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装中长外套:论述,实施科教兴国的理由及途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01:13:47

向你推荐一篇文章:
  转贴:http://chunchao.hebeu.edu.cn/yjhwenji/dlwj1/dlwj19.htm
  加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推动中国经济迅速起飞
  王 旭 东
  科教兴国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并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依据我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伟大战略决策。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必将推动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发挥重要作用。
  一、科学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就经济发展战略而言,这决不是一句倡导性的口号,它鲜明地要求人们反省传统的经济理论,作出新的判断,选择新的模式。以往的经济理论大多是强资本和劳动力对生产的作用,而未能把科学技术明确摆在第一生产力的位置上。科技进步和科技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必须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必须要让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普及和提高。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地决定性因素,借助科技进步,一些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第一次产业革命促成了英国的掘起;继英国之后,德国成为又一个世界科技和经济中心;20世纪美国成为称霸世界的第一经济,科技和军事强国;以及二次大战后日本经济奇迹般地增长,都证明了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
  今天,一个崭新的世纪枣21世纪正向我们走来。未来的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科技的进步,人们重视智力财富将胜于重视物质财富。只有用尖端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在世界市场中生存。由于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知识的传播将更加快捷;由于经济发展和竞争的需要,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将比本世纪更加迅速。科学技术将更加深刻,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并改变社会的生产、流通、组织结构、活动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世界上有些经济学家把今天这种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技术革命和经济革命两种力量形成的经济格局称为“新世界经济”。他们提出,今后评价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不是看其贫富,而是看其发展速度快慢,知识更新快慢,联网程度高低和是否完全信赖等四个方面的指标,此外,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以及极限技术等都将对社会经济,社会进步,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其中知识剧增,信息爆炸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特点。
  21世纪是科学持术日新月异的时期,科技的发展已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而且已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深远影响。这就要求人们在认真研究和总结科技进步史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作出前瞻性的预测,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下,不失时机地掌握关键性的高科技,最有效地把适用于我国国情的高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经济发展服务。
  二、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性。
  新科技革命的兴起,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全球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给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由于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和科技成果的率先应用,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世界经济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产业结构和就业机构出现了深刻变化。从目前世界的总体格局看,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都居于领先地位,且这种态势还将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中国社会主义只有同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社会主义更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在21世纪的命运与走向,将取决于社会主义能否同现代科学技术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实现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振兴中国的经济,必须发展农业、工业,解决好资源开发和环境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最终只能靠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就工业而论,我国目前的工业水平,特别是加工工业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即使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而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要摆脱工业发展的困境,提高工业质量和增加效益,实现工业的现代化,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一方面要抓好技术改造,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使之产业化、商品化、规模化。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由于人口众多,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小,我国农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土地面积已接近承载的极限。在今后一胩相当长的时期内,人口增长不可逆转,耕地减少不可逆转,人民生活提高和经济建设对农业需求的增长也不可逆转。因此,农业的发展只能告靠科学技术。建国五十年来我国在农业方面的诸多成就充分说明,技术是农业发展的关键,邓小平关于农业问题最终要靠尖端科学技术来解决的论断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我国是资源大国。但又是一个人均资源十分紧缺的国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源泉。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加上我国自然资源水平不高,生产力也比较低,经济发展基本上下班资源消耗高,经济效益低的外延型模式。这致使我国的资源,能源利用率不高,大量原料、能源变成“三废”排入环境,浪费了资源,也污染了环境。同时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植被破坏严重;植被的破坏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野生动植物资源减少和自然灾害加剧,农村生态环境的压力日趋增大。城市化进程加快,造成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能源和水源供应不足,污染物增加,给城市生态环境也造成很大的压力。我国资源和环境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既有自然因素不可抗据的影响,又有自然对人类违反自然规律的惩罚;既有生态环境、自然环境无法弥补的先天不足,又有经济发展必然遇到的障碍;技术落后和管理水平低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只有紧紧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从资源和生态危机中解脱出来,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认真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地
  充分认识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决不仅仅是在经济工作中增加一些科技发展的力度,而是要在该项因素中,真正把科技摆在第一位,摆在决定性位置。到下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面对这一战略任务,我们必须对科教兴国战略有全新的理解。
  科教举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中家的科技实力及现实生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地位,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在农业方面,要积极引导农业向产业化、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大幅度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在工业方面,在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改变低水平、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而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要实现现代化,中国必须在世界高技术及其产品领域占有自己的位置。办好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各行各业大力推广应用高技术,形成与发达国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势均力敌的格局。
  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地位,还要十分重视基础科学的研究。基础性研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后盾,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也是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的摇篮。人类现代文明进步史已经证明基础研究的每一重大突破,往往都会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创新,高技术产业的形成和经济文化的进步,产生巨大和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当代一些高技术产业的掘起,半导体、集成电路、核磁共振、激光、光缆、加速器等高技术的发展,都产生于基础科学的发现和成就。现代科学成就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短,一个中家、一个民族如果不能创立和吸收最新的科学思想,不能站在现代科学成就的高度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地位,必须在全民族树立科学精神。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劳动技巧的进步而产生和壮大起来的。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崇尚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共识,不具备科学创新的能力,就不能适应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只有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并站在世界科学技术的最前沿,吸取全世界最新的科技思想,创造最新的科技成就,才能使我们国家提到持续、稳定的发展。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应用科学的风气,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技术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使现代科学扎根于民众之中,成为国家、民族的精神和风尚,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
  四、依靠科教兴国战略赢得下一世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科技和社会等各领域的发展取得了世大成就。随着21世纪的到来,面对世界经济、科技的新格局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我们只有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才能赢得下一个世纪,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
  面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和大趋势,我们必须立足国情,找准位置,抓住机遇,认真研究21世纪科技发展战略,加速实贯现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体制方面的两转变和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和积极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真正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要真正落实科教兴国战略,首先必须提高对科教兴国战略的认识。科教兴国既是国家的战略,政府的形为,又是全民族的历史责任和行动纲领。国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表达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政府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的作用,一是对科技教育的投入;制定科技教育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三是制定法律和政策;四是鼓励长支持群众性的科技活动,只有企业重视科技进步,才能提高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只有企业重视科技与教育,才能向科教提出强有劲的需求,并提供除政府投入之外的重要经济与支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以及政府的倡导和推行。而实施义务教育,大力办好教育事业,则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最主要途径。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保证并逐步增加对科技教育的投入。科教兴国是我们的既定国策。由于资金不足,贯彻得并不好。正如朱熔基总理所说,政府机构庞大,“吃饭财政”把钱吃光了。因此必须精减机构,减少冗员制止重复建设,把省下来的钱用于科教兴国战略。中央政府把科教兴国作为最重大任务,并决心增加对科教兴国战略的投入,必将有力地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当然,提高对科技教育的投入,单靠政府是不行的,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投入,逐步形成既有政府投资拔款,又有非政府自筹资金;既有国内金融贷款,又有国外金融资金;既有无偿使用经费,又有有偿使用资金的科技教育投入体系。还要注意运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企业增加科技投入,使其逐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建立高水平的科技队伍。在一定意义上说,人才培养是科教兴国战略中第一重要的工作。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技术上自立,要想持续发展,必须有自己的知识积累、技术积累和人才积累,而知识积累和技术积累也体现在人才身上。要提高全社会对人才培养和使用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把人才培养和使用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措施来抓。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基层单位和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多渠道、多样化地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我国基础研究、高科技研究及工农业生产中重点学科、领域和行业中人才需求。要创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创建有利于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条件。要切实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改革科技人员的分配制度,提高收入,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的奖励力度,充分发挥和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科学技术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推动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前提,也是民族强盛的前提。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旺和民族强盛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和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在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尽快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努力普及科技文化知识,提高人民的精神水准。使科普工作成为经济建设取得成功、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风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成千上万的科学家、教授,但更大量需要的是各行各业的专家、能手,熟练的技术工人,有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农民。因此,从政府到企业,乡村都要鼓励那些钻研技术、进行发明创造和革新的能手,造就一大批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知识型、技术型的工人、农民。
  总之,唯有如此加速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才能推动中国经济在新旧世纪交替时刻迅速起飞,从而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找到新的更先进的“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