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手机截屏几种方法:什么是蛋白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16:59:50
什么是蛋白尿?

正常人每日滤过的原尿达180升之多,但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分泌,最后浓缩排出的仅有1.5升左右。其中含蛋白约为40~100毫克,用尿蛋白定性方法是测不出来的。

蛋白尿并非都是病态,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之分。功能性蛋白尿也称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出现于健康人的暂时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年人,在剧烈运动、发热、高温、受寒、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而使蛋白大量“漏网”。正常孕妇尿中蛋白可轻度增加,这与体位和肾流量加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关。功能性蛋白尿在诱因解除后蛋白尿会自行消失。故又称可逆性蛋白尿或一过性蛋白尿。

尿中有无蛋白,含有蛋白量的多少,有一个简便粗略的检验方法:将尿液煮沸即止,尿液中可出现白色混浊,加5%醋酸5~10滴再煮沸,如混浊消失,说明尿中无蛋白,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如混浊不消失反而增加,呈絮状沉淀或凝块,则尿蛋白定性试验为阳性。

病理性蛋白尿是指人体某个系统或脏器发生病变所致的尿液持续出现蛋白。一般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150毫克。常见于三种情况:

肾小球性蛋白尿: 因各种原因所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如免疫损害),使负荷减少或丧失,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较多的血浆蛋白滤过后,超出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导致蛋白尿。如急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

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发生病变或肾小管功能缺陷时,对蛋白重吸收减少或分泌蛋白增加,导致尿液蛋白增加。如肾小管酸中毒、镇痛药引起的肾病、抗生素的肾毒表现等。

溢出性蛋白尿(也称凝溶蛋白尿)患者尿液加热到40℃时混浊,60℃时凝固,达100℃时溶解。见于多发生骨髓瘤、原发性淀粉样变、巨球蛋白血症等。

蛋白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症状,是一种持续性存在、进行性加重的肾损害,终有一天会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出现。

那么,怎样治疗顽固性蛋白尿呢?我们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突出中医的“搜风、化瘀、固摄”之法,方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何谓“搜风”呢?我们知道,慢性肾炎患者蛋尿白的加重是感冒引起的,外感可以引起变态反应,而变态反应是肾损害出现蛋白尿的主要原因,中医认为,反复外感风邪,由表入里,深伏络脉,损害肾络,就会出现顽固性蛋白尿,须用具有深搜络脉功能的虫类药,如我们研制的药物可以通过搜风通络、抑制变态反应而消除顽固性蛋白尿。“化瘀”即活血化瘀之法,中医认为“瘀血”阻滞能影响肾脏开合功能,肾失开合,也就是说肾脏只开不合,造成蛋白漏出,导致顽固性蛋白尿,现代医学的病理研究也表明,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动脉壁上的沉积是肾脏病的基本病理之一,也是导致某些顽固性蛋白尿的原因,活血化瘀中药,能很好地消除肾小球动脉壁上的免疫沉积物,恢复肾小球的正常生理功能,达到治疗蛋白尿的目的。固摄疗法,是指采用补肾固摄的中药护肾固本、益气摄精。肾病久延不愈,脾肾亏损,而出现顽固性蛋白尿。所以,临床上对那些病程长,而又无明显感染、瘀血表现者或其他原因的顽固性蛋白尿患者,采用固摄疗法,可以达到强肾健脾,消除蛋白尿的目的。

、、、、、

蛋白尿并非都是病态,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之分。功能性蛋白尿也称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出现于健康人的暂时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年人,在剧烈运动、发热、高温、受寒、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而使蛋白大量“漏网”。正常孕妇尿中蛋白可轻度增加,这与体位和肾流量加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关。功能性蛋白尿在诱因解除后蛋白尿会自行消失。故又称可逆性蛋白尿或一过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是指人体某个系统或脏器发生病变所致的尿液持续出现蛋白。一般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150毫克。常见于三种情况:
肾小球性蛋白尿: 因各种原因所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如免疫损害),使负荷减少或丧失,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较多的血浆蛋白滤过后,超出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导致蛋白尿。如急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
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发生病变或肾小管功能缺陷时,对蛋白重吸收减少或分泌蛋白增加,导致尿液蛋白增加。如肾小管酸中毒、镇痛药引起的肾病、抗生素的肾毒表现等。
溢出性蛋白尿(也称凝溶蛋白尿)患者尿液加热到40℃时混浊,60℃时凝固,达100℃时溶解。见于多发生骨髓瘤、原发性淀粉样变、巨球蛋白血症等。

尿中蛋白含量超过正常范围时称之蛋白尿(proteinuria)。蛋白尿是肾脏疾病(尤其是肾小球疾病)最常见,有时是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此外也可见于某些非肾脏疾病。对尿中蛋白定性、定量及其成分的分析和评价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湖南农大有一个家伙黄石溪是蛋白尿,还是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