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库拉2级核潜艇:谁有关于(书香世界)这个主题的征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06:33:58

我的书香世界
从小,我就是个“书迷”,因为我的母亲极爱看书,我遗传了她的这种行为,说遗传似乎并不恰当,但耳闻目睹,深受影响却是真的,那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母亲看得都是诸如高尔基之类所谓的革命作家的作品,看后常给我们讲“老母鸡,小母鸡”和“手表流汗”的故事,我听得津津有味,一个故事总是缠着她讲了又讲,久而久之,竟嫌她要忙于工作和家务,不能整天地给我讲故事,而对她认真提出让她退休回家专门从事讲故事的要求,至今,这件事成为我们家族间流传的经典笑话,每逢年节,亲戚相聚时,总会有人拿出来善意地开开我的玩笑。

等到听故事已经不能满足我渴盼知道更多的心灵时,我开始阅读连环画,一本又一本的连环画,几乎讲的都是阶级斗争,故事不是讲红小兵如何与妄想变天的地主老财做斗争赢取胜利的事,就是说的越南老百姓怎样将美国姥打得屁滚尿流的传奇,为了能够将这些雷同的故事阅读流畅,我很早就学会了查阅《新华字典》,这种现象让我的父母亲大人很高兴自豪了一阵子,因为这似乎证明了我比同龄人聪明,岂不知我是在领略到读书给人带来的那种无可比拟的精神享受后,强烈希望不用等待妈妈的帮助,可以近早独立地沉入愉悦的精神世界中,而激发的自学动力,这令我至今深信兴趣是使人能一心向学的最好原动力,被迫学习不仅仅是最痛苦的事而且令人很难获得成功,至今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上我一直奉行这一原则。

时下的《哈利.波特》会让当今的小朋友幻想魔法,讲阶级斗争的书一样能让以前的孩子找到游戏,我看了那些连环画后,就立刻行动起来,和小伙伴们在傍晚去到附近无人看守的建筑工地,找一个沙堆挖几个坑洞,在洞里放入荆棘,再将薄薄的纸板覆盖洞口,做成陷阱,幻想哪一天如果敌人攻来,这几个陷阱可以抵挡一阵,甚至说不定能抓住一俩个俘虏呢,结果俘虏当然没抓着,却让一些建筑工人吓了一跳,据说其中一个被刺扎破了脚的,还对着天空大骂了一刻钟,我也不敢前往给他解释我们挖陷阱的革命动机,以此乞求他的原谅。这之后,连环画照看,没人的时候沙坑照挖,不过离开时,晓得有公德心地将坑添好,以免再害人了。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童年的一半时间虽处于文化大革命的时期,却因了有革命的连环画而增添了很多色彩,回忆起来并不枯燥乏味反而是绚烂多彩的了。

及至到了11,12岁,改革开放之初,书禁放开了很大部分,外国文学似乎还来不及大量地涌进来,可是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学名作却以各种传播渠道如雨后春笋般地充满了市场,先是追听电台里播放的刘兰芳演讲的一部部评书,接着去新华书店购买由这些评书转化出版的章回小说,并延伸下去连带将〈〈三侠五义〉〉、〈〈小五义〉〉等也收入囊中,历年所得的压岁钱全部用做买书,且买得欢喜无比毫不心痛。四大名著更不用说,那是务必要拥有的,但是我一个人去买太贵,太吃力,于是怂恿姐姐联合出资,最后当然如愿以偿。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雨天,在放假的午后,和姐姐一人捧一册〈〈红楼梦〉〉挑各自感兴趣的章节来读,姐姐读得是螃蟹宴众人做诗的那一节,而我读得是刘姥姥入大观园听凤姐给她讲贾府如何与众不同的制作茄子的那一节。姐姐阅罢,深受刺激,立志要做个懂琴棋书画的才女,此后,她发奋图强,四种才学她倒都去涉及了,结果是学琵琶虽师从于名师,但实在无天赋,最后在交了不少学费后,在名师的摇头叹气中做罢;棋下不过我,因为她的数学向来都差;画画倒略有成绩,她画的仕女图曾参加画展得过奖;她后来入了大学中文系,做的古诗曾有“一钩钓落满天星”的句子,深得中文系教授赞赏。姐姐倒底算积极发挥了读书的正面意义,而我在看了制做茄子的过程并没有想要成为一个名厨,也没有想要成为一个美食家,虽然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惦记着那茄子。这种无所作为的态度,让我能更纯粹的享受到读书的乐趣,而不用象姐姐那样学来学去的累自己。然而〈〈红楼梦〉〉给我的绝不止只是吃的一面,它实在太厚重了,社会学科无所不包,乃至到现在我每读一次〈〈红楼梦〉〉,都会品味出不同的东西,当然这并不是在我11,12岁时就能体会的,那时更多的是注重表面的故事情节,离品味内涵还远着呢。可是那时我已成为一个标准的“小书迷”,放学回来就捧着小说看,到了不可一日无书的地步,这导致我小小年纪就戴上厚厚眼镜,成为一群亮眼睛中的另类,那时初一学生就近视的极少。

到了情窦初开的年代,接触到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疯狂喜欢上了英国简.奥斯丁的著作,梦想成为〈〈傲慢与偏见〉〉或〈〈曼斯斐尔德庄园〉〉,〈〈爱玛〉〉里的女主角,机智而活泼,开朗而不开放,主要靠智慧和品德,当然还有美貌吸引男士,可奇怪的是,喜欢的男士并不是那些贵族绅士,而是福尔莫斯和诸葛亮,他们虽然也是绅士,可历来对他们的描述总是偏重于他们的智慧。从来没有喜欢过需要从事孔武有力的那种职业的人,这并不是歧视,归根到底还是自己太爱看书了,书代表智慧,而福尔莫斯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上了高中,快高考了,我仍然爱看书,可是父亲不再以我的爱好为荣,因为我爱阅读的都是他眼中的闲书,因为金庸来了,三毛来了,亦舒来了,高考的压力抵挡不住他们的诱惑,我捧着他们的书读得个昏天黑地,茶饭不思,父亲断言我考不上大学,我果如他所言,当年落榜,虽然我的语文考了全年级第一。

及至到了参加工作后,有更加宽裕的经济支持自己的爱好,父母亲也不再对我的爱好唠叨批评,真是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啊,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愿意晚上读到万家灯火只余我孤灯一盏时,也无人干涉,那种惬意快乐的感觉岂是旁人能领会的,在那个时期甚至有一阵,如果有一本自己想读而手边又没有的书,过不久总是会从各种渠道来到我面前,遂了我的愿,我自己对于这种现象常常暗自称奇,又随即欣喜不已,认为是老天在成全自己。忙不迭地去享受这种成全,张爱玲的〈〈传奇〉〉就是这样接触到的,一看之下,惊为天人,佩服不已,从此成为“张迷”而不能自拔。书看的多了,没想到除了精神愉悦外,还有能找到良好伴侣的好处,有一个大好青年因此爱上我,成为了我的另一半,据他后来讲,他之所以喜欢我,就是因为看见了在落日的余辉中捧一卷静静阅读的我,那场景让他觉得我一定是一个真正的淑女,这种感觉一直延伸到新婚前夕,他向我发誓有朝一日,让我拥有象杂志上最漂亮样板似的一间书房,在里面静静读书而什么也不用做,我虽然感动于他的誓言,却很想告诉他,真正爱书的人,并不在乎在哪儿看书,因为他们的精神世界里,早就充满了无处不在的书香,岂是一间布置精美的书房所能承载的。

到今日,我为人妻,为人母多年,众多琐事并不能磨灭我嗜书的爱好,忙里偷闲也能捧一书看痴过去,也常常带着女儿去住家附近的西财书城看书,买书,希望能培养她的阅读兴趣,令她的人生路上有书香的伴随会有更多一点乐趣。做母亲的都希望能将自己的最好的人生经验或习惯传授给子女,我也不能免俗。

这辈子我铁定成不了曹雪芹,钱钟书,张爱玲,甚至成不了琼瑶那一类的作者,只是个普普通通的爱书人,然而这又有什么不好,我轻松快乐地享受着他们的劳动成果,不必辛苦地写作。贾宝玉曾经说过,来世不愿再做人而要做一阵自由自在的风。在我,如果有来世,仍然是愿意做人的,因为只有做人,才能有书相伴,才能让书香充满整个小小的自我世界。

人生路,有书香,幸之如何!快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