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分享类网站:谁知道“埙“这种乐器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11:42:10

古琴为“天籁”,土埙为“地籁”,昆曲为“人籁”,是为三者……
  -- 作者:隐身符
  -- 发布时间:2004-10-18 14:39:02

  -- 我和埙

  1. 说实话,埙这个字从哪个时候注入脑子的现在我自己也说不清了。
  小时候学了一点笛子,慢慢知道了箫。就对吹奏乐器有了兴趣,尤其是民族的。
  因为不怎么会识谱所以只要电影、电视背景的音乐,一旦现现箫笛之类的东西就会刻意去记,然后学着吹一些。 后来听到一种音色比箫更浑厚,意竟更哀婉的声音。被那种特别的韵味吸引住。
  从那个时候起就想了知道这个什么东西,那个时候还没网络。这方面的东西无从了解。偶然一次在一个文艺节目有衣着古装的人吹了一曲《醉翁戏鸟》,从那天开始才知道这个东西叫埙。再多的也不知道了。
  慢慢地,可能是留意的更加仔细。在眼前出现的更为频繁,电影电视也作为道具用上了它。有了网络之后才算真正的入了埙这道门。知道了埙是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其历史可以追朔到史前文明。最初的用途是用于兽猎。从只有一个吹孔发展到十个指孔经过了好几千年。至于它的内函,我没有那种文学功底去描述它。只想得起有人说过埙的音色幽深、悲凄、哀婉、绵绵不绝,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
  不知是埙不喜欢这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不喜欢埙,埙总是难以让人了解,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赋予了埙和埙的演奏一种神圣、典雅、神秘、高贵的精神气质。在电影电视里见到的吹埙者不是世外高人都是身怀绝技的高手。因而一直以来就想拥有一支,但这里的琴行是找不到埙的,因为对他不感兴趣的还是多数人。人们很难把“埙”这个字,和那个圆圆的梨形的东西联系起来。

  2.自己做埙是非常有趣的。 三月份的时候送朋友到河边坐船。回来的路上无心中捡了一块泥。当时用这块泥做埙的念头也只是闪了一下。但到最后还是做了,且做出和第一个自我感觉就很好。虽然还谈不是音准,外表也粗糙,但音色已有点像记忆中埙的音色。 当做出一支令自己都满意的埙时,那种成就感是很难用别的东西替代的。起初我做埙的方法很笨,先做好一个实心的埙。等到半干后,劈成两半,把中间挖空。(这道工绪是非常难做的,泥太干会挖破。泥太湿会挖形)。所以很快被淘汰。
  找到秦埙网也是很偶然的,也可以说是一种缘份。最先是通过笛韵找到龙吟埙。又在龙吟埙看到一个网提到了秦埙。
  到了秦埙后,学会了用模具。大大提高了制埙的速度和质量。音域比原来高了两个音。
  因为是用石膏模具,所以用不着挖那道工绪,只需把泥拍成一cm左右的片包在模具上。慢慢地搓,直到看起来没有结逢,等到干一段时间,大概有一点点裂口的时候,用刀子割开(也可以用线挤)。取出模具,再用泥浆合上,再等到结逢处的泥浆干一点后可以打磨,也可以等到吹孔和音孔都完成后再进行。(用一块玻璃棒,最好找的工具是用一次性打火机,我这里一块钱三个,只要是表面光的有一点硬度的即可)这个时候就有了个没有音孔和吹孔的埙了。也可以说现在它还不是埙。然后再用刀子把尖削去,这个时候吹孔已经基本能出现了了,可用竹刀(制埙就现在来说是没有专用工具的,只要用起顺手任何东西都可以用上,就像先前说的打火机。目前我用的工具大部份是版主指导下自行加工,这里说的竹刀就是把细竹条削出锋口,能削得动半干的泥就能用,以前开孔也用,现改用收音机天线)慢慢地修整吹孔。吹孔开出后就可以开音孔了。吹孔的大小一般因埙的大小而定。
  音孔也是从第一孔开始。刚开始做埙的人也包括我现在是做不出标准的调的埙的,因为埙体的大小决定埙的音高。即使能做出模具也只是那个样子,不知道多大的模具能做多少调的埙。所以不会是标准的某个调的。它的音有能可能是处于两个音之间而又不是半音,因此标准的校音器也用不上。如果手里有吉它,我们可以在做出吹出孔后吹一吹。然后在吉它上面找到吹出的那个音。没有合适的也可以调弦去将就它。这样可以校出每孔之间的准确性(要做出标标准调的模具须长时间试验,筒音的音高和埙体的大小及吹口的大小,高音好不好吹及音色都有密切联系,这一点也需长时间摸索才能了解其中究竟。因为埙本身属于较特殊的边棱音乐器,其中数据也没有箫笛那样标准化,可能时间久了能算出多大体积的模具能做出筒音为多少的埙,音色问题还得靠经验)
  吹孔和音孔都开好后,如果你还有兴趣,可以在埙上面刻点花纹什么的。雕刻的内容可以自定又是其中一个乐趣。
  上述工绪都完成后,就可放在一边。等它干。这个时候最好不要暴晒,就像土窑工艺的制砖一样。等它自然风干。干透后就可以烧制了。如果附近有陶艺工作室,可以送到那里去烧。如果没有,也可就是炉子里烧。只是强度会差很多。
  目前我自己也是在一只大蜂窝煤炉子里烧,炉子可以放三层煤,每层三个那种。先把最底层的煤生燃,然后在煤上放上做好的埙。再在上面放一层煤。面上再盖上块铁板,大概等六七个小时,炉子里就能伸手进去了,这个时候可以把东西拿出来。拿出之后需最后调一次音,这个时候可以用上那种较细的耐水砂纸,五金店里能够买了,一张大概是五毛至七毛钱。如果只是用于调音,一张可以用很久。如果还觉得表哪里有没磨光的也可用上,细细地磨一下。感觉都光了之后,还可以用一点蜡抹上,再用布蹭几下使表面有光洁度为止。
  这些工作都完成了,一支埙也可以说完工了。你可以拿给你身边的朋友看看,让他们指出缺点,因为很多时候自己对自己做出的东西有一种原谅性。是看不出不足之处的。下一个你可以做得更好。如果你能够坚持每个星期做一个,做到二十个的时候,你的作品会有很多人喜欢了。
  上次在豫园看到过,周庄也有的,七宝古镇也应该有的

我有。就是原始人吹着玩的,像馒头那么大,中间空的,还有几个洞。

埙属吹奏乐器。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其起源可能是先民用于诱捕猎物,并随着音孔的增加,进而发展成为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单纯的乐器。
[编辑]

埙的历史

最原始的埙,只有吹吼而没有音孔。如河姆渡遗址和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埙均只有吹孔,而无音孔。到了夏代的埙,已发展成为有三个音孔的乐器,可以吹出四声音列。商代的埙比前期的埙有了较大的发展,有陶制、石制和骨制的,形体多数是为平底卵形。到了战国时期的埙已发展成为五个音孔了,陶埙的外形亦大多呈平底卵形。秦汉以后,埙主要用于历代宫廷雅乐。到了现代,埙的音孔增加到了六至九个。
[编辑]

损的制作

* 材料:土质纯净、不带砂石杂质的粘土。
* 制法:将粘土加清水,反复绞拌揉揣,和成软硬适中的泥块,经捏坯、整形、开孔、磨光和煅烧几道工序即成。

[编辑]

演奏技巧

* 吹秦方法
o 手指按全孔
o 叉口按指
o 平吹
o 俯吹

以古制六孔埙为例,上述技巧可吹奏出二十六个音,包括两个八度内的全部半音和一个泛音。

* 指法
o 颤音
o 打音
o 抹音

呵呵,在<废都>里面有听过,据说声音特别悲伤!

好象是泥做的啊,形状像木鱼,声音很呜咽的

街上有卖的,我问过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