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空军气象团老照片:曹操在三国里面是个大奸臣??请问历史上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他真的有杀杨修等人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16:01:50

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虽然没当皇帝,但自196年迎献帝都许,直到220年去世,牢牢把持了东汉朝政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没有名号的皇帝。

曹操是卓越的军事家,他精通兵法,在汉末征战群雄的战争中,他用兵用计,胜人一筹,多次取得胜利,尤其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曹操善于用人,招揽贤能之士,凡能治国用兵者,都尽力网罗,他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人才济济。

曹操喜文学,其诗作慷慨悲凉,颇具感染力,不少名篇传留至今。他与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曹操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杰出的人物,还由于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在汉末天下大乱之时,他始终以汉相自居,坚持不称帝。曹操晚年,已经占据了东汉十三州的九州,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但仍然执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孙权写信劝他称帝,曹操说:“是儿欲著吾炉火上邪!”意思是,这小子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曹操始终不称帝,并非他不愿意当皇帝,只是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以天下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个人的欲望。曹操始终奉行汉朝正朔,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乱,他曾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不称帝,虽然是一种政治谋略,但更主要的是出于自己的理想主义。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春秋时齐桓、晋文“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表明“以大事小”,可谓至德。曹操心目中有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周公、管仲等。他称赞周文王说:“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坠。”曹操对周文王情有独钟,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功业与周文王有较多的可比性。然而,周文王被后世儒家美化为“圣德之君”,曹操却被视为“汉贼”,周瑜就说曹操:“虽名托汉相,其实汉贼也。”周瑜是曹操的政敌,当然不会说曹操好话。用今天的眼光看,曹操身上虽然有不少污点,但他的一生,为平定天下而南征北伐;为吸引人才不遗余力;为发展文化,精心创作。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充分体现了政治家的情怀。曹操始终是的理想主义者,又具有坚定的实践精神。

我们应该剥去对曹操的种种歪曲之词,还原真实的曹操。可以说,他是一位对中国历史有重要贡献的政治家,胸怀博大的理想主义者。用《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话说:“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参考资料:news.tom.com/4005

都尉出身(当时比将军小一级而已)。宦官·曹腾的养子曹嵩之子。另有一说原姓夏侯。
于反董卓联盟后开始成为一方割据势力。收编了兖州的黄巾军队,扩充了军势。打败吕布,陶谦,刘备等。迅速统一了山东一带,后李惟,郭汜乱京之时。带兵保护了逃亡至旧都·洛阳的献帝。取得了大义的名分。
从此东征西讨,与袁绍决战于官渡。以少数兵力取胜。为中国战争史上一经典战例。
期间从事文学创作亦有相当建树。
人生第一大污点就是在徐州屠掉了3个城。这也是后来不管他对刘备有多好,刘备也不肯对他好的原因。也是失去了陈宫等人才对他失去辅佐之心的原因。

“虽名托汉相,其实汉贼也。”的评论虽然不错,但是当时全国大小军阀并无任何一人是真心地为着汉代江山着想的。
“虽托名汉侯,其实汉贼也”真是当时所有军阀的共同点。
即便是诸葛亮麾下,扰乱军心的人也必须处死。否则军威不立。
此人始终把目光放在全国的统一之上。不像孙权,只求力保江东独立王国。不像遇到诸葛亮前的刘备,始终只是小打小闹。更不像愚蠢的袁术,以那么微小的地盘称帝。

在三国里,由于曹操不姓刘,被认为不是汉室正统,所以被描述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臣.胜者王侯,败则贼.立场不同,是忠,是奸,只有自己体会了,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他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杨修曾是曹植的老师,由于太聪明,为曹所嫉.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曹操确实做出一些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情来,如杀了杨修,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之所以曹操被罗贯中描写成一个奸臣是因为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这严重不符合封建伦理道德观。现在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可以发现曹操此举是非常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的,曹操利用强大的中央集权稳定了北方发展北方经济,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战乱对人民的祸患。

曹操是一个英雄,电视剧都把他歪曲了!!!!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