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众传媒 私有化完成:喜欢读红楼梦的来说说,贾政是个怎样的文学形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00:04:08
究竟是正派人还是伪君子,是爱读书的文士还是无学的草包?

说起贾政,不少人脑中就会浮现一张严厉,死板,生硬的面孔。贾政历来被认为是假正经,为人迂腐,古板,是典型的封建卫道士。表面上好象那么一回事,其实是个不学无术的草包。
贾政平时对宝玉从未有过好脸色,宝玉一见这位父亲就浑身直哆嗦,不少人也据此认为贾政根本不爱儿子宝玉。最能证明他根本不爱这个儿子的是“不肖种种大承挞伐”一回,亲生儿子竟忍心往死里打,所谓“虎毒不食子”,老虎尚且不会食子,更何况万物之灵长的人?而贾政却要“食子”,可见其毫无舐犊之情,毫无人性。更有人把两人对立起来,说宝玉是封建叛逆者形象,是鲁迅笔下“狂人”的雏形,而贾政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利益,所以两人之间的斗争是两个敌对阶级的斗争。
阶级斗争这根弦要时刻绷紧了,这话没错,但动不动用阶级斗争来套,是否有点神经质?种种花,养养鸟就是小资情调,养只鸡就是资本主义尾巴?时间是最公正的,时间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正如人不能没有火性,尤其是男人,男人之所以成其为男人,就在于男人有火性。但火性太大也不好,火药味儿太浓是很危险的,爆炸了咋办?男人火性太大也是很容易起家庭纠纷的。凡事要有个“度”,过了这个度就不好了。一样的道理,我们要时刻牢记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但具体问题还是应该具体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应该以作品本身为主,不要舍本逐末,加上太多的牵强附会。
历来对贾政认识有分歧的主要在两点:一、他是否是草包。二、他是否爱儿子宝玉。
贾政是否草包?
贾政书读过不少,这一点应该没什么疑问。他参加科举考试取得功名,然后做官,不象他大哥贾赦的官位是世袭的。虽然历来对科举制度颇多非议,但这种考试制度能够出现本身就说明它还是有一点合理性的,至少曾经是有过一点作用的。贾政之能中科举至少可以证明他是有一点学问的。贾政偶尔还跟门客吟诗作赋,与家人猜猜灯谜,可见他也并非古板得不可救药。虽然吟诗作赋可能是附庸风雅,有他在孩子就不能尽兴地玩,但至少也说明他是不想做个古板的长者,而渴望与孩子们沟通、与家人亲近的!
贾政爱不爱儿子宝玉?
他平时对宝玉为何没有好脸色?宝玉不好好读书,不与身边的士人多接触,整日与女孩子们厮混。这也许是为人处世的准则不同,人生观、价值观不同。贾政认为男人就应该“留意于孔孟之道,委身与经济之间”。宝玉则发现了女性作为人的美,是“水做的”,比“泥做的”男人不知好多少。但他太理想化了。理想是好的,但还要注意现实的问题。整日与女子厮混能维持生计?男人是应该有所建树,有点出息的。一个家庭,男人是顶梁柱,全家的依靠。你宝玉总不能永远生活在长辈的庇护之下!哪天祖母、父母都撒手归西了,这个家靠谁?到那时还整日如此能有饭吃?能养活这一大家子人?难不成想做败家子?所以贾政这样做是未雨绸缪,他的头脑还是蛮清醒的,目光也是看得挺远的。
“不肖种种大承挞伐”一回,看到了阶级斗争的残酷,贾政的凶残、冷血?贾政为啥打宝玉?因为宝玉一向不安心读书而喜与女子厮混;因为与贾府关系不怎么样的忠顺王府刚来人说宝玉拐跑了他们王府的戏子;因为贾环告密说金钏的死是因为宝玉想强奸她!多种因素结合起来,点燃了贾政心头的怒火,怒不可遏只好家法伺候。所谓“万恶淫为首”,在中国“淫”一向为人所不齿,况这混世魔王也太不成器了,平素就喜与女子厮混,还结交下作的戏子,更惹得忠顺王府上门要人,多丢人!这种儿子死了倒干净,一了百了,否则不知还会闯多大的祸呢!贾政打宝玉,是恨铁不成钢,是感到宝玉已无可救药才下了狠心,打在宝玉身上,痛在自己心上。难道贾政打错了?放在今天,碰到这种情况,一般父母会怎样对待?很可能学贾政,手段说不定比贾政毫不逊色!
当然贾政也有调查不明之过。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中,有一种强烈的理性精神,支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它在生活中处处强调人伦物理的井然有序,以及个人对这种井然有序应担负的责任,而对个人的正常需要往往重视不够。在古代,家训也以“严”出名。贾政之对待宝玉的方式,正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意识。自私是人的天性,虽然一般人都有私心,但作为人还应该合理克制这种私心,而中国人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更有讲究。中国人在“小我”与“大我”关系处理上,往往会选择小我服从大我,因公而忘私。中国人又很讲究奉献精神,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又往往会选择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贾政虽然爱宝玉(所谓虎毒不食子,更何况人),但在个人爱子之心与家族利益(宝玉很可能是败家子)发生矛盾时,又毫不犹豫(也许有过激烈的心理斗争)选择了以家族利益为重。

贾政,假正也.为君子不齿,从政也无能.

无能之人

贾政

二老爷贾政,是《红楼梦》里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重要性并不在于他自身的价值,而在于他是贾宝玉的父亲,作为宝玉的对立形像而出现。如果没有与宝玉的矛盾关系,贾政这个人物就会极平淡和微不足道。所以我们在分析这一人物形像时,必须紧紧抓住他与宝玉的矛盾冲突这条纲。
有人论及贾政时,说“贾政即假正——假正经严。此论并不符合贾政这一人物形像的实际。其实,贾政倒真是一位封建社会的“正人君子”,一位忠实的正统主义的信奉者和卫道者。—我们在他身上看不到贾赦、贾珍、贾琏等所具有的恶德恶行,他倒是时时处处事事严格按照封建礼教亦步亦趋,不越雷池一寸。他的崇高责任就是孝亲忠君;他的最高理想就是光宗耀祖。他是一个地道的典型的忠臣孝子,是封建官僚机制所铸造出来的一个模子。我们总觉得矿贾政的思想僵化,他的言行显得滑稽可笑——滑稽是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言行和生活的脱节——,甚至觉得他虚伪。其实这正是他把那些僵死的封建教条用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的结果,他对那些教条越坚信,越虔诚,执行得越坚决,他就越显得滑稽可笑和虚伪。请看他在朝见他的女儿一元妃时的精彩表演:
又有贾政至帘井问安行参等事。元妃又向其父说道:“田舍之家,虽杏盐布帛,得遂天伦之乐;今虽富贵,骨肉分离,终无意趣。”贾政亦含泪启道:“臣草介寒汀,鸠群鸦属之中,岂意褥征风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华,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

父亲跪在女儿的面前,背着一篇不伦不类的“绝妙奏文气不是显得十分滑稽可笑吗?不是显得极端虚伪吗?然而,在贾政看来,—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完全遵循了先圣的遗训:卞敬上,臣尊君;输诚布忠,肝脑涂地,这不正是为臣之道吗?
贾政就是这样一个忠诚地信奉虚伪的封建礼教的人,一个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他不仅自己做一个封建正统的信奉者和卫道者,他还决心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像自己一模一样的人。还在宝玉幼儿时候,贾政就用“抓周”’的办法试儿子将采的志趣。可见他“望子成龙”的心切。然而“抓周”的结果却使他大失所望:那宝玉不抓笔砚书籍,偏偏抓些脂粉钗环,“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酒色之徒,因此不甚爱惜”。这可能是贾政后来恨宝玉的根子。不过,这必竟是小儿之戏厂他“望子成龙”之心却有增无减。他给宝玉规定了一条“走仕途经济”之路。他让宝玉读朱子注释的四书五经,而宝玉最烦这些,却喜欢看《西厢记》、《牡丹亭》等性灵之书;他让宝玉练习八股文,宝玉却认为这是沽名钓誉的“敲门砖”,不屑为之,他希望宝玉科举做官,而宝玉最讨厌那些峨冠博带的家伙,骂他们是“国贼禄鬼”;他企盼宝玉将来能继承家业,光宗耀祖。宝玉却厌透了这个家,对它已彻底绝望。……总之,父子二人真是处处针锋相对,冰炭难容。长期的怨恨积累,加之金钏之死、忠王府告发藏惹琪官和贾环进谗,于是便掀起子轩然大波——贾政毒打宝玉。这次打,不仅“板子下得又狠又快”,—打得遍体鳞伤,没有一块好地方,而且贾政声言要用绳子勒死他,以“结果他的狗命”。有人据此认为,贾政对宝玉从来没有父爱,没有骨肉之情,他们之间只有你死我活的斗争。从本质上讲,贾政与宝玉的矛盾冲突,是封建顽固势力与新生进步势力的斗争;这次毒打,则是两种势力的殊死搏斗,然而,我们不能以此否认父子之爱与骨肉亲情,就在毒打之后,他向贾母辩解说,他这是为了“宝玉好”,他是“恨铁不成钢”。实事求是地说,他爱宝玉,他在宝玉身上寄有最大韵希望。平时管得严,在贾政看来,正是一种爱的方式,也是一种爱的表现。世上有这样两种父亲:一种是严父,爱子心切,望子成龙,处处严格要求,甚至拔苗助长,苗果事与愿违;另一种是所谓慈父,视子如掌土明珠心中花,处处迁就,有求必应,任其所欲,结果也是事与愿违,他们在主观上都爱儿子,但在客观上却害了儿子。应该说,贾政对宝玉在主观上还是爱的,只是那爱的动机和爱的方式大有问题。他虽然在心里“爱”,但在客观上却是摧残这棵幼苗。有人间:既然贾政爱儿子,为什么要决心把他打死?这里确实有一个深刻的原因:当贾政看到他对儿子的教育完全失败,对儿子的希望完全破灭,他心里生起了一种绝望的忿怒,他意识到宝玉如此发展下去,就会“杀父弑君”。这对贾政这个忠实的卫道者来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他把忠君和家族的利益看得比宝玉的命高得多。所以,当宝玉的行为“祸及于我”,并有进一步发展到“杀父弑君”的危险时,他就要决心“结果他的狗命”了。丛表面上看,这是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实则是两种势力的生死搏斗。斗争的结果,好像贾政胜了,其实不然。因为宝玉压根就不服输;不但不服输,反而激起了、他反抗到底、斗争到底的决心。他被毒打后劝黛玉说:“就是为这些人死了,我也心甘情愿!”此后他不仅依然我行我素,可以说更加“变本加厉”,直至与贾政及其家族彻底决裂。所以说失败的是宝玉,而是顽固势力的代表者贾政。贾政这令人物的社会意义主要就表现在他与宝玉的矛盾关系上。此外,从个性特点看,贾政是个道貌岸然,兴趣索然,腹内枵然的人物。人们很少看见他的笑脸。总是一身威严。宝玉见了他,“像避猫鼠扎”;小厮们见了他,逼手肃立。某一场合本来有说有笑,热闹非常,只要贾政一到、立刻鸦雀无闻,死气沉沉。有一次,贾母就“撵他出去休息。”此人既无才干,又无政绩。只见他每日应卯上班,回到家里向贾母晨昏请安,与王夫人说说家常,再就是听赵姨娘的谗言,或听清客们的阿谀奉承。谁愿意和这样的人常相晤对呢?他只有摆足功架,皱着眉头,自己踱方步了。所以,贾政的精神生活是非常忧郁和空虚的,他活得并不痛快。
(陈继征)

简单来说,他是一个伪君子的爱读书的草包~~

在封建的标准下,他是个爱读书的正人君子。
其实不过是个读过些书,满脑子封建君臣父子之道的草包伪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