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晗真人简笔画步骤:阐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9 00:25:19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正是由于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形态发展到高级形态。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化生产。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个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冲突。一方面,个人的生产资料变成了由许多人共同使用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另一方面,生产资料和产品却由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扩大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化程度;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之资本属性的必然性,却像幽灵一样横在这些资料和工人之间,阻碍着生产的物的杠杆和人的杠杆的结合,不允许生产资料正常地发挥作用,不允许工人合乎人性地劳动和生活。大河奔流、坝垒横截,不是大河被阻就是坝垒崩塌,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就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根源。

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是这个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如果从更广阔的历史视野来看,它非但依然存在,而且呈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其具体表现是:

资本更加集中。美国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本的大工业公司,由1955年的22家发展到1992年的316家;拥有100亿美元以上资本的特大公司,由1970年的2家发展到1992年的49家,分别增长了13.4倍和23.5倍。10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拥有的资本在整个工业资产中所占比例,从1960年的23%增加到1990年的71.2%。30%的公司占据了制造业全部增加值的80%。由于资产增加,利润大幅度增长。美国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本的大公司所获净利润在所有公司利润中所占比例,从1960年的38%上升到1990年的73.2%。100家公司的利润,超过了37万家公司净利润的总和。英国、德国和日本拥有10亿美元以上的大工业公司,由1965年的1家,发展为1991年的191家;拥有100亿美元的特大工业公司,由1970年的1家发展为1991年的56家,分别增长了190倍和55倍。日本占0.9%的公司控制了86%的资本,德国109家大公司控制了64.7%的资本,英国42家公司中的3家最大公司控制了42.2%的资本。

少数大银行几乎控制着全社会的货币资本。在全世界最大的500家银行中,美国银行从1970年的185家减少为1980年的96家,存款却从2960亿美元上升为1.33万亿美元。10家最大商业银行的存款,在整个银行存款中所占比例,从1950年的15.5%上升为1982年的39%。日本5家商业银行集中了全国存款的2/3,英国4家商业银行则集中了全国存款的90%以上。少数垄断寡头牢牢控制着经济命脉。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公司控制着美国汽车产量的90%,丰田、日产和本田控制着日本汽车产量的3/4,德国戴姆勒—奔驰、大众和阿佩尔公司控制着德国汽车产量的3/4。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电话电报公司等垄断集团大量兼并企业,资本扩张了几百倍。原有的一些大财阀也不甘寂寞。如洛克菲勒集团从石油行业伸展到军火、电子、化学、原子能、机器制造业及运输业;摩根集团从钢铁工业扩张到石油、电子、汽车、原子能等行业;由制造军火起家的三菱集团向银行、保险、重工、化工、石油行业发展。一些家族式大资本家与大银行、大财团相互持股,转化为资本更加雄厚的垄断财团,不仅垄断生产,而且垄断原料、设计、销售网等各个环节。在分工和协作更加细密,生产、流通和交换连成一体,而且科研、文化教育、第三产业也广泛社会化的今天,生产资料的这种高度私人占有,无疑对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严重阻碍。 所有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问题在于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国有经济的发展。不错,战后几乎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国有经济,其产值曾经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0%。但是,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可以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有经济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电力、交通运输、港口、邮电等部门。这些部门投资大、回收期长、利润率低,单个资本家不愿投资,但又是所有资本家增殖资本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于是,资产阶级国家跑出来,充当起协调者的角色。它在这些部门投资,其实是代表了资本家的总体利益。另一类是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这些部门由于技术落后,出现巨额亏损。部分资本家承担不起这份亏损,而这份亏损引发的社会问题又要严重危及所有资本家的利益,那就只好由所有资本家共同承担。于是,国家代表所有资本家把它收归国有。为所有的垄断资本服务,就是资产阶级“国有”的实质。此外,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出于军事和政治需要,在军火、宇航、造币及高技术研究等部门,也发展了一些国有企业,这更是为了所有资本家的整体利益特别是长远利益。总之,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国有经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调整。这样的国有经济,绝不会因为有了“国有”的字样而归全体人民所有,不过是由个别资本家占有变成一群资本家占有而已。它不仅没有改变私有制,反而巩固了私有制;不仅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的统治,反而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正如恩格斯所说:“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它越是把更多的生产力据为己有,就越是成为真正的总资本家,越是剥削更多的公民。”

首先是加剧了垄断资本的过剩和“泡沫化”趋势。自80年代以来,工业化初期大量流向第三世界的西方资本开始回流。发展中国家占西方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由60年代的20%下降到80年代中期的10%。1984—1988年,发达国家对拉丁美洲国家的直接投资减少了50%。在国际贸易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大量剩余资本回流西方,扩充了横行于世的投机资本,使当代西方经济的投机性与赌博性越来越强。80年代以来,为数众多且规模巨大的资本投机集团,即所谓“对冲基金”的迅速涌现,是世界经济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新现象。资本过剩与货币资本投机,大大增加了西方乃至世界经济体系的金融风险。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其次是抑制了西方产业资本的扩张。西方在能源、原材料及其他初级产品方面进一步依赖发展中国家,而自身的实物经济则进一步萎缩。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出口的相对下降和巨额的贸易逆差。目前,美国这个被认为是最发达的国家,却是全球最大的贸易赤字国。1998年,它的贸易赤字高达2616亿美元。造成美国外贸巨额逆差的主要原因是矿物燃料和制成品的入超。这充分反映了美国经济中实物生产下降的事实。

其三是全球范围的两极分化。首先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两极分化。江泽民同志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发言尖锐指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至今仍举步维艰,南北发展差距和贫富悬殊愈来愈大。一边是北方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南方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没有使世界各国都普遍受益,世界发展中的不平衡更趋严重。全世界有十三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日平均生活费用不足一美元。发达国家拥有全球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八十六和出口市场份额的百分之八十二,而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仅分别拥有百分之十四和百分之十八。”其次是发展中国家内部的两极分化。一些发展中国家不顾国情,盲目认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纷纷建立私有制的经济制度,让资本向少数所谓投资意识强的富者那里集中,其结果非但未能造就一批实业兴国的志士,反而孳生出一个买办资产阶级。他们一方面帮助西方垄断资本掠夺本国人民,一方面极力仿效欧美的生活方式。由于国际垄断资本的剥削,不可能积累很多的资本;即使有所积累,这班买办也往往不是用来扩大再生产,而是用于穷奢极欲的享受。其结果是富者生活豪华,几近欧美大亨;贫者生计艰难,甚至衣不遮体。如此全方位的两极分化,必然要导致全球范围的需求不足、经济衰败、环境破坏和社会动荡,从根本上动摇国际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和政治统治。 当代世界历史的进程表明: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没有也绝不可能在资本主义体系内部得以解决。经济全球化将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达到极限,也将使缓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余地达到极限。往者不可谏,来者不可追。完全可以肯定,而今而后,它缓解矛盾、延长寿命的手段将越来越少,面临的矛盾和危机将越来越多。不管前面的路还有多长,资本主义必然要走向灭亡的深渊。对于世界历史的这个大趋势,资本主义世界的正直学者也许体会得更加深刻。美国研究世界体系的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就曾坦率指出:“资本主义将成为过去,它的特定的历史体系将不再存在。”“它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吸引人的演习——一次特殊和异常时期的演习,但可能是向更为平等的世界过渡的漫长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刻;或者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不稳定的人类剥削形式,在它后面,世界便回复到较为稳定的形式。”(《历史资本主义》第108、109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代替资本主义的那个“平等的世界”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个半世纪之前就作了石破天惊的回答: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