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草花种子黄页:论英法两国等级代表会议的形成及其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9 08:40:09

英、法王权的强化
  【封建体制的变革——封君封臣制的解体】
  西欧中古鼎盛时期政治制度的主体框架——封君封臣制的实际内容,到14世纪时已多半丧失,只剩下1副躯壳。由于土地继承、分割、转让、买卖等各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活动的出现,封君封臣制愈来愈难以付诸实施。随着商品经济关系的冲击,封建主们越来越要求按照自己的愿望,而不是封主的要求来行使在封土上的权力,使封君封臣之间繁杂的权利义务关系逐渐废弛,整个封土制趋于解体。军役是封臣向封君所尽义务中最主要的1项,然而它先是被兵役代役税,如英国的“盾牌钱”所代替,后因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而使代役税变得微不足道,交纳义务也在地产频繁易手的过程中慢慢地淡化掉了。14世纪,英法两国军队的组成方式都有变化,军队中那些具有骑士身份的成员,虽名义上仍然有为封君服军役的义务,但为使他们服从指挥,长期安心作战,国王必须付给他们军饷。作战的主力也渐由骑士组成的骑兵向小市民组成的步兵转换。
  封建贵族虽然仍是整个社会上最有权势的阶级,但其维持自身地位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再以赳赳武夫的姿态出现在民众面前,而是力图通过大学等各种教育,成为有文化的统治者。贵族内部的分化也相当严重,在庄园衰败,收入下降的影响下,相当1部分中小贵族从上层社会中消失了。其余的人则纷纷投靠王室,以充任各种官职来维持自己的地位,其中不乏有因做官而飞黄腾达者。那些独立性甚强的封建大贵族,在国王时而拉拢、时而打击下,渐渐失去了割据称雄的能力。有不少贵族世家破落乃至绝嗣。但由于同王室和上层社会有着多方面的传统联系,大贵族仍是当时统治阶级中的显贵集团和官僚贵族阶级中最傲慢的成员。

  【新兴的政治力量——市民的崛起】
  14、15世纪,工商业的发展和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使英法两国市民的政治影响力和社会地位大为上升。城市兴起之初,市民的利益仅限于本城的狭小范围内,以本城自治或自由地位为最大满足,而对国家政治事务并不热心。但随着市民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市民经济利益范围的扩大,他们开始以较宽广的视野和相当积极的姿态介入整个国家的政治事务,以全面营建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社会环境。他们大力支持国王,努力促进国家统一的进程,成为英法王权的社会基础之一。
  封建君主无论是从增加收入的财政目的出发,还是从加强王权、反对割据的政治目的考虑,都不能不日益重视遍及全国各地的城市和更多地依靠城市市民。尤其是那些腰缠万贯、掌握着城市政权、能够左右市民政治倾向的城市上层分子,更是国王急于拉拢的对象和依靠力量,常常允许他们出席等级会议,担任政府官吏。
  英、法两国商人在商业活动中积攒起大量财富,他们结交王侯,贷给国王和封建主大批款项,帮助国王筹划财政事务,管理国家的手工业作坊和矿山,从中赚得巨额利润。这些发家的富商巨贾不仅把大量商业利润投入乡村,置办田产,而且还刻意模仿上流贵族社会的生活方式,与贵族联姻或入朝为官成为许多大商人抬高身价、光宗耀祖的主要手段。而国王也常常赐豪商以正式的贵族爵位。许多商人1身3任,即经商,又是地主,还兼做官。15世纪上半叶,在法国政坛叱咤风云的大商人雅克·科厄尔,自己身居高位,享受贵族待遇,其兄弟和儿子也入宫廷当差,女儿则嫁给贵族子弟。法国商人成为日后“穿袍贵族”的主要成员。14世纪,英国一些商人特别是伦敦的巨商也热衷于为王室效命,有的甚至还成为宫廷重臣。15世纪时,更多的商人走上“贵族化”道路,到乡村广置田亩,身着骑士服装,为王室当差做官。

  【国家政权的新形式——等级代表会议】
  14世纪前后,英法两国的国家机构发生较大变动,中央政权通过改革或重建政府体制的方式不断向地方延伸,传统的国王政府开始向中央集权体制过渡。等级代表会议便是这种过渡的产物和重要步骤。等级代表会议在英国为“国会”,在法国则称“3级会议”。它们都是封建君主控制下的王国政府的组成部分,其性质和职能与近代的代议机构有本质上的差异。
  国会产生之前,英国王室中已有1个由教俗大贵族组成的“大会议”,负责向国王提出建议,讨论税收等重大事宜。1216年,英王享利三世即位,年仅9岁。大封建主便以“大会议”的名义进行统治。享利三世亲政后,奉行亲法、亲教皇的政策,引起大贵族不满,双方矛盾愈演愈烈,导致内战。1264年,以西门·德·孟福尔为首的贵族军队大胜王党军队,俘虏了英王亨利三世及太子爱德华。西门掌握了国家政权。1265年,西门召开“大会议”讨论国事,出席会议的除教俗大贵族外,还有各郡郡守选派的两名骑士、各城市选派的两名市民参加。当年8月,爱德华出逃,组织军队与西门再战,最后击杀西门,恢复了王权统治。
  1272年,爱德华即位,是为爱德华一世。在他统治期间,英国国会制度正式确立。1295年,为解决各项重大事宜,爱德华一世召开国会,出席会议的代表构成与西门召开的会议类似,不但有大贵族参加,而且也有城市和骑士代表参加。英国历史称此次会议为“模范国会”。一般认为这是英国国会的开端。实际上,英国国会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1个过程。此后,英国国会不断发展,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到14世纪前期,国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为贵族院,由教俗贵族组成;下院是平民院,由骑士和市民代表组成。国会除与国王共同确定赋税外,还有参与制定法律的权力。
  法国的3级会议是由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市民代表3个等级组成。3级会议是不断强大的法国王权与封建诸侯、特别是罗马教皇展开激烈斗争的产物。法王腓力四世在与教皇斗争异常紧张的时刻,为取得国内各个阶级的支持,于1302年下令在巴黎召开第一次3级会议。该会议一致通过了反对罗马教皇的决议。法国市民阶级由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法国3级会议的性质与英国国会完全相同,但在权力范围、开会程序、投票表决等方面有所不同。此外,法国一些大贵族领地,如布列塔尼等地,也有等级会议,但这些地方等级会议往往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反抗中央政府的传统。

  【惨烈而漫长的英法百年战争】
  1337-1453年间,英法两国之间发生了1场大战——百年战争。这场战争除了断断续续,几经休战,旷日持久之外,在军事技术上也有新特点:大量使用雇佣兵作战,步兵在实践中的地位大为提高,大炮成为城堡的克星等等。战争期间,法国大地一片狼烟,饱受摧残,损失极重,英国人民也同样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
  百年战争爆发的原因有3:一是法国王位问题。1328年,法国国王查理四世病亡,身后无嗣,加佩王朝从此结束,王位转入旁系瓦罗亚家族之手。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以法王腓力四世外孙的身份,要求继承法国王位,遭到法国贵族会议的拒绝。围绕着王位继承问题,英法矛盾逐步激化。二是争夺英王在大陆上的领地。英王在大陆上有众多领地,但其大部分逐渐被法王兼并。因此,英王力图夺回失去的领地,而法王则竭力夺取仍残留在英王手中的南方领土,双方矛盾尖锐化。三是争夺工商业发达的佛兰德尔地区。14世纪以来,英国商业逐渐在佛兰德尔占据优势。1328年,法王出兵镇压佛兰德尔人民运动,扶植佛兰德尔伯爵的统治。佛兰德尔的城市代表,以承认英王为法国国王和佛兰德尔的君主为条件,与英国缔结商约。
  1337年,英王爱德华三世再次重申自己继承法国王位的要求,并向法国宣战,次年发兵进攻法国。双方的军事行动时断时续,大体可分为1337-1360年、1369年-1380年、1453年3个阶段。第一阶段中,法军屡战屡败。装备优良弓箭的英国步兵先后在1346年克勒西战役和1356年的普瓦提埃战役中大胜法军,赢得了辉煌的胜利,英军攻占了法国大片土地。第二阶段,法军改变战术,大量使用火炮,扭转战局,一度收复了几乎所有的失地。此后,法国陷入内讧,分裂为以勃艮第公爵和奥尔良公爵为首的两大贵族集团。勃艮第公爵企图在法德之间建立1个独立王国,因此以承认英王有权继承法国王位来换取英国的支持。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趁机率军入侵法国,在阿金库尔战役中大胜法军,占领了法国北部,并继续向南推进。1429年,英军围困法国重镇奥尔良。就在法国岌岌可危的关头,传奇式的法国女英雄贞德脱颖而出。她设法说服王太子查理坚持抗战,并自告奋勇率领军队解救了陷入重围的奥尔良城。而后又护送太子前往兰斯大教堂加冕称王,是为查理七世。1430年,在康边战斗中,贞德不幸被勃艮第军队所俘,在转交给英国人之后被活活烧死。贞德的英雄事迹表明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在不断增强。1435年,勃艮第公爵结束了与英国的结盟关系。此后法军在人民的支持下,节节取胜,英军连遭败迹,撤出除加来港外的全部法国领土,1453年,百年战争结束。
  战争结束之后,法王路易十一世经过数十年的惨淡经营,粉碎了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为首的“公益同盟”,消除了封建割据,基本完成了国家统一大业。
  英国在百年战争结束后,立即陷入史称“红白玫瑰战争”(1455-1485年)的内战中。战争规模虽不大,但相互残杀甚烈,一些古老的贵族世家由此消亡。最后都铎家族的亨利取胜,夺得英国王冠,确立了都铎王朝的统治。
  http://210.27.144.14:8001/shijie-gudaishi/content/zg/chapter2-1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