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2018新桥空港新城:请教语文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5 07:56:02
比拟是什么手法 请举例 与比喻有什么区别?
用典是什么手法 请举例
那比拟算不算是比喻呢?

比拟:根据感情的需要,作者特意以人喻物,或者以物喻人,或把甲当作乙来描绘,这种制联方法称为比拟法。通常人们将被比拟的对象称为主体,比拟的部分称拟体。运用比拟法,可以使楹联更加生动,意味深长,因此,有人称它是一种“人物交融”的辞格。比拟法有拟人和拟物两种。

  1.拟人
  与文学修辞方法一样,拟人法也是把没有感情和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描绘,从而使所描绘的事物人格化,增强感情色彩。如下面一副挽联:

  杨柳春风怀逸致;
  梨花寒食动哀思。

  作者把杨柳、春风、梨花、寒食等植物、时令都人格化了,宛如它们也如现实世界中的人们一样,对死者寄予无限的哀思。

  根据拟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以无生物拟人和以有生物拟人两种,而以有生物拟人为多。如下面一副集句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比有情。

  上联拟物,下联拟人,且是以“风、月,山、水”等无生物作拟体。再如下面一副春联: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

  则是用“松、竹、梅,桃、李、杏”等有生物作拟体。

  2.拟物
  与拟人法相反,拟物是将人当作物来描绘。拟物的目的较为复杂,有的褒扬,有的讽刺,有的调侃。请看下联:

  红莲开并蒂;
  彩凤喜双飞。

  作者将一对新婚夫妇比作“红莲”、“彩凤”,因红莲、彩凤之类在人们的习惯意识中是美丽、吉祥的象征,把喜庆中的新人喻为红莲、彩凤,是符合情理和人们的审美意识的。

  与拟人法一样,根据拟体的不同,拟物也可以分为以物拟物和以人拟物两种,而以以物拟物为多。如下联:

  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所外者苦;
  猪公狗公乌龟公,公理何在,公道何存。

  这是郭亮讽旧时代乡公所联,作者将横行不法的乡公所人员比作猪公、狗公、乌龟公,反映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再如下联:

  柳线莺梭,织就江南三月景;
  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

  这副巧联通过“线、梭,笺、字”以及“织、传”等,将“柳、莺,云、雁”等人格化,巧妙而又自然。

  用比拟法制联,可以上、下联均拟人(如“杨柳”一联)或拟物(如“红莲”一联),也可以上联拟物、下联拟人(如“清风”一联)或上联拟人、下联拟物(如“苍松翠竹为三友,月地云阶漫一尊”),还可以只在上联或下联运用比拟(如“鱼所”一联)。
  比喻即“以彼物比此物”。比喻这一辞格,借助于具体,浅显,熟悉,清楚的“彼物”(喻体),使读者明白抽象,深奥,陌生,模糊的“此物”(本体)。比喻的构成要素有三个:本体、喻体和相似点;其表现形式一般有三种,即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拟即借物抒情或借人抒情,比拟这一辞格,借助于人们已具有某种定势情感的事物(拟体),使读者对另一事物(本体)产生某种情感。比拟的构成要素有三个:即本体,拟体和相似点;表现形式有三种:把物拟作人(拟人),把人拟作物,把甲物拟作乙物(拟物)。

  比喻和比拟两种辞格的相似之处有三点:

  1、两者都有具体的本体。如:

  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明喻)

  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走了。(比拟)

  加点词语是各自的本体。显而易见,无论比喻,还是比拟,其“本体”总是确定的、具体的。

  2、两者都有相似的构成要素。

  共产党(本体),太阳(喻体),光明温暖(相似点);帝国主义(本体),夹着尾巴(拟体),狼狈不堪(相似点)。

  3、两者产生的思维方式相似。都是运用相似联想将两事物联系起来,产生修辞效果的。

  但是,二者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修辞格,那么,如何区分呢?

  1、本体的表现形式不同。比喻的本体可出现可不出现,比拟的本体必须出现。借喻,本体即不出现;但无论何种比拟,其本体必须出现。由此可区分出借喻与比拟。

  2、喻体是具体的事物,可以确认;拟体不是具体的事物,不能确认。喻体越具体,比喻越鲜明,修辞效果越好。拟体并非具体的事物,只要拟体具有比拟要求的动作、情态即可。如“夹着尾巴”,具有夹尾巴的动作,表现出狼狈不堪的情态,对“帝国主义”的修饰效果已经产生。至于谁谁夹着尾巴或夹着什么样的尾巴,则不能确认,也不需要确认。由此可以区分出比喻与比拟。

  3、修辞目的不同。比喻的目的偏重于帮助读者认识或明白某种事物;比拟的目的则偏重于抒发某种情感,使读者受到感染,进而也产生某种感情。

  4、检验方式不同。是否比喻句,可通过检验要素是否齐全,能否还原成明喻、喻体是否可以确认来检验辨识;而比拟辞格,显然应由其所体是否可以确认,目的是否偏重于移情来检验辨识。

  用典:将联语之意寓历史掌故之中,借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以表达联语的思想内容的作联方法叫用典法。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可用的典故很多,比如古典书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等,都可以当作典故运用,因此,用典法在联语制作中运用的比较广泛。大家看一看李渔所著《笠翁对韵》,就会发现其中近一半的内容是用典,比如“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月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灭项兴刘,狡兔尽时走狗死;连吴拒魏,貔貅屯处卧龙归”等等。我国旧体诗文中多喜用典。对联制作中也不例外,不少对联因为用典而使其光彩夺目,文情隽永。如下联:

  铁板铜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在当代文人中是制联较多的,其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喜欢用典。上联是郭老为济南辛弃疾祠的题联,其中“铁板铜琵”、“美芹”、“悲黍”等,分别出自俞文豹《吹剑续录》、《列子·杨朱》、《诗经·王风》之中典故,通过用典和描写,评述了辛弃疾词章的豪放和艺术成就的高超,赞扬了辛弃疾爱国之心至死不变的豪情壮志,典故起了很好的烘托和强化作用。再如: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此联为赵朴初同志所作,联中用了五个典故:“老柏”系指岳飞墓前的精忠柏,传为岳飞忠魂所化。“抬望眼”、“收拾山河”、“壮志”、“驾长车”,皆出自岳飞《满江红》词。

  在对联中用好典故,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然而,用典要讲技巧,必须做到用典准确、恰当,有的放矢,用典不当,也会使作品褪色,用典过分和不及都将成为败笔。

  请看小凤仙挽蔡锷联: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上联以蔡锷比周瑜岁在青年而夭,又暗喻袁世凯是曹操;下联将自己比做红拂,将蔡锷比作李靖。全联用典贴切、自然,令人生发联想。

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用冬而形象的句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隐喻之分. 什么是比喻句?其实比喻句就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组成的.什么叫本体和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和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有本体、喻体、喻词的句子叫比喻句
就是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 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

用典是将联语之意寓历史掌故之中,借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以表达联语的思想内容的作联方法叫用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