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员工颁奖季评选标准:家庭办公利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30 11:19:40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人们在家上班变成现实,请说说这样的利弊

任何成为潮流的东西总有其魅力之处。SOHO亦然。SOHO降低了公司开支不用说。“员工在家办公避免办公室的嘈杂,在一个清静的环境中安心工作,把以前用在上下班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去,工作和娱乐的时间可以安排得更好。而且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下工作心情舒畅,压力感要小得多。”在一合资企业工作的李小姐喜爱自由,她极乐意成为SOHO一族。此外,对已为人父母的白领,还可以解除工作与家庭的不可兼顾的最大烦恼。

自主与交往的矛盾突出

家庭办公利弊
当现代都市职场里雇佣双方的离心力强大到一定程度时,有人产生了在家办公的念头。这,只是一种消极的应付。
SOHO(在家办公)的流行体现人们的一种心态。他们希望能够摆脱诸如考勤、会议乃至人事管理的束缚,而把工作作为个性喜好的延伸,由此为自己带来时尚的生活和不菲的收入。但这种理想可能是“画饼充饥”工作就是饭碗,甭管是铁饭碗,还是泥饭碗,总要有一个才能吃得饱。父辈人退休时那种失落的心态让他们的SOHO子女们看不懂,死守着这个岗位图什么,还不是一退休就只能回家呆着了?这种怀疑的理由很充分,在日益市场化的职场里,聘用制日成主流。一方面福利待遇社会化,雇主是以薪水分档次,越来越少考虑雇员的住房或医疗养老;另一方面雇员也摆明了干一天挣一天钱,工作只是打工,不是归宿。雇佣双方的离心力越来越强,结果便是SOHO的流行。
前不久,一位在杂志社工作的女友辞职回家,继而加入一家独资网站工作。除每月两次的例会外,基本不用上班,工作是五天制年假病假等福利都有。按她的说法,不用一大早起来挤公车上班,省下了时间及车马费,无形的收益增加了。据她说还可以乘工作空档,带孩子上学,办些私事。可说是家事公事兼顾。另一方面,朋友所任职的公司也省下了办公室空间,省下了电脑、桌椅。故此公司也愿意支付较高的花红,算是回馈。
互联网是SOHO的根本。一些优秀的网页设计SOHO族几乎都有自己的个人网站;每天在家中更新网页,是这类SOHO族的主要工作内容。这些优秀的个人网站逐渐引起IT公司的关注,于是,个人网站与大网络公司合作或被其收购的新闻在IT业界层出不穷,这些SOHO族们又开始了新的事业。也有不少人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开始了网上信息和咨询服务的尝试,成为信息服务这门行业的SOHO族。最常见的SOHO职业还有音乐创作、产品销售员、平面设计、广告制作、服装设计、商务代理、做期货、炒股票等等。SOHO族这样自由而又浪漫的工作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加入这个行列,在这片天空里,他们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展露。
话虽如此,身处职场强大的离心力中,SOHO并不是一种好的应付对策。说来说去还是打工,同样要面对工作年限、退休养老和医疗福利等诸多问题。SOHO并不是一个清高的群体,只是他们相对更有个性,同时在某个方面有专长,因此在一段时间内选择了一种更随意自由的工作方式,但最后仍不得不从天上回到人间。到那时,也许自己一无所有,同时束手无策。就仿如现在许多不用考试就可能去念书的成人学校一样,入学固然很舒服,但学到了毕业学历不被承认,再学别的年龄又不允许,其尴尬境况可想而知。SOHO一族大多没有固定的社会保障,没有企业里员工们享受的那些社会保险,自己根据实力,有的购买了商业保险来为自己生存的不确定状态所产生的不安全性加以修正。同时,社会对于这一族群也缺乏相应的保护和约束。
时间的自由是以牺牲交流的代价换来的。在现今社会的高压力状态下,自闭心态人人难免。SOHO最大的危险就是将这种心态发挥至极致,也许最终成为病态。单独的工作和生活空间,使自己与社会心理支持系统(比如亲人、朋友、同事等)疏离。没有了亲朋好友的生活未免会让人感到孤独而无助。这种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的丧失,对个人恶劣情绪的改善和心理危机干预将十分不利。有人归纳SOHO一族比较共同的特征是,收入不稳定,个性特征明显,一般都是些在企业里不大容易与人合作的人,没有团队感,孤独感较强,心理倾向于幽闭,生活不规律,消费需求弹性较强,功利性较强,社会责任感较差。
有圈里人士感叹,原来上班尽管忙,可下班往往还是属于个人的时间,有个人的空间。但如今,工作空间和私人空间合二为一,工作时间和私人时间也难以分清,为获得更高的酬劳,常常超负荷工作。原本希望自由些,但没想到自己还不如为别人打工洒脱,责任感相对低些。
标榜时尚的SOHO一族们,这些问题应付得了吗?如果不成,赶紧打起精神,挤车上班去吧

=================================================
SOHO大约是十年前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工作形态。由于商业竞争相当激烈,雇主考虑到办公室庞大的租金问题,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及其工作时的心情,所以提出了这个令劳资双方都相当满意的方案。而这对员工来说更是得到解放般的愉快,因为今后不必再受限于固定上班时间,只要能完成交付的工作就行。

纽约州西切斯特的罗比娜自女儿出生后,上司就让她在家办公,结果工作效率提高了67%。罗比娜这样的在家上班族,已占全美就业人数的40%,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已有36000名在家办公的职员,IBM和摩托罗拉等公司也不落后,美国联邦政府准备到今年年底,把在家上班公务员的人数提高到6万。据纽约一家研究所的调查,全美现在共有5200万“SOHO族”,大约占全美劳动力的40%。有人预计,到本世纪末,每两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将成为“SOHO” 族。

做SOHO族快乐自在

那些自己开公司的人,最有可能成为“SOHO”族成员。自己开公司,当老板,少了管理的“婆婆”,多了自己支配的时间,便能将办公室的事带到家来完成。杨先生自己开公司,是个典型的“SOHO”族成员。他自称“投资机器”,可以蛰伏在家半个月不出门,但照样能把公司的事做好。每天早上醒来,他便打开网络电脑,收看股市行情,之后通过家中的另一部电话委托下单。在看盘间隙,在电脑上开另一个窗口,上网浏览最新的商业和投资信息,看到有用的便下载下来。的确,对于杨先生这样的人来说,“SOHO”的真正涵义在于,这种工作方式完全打破了原先上班下班的概念和时间界限,也打破了原先上班下班的时间数。春节的时候,别人都到处游玩,杨先生却趁着春节期间股市休盘的时候,马不停蹄奔赴香港联系新的投资项目。他可以连续开夜车写报告,然后在家休息几天,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因此,杨先生不无得意地说:“我可以晚上工作,白天喝茶逛书店郊游打保龄球。想聚会了,就打个电话,或者发个电子邮件,一大帮朋友就很快来到家里,大家一起烧烧菜,聊聊天,十分快乐自在。”

“自由撰稿人”也是“SOHO”族中最多的。赵峡先生的名字经常可以在一些报刊杂志上看到,但他没有正式的职业,完全靠写作谋生,是个实实在在的 SOHO族。原本他也是上班族中的一员,他本科学的是中文,硕士学的是经济,毕业后,到了一家银行工作,像绝大多数人一样准时上班下班。工作一段时间后,就银行内部的管理以及业务方面的情况写过几篇不错的报告和计划,希望能得到领导的重视和采纳。但并没有被赏识和重用,一气之下炒了银行的鱿鱼,重新干起他的强项又是老本行——爬格子,当起自由撰稿人来。起先千余字才几十元钱,但写着写着便小有名气,成了专栏作家、特约撰稿,稿酬也“乘势而上”。赵先生自由撰稿,自然也不必像芸芸大众一样天天骑车上班,而只需要坐在家中联网的电脑前工作。赵先生坦言,他现在一点也离不开电脑网络了。他先在电脑上写稿,完后,直接发到报纸或杂志的电子信箱,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到邮局邮寄。闲下来,便打开电脑上网逛逛,既开阔了视野,又能从网上获取不少有用的素材。少一份约束,多一份自由创造,而且每年收入可达到十几万,赵先生对“自由撰稿人”这一职业相当满意。

成功SOHO靠修为

“SOHO”族的出现,与现代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随着电脑、电话等现代办公通讯工具的普及,一部分上班族把原先只能在办公室完成的工作引入了家中,自然,在家办公时的穿戴不必像在办公室时那么整齐严谨了。往往一觉醒来,这些人就穿着便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相比之下,一到吃饭的时间,这些人便穿戴一新,外出就餐。他们对吃饭很重视,将就餐看成人与人接触交往的媒介,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当绝大多数人仍然遵循着传统的“外出上班、在家吃饭”的工作、生活方式时,SOHO族却把这种工作、生活方式倒转过来,即“在家上班、外出吃饭”。

任何成为潮流的东西总有其魅力之处。SOHO亦然。SOHO降低了公司开支不用说。“员工在家办公避免办公室的嘈杂,在一个清静的环境中安心工作,把以前用在上下班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去,工作和娱乐的时间可以安排得更好。而且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下工作心情舒畅,压力感要小得多。”在一合资企业工作的李小姐喜爱自由,她极乐意成为SOHO一族。此外,对已为人父母的白领,还可以解除工作与家庭的不可兼顾的最大烦恼。

然而,对于“SOHO族”来说,在追求自我的自在浪漫之前,仍然有一条艰辛的道路要走。事实上,“SOHO族”不是简单的,有的人在这条路上徘徊一阵,又回到上班族的行列。“SOHO族”丁肇芸说:“我有好多朋友都是‘SOHO’,有一个朋友做‘SOHO’,结果看了三个月的金庸,又是回去上班了。还有一个女孩子,她是家庭主妇,结果她一在家里她就忍不住打扫房子。所以她整天就在大扫除,两个月之后就回去上班了。”她觉得当SOHO族首先就是你要在时间管理上能够自制。

看好SOHO的白领日渐增多

虽然如此,随着这几年因特网的迅速普及和经济的强劲发展,国内SOHO族也如发达的西方国家一样在逐年增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已经成为一种工作的时尚!在广州,除了个人SOHO族,SOHO型公司也在高科技产业中崭露头角。当我们还在为是否抛弃“鸡肋”之嫌的铁饭碗而犹豫时,周围已有日趋增多的先行者加入了“SOHO”一族的行列。不少年轻人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与其花掉半生精力在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岗位上证明自己的才能,不如利用自己的专长,将兴趣、工作统一起来,并逐渐形成共识。专家学者们也有同样看法。某人力资源顾问公司负责人陈小姐说:“工作跟生活的界线应该模糊了,我们父辈那一代是有工作没有生活,到我们现在这一代,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我想,二十一世纪应该是工作就是在生活,你生活的时候也在工作。”基于这种理念,陈小姐尝试着让她部分的员工在家里上班,目前公司员工中SOHO族已达到50%。

华工霍福广副教授也认为,目前员工工资的高涨太多,企业要花百分之四十到六十的成本来付员工费用。另外就是空间越来越不够。第三个是SOHO能吸引的人才不仅局限于公司附近。举例来讲,广州的公司目前北京的人不可能来你这边上班,但如果是SOHO,广州的公司、北京的人、上海的人都可以来上班,所以公司可以找到更多更合适的人才,这对公司是一个很好的交情。”

据了解,目前广州在广告策划制作、服装设计、法律咨询、网络编辑等行业,SOHO这种全新的生活、工作方式因为适应信息交换的迅速发展而正在悄悄地成为一种趋势。相信不久的将来,白领SOHO族也许会成为城内一大引人注目的群体。

SOHO是现代人愈来愈强调工作人性化的体现。追求人性化使传统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不断受到修正,许多新制度应运而生,这些包括一周休假两天、弹性上下班时间、产假、行动办公室等。而在家上班的“SOHO族”更是其中的代表--这些都是因应廿一世纪资讯化时代的新潮流,以工作生产的创意为主导,重质胜于量的结果。相信愈来愈多的尝试将会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席卷职场。

参考资料:http://cy518.net/news_view.asp?id=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