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劝慰辛弃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9 13:56:56
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陈亮,该怎样劝慰一下"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请用一些精彩的句子)

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在我看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宋金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掳掠,22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恢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说来,他干这场壮举时还知识一个二十几岁的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刚刀利刃,就只剩下一支羊
毫软笔,他再也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永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领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仍感到一种凛然的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
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一首《戒酒》中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则生活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又37次频繁调动。
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本来他有饭碗吃便不该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40年间无论在何时何地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政务,时刻摆出一付要冲前线的样子。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他出任湖南安抚使,这本是一个地方行政长官,他却在任上办了一支2500人的"飞虎军",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建军之初,造营房,恰逢连日阴雨无法烧制屋瓦。他就令长沙市民,每户送瓦20片,立付现印,两日内全部筹足。其施政的干练作风可见一斑。
后来他到福建任地方官,又在那里招兵买马。闽南与漠北相隔何远,但还是隔不断他的忧民情、复国志。他这个书生,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在词中到处用典,甚至被后人讥为"掉书袋"。但他至死,也没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1179年。他从湖北调湖南,同僚为他送行时他心情难平,终于以极婉娩的口气叹出了自己政治的失意。这便是那首证明的《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据说宋孝宗看到这首词后很不高兴。梁启超评曰:"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长门事"是指汉武帝的陈皇后遭忌被打入长门宫里。辛以此典相比,一片忠心、痴情和着那许多辛酸、辛苦、辛辣真是打翻了五味坛子。今天我们读时,每一个字都让人一惊,直让你觉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泪。确实,古来文人的惜春之作,多得可以堆成一座纸山。但有哪一首,能这样委婉而又悲愤地将春色化入政治,诠释政治呢
?美人相思也是旧文人写烂了的题材,又哪一首能这样深刻贴切的寓意国事,评论正邪,抒发忧愤呢?

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
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涨,冲击的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的连叹一口气就艺术的成就一首好词了。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向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虬劲的龙头拐杖。别的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苗草。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轩",同盟鸥鹭,辛弃疾走
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吗?"一将成名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还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那么有思想光芒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