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老师的小诗歌:阿莫西林可以治疗口腔肿痛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1 23:05:42
我一边口腔肿的厉害,也感到舌苔发涩,扁桃体好象也肿了,估计是很严重的上火引起的。单纯“灭火”好象不行了,要消炎。阿莫西林是广谱的吧,它能不能应付这个?

阿莫西林是广普抗生素
是可以治疗炎症的
但是这个药相较于别的抗生素来说药效较大,同时身体产生的抵抗作用也越大
所以在相同作用的情况下
最好是选用药效比较缓和的

由于天气变化反复无常,时冷时热,人体不能保持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致使人体“总管家”———大脑(尤其是体温中枢)指挥失灵而“上火”,加上工作紧张、休息不好更易引起口疮、唇舌肿痛等“上火”症状。口疮是一种春季常见病,您有办法应对吗? [被屏蔽广告]

10岁~30岁为多发年龄

北京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的主任刘树春副主任医师介绍,口疮又叫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最容易患的疾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龋齿和牙周病。

口疮每次出现时多半先是在口腔里出现有疼痛感的小红点,然后变成乳头状的组织,形成黄豆粒大小的溃疡,同时在表面有黄白分泌物。需要一个星期到10天的恢复期。严重的会影响人们正常的饮食或发声,除了唇内黏膜之外,在舌头和会厌黏膜上也可能发生。它一般是在易上火的季节,以及焦虑、紧张和压力过大时多发。另外,长期的睡眠不足,生活起居没有规律的人要特别注意,熬夜等行为都会让口疮出现。有的女性每个月固定发生,这通常与生理周期有关。口疮还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父母常有口疮,其子女中有一半以上易患此病。此外,也常常发现它与消化系统的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有关。

口疮的发病年龄多在10至30岁之间。大多数人有复发的可能,像两三个月发作一次。从中医角度讲,口疮的成因多半是由于心脾经有热,胃部上火或是由感冒引起的外感邪毒。现在进入春季,人体内阳气上升,冬季和长时间蛰伏的火气和辛辣食物的刺激慢慢发散出来,就可能出现口疮。

用莲心泡茶有预防作用

口疮也可分为实虚两类。前者多与心火上升,胃肠积热,肝郁化火有关。后者则多因阴虚火旺,脾虚湿困,脾肾阳虚。通常年轻人或体质较强的人所患的口疮属于实,而年老的人或体质较弱的人则属于虚。

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少吃辛辣、油煎的食物,还有吃干果也很容易引起口疮。用莲心沏茶和喝苦丁茶都有滋阴清热的作用,对预防口疮效果不错。喝足够的水,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尤其是像西红柿这样富含维生素 C的,另外补充维生素 B族元素,可以促进黏膜再生。

医生推荐

把白糖涂在口疮表面

治口疮的药物不少,像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等常用的去火药物虽然可以清火,但是药性苦寒,不能长时间服用。阳虚、嗓子干的患者可以试着用一些知柏地黄丸,或用麦冬五味子合服来治疗。

刘大夫还开出两个“偏方”,第一剂是把白糖涂在口疮的表面,开始会很“杀”得慌,但有杀菌、促进肌肉愈合的作用。第二剂是把乌梅肉焙干,然后磨成细面,加上等份的冰片,用棉棍儿蘸着涂伤口。

另外,含服梅花点舌丹会比较麻,但是要忍着点,尽量保持较长的含服时间,才会有效果。六神丸也是同样的用法。有人爱用防口疮的外用贴膜,但是外用的膜状物基本都是水溶性的,需要多贴几次,延长在创面上的停留时间,不要很快咽下去,影响疗效。

发烧后最容易出现口疮,这时更要注意口腔卫生,除了不能偷懒,按时刷牙之外,更要多漱口,尤其是用茶水漱,可以去污杀菌。

复发性口疮又称阿弗它口腔炎,系口腔黏膜发生小而疼痛的溃疡,具有复发性。本病多与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营养缺乏、感染、遗传、免疫功能异常、消化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外因以热毒为主;[被屏蔽广告]
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劳倦所致。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溃疡多数是散在性分布在容易活动的黏膜区域,常常疼痛难忍令患者寝食难安。我们在临证中常辨证分为六型治疗。

外感时毒型口疮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状。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栗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治宜清热解毒,健脾化湿。方药:银花18克,连翘15克,藿香12克,木香10克,佩兰10克,茯苓12克,神曲12克,枳壳10克,葛根15克,白术10克,代赭石20克,旋覆花(包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脾胃积热型症见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则口臭牙龈肿痛,伴口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泻火,荡涤胃热。方药:山栀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大黄10克,芒硝3克,薄荷8克,黄连10克,竹叶10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

脾肾阳虚型症见口舌生疮,溃疡面色白,周围不红,数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腰背酸痛,尿频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治宜温补脾肾,引火归源。方药:制附片15克(先煎30分钟),肉桂3克,熟地20克,山茱萸12克,山药30克,丹皮10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苍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脾胃虚弱型症见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中益气,健脾化湿。方药:黄芪15~3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藿香15克,茯苓10克,白术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心肾阴虚型症见溃疡颜色鲜红,数量多,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昼轻夜重,伴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咽干口燥,小便短黄,舌红苔薄,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药:生地30克,地骨皮15克,山药5克,泽泻10克,山茱萸10克,野菊花15克,连翘12克,升麻6克,砂仁3克,桑寄生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血虚阴亏型症见口舌溃烂多发生于月经前后,伴月经先期量多,五心烦热,口干喜饮,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治宜养血益阴,潜降虚火。方药:当归20克,白芍20克,生地15克,淡竹叶10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山栀10克,柴胡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玄参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另外,复发性口疮患者应避免精神紧张,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少食生冷、辛辣、醇酒厚味之品;还可配合锡类散或珠黄散、养阴生肌散外吹患处,既可减轻疼痛,缓解症状,又可促使口腔溃疡早日康复。

由于天气变化反复无常,时冷时热,人体不能保持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致使人体“总管家”———大脑(尤其是体温中枢)指挥失灵而“上火”,加上工作紧张、休息不好更易引起口疮、唇舌肿痛等“上火”症状。口疮是一种春季常见病,您有办法应对吗? [被屏蔽广告]

10岁~30岁为多发年龄

北京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的主任刘树春副主任医师介绍,口疮又叫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最容易患的疾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龋齿和牙周病。

口疮每次出现时多半先是在口腔里出现有疼痛感的小红点,然后变成乳头状的组织,形成黄豆粒大小的溃疡,同时在表面有黄白分泌物。需要一个星期到10天的恢复期。严重的会影响人们正常的饮食或发声,除了唇内黏膜之外,在舌头和会厌黏膜上也可能发生。它一般是在易上火的季节,以及焦虑、紧张和压力过大时多发。另外,长期的睡眠不足,生活起居没有规律的人要特别注意,熬夜等行为都会让口疮出现。有的女性每个月固定发生,这通常与生理周期有关。口疮还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父母常有口疮,其子女中有一半以上易患此病。此外,也常常发现它与消化系统的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有关。

口疮的发病年龄多在10至30岁之间。大多数人有复发的可能,像两三个月发作一次。从中医角度讲,口疮的成因多半是由于心脾经有热,胃部上火或是由感冒引起的外感邪毒。现在进入春季,人体内阳气上升,冬季和长时间蛰伏的火气和辛辣食物的刺激慢慢发散出来,就可能出现口疮。

用莲心泡茶有预防作用

口疮也可分为实虚两类。前者多与心火上升,胃肠积热,肝郁化火有关。后者则多因阴虚火旺,脾虚湿困,脾肾阳虚。通常年轻人或体质较强的人所患的口疮属于实,而年老的人或体质较弱的人则属于虚。

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少吃辛辣、油煎的食物,还有吃干果也很容易引起口疮。用莲心沏茶和喝苦丁茶都有滋阴清热的作用,对预防口疮效果不错。喝足够的水,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尤其是像西红柿这样富含维生素 C的,另外补充维生素 B族元素,可以促进黏膜再生。

医生推荐

把白糖涂在口疮表面

治口疮的药物不少,像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等常用的去火药物虽然可以清火,但是药性苦寒,不能长时间服用。阳虚、嗓子干的患者可以试着用一些知柏地黄丸,或用麦冬五味子合服来治疗。

刘大夫还开出两个“偏方”,第一剂是把白糖涂在口疮的表面,开始会很“杀”得慌,但有杀菌、促进肌肉愈合的作用。第二剂是把乌梅肉焙干,然后磨成细面,加上等份的冰片,用棉棍儿蘸着涂伤口。

另外,含服梅花点舌丹会比较麻,但是要忍着点,尽量保持较长的含服时间,才会有效果。六神丸也是同样的用法。有人爱用防口疮的外用贴膜,但是外用的膜状物基本都是水溶性的,需要多贴几次,延长在创面上的停留时间,不要很快咽下去,影响疗效。

发烧后最容易出现口疮,这时更要注意口腔卫生,除了不能偷懒,按时刷牙之外,更要多漱口,尤其是用茶水漱,可以去污杀菌。

复发性口疮又称阿弗它口腔炎,系口腔黏膜发生小而疼痛的溃疡,具有复发性。本病多与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营养缺乏、感染、遗传、免疫功能异常、消化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外因以热毒为主;[被屏蔽广告]
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劳倦所致。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溃疡多数是散在性分布在容易活动的黏膜区域,常常疼痛难忍令患者寝食难安。我们在临证中常辨证分为六型治疗。

外感时毒型口疮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状。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栗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治宜清热解毒,健脾化湿。方药:银花18克,连翘15克,藿香12克,木香10克,佩兰10克,茯苓12克,神曲12克,枳壳10克,葛根15克,白术10克,代赭石20克,旋覆花(包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脾胃积热型症见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则口臭牙龈肿痛,伴口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泻火,荡涤胃热。方药:山栀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大黄10克,芒硝3克,薄荷8克,黄连10克,竹叶10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

脾肾阳虚型症见口舌生疮,溃疡面色白,周围不红,数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腰背酸痛,尿频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治宜温补脾肾,引火归源。方药:制附片15克(先煎30分钟),肉桂3克,熟地20克,山茱萸12克,山药30克,丹皮10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苍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脾胃虚弱型症见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中益气,健脾化湿。方药:黄芪15~3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藿香15克,茯苓10克,白术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心肾阴虚型症见溃疡颜色鲜红,数量多,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昼轻夜重,伴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咽干口燥,小便短黄,舌红苔薄,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药:生地30克,地骨皮15克,山药5克,泽泻10克,山茱萸10克,野菊花15克,连翘12克,升麻6克,砂仁3克,桑寄生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血虚阴亏型症见口舌溃烂多发生于月经前后,伴月经先期量多,五心烦热,口干喜饮,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治宜养血益阴,潜降虚火。方药:当归20克,白芍20克,生地15克,淡竹叶10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山栀10克,柴胡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玄参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另外,复发性口疮患者应避免精神紧张,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少食生冷、辛辣、醇酒厚味之品;还可配合锡类散或珠黄散、养阴生肌散外吹患处,既可减轻疼痛,缓解症状,又可促使口腔溃疡早日康复。

你好:
阿莫西林可以的。
阿莫西林
药理:
药效学
参阅青霉素钠。本品能抑制细菌的细胞壁的合成,使之迅速成为球形体而破裂溶解,而氨苄西林主要干扰细菌中膈细胞壁,使细菌形成丝状体,故本品的杀菌作用优于氨苄西林。对某些链球菌和沙门菌属的作用,较苄西林为强,但对志贺菌属的作用较弱。
药动学
口服后迅速吸收,约 75~90%可自胃肠道吸收。口服0.25、0.5和 lg后的血药峰浓度分别为 5.1、10.8和20.6μg/ml,约为氨苄西林的 2倍;达峰时间为 2小时。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不显著。肌内注射阿莫西林钠500mg的血药峰浓度为 l4μg/ml,与口服同剂量的峰浓度相仿,达峰时间为l小时。静脉推注阿莫西林钠500mg后 5分钟的血药浓度为42.6μg/ml,5小时后为1μg/ml。肺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病人口服本品 500mg后 2~3和6小时的痰中平均浓度分别为O.52和0.53μg/ml,同期的血药浓度分别为ll和 3.5μg/ml。口服本品后2小时的唾液中浓度为0.32μg/ml。慢性中耳炎儿童口服本品 lg后 l~2小时,中耳液中的药物浓度为 6.2μg/ml,显然高于氨苄西林。给结核性脑膜炎病人口服本品 1.0g后 2小时的脑脊液浓度为 0.l~1.5μg/ml,相当于同期血药浓度的 0.9~21.1%。静脉注射本品2g后 1.5小时脑脊液浓度达2.9~40.0μg/ml,为血清浓度的8~93%。本品可通过胎盘,脐带血中浓度为母体血药浓度的l/4~l/3。乳汁、汗液和泪液中含有微量。本品的分布容积为0.41L/kg.蛋白结合率为 17~20%。T1/2为1~1.3小时。单次口服本品250和500mg后,分别有 24%和 33%的给药量在肝内代谢。约 60%的口服药量于 6小时内以原形药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自尿中排出,20%的口服量则以青霉噻唑酸自尿中排泄。尿中阿莫西林浓度很高,口服 250mg后尿中浓度达0.3~1.3mg/ml。部分药物经胆汁排泄,其浓度也高于氨苄西林。丙磺舒可延缓本品经肾排泄,血液透析能消除本品,腹膜透析无清除本品的作用。
适应症:
本品用以治疗伤寒、其他沙门菌感染和伤寒带菌者可获得满意疗效;其治疗伤寒的临床、细菌学和体温反应优于氯霉素。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也获得良好疗效,对感染限于下尿路的患者,口服单次剂量 3g即可获得满意疗效。肺炎球菌、不产青霉素酶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和流感杆菌所致的耳、鼻、喉感染和软组织感染等皆为适应证。钩端螺旋体病也可用阿莫西林,静脉注射阿莫西林钠治疗流感杆菌感染的疗效与氨苄西林钠同。口服本品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与复方磺胺甲恶唑相仿,但复发率较后者为低。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 0.5~1g,每 6~8小时一次;小儿每日按体重 40~80mg/kg,分 3~4次服用。
治疗无并发症的急性尿路感染可予以单次口服本品3g即可,也可于 10~12小时后再增加一次3g剂量。单次3g剂量也可用以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或治疗淋病,前者于口腔内手术(如拔牙)前 1小时给予,后者常加用丙磺舒 1g。
新生儿和早产儿按体重每次口服 50mg/kg,12小时一次;感染严重者可每 8小时一次。
晚期肾功能衰竭病人的半衰期可自正常的 0.9~2.3小时延长至 5~20小时;因此在肾小球滤过率为 10~50ml/min和小于 10ml/min时的病人,其给药间期应分别为 8~12小时和 16小时。血液透析可影响血药浓度,每次血液透析后应予以1g阿莫西林,并于 12~16小时内重复给药。
肌内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滴注,一次 0.5~1g,一日3~4次;小儿按体重每日 50~100mg/kg,分 3~4次给药。
[制剂与规格]按无水物计。阿莫西林片(1) 0.125g(2) 0.25g
阿莫西林胶囊(1) 0.125g(2) 0.25g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0.5g(按阿莫西林计)
口服,成人一日2-4g,儿童一日50-100mg/kg,均分3-4次用.
给药说明:
参阅青霉素钠、氨苄西林钠。由于阿莫西林在胃肠道的吸收不受食物影响,所以可在空腹或餐后服药,并可与牛奶等食物同服。本品不应给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人使用。本品口服制剂仅用于轻中度感染。使用前需做青霉素钠的皮内敏感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本品副作用的发生率约为 5~6%。因反应而停药者约2%。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较为多见,占 3.1%;次为皮疹,占2%,易发生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者。此外尚有药物热、哮喘等。少数病人的血清转氨酶升高,偶有嗜酸粒细胞增多和白细胞降低。由念珠菌或耐药菌引起的二重感染也可见到。
可引起胃肠道反应:恶心, 呕吐, 食欲不振, 腹胀, 腹泻.个别病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轻度或暂时性粒细胞减少,皮疹. 女性患者外阴搔痒.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皮疹,药热,面部潮红或苍白,气喘,心悸,胸闷,腹痛,过敏性休克.也可发生延缓型过敏反应.其它参见青霉素G.
本品的不良反应与匹氨西林相似,个别病人有嗜酸性细胞增高和白细胞降低。偶见有念珠菌二重感染发生,女病人可发生外阴瘙痒。胃肠道反应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其发生率为1~2%,但也有高达10%者,皮疹发生率约为3~5%,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者,易于出现皮疹。
相互作用:
细菌敏感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亚抑菌浓度时一般可增强本品对粪链球菌体外杀菌作用。棒酸可增强本品对产β-内酰胺酶的细菌的抗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