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二中教师招聘:哲学中经常提的"形而上", "形而下" 该怎么理解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12 14:49:34

《易经》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比较虚,形而下比较实,形而上与形而上学是不同的:形而上是指思维和宏观的属于虚的范畴;形而上学则是指认识事物走到了极端,是僵化的。老子有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为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活动。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
形而上学是哲学术语。
欧洲语言中的“形而上学”来自希腊语,如英语的“metaphysics”。这一词原是古希腊罗德岛的哲学教师安德罗尼柯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
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如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录》(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也称为《形而上学沉思录》。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树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
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
形而上学的问题通常都是充满争议而没有确定的结论的。这一部份是因为经验事实所累积的资料,做为人类知识的最大宗,通常无法解决形上学争议;另一部份是因为形上学家们所使用的词语时常混淆不清,他们的争论因而是一笔各持已见但却没有交集的烂帐。
二十世纪的逻辑实证论者们反对某些形上学议题。他们认为某些形上学问题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通俗的讲,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理性在人文领域中的强劲蔓延,传统形而上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然而,从形而上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实际上存在着三种形态的形而上学:宇宙本体论、范畴本体论和意义本体论。科学理性所拒斥的实则主要是基于思辨虚构的宇宙本体论。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就意义本体论而言,形而上学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
只讲形式,不究实质,这就是形而上学

形而上,偏于心灵,思考;
形而下,偏于物质,唯物;
哲学是形而上的,形而下的不配称为哲学;
很简单,一切对于人生,世界,宇宙,时间,生命的思考都是形而上,也都是哲学的思维;而对于明天吃什么,哪里去逛街,则是形而下的。

语出《周易 系辞下》: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的本义:超感官的东西;形而下是指有形的、可以被感官把握的东西
形而上学指研究超感官事物的学说、理论,古代称之为道学、玄学或理学等;与此相应,把研究有形之物的学问称为器学等。
最早使用“形而上学”一词的,是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他在翻译亚里士多德著作时,把排在物理学之后,作为全书第九章的哲学部分称为形而上学
可见,形而上学的本义即指哲学研究、哲学理论或哲学这门学科。
后来,辩证法把它转借过来,用以代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
作为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
把孤立的有限规定当作自足的东西,即单纯不杂、固定不变、究竟至极的东西
从这些孤立有限规定出发把握作为全体之对象,同时坚执于概念间的凝固的外部对立
把对象从表象中接受过来,当作现成给予的题材,应用知性规定加以处理
即通常所说的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形而上学的思想基础是传统的 形式逻辑:
同一律: A=A
不矛盾律 ┓(A∧┓A)
排中律 A∨┓A
形而上学的本质:表现在理智中的抽象同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