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著名学者:怎样判定教师采取的是教育手段还是侮辱行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4 19:53:00

看老师对学生们的心,看老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些话的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是很听话,并且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否则也就不会监狱出现。老师有时用一些尖酸刻薄的话是想激励某些人,或者只是说部分人。再者某些学校的班级里面有70多个人老师怎么一个一个得管呢?是谁也会很累得?

我们前几天才考完教育学,大家昏天黑地背了好几天。可是我不和你说那个的理论。
我认为,是不是侮辱行为完全看教师当时的态度和学生对此的回应和后果。
教师的态度如果是故意的,或者是带有成见的、尖刻的,就是侮辱;有的教师本来就是无意或玩笑性质的,有的学生还说自己受伤害,就属于个人心理接受能力有限。
对于学生的回应,我看,从前“不打不骂不成器”的孩子,照样出了人才;现在这人权那人权的,其实把我们自己搞的娇气无比。以后走上社会,工作了,才知道老师骂的那几句、误会的那几次根本不算什么。

如果老师的手段对同学使用之后能够起到激励同学认真学习并且爱上学习的话,估计是教育手段.如果老师的手段在同学身上使用以后让同学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措的话,估计不是侮辱行为也应该是个下等手段.(补充:狂晕,俺给起的代号没侮辱老师啊,老师如果值得尊敬不会有人起侮辱代号的.)

右手比左手大4%

○张小失

读小学时,老师们喜欢用“错一个小数点,卫星就不能上天”之类的话发出警告,要我们细心、细心、再细心,尤其在面临大考的时候。这个警告后来演变成我们的口头禅,成了开玩笑、嬉闹时的惯用语。

有一天上课,美术老师偶然听见我们这样说话,很遗憾地摇摇头,说:“你们这些孩子,不懂得卫星和小数点的意义,忽视了一个很严肃的道理。”那天恰好学习画人手,老师说:“手,看起来不复杂,但我先讲一个故事,之后你们可能就会认真学画了。”

——德国有一家服装厂,每年生产许多手套,都在附近的城市销售,销量一直平稳。有一年,他们得知不远的地方新建了一家专门生产手套的小工厂,由于这个小厂业务量不大,对他们似乎没有影响,就不太在意。但是,一年后, 他们又发现:自己生产的手套在市场上不吃香了,而那个小厂生产的手套几乎占领了80%的市场份额……

老师问:“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列举许多理由,老师对其中的部分答案表示肯定,但同时又一再鼓励我们继续猜。十分钟后,教室里没声音了。老师神秘地笑了,说:“手套里有一个微小的数字,决定了它是否更讨人喜欢……”

——原来,那家小厂生产的手套,即使同一双,大小都是不一样的,因为绝大多数人是右撇子,右手通常比左手大4%。所以,这种大小不一样的手套,戴起来感觉更合适!

“这个4%的区别,使小厂获得了80%的手套市场份额——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意思?”

美术老师得意地说,“我知道,卫星离你们太遥远,但手套你们总见过吧!记住,以后不要轻易蔑视看似细小的事物,它们有时能决定事情的成败.
这样的老师我肯定是要尊敬的.

老师很难的!1楼,你不要侮辱老师!老师负的责任很重,他既要管理学生,又要教出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自己进修基本功,又要做家务,每天的休息时间只是睡觉的时间是自己的。学生成绩不好了,骂老师的不仅是家长、领导,还有学生自己,说这老师耽误学生了;学生成绩好了,被表扬的仍是家长、领导,还有学生自己:家长说这是俺孩子基因好、又聪明知道学习的重要性,领导说这是我们做领导督促得紧、抓得严,学生说这是我自己用功努力的结果。那么,老师有没有起作用呢?!1楼,你倒说说。

再来回答楼主的,我觉得2楼的见解也是对的。只要老师采取的手段不是刻意尖刻的,而说出的话也是一针见血切中问题要害的,就可以接受,就不属于侮辱行为。

楼上的,你起的代号好象就是对老师的侮辱。

教育手段能让学生对学习更积极,对学生起到正面作用。
侮辱行为是让学生感到难为情,从而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先看看老师的行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
再看看行为有没有对学生的心理或身体上造成过重的伤害
最后要看老师的行为发生后对学生起到的影响,以及造成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