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笔画动物小狗彩色:离土不离乡”的工业化政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7 13:41:09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战略选择。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发展服务业与发展工业的辨证关系,使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既是一个重要认识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目前,发展服务业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意义,大家有共识。但在发展服务业和促进新型工业化的关系上,还有模糊认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较普遍地存在重工业轻服务业的现象。处理好这一问题,关键是要认识到工业化本身是一个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过程,并不简单等同于单纯发展工业,特别是新型工业化不仅包括工业自身发展方式的变革,也对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并行不悖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并不意味着牺牲发展服务业,或消极听之任之,恰恰相反,它要求加快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步伐。
  首先,工业化和服务化都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也处于服务业加速发展的转折点。从世界发达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几点:一是工业化和经济服务化都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一般而言,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及就业比重上升而农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下降。工业化和服务化是相伴而行的,两条发展曲线既有继起性也有交叉性,工业化曲线一般会先达到高点(统计分析表明51-52%是平均高限),而后小斜率下降,逐步稳定下来,大体呈倒U型,而服务化曲线在到达高点后则呈现平稳滑行,稳定在较高水平上。由于服务产品收入需求弹性高,供给生产上资源环境约束小,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可持续性强,这种区别是可以理解的。二是工业化曲线在其上升期并不排斥服务化曲线的同期上升,也就是说,服务业曲线的快速上升可以和工业比重继续上升并行,而不是要等到工业化完成或达到最高点以后。在这个意义上,服务业是第三产业但不是“第三次产业”,服务业不是工业出现之后才出现,服务化也不是工业化完成之后才开始。第三,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阶段,产业结构仍处于快速快速变动期,特别是服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正处于这一阶段,促进服务业加速发展,结束其长期徘徊和发展滞后局面,既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现实可能。

  其次,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并不是工业化中期应有的正常现象,其中既有客观的“发展阶段性”问题,也有主观的“体制性政策性”制约因素。从90年代初以来,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一直徘徊于33%—34%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也远低于发展中国家45%左右的平均水平。就业比重由当时的不足20%,上升到目前的29%,也明显低于应有水平。对此,一种解释是统计漏统和低估,有关测算表明可能影响增加值比重5个百分点左右,甚至更多,这是客观的,但不足以解释全部不合规律的差距。另一种解释是认为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中期,还没有进入服务业快速发展阶段,没有必要过于担心。这种解释理论上似是而非,难以用国际一般规律支持,实践上则十分有害。作为农业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低的确有客观的阶段性因素,但同样有很大的体制性政策性制约因素。例如,我国长期以来“离土不离乡”的工业化政策以及户籍管理限制,加剧了经济结构二元化,严重制约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再如,对可以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发展的服务领域的体制政策限制,更是压制了作为产业的服务业的发展。我国目前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2200多亿,占GDP2%,占服务业6%,就是十多年来住房制度改革放出来的,而且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旅游业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与对旅游作为产业发展认识的转变和相应的制度安排有直接关系。国外教育产业、文化娱乐产业大举进入中国占据市场,也从反面证明我国相应产业发育严重不足。金融保险服务在加入世贸后感受到的强大竞争压力,也和我国金融保险服务理念落后、产品不足、竞争力差有很大关系。类似例子举不胜举。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体制、政策等软环境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制约着服务业市场潜力的发挥。“服务业发展长期滞后”的判断是客观的,“积极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使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的目标和对策也是符合实际的。

  第三,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商务服务业,是提高制造业产业竞争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来源。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加工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比重下降。例如,目前跨国公司汽车销售收入的约45%会分配给零部件生产商和装配商,而专业汽车设计、广告公司、保险公司等服务业收入已经占到约55%。再如,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电子商务服务极大地降低了企业交易费用,据估计,通用汽车在推行网上全球采购后,原辅材料采购成本降低了约40%。这些例子说明,在现代经济中,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专业服务外置化趋势的发展,产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商务服务业的支撑,单纯靠扩大加工规模降低成本的空间不断缩小,附加价值越来越有限,只在制造环节下工夫,依赖无限供给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走为跨国公司“代工”的路子,发展战略上受到极大局限。特别是新型工业化要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服务所能提供的巨大空间,改造传统的产业组织和生产经营方式,加速产业升级步伐。因此,在我国打造国际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的国际趋势,把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技术咨询、广告营销、金融中介等相关新兴服务业,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作为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第四,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型工业化的题中之意。在这方面,发展服务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服务业不仅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方面,而且在经济增长贡献方面同样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服务业具有需求收入弹性高、发展潜力巨大,而且资源环境亲和的特点,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当前,世界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和服务业对外投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出现了服务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新型工业化不仅要求我国在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的大潮中,发挥优势承接制造业的转移,也要求我们同时注意到承接服务业的产业转移,既要成为国际制造业中心,也要努力成为国际服务业中心,避免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靠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来换取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