助粮食和种子,帮助其耕种,给没有家畜的借家畜。

11、这一天也称作“乔坎塔勒节”(即树木发芽节)。在这—天,老师会带着学生来到原野,实地讲授一堂生动的自然课;并准备丰富的文艺节目,邀请学生家长到校观看。

在诺鲁孜节日的当天有的地方还会举行其他的庆祝活动,如诺鲁孜赛诗会、大型民间竞技活动,如达瓦孜表演、赛马、叼羊、骑骆驼、马上角力、飞马拾银、射箭等。

“诺鲁孜”一词来自古伊朗语,意为“春雨日”。相当于伊朗古太阳历的每年三月二十二日,也即公历3月22日。这一天相当于汉族的春分,故而“诺鲁孜”节也叫迎春节。每年的这一天,全世界有30多个民族一起庆祝这个节日。

扩展资料

维吾尔族(维吾尔语:ئۇيغۇر,英语:Uygur),民族语言为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分为中心、和田、罗布三个方言,普遍信仰伊斯兰教。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是维吾尔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尔绿洲、和田绿洲以及阿克苏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为集中。天山东端的吐鲁番盆地,也是维吾尔族较为集中的区域。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萨尔、奇台一带,有为数不多的维吾尔族定居。此外,在湖南省桃源县和河南省渑池县,也有少量维吾尔族分布。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维吾尔族总人口数为10069346人 。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维吾尔族人民大多都信仰伊斯兰教,阿维吾尔族的春节则是诺鲁孜,翻译过来是春雨节。在3月22日也就是春分那一天。
维吾尔族的春节可跟我们的春节不一样。他们的春节十分的有趣,不妨去了解一下他们。
春节那一天,男女老少的家长在房屋中都要燃烧,起一堆松柏树枝。同时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的头上转一圈。祝愿他们在新的一年中平平安安。幸福美满。身体健康。 然后这些家长再把冒烟的树枝带到畜牲圈门口。让这些小动物们在烟上通过。祈求新的一年可以长的胖胖的。可以迅速繁殖。

维吾尔族的春节是诺鲁孜节。
诺鲁孜节是一个十分古老的传统节日。在新疆,维吾尔,哈萨克,克尔克孜,乌兹别克等突厥民族都庆祝这个传统的节日。 “诺鲁孜”一词来自古伊朗语,意为“春雨日”。相当于伊朗古太阳历的每年三月二十二日,也即公历3月22日。

维吾尔族把一天的时间分为日出更、午时更、日落更、星现更、午夜更和黎明更等六更。诺鲁孜节仪式在节日的黎明更开始。那一天,男女老少都要着民族盛装举
行各种节日活动。各家的家长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烧起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预祝他们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快乐。然后,家长把冒烟的
松枝带到牲畜圈门口,让畜群在烟上通过,祈求新的一年里,牲畜膘肥体壮,迅速繁殖。

维吾尔族年节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萄干等做成的“普罗”,用面粉、羊肉、洋葱等做成的“匹提尔芒达”(包子),用带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团抻成的“兰曼”(抻面),以及与汉族馄饨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尔”等。此外还备有多种民族传统糕点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圆盘馓子)、“亚依玛扎”(花边馓子)、“波呼萨克”(炸吉皮)、“沙木波萨”(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维吾尔族主要节日有肉孜节和古尔邦节。肉孜节意译为“开斋节”。按伊斯兰教教规,节前一个月开始封斋。即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不准饮食,期满30天开斋,恢复白天吃喝的习惯。开斋节前,各家习惯炸馓子、油香、烤制各种点心,准备节日食品。节日期间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节祝贺。肉孜节过后的第七十天是古尔邦节,意译为“宰牲节”。有经济条件的人家要宰羊,邀请亲友邻居来家做客。 以上两个节日,各清真寺都打鼓、吹奏唢呐欢庆,召唤维吾尔族男人们到各自所在地的清真寺内会礼,向真主祈祷。会礼散后,先上坟,然后各家请阿訇到家诵经。

这是维吾尔族的教历新年~

对于元旦和春节他们没有什么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