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双十一购物节方案:阿伏加德罗定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2 20:09:27
什么叫阿伏加德罗定律?

阿伏加德罗定律(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英文名:Avogadro's Hypothesis)主要说明: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的体积是指所含分子占据的空间,通常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约为分子直径的10倍,因此,当气体所含分子数确定后,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而不是分子本身的大小。
  理想气体(即气体分子无体积,各分子间无作用力。P.S:在高温高压下,许多气体都接近于理想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可以是单质气体,也可以是化合物气体。

阿伏加德罗定律

1805年,盖·吕萨克(Joseph 1ouis Gay-Lussac)在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气体反应体积间的关系时,发现了气体定律:当压强不变时,反应前的气体跟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体积间互成简单的整数比。

这一定律的发现,引起了当时许多科学家的注意。贝采里乌斯(Jons Jacob Berzelius)首先提出了一个假设:在同温同压时,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由此可知,如果在同温同压时,把某气体的质量与同体积的氢气的质量相比较,便可以求出该气体的相对原子质量。但是,有一系列的矛盾是这种假设所不能解释的。例如,在研究氢气和氯气的反应时,假设同体积的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那么,1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氯气绝不可能生成多于1体积的氯化氢。但是,在实验中却得到了2体积的氯化氢。在研究其他反应时,也出现了类似的矛盾。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Amedeo Avogadro)在化学中引入了分子概念,提出了阿伏加德罗假说,即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根据这个观点,阿伏加德罗完善地解释了盖·吕萨克的气体反应定律。例如,1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氯气化合,之所以生成了2体积的氯化氢,是由于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1个氯分子是由2个氯原子构成的,它们相互化合就生成2体积的氯化氢。

阿伏加德罗假说不仅圆满地解释了盖·吕萨克的实验结果,还确定了气体分子含有的原子数目,开辟了一条确定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新途径。但是,这个假说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公认。当时,化学界的权威道尔顿(John Dalton)和贝采里乌斯反对阿伏加德罗假说,他们认为由相同原子组成分子是绝不可能的。

在19世纪60年代,由于意大利化学家康尼查罗(Stanis1ao Cannizzaro)的工作,阿伏加德罗假说才得到了公认。现在,阿伏加德罗假说已经被物理学和化学中的许多事实所证实,公认为一条定律了。

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我们可以做出下面的几个重要的推论:

(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2)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

(3)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反比。

(4)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5)恒温恒容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
人民教育出版社

阿伏加德罗定律之一

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阿伏加德罗定律之二

在同一温度,同一压强下,体积相同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都相同.例如在0℃,1.01×105Pa,22.4L的氢气,氧气或氮气的分子数都是6.0221367×1023(即阿伏加德罗数).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A.阿伏加德罗提出该假说,结合J.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阐明气体化合体积定律.19世纪末,这个假说由分子运动论予以理论证明,被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它在原子,分子学说的形成和相对原子质量测定等方面都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

阿伏加德罗定律之三

教材中这样写,"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都约为22.4L,因此,在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中都含有约6.02×1023个分子".这句话虽然没有直接给出阿伏加德罗定律,但根据这句话我们可以推知,在相同条件(相同温度,相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中含有相同的分子数.这就是阿伏加德罗定律.
1805年,盖·吕萨克在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气体反应体积间的关系时,发现了气体定律:当压强不变时,反应前的气体跟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体积间互成简单的整数比.
这一定律的发现,引起了当时许多科学家的注意.贝采里乌斯首先提出了一个假设:在同温同压时,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由此可知,如果在同温同压时,把某气体的质量与同体积的氢气的质量相比较,便可以求出该气体的相对原子质量.但是,有一系列的矛盾是这种假设所不能解释的.例如,在研究氢气和氯气的反应时,假设同体积的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那么,1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氯气绝不可能生成多于1体积的氯化氢.但是,在实验中却得到了2体积的氯化氢.在研究其他反应时,也出现了类似的矛盾.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中引入了分子的概念,提出了阿伏加德罗假说,即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根据这个观点,阿伏加德罗完善地解释了盖·吕萨克的气体反应定律.例如,1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氯气化合,之所以生成了2体积的氯化氢,是由于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1个氯分子是由2个氯原子构成的,它们相互化合就生成2体积的氯化氢.
阿伏加德罗假说不仅圆满地解释了盖·吕萨克的实验结果,还确定了气体分子含有的原子数目,开辟了一条确定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新途径.但是,这个假说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公认.当时,化学界的权威道尔顿和贝采里乌斯反对阿伏加德罗假说,他们认为由相同原子组成分子是绝不可能的.
在19世纪60年代,由于意大利化学家康尼查罗的工作,阿伏加德罗假说才得到了公认.现在,阿伏加德罗假说已经被物理学和化学中的许多事实所证实,公认为一条定律了.

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