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涂鸦墙用什么材料:谁知道《玩偶》的作者是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30 11:42:14

曹蒙朋友,你好。请你把问题提的再具体一些可以吗?你问的到底是楼上所说的波兰作家波·普鲁斯所写的作品《玩偶》;还是著名的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
  不过我可以分别来告诉你这两部作品的相关资料。
  以下是《玩偶之家》的相关资料:
  易卜生之所以被称为“近代欧洲的戏剧大师”《玩偶之家》便是他有关妇女问题的一部杰作。
  这部作品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娜拉与丈夫结婚八年,育有三个孩 子,她的丈夫海尔茂是一位抱着“不论再穷,也不愿负债”观念的脚踏实地之人,翌年,他随即担任银行经理的职位;娜拉一直相信丈夫深爱自己,而自己亦爱着海尔茂。这个家表面看来似乎有着光明的前途,因此她心想,如果“那件事”能在丈夫还未发现前便先处理妥当,那么,不论为人妻、为人母,自己都是绝对幸福,无话可说的。
  所谓“那件事”,即是婚后不久,为了治疗海尔茂的病,他们搬到米兹后,娜拉瞒着丈夫私下向一位名叫克勒克斯达的男人借了一笔款子。
  娜拉一方面自家庭生活费中节省,另一方面瞒着海尔茂,偷偷地做了些副业,就这样一点一滴的偿还这笔贷款;在她心中认为,这么做是自己“骄傲”、“快乐的秘密”。她向克勒克斯达贷款的借据书上,保证人填写的是她的父亲,其实这也是她瞒着父亲而伪造的;因此,当克勒克斯达说这件事一旦公开,娜拉将犯伪证的罪名。娜拉愤怒地说道:“这种法律必定是罪恶的法律;做女儿的有权不让父亲担心,而做妻子的也有权救丈夫的性命”。
  实际上,克勒克斯达此举是为了保证自己才出此下策,但是娜拉并不知情。因为克勒克斯达亦在海尔茂任职经理的银行工作,并且在人事调动上即将遭到解雇的命运;因此克勒克斯达便想利用这层关系来威胁娜拉。娜拉于驳斥对方后,心里感觉十分不安,便请求海尔茂不要将克勒克斯达解雇,但是海尔茂并不听从娜拉的 话,仍然发出了解雇克勒克斯达的通知 书。克勒克斯达便写信给海尔茂,暴露了娜拉的秘密。知道这件事后,海尔茂非常愤怒,用尽一切尖酸刻薄的话羞辱娜拉。后来在娜拉好友琳狄夫人的调解下,且当克勒克斯达将借据还给娜拉时,海尔茂立刻改变态度对娜拉说:“娜拉, 我得救了!”同时希望再度成为娜拉温柔、忠实的“保护者”。
  但是这时在娜拉眼中看来,丈夫海尔茂已是和自己不相干的陌路人,她将结婚戒指还给丈夫,留下孩子便离家出走了;从此脱离有如玩偶般的妻子生活,并且强烈自觉到在为人妻或成为女人之前,应先“做一个真正的人”。
  以下则是《玩偶》的相关资料:
  如同楼上所说的,它是波兰作家波·普鲁斯的代表作。波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波·普鲁斯的《玩偶》为我们展示的是19世纪中期波兰社会的广阔画面。这是一部波兰没落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时代悲剧,在波兰乃至世界文坛占有重要地位,被国内不少文学批评家誉为波兰的《红楼梦》。
  《玩偶》的主要情节是这样:主人公沃尔基出身于破落贵族,为改变家庭现状奋自学考上大学,因为参加起而被流放。归来之后于饥寒交迫之不得已新寡的杂货店老板娘结婚妻死后继承了一笔遗产。在俄土战争期间他冒险去保加利亚做军需生意,发大财,成了华沙举足轻重的人物。此时他资助穷人、爱护店员、挽救女、关心公益事业。深受贫苦人爱戴。不幸的是他爱上了道堕落的贵族小姐伊扎贝娜,同时又喜爱身处绝境的贵族妇女斯塔夫斯卡。他认为自己不配接受斯塔夫斯卡圣的爱情,而他追求的伊贝娜只把他当作摇钱树和玩偶,甚至当着他的面与花花公子情。痛苦不堪的主人公看透了贵族的无耻、虚伪,终于抛弃家产遁世而去。
  其他的,楼上已经都介绍过了,我就不必在啰嗦什么了。

《玩偶》作者普鲁斯和他的作品
波·普鲁斯(1847~1912),波兰作家。1847年8月20日生于小贵族家庭,童年时父母双亡。16岁参加一月起义,在战斗中负伤,被捕入狱。1866年中学毕业,进入华沙中央学校数理系学习,两年后因无力交纳学费而辍学。曾当过工人、摄影师和统计局的职员等。70年代初,开始担任华沙《星期评论》、《家庭监护人》、《涅瓦河》、《华沙信使》、《新闻》等报刊的编辑和记者。从1875年开始,他连续12年在《华沙信使》报上以“每周记事”的形式发表小品和政论,还创作了许多中、短篇小说。他早期发表的短篇小说《孤儿的命运》(1876)、《米哈尔科》(1880)、《安泰克》(1881)、《改邪归正的人》(1881)、《一件背心》(1882)和中篇小说《阿涅尔卡》(1880)等,描写了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颂扬了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并揭露贵族资产阶级的自私、虚伪、贪婪。中篇小说《回浪》(1880)描写工厂主对工人的压迫和被压迫者的反抗,反映出他的民主思想。
1882至1884年,普鲁斯参加了华沙慈善事业协会,从事照料和教育孤儿的工作。此后的10年中,他主要进行文学创作,发表了《前哨》(1885)、《玩偶》 (1887~1889) 、《解放了的女性》(1890~1893)和《法老》(1895)等长篇小说。《前哨》的主人公斯利马克是一个富裕农民,他的利益受到德国移民的打击和侵犯,作者写他同德国人的斗争,同时也写了他的因循守旧、等级观念、宿命论、自私自利和对长工的残酷无情。《玩偶》是普鲁斯的代表作,小说描写资本家沃库尔斯基追求庸俗堕落的贵族小姐伊扎贝娜失败的故事以及他和华沙各阶层人物的复杂关系,反映了1863年一月起义后波兰商业资本主义勾结沙俄并和封建贵族实行妥协的状况。主人公沃库尔斯基体现了波兰资产阶级的某些特点,他由参加革命到背叛革命,由追求名利、地位、女人到成为买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反映了普鲁斯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的怀念;另一方面,它的主人公被写成是为社会谋福利的人,是穷人的救世主,表明作者仍希望资产阶级中的代表人物出来改造社会。在《解放了的女性》中,普鲁斯通过一个热心农村公益事业的女性的悲惨遭遇,描写了资产阶级的尔虞我诈、损人利己以及小市民的自私狭隘,同时讽刺了波兰社会某些阶层对妇女解放运动的庸俗化的见解。《法老》取材于古埃及社会,作品描写埃及面临的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揭露了祭司贵族集团的腐朽没落,反映了奴隶、农民遭受的剥削压迫,歌颂了他们的反抗斗争,对当时波兰社会有很大现实意义。
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对普鲁斯震动很大,他一方面不满资本主义制度和沙皇的统治,另一方面由于找不到改变现状的出路而一度陷入悲观。在取材于1905年革命的长篇小说《孩子们》(1908)中,他对革命作了歪曲的描写;可是他在最后一部未完成的作品《转变》中,却又对一个为劳动人民解放事业而斗争的革命者进行了歌颂,表明作家最后对于革有了认识。1912年5月19日死于华沙。
普鲁斯善于进行艺术概括,在矛盾斗争中揭示人物的格,运用讽刺、幽默、虚构、夸张和朴质的叙述等多种手法描写细节,作品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他的创作对波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波兰 波·普鲁斯

这么简单啊?几个字就搞定了.

波·普鲁斯(1847~1912),波兰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